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sing and
Construction of Fly ash Embankment
JTJ 016-93
主编部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交通部
实行日期:1993年12月 1日
关于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粉煤灰
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交工发[1993〕694号
(不另行文)
兹批准、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编号为JTJ016-93, 自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该规范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以便修订规范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三日
目 录
1 总则
2 粉煤灰路堤设计
2.1 一般规定
2.2 粉煤灰
2.3 设计参数
2.4 路堤横断面
2.5 稳定验算和沉降计算
2.6 压实标准
3 粉煤灰路堤施工
3.1 准备工作
3.2 粉煤灰储运
3.3 粉煤灰摊铺
3.4 粉煤灰压实
3.5 粉煤灰路堤的养护
4 粉煤灰路堤施工质量管理及检验
4.1 一般规定
4.2 材料试验
4.3 中间检验
4.4 骏工检验
1 总 则
1.0.1 为促进粉煤灰填筑公路路堤技术的推广应用,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新建、改建的纯粉煤灰路堤工程, 间隔粉煤灰路堤或其他结构类似的粉煤灰回填工程可参照使用。
1.0.3 本规范所述的粉煤灰是指燃煤发电厂排放的湿排灰(池灰) 和调湿灰(干灰掺水调湿), 属硅铝型低钙粉煤灰。
1.0.4 粉煤灰路堤系指全部采用粉煤灰(纯灰) 或部分采用粉煤灰(灰土间隔) 填筑的公路路堤,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满足公路路堤的技术要求。软弱地基上的高路堤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粉煤灰修筑路堤方案。
1.0.5 粉煤灰路堤具有不同于土石路堤的特性, 必须按照设计要求,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精心组织施工, 健全科学的现场管理制度,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
1.0.6 粉煤灰路堤的设计与施工, 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规定, 应采取必要措施, 预防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1.0.7 粉煤灰路堤的设计、施工及有关测试方法, 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现行部颁规范的规定。
2 粉煤灰路堤设计
2.1 一般规定
2.1.1 用粉煤灰修筑公路路堤, 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做好断面设计、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 保证粉煤灰路堤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荷载作用和水温等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下, 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并具有可供铺筑路面的坚实基础。
2.1.2 对道路局部边角地带, 如检查井周围、桥台或挡墙后背, 沟槽回填等不能使用大型压路机碾压的部位, 应采取换填其他材料等措施, 如换填石灰土、粉煤灰掺石灰、砂砾料等, 以保证达到压实度和强度的要求。
2.1.3 对于软弱地基上的粉煤灰路堤, 其设计结构形式应与软基处治设计同步进行, 并应进行稳定验算和沉降计算。
2.1.4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和6度以上地区的粉煤灰路堤, 应按现行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防。
2.2 粉煤灰
2.2.1 电厂排放的硅铝型低钙粉煤灰, 都可作为路堤填料使用。
2.2.2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堤的粉煤灰烧失量宜小于12%,烧失量超过标准的粉煤炭应作对比试验, 分析论证后采用。
2.2.3 粉煤灰粒径应在0.001~2mm 之间, 为便于压实, 小于0.074mm 的
颗粒含量宜大于45%。
2.2.4 设计粉煤灰路堤应预先调查料源并作好必要的室内试验, 掌握粉煤灰材料的工程特性。室内试验项目参见表2.2.4, 试验方法遵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执行。
2.3 设计参数
2.3.1 粉煤灰使用前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击实试验, 以实测确定
2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粉煤灰的松干密度在450~700kg/m范围内。
2.3.2 应通过试验测定粉煤灰的内摩擦角φ和粘结强度C 。用直剪仪在不固结快剪状态测得的C 、φ值范围参见表2.3.2, 可供初步设计稳定验算时选用。
2.3.3 宜通过承载板法等实测手段确定粉煤灰路堤的回弹模量值。在初步设计中如无实测资料时, 可按表2.3.3选用。
2.3.4 粉煤灰的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毛细水上升高度随粉煤灰的粒组成份、压实度不同而变化, 宜通过试验确定。
2.4 路堤横断面
2.4.1 粉煤灰路堤由路堤主体部分(粉煤灰) 、护坡和封顶层 (粘性土或其他材料) 、隔离层、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粉煤灰路堤结构示意图如图
2.4.l 所示。
2.4.2 纯灰路堤的边坡和路肩应采取土质护坡保护措施。
2.4.2.1 土质护坡的坡面防护应符合现行的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
2.4.2.2 护坡上料宜采用塑性指数不低于6的粘质土。土质护坡厚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土质、施工条件等因素而定, 土质护坡水平方向厚度应保证不小干lm 。如果护坡土的塑性较低, 应适当加宽护坡宽度并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防止地表径流水冲刷坡面。
2.4.2.3 应根据施工季节或当地降雨量大小, 决定是否在土质护坡中设置排水盲沟。盲沟断面尺寸宜为40cm ×50cm, 水平间距10~15m, 垂直间距l.0~1.5m 呈梅花形交叉布置。路堤底都可适当增加盲沟数量, 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盲沟淤塞。
2.4.3 粉煤灰路堤路横标高以下20~30cm 应设置土质封顶层, 也可与路面结构层相结合, 采用石灰土、二灰土等路面底基层材料作封顶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sing and
Construction of Fly ash Embankment
JTJ 016-93
主编部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交通部
实行日期:1993年12月 1日
关于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粉煤灰
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交工发[1993〕694号
(不另行文)
兹批准、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编号为JTJ016-93, 自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该规范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以便修订规范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三日
目 录
1 总则
2 粉煤灰路堤设计
2.1 一般规定
2.2 粉煤灰
2.3 设计参数
2.4 路堤横断面
2.5 稳定验算和沉降计算
2.6 压实标准
3 粉煤灰路堤施工
3.1 准备工作
3.2 粉煤灰储运
3.3 粉煤灰摊铺
3.4 粉煤灰压实
3.5 粉煤灰路堤的养护
4 粉煤灰路堤施工质量管理及检验
4.1 一般规定
4.2 材料试验
4.3 中间检验
4.4 骏工检验
1 总 则
1.0.1 为促进粉煤灰填筑公路路堤技术的推广应用,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新建、改建的纯粉煤灰路堤工程, 间隔粉煤灰路堤或其他结构类似的粉煤灰回填工程可参照使用。
1.0.3 本规范所述的粉煤灰是指燃煤发电厂排放的湿排灰(池灰) 和调湿灰(干灰掺水调湿), 属硅铝型低钙粉煤灰。
1.0.4 粉煤灰路堤系指全部采用粉煤灰(纯灰) 或部分采用粉煤灰(灰土间隔) 填筑的公路路堤,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满足公路路堤的技术要求。软弱地基上的高路堤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粉煤灰修筑路堤方案。
1.0.5 粉煤灰路堤具有不同于土石路堤的特性, 必须按照设计要求,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精心组织施工, 健全科学的现场管理制度,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
1.0.6 粉煤灰路堤的设计与施工, 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规定, 应采取必要措施, 预防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1.0.7 粉煤灰路堤的设计、施工及有关测试方法, 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现行部颁规范的规定。
2 粉煤灰路堤设计
2.1 一般规定
2.1.1 用粉煤灰修筑公路路堤, 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做好断面设计、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 保证粉煤灰路堤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荷载作用和水温等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下, 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并具有可供铺筑路面的坚实基础。
2.1.2 对道路局部边角地带, 如检查井周围、桥台或挡墙后背, 沟槽回填等不能使用大型压路机碾压的部位, 应采取换填其他材料等措施, 如换填石灰土、粉煤灰掺石灰、砂砾料等, 以保证达到压实度和强度的要求。
2.1.3 对于软弱地基上的粉煤灰路堤, 其设计结构形式应与软基处治设计同步进行, 并应进行稳定验算和沉降计算。
2.1.4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和6度以上地区的粉煤灰路堤, 应按现行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防。
2.2 粉煤灰
2.2.1 电厂排放的硅铝型低钙粉煤灰, 都可作为路堤填料使用。
2.2.2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堤的粉煤灰烧失量宜小于12%,烧失量超过标准的粉煤炭应作对比试验, 分析论证后采用。
2.2.3 粉煤灰粒径应在0.001~2mm 之间, 为便于压实, 小于0.074mm 的
颗粒含量宜大于45%。
2.2.4 设计粉煤灰路堤应预先调查料源并作好必要的室内试验, 掌握粉煤灰材料的工程特性。室内试验项目参见表2.2.4, 试验方法遵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执行。
2.3 设计参数
2.3.1 粉煤灰使用前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击实试验, 以实测确定
2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粉煤灰的松干密度在450~700kg/m范围内。
2.3.2 应通过试验测定粉煤灰的内摩擦角φ和粘结强度C 。用直剪仪在不固结快剪状态测得的C 、φ值范围参见表2.3.2, 可供初步设计稳定验算时选用。
2.3.3 宜通过承载板法等实测手段确定粉煤灰路堤的回弹模量值。在初步设计中如无实测资料时, 可按表2.3.3选用。
2.3.4 粉煤灰的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毛细水上升高度随粉煤灰的粒组成份、压实度不同而变化, 宜通过试验确定。
2.4 路堤横断面
2.4.1 粉煤灰路堤由路堤主体部分(粉煤灰) 、护坡和封顶层 (粘性土或其他材料) 、隔离层、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粉煤灰路堤结构示意图如图
2.4.l 所示。
2.4.2 纯灰路堤的边坡和路肩应采取土质护坡保护措施。
2.4.2.1 土质护坡的坡面防护应符合现行的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
2.4.2.2 护坡上料宜采用塑性指数不低于6的粘质土。土质护坡厚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土质、施工条件等因素而定, 土质护坡水平方向厚度应保证不小干lm 。如果护坡土的塑性较低, 应适当加宽护坡宽度并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防止地表径流水冲刷坡面。
2.4.2.3 应根据施工季节或当地降雨量大小, 决定是否在土质护坡中设置排水盲沟。盲沟断面尺寸宜为40cm ×50cm, 水平间距10~15m, 垂直间距l.0~1.5m 呈梅花形交叉布置。路堤底都可适当增加盲沟数量, 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盲沟淤塞。
2.4.3 粉煤灰路堤路横标高以下20~30cm 应设置土质封顶层, 也可与路面结构层相结合, 采用石灰土、二灰土等路面底基层材料作封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