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咖啡馆]的叙事学解读

  摘 要:《青春咖啡馆》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书中有四个叙述者,本文试用叙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解读。在揭示它精妙叙事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莫迪亚诺对于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

  关键词:《青春咖啡馆》 莫迪亚诺 第一人称叙述者 空间叙事

  引言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作家,1968年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得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会认为他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2007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出版两周销量即突破十万册,并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

  《青春咖啡馆》围绕着巴黎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以及它所吸引的一群“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考虑未来并且享受着文学和艺术庇护的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为背景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四个叙述者的讲述来探寻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的秘密。本书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下面将做简要分析。

  依照普林斯的定义,“叙述者”是指“铭刻在文本中的”叙述(故事)的人。初读《青春咖啡馆》,如果在没有看过简介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被搞得一头雾水,待读到一半方能大悟,这是因为这本书里有四个叙述者,他们围绕露姬的失踪纷纷登场,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向读者讲述他们眼中的露姬以及她短暂的人生经历。读完全书,读者能从这些碎片化的讲述中,逐渐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一、四个第一人称叙述者

  小说开篇的第一位叙述者交代了神秘女子露姬的出场,“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她总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她比其他人都上镜”“她的衣着非常讲究,跟孔岱的其他客人形成鲜明的反差”“她那修长的手指让我心头为之一震”“她的指甲熠熠闪光”……连“露姬”这个名字也是别人给她起的。这一切不仅让叙述者“我”感慨“是否仅仅因为她的存在,才使得那家咖啡馆和那里的人都显得那么异乎寻常和与众不同,仿佛她用自己的芬芳把他们都浸透了”,而且更加勾起了叙述者“我”的好奇心,“仿佛她想躲避什么东西,想从一个危险中逃脱”“我确实感觉到了她和其他人不一样”“在别人给她起那个名字之前,她在哪里?她是从哪里来的?”读者在叙述者“我”的带动下,也会不自觉地陷入作者布下的迷阵,对露姬产生兴趣。直到第一部分叙述结束,我们才知道第一个叙述者原来是巴黎高等矿业学校的一名大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第一部分的叙述中,出现了露姬和一个身着麂皮外套的棕发男子的记录,以及船长笔记本上露姬的每个名字下都用蓝色铅笔画了一条线和身着麂皮外套的棕发男子用蓝色铅笔画了两条线这两个奇怪的线索,在接下来的叙述者登场后会得到解答。

  第二个叙述者是一个私家侦探,名叫盖世里,以前在情报部门工作过,这在第二部分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同时在盖世里的叙述中,解开了第一部分叙述中留的谜团,原来盖世里就是那个给露姬和棕发男子记录下面画蓝线的人。盖世里在大学生的叙述里出现过。从盖世里的叙述中,我们得知他寻找雅克林娜・德朗克即露姬的原因,原来一个叫让-皮埃尔・舒罗的男人委托盖世里寻找他的妻子,他们通过工作认识后来结婚,婚后妻子觉得丈夫无趣就离家出走了。通过以前在情报部门工作的朋友贝尔诺尔的帮助,盖世里了解到了舒罗妻子从小到大的孤独痛苦经历,后来又在孔岱咖啡馆发现他要找的人就是露姬,经过思考后,他被露姬的经历故事所打动,觉得她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第一次感觉到“在展开调查的时候,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不再干扰她的生活。从盖世里的叙述里,另一个谜团也解开了一点,我们知道了那个身着麂皮外套的棕发男子叫罗兰。

  第三个叙述者是露姬自己,这也是全书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是露姬在回忆往事,讲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总是喜欢趁母亲晚上上班之际偷偷溜到外面闲逛,警察两次抓到她。后来她结识了一个年龄比她大一点的女孩亚娜特,她们一起去酒吧里玩。在亚娜特的引诱下,她尝试吸食“雪”,其实是一种毒品,这东西让她产生一种神清气爽、轻松自如的感觉,仿佛战胜了恐惧和迷茫。她还认识了一个书店老板,送给她一本叫《无限之旅》的书,让她体会阅读的乐趣。时至今日,老板那句“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一点也没有丧失它的亲切和神奇。此部分总体来说属于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回顾性视角,即作为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从自己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其中穿插着一些短对话和露姬当时的心境。令人困惑的是她总是想逃的原因,她是这样解释的:“我每次与什么人断绝来往的时候,我都能重新体会到这种沉醉。只有在逃跑的时候,我才真的是我自己。”

  第四个叙述者是露姬的情人罗兰,全书剩下的部分都由罗兰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来讲述。第四部分罗兰讲述了他和露姬的相识相爱的过程,以及露姬最终决定从丈夫家里出逃,并且他们计划出逃到一个远离巴黎的地方。第五部分罗兰阔别巴黎多年后重回孔岱咖啡馆,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家皮具商店。他碰到了以前的熟人,在与他的对话回忆中,又勾起了罗兰对于露姬久远的记忆。在罗兰的叙述中,他和露姬告诉书中第一个叙述者大学生不要再在学校待下去了。露姬的结局到底如何?这个谜团在罗兰最后一部分的叙述中终于揭晓。“是在十一月份出的事。一个礼拜六”,孔岱咖啡馆里的熟人告诉罗兰:“露姬。她从窗户那里跳了下去。”最后,罗兰在医院遇到了书中的第二个叙述者盖世里,对于盖世里知道他的名字等事情很吃惊。在罗兰的叙述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人称的叙述方法,如“你说的没错,我们本应该永远待在那里的”,“有一会,我出现了一个幻觉,觉得自己可以在墓地的那边再找到你”“跟以前在宾馆前台拿你的房门钥匙一样的手势”等这些都表明了罗兰对于露姬深沉的爱恋,以至于在叙述中不自觉地变换人称。   二、小说的空间叙事手法

  空间是小说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小说既有时间维度,又有空间维度。比如帕斯就有类似的主张,他认为空间在文学中显然是一个不亚于时间的核心因素。帕斯说,“语言之流最终产生于某种空间”“用时间媒质――相继说出的词语,诗人构造空间”。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空间在小说中是与时间同等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叙事研究者常常忽略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及其意义,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于小说空间叙事手法的研究。经典叙事学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对空间进行了探讨。查特曼认为,“故事空间”指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话语空间”则是叙述行为发生

  的场所或环境。这本小说的话语空间作者并没有明确交代出来,我们解读时就从故事空间的层面上去认识。法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在他的空间理论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所述的物理的、精神的、社会的三重空间亦即小说空间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构成的地理空间,同时还应该包括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空间,以及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中所展示的人物的心理或精神生活空间。对于本书而言,

  其空间所指主要为第二重空间即社会生活空间。

  莫迪亚诺是一个特别注重运用空间叙事手法的作家,他的很多小说的名字就包含着某种空间的意象,如本书名《青春咖啡馆》。下面从两方面简要分析一下这本小说的空间叙事手法。

  1.以咖啡馆为主要场所的内部生活空间

  在《青春咖啡馆》中,名叫孔岱的咖啡馆无疑为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所。小说一开始就由第一个叙述者大学生介绍了在孔岱咖啡馆中所见到的各种时候的露姬。他是这样描述咖啡馆的:“这家咖啡馆还有布盖和拉贝格拉是关门最晚的,但孔岱却云集了最千奇百怪的顾客。”至于孔岱的位置,“是在巴黎奥黛翁交叉路口的附近地区”。小说主要的内部发生空间由此就有了准确的定位,四个叙述者都围绕着孔岱咖啡馆的人事展开故事情节。咖啡馆在现实生活中给我们的感觉是闲散慵懒自在,小资气息浓郁,小说中的孔岱更胜一筹,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在文学和艺术庇护之下”的人们,而且还有许多真实人物出现,比如阿瑟・阿达莫夫、奥利维尔・拉隆德、莫里斯・拉法艾尔等。这样孔岱不仅文化气息浓郁并且更加具有历史真实感。孔岱不仅像是一个文艺沙龙集会所,更像是那个时代人们逃避世俗纷扰的避难所。

  小说的第二部分,故事的叙述者私家侦探盖世里又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内部空间――舒罗的家里,舒罗委托盖世里寻找他的妻子露姬一事就发生在这里。从盖世里的口中,我们得知那是在靠近马德里门一幢现代化大楼底层的一套公寓。令盖世里很吃惊的是,不仅是舒罗说他家地址时“流露出的那种忧伤语调”,

  而且在盖世里的叙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舒罗家所在的底层公寓带给我们的压抑沉闷的气氛,这与孔岱轻松欢快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由此在空间的叙事上也暗示了露姬出逃的原因。

  小说的第三部分露姬自述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这部分小说的故事空间在巴黎内部的街道上不断变换。红磨坊、布朗西广场、大采石场警察分局、电影院、面包店、拉罗什福柯街的一家酒吧、亚娜特的房间、克里希大道上的一家文具店等等,在露姬时空交错的过去式的讲述中,由这些一个个鲜明的具有空间意象的建筑物构建起一幅幅露姬少年时代的生活图景。时光在流转变化,空间的建筑物有些却常年留在了那里,以至于露姬逃离后再也不敢回去。空间景物的纷繁变换以及各种街区名字的出现同时也表明了露姬内心流离失所的不安感。在罗兰叙述故事的第六部分中,他多年后回到巴黎,曾经的孔岱咖啡馆早已不复存在,那里已经成了一家皮具店。空间景物伴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了变化,这不仅为小说增添了一份感伤情怀,而且也象征了露姬的陨灭。露姬开篇就一直跟孔岱咖啡馆联系在一起,小说第六部分写了孔岱咖啡馆的消逝,接下来最后一部分便写了露姬的自杀。

  在罗兰的叙述中,始终飘浮着回忆中的幸福欢快气氛,他先后带我们去了居伊・德・威尔的办公室,他与露姬是在那里相识,亚历山大-卡巴那尔街的花园广场、格雷那尔林阴大道、天鹅林阴道、康布罗纳广场、香榭丽舍大街等等,到处都充满着温煦的昔日回忆,以至于“时至今日,每至夜晚,当我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我时常会听到一个唤我名字的声音……那是露姬的声

  音……一样的白昼,一样的夜晚,一样的地点,一样的邂逅。永恒轮回”。过去的回忆仿佛印刻在这些不易改变的空间里,随时散发出曾经的味道,让人沉溺其中。

  2.以20世纪60年代的巴黎为大背景的外部社会空间

  《青春咖啡馆》里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巴黎,国际情境主义者认为,“在这个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中,创造精神和人生梦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窒息”,所以他们主张用创造生活取代“被动生活”,呼吁“毫无拘束的生活、毫无节制的享受”和游戏人生,并进行人生的“漂移”。居伊・德波提出的“景观”概念形象地再现出了消费社会里大宗商品堆积如山的恐怖景象,人们为这些景象所诱骗、迷惑,这些景象具有华丽的外表并显出物质生活已达到无限丰裕程度,人们无法看透这景象背后赤裸裸的抽象的资本逻辑的统治和精神世界的空虚。所以,今天的革命就不再是传统的政治斗争和反抗,而是在日常生活层面上摧毁迷人的景观,以建构真实的生存情境。这也是范内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一书的主旨,其革命的策略有“漂移”“异轨”和“构境”。在《漂移理论》一书中,德波指出“漂移”是“一种快速通过各种环境的技巧”,是指对物化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建筑空间布局的凝固性的否定。按照这种指导思想,德波和国际情境论者放下各种社会关系,在巴黎、伦敦、罗马、布鲁塞尔等欧洲大陆的许多城市乡村开始漂移实践活动,旨在使自我从无聊的模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

  来,他们的思想对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青春咖啡馆》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情境主义者活动最如火如荼的时期。作品中的人物似乎都在按照情境主义者的规则生活着,他们都认为工作和学习是束缚人的,“永远也别工作”,写在墙上的标语非常醒目。小说中的大学生问罗兰还要不要待在学校,罗兰告诉他说,“别待在那里了……逃走吧……”在小说中,我们不知道孔岱咖啡馆中的一群青年以什么为生,他们好像总是没事就泡在咖啡馆里。小说的四个叙述者在巴黎不停地游荡漂移,神秘莫测的女主人公露姬更是从小就在街上漂移,这些描写都让这部小说在叙述描写上深深地烙上了那个特殊历史时代的印记,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空间大环境密切相关的。作者在这个社会空间的基础上,着重对人们的精神状态进行描写和追寻。

  《青春咖啡馆》不仅描写了一个消失的女子,而且描写了一个消逝了的时代,一个消失了的巴黎。巴黎的大街小巷、各种建筑物的名字不时地在书中出现,故事空间的不断变幻赋予了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更唤起了人们对于久远年代的遥远记忆。

  结语

  龚古尔奖评委会的贝尔纳・皮沃认为,《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青春本就令人感伤,在莫迪亚诺不断变换叙述者讲述故事并且在其时空交错的娴熟技巧运用下,更是让人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久久不能释怀。

  参考文献:

  [1]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M].金龙格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金龙格.镶嵌在丰碑作品上的璀璨宝石:《青春咖啡馆》译后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5] 亢西民.欧洲游历小说空间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

  [6] 姚继冰,张一兵.“情境主义国际”评述[J].哲学动态,2003(6).

  摘 要:《青春咖啡馆》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书中有四个叙述者,本文试用叙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解读。在揭示它精妙叙事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莫迪亚诺对于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

  关键词:《青春咖啡馆》 莫迪亚诺 第一人称叙述者 空间叙事

  引言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作家,1968年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得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会认为他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2007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出版两周销量即突破十万册,并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

  《青春咖啡馆》围绕着巴黎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以及它所吸引的一群“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考虑未来并且享受着文学和艺术庇护的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为背景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四个叙述者的讲述来探寻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的秘密。本书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下面将做简要分析。

  依照普林斯的定义,“叙述者”是指“铭刻在文本中的”叙述(故事)的人。初读《青春咖啡馆》,如果在没有看过简介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被搞得一头雾水,待读到一半方能大悟,这是因为这本书里有四个叙述者,他们围绕露姬的失踪纷纷登场,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向读者讲述他们眼中的露姬以及她短暂的人生经历。读完全书,读者能从这些碎片化的讲述中,逐渐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一、四个第一人称叙述者

  小说开篇的第一位叙述者交代了神秘女子露姬的出场,“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她总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她比其他人都上镜”“她的衣着非常讲究,跟孔岱的其他客人形成鲜明的反差”“她那修长的手指让我心头为之一震”“她的指甲熠熠闪光”……连“露姬”这个名字也是别人给她起的。这一切不仅让叙述者“我”感慨“是否仅仅因为她的存在,才使得那家咖啡馆和那里的人都显得那么异乎寻常和与众不同,仿佛她用自己的芬芳把他们都浸透了”,而且更加勾起了叙述者“我”的好奇心,“仿佛她想躲避什么东西,想从一个危险中逃脱”“我确实感觉到了她和其他人不一样”“在别人给她起那个名字之前,她在哪里?她是从哪里来的?”读者在叙述者“我”的带动下,也会不自觉地陷入作者布下的迷阵,对露姬产生兴趣。直到第一部分叙述结束,我们才知道第一个叙述者原来是巴黎高等矿业学校的一名大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第一部分的叙述中,出现了露姬和一个身着麂皮外套的棕发男子的记录,以及船长笔记本上露姬的每个名字下都用蓝色铅笔画了一条线和身着麂皮外套的棕发男子用蓝色铅笔画了两条线这两个奇怪的线索,在接下来的叙述者登场后会得到解答。

  第二个叙述者是一个私家侦探,名叫盖世里,以前在情报部门工作过,这在第二部分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同时在盖世里的叙述中,解开了第一部分叙述中留的谜团,原来盖世里就是那个给露姬和棕发男子记录下面画蓝线的人。盖世里在大学生的叙述里出现过。从盖世里的叙述中,我们得知他寻找雅克林娜・德朗克即露姬的原因,原来一个叫让-皮埃尔・舒罗的男人委托盖世里寻找他的妻子,他们通过工作认识后来结婚,婚后妻子觉得丈夫无趣就离家出走了。通过以前在情报部门工作的朋友贝尔诺尔的帮助,盖世里了解到了舒罗妻子从小到大的孤独痛苦经历,后来又在孔岱咖啡馆发现他要找的人就是露姬,经过思考后,他被露姬的经历故事所打动,觉得她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第一次感觉到“在展开调查的时候,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不再干扰她的生活。从盖世里的叙述里,另一个谜团也解开了一点,我们知道了那个身着麂皮外套的棕发男子叫罗兰。

  第三个叙述者是露姬自己,这也是全书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是露姬在回忆往事,讲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总是喜欢趁母亲晚上上班之际偷偷溜到外面闲逛,警察两次抓到她。后来她结识了一个年龄比她大一点的女孩亚娜特,她们一起去酒吧里玩。在亚娜特的引诱下,她尝试吸食“雪”,其实是一种毒品,这东西让她产生一种神清气爽、轻松自如的感觉,仿佛战胜了恐惧和迷茫。她还认识了一个书店老板,送给她一本叫《无限之旅》的书,让她体会阅读的乐趣。时至今日,老板那句“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一点也没有丧失它的亲切和神奇。此部分总体来说属于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回顾性视角,即作为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从自己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其中穿插着一些短对话和露姬当时的心境。令人困惑的是她总是想逃的原因,她是这样解释的:“我每次与什么人断绝来往的时候,我都能重新体会到这种沉醉。只有在逃跑的时候,我才真的是我自己。”

  第四个叙述者是露姬的情人罗兰,全书剩下的部分都由罗兰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来讲述。第四部分罗兰讲述了他和露姬的相识相爱的过程,以及露姬最终决定从丈夫家里出逃,并且他们计划出逃到一个远离巴黎的地方。第五部分罗兰阔别巴黎多年后重回孔岱咖啡馆,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家皮具商店。他碰到了以前的熟人,在与他的对话回忆中,又勾起了罗兰对于露姬久远的记忆。在罗兰的叙述中,他和露姬告诉书中第一个叙述者大学生不要再在学校待下去了。露姬的结局到底如何?这个谜团在罗兰最后一部分的叙述中终于揭晓。“是在十一月份出的事。一个礼拜六”,孔岱咖啡馆里的熟人告诉罗兰:“露姬。她从窗户那里跳了下去。”最后,罗兰在医院遇到了书中的第二个叙述者盖世里,对于盖世里知道他的名字等事情很吃惊。在罗兰的叙述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人称的叙述方法,如“你说的没错,我们本应该永远待在那里的”,“有一会,我出现了一个幻觉,觉得自己可以在墓地的那边再找到你”“跟以前在宾馆前台拿你的房门钥匙一样的手势”等这些都表明了罗兰对于露姬深沉的爱恋,以至于在叙述中不自觉地变换人称。   二、小说的空间叙事手法

  空间是小说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小说既有时间维度,又有空间维度。比如帕斯就有类似的主张,他认为空间在文学中显然是一个不亚于时间的核心因素。帕斯说,“语言之流最终产生于某种空间”“用时间媒质――相继说出的词语,诗人构造空间”。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空间在小说中是与时间同等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叙事研究者常常忽略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及其意义,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于小说空间叙事手法的研究。经典叙事学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对空间进行了探讨。查特曼认为,“故事空间”指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话语空间”则是叙述行为发生

  的场所或环境。这本小说的话语空间作者并没有明确交代出来,我们解读时就从故事空间的层面上去认识。法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在他的空间理论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所述的物理的、精神的、社会的三重空间亦即小说空间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构成的地理空间,同时还应该包括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空间,以及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中所展示的人物的心理或精神生活空间。对于本书而言,

  其空间所指主要为第二重空间即社会生活空间。

  莫迪亚诺是一个特别注重运用空间叙事手法的作家,他的很多小说的名字就包含着某种空间的意象,如本书名《青春咖啡馆》。下面从两方面简要分析一下这本小说的空间叙事手法。

  1.以咖啡馆为主要场所的内部生活空间

  在《青春咖啡馆》中,名叫孔岱的咖啡馆无疑为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所。小说一开始就由第一个叙述者大学生介绍了在孔岱咖啡馆中所见到的各种时候的露姬。他是这样描述咖啡馆的:“这家咖啡馆还有布盖和拉贝格拉是关门最晚的,但孔岱却云集了最千奇百怪的顾客。”至于孔岱的位置,“是在巴黎奥黛翁交叉路口的附近地区”。小说主要的内部发生空间由此就有了准确的定位,四个叙述者都围绕着孔岱咖啡馆的人事展开故事情节。咖啡馆在现实生活中给我们的感觉是闲散慵懒自在,小资气息浓郁,小说中的孔岱更胜一筹,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在文学和艺术庇护之下”的人们,而且还有许多真实人物出现,比如阿瑟・阿达莫夫、奥利维尔・拉隆德、莫里斯・拉法艾尔等。这样孔岱不仅文化气息浓郁并且更加具有历史真实感。孔岱不仅像是一个文艺沙龙集会所,更像是那个时代人们逃避世俗纷扰的避难所。

  小说的第二部分,故事的叙述者私家侦探盖世里又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内部空间――舒罗的家里,舒罗委托盖世里寻找他的妻子露姬一事就发生在这里。从盖世里的口中,我们得知那是在靠近马德里门一幢现代化大楼底层的一套公寓。令盖世里很吃惊的是,不仅是舒罗说他家地址时“流露出的那种忧伤语调”,

  而且在盖世里的叙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舒罗家所在的底层公寓带给我们的压抑沉闷的气氛,这与孔岱轻松欢快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由此在空间的叙事上也暗示了露姬出逃的原因。

  小说的第三部分露姬自述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这部分小说的故事空间在巴黎内部的街道上不断变换。红磨坊、布朗西广场、大采石场警察分局、电影院、面包店、拉罗什福柯街的一家酒吧、亚娜特的房间、克里希大道上的一家文具店等等,在露姬时空交错的过去式的讲述中,由这些一个个鲜明的具有空间意象的建筑物构建起一幅幅露姬少年时代的生活图景。时光在流转变化,空间的建筑物有些却常年留在了那里,以至于露姬逃离后再也不敢回去。空间景物的纷繁变换以及各种街区名字的出现同时也表明了露姬内心流离失所的不安感。在罗兰叙述故事的第六部分中,他多年后回到巴黎,曾经的孔岱咖啡馆早已不复存在,那里已经成了一家皮具店。空间景物伴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了变化,这不仅为小说增添了一份感伤情怀,而且也象征了露姬的陨灭。露姬开篇就一直跟孔岱咖啡馆联系在一起,小说第六部分写了孔岱咖啡馆的消逝,接下来最后一部分便写了露姬的自杀。

  在罗兰的叙述中,始终飘浮着回忆中的幸福欢快气氛,他先后带我们去了居伊・德・威尔的办公室,他与露姬是在那里相识,亚历山大-卡巴那尔街的花园广场、格雷那尔林阴大道、天鹅林阴道、康布罗纳广场、香榭丽舍大街等等,到处都充满着温煦的昔日回忆,以至于“时至今日,每至夜晚,当我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我时常会听到一个唤我名字的声音……那是露姬的声

  音……一样的白昼,一样的夜晚,一样的地点,一样的邂逅。永恒轮回”。过去的回忆仿佛印刻在这些不易改变的空间里,随时散发出曾经的味道,让人沉溺其中。

  2.以20世纪60年代的巴黎为大背景的外部社会空间

  《青春咖啡馆》里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巴黎,国际情境主义者认为,“在这个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中,创造精神和人生梦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窒息”,所以他们主张用创造生活取代“被动生活”,呼吁“毫无拘束的生活、毫无节制的享受”和游戏人生,并进行人生的“漂移”。居伊・德波提出的“景观”概念形象地再现出了消费社会里大宗商品堆积如山的恐怖景象,人们为这些景象所诱骗、迷惑,这些景象具有华丽的外表并显出物质生活已达到无限丰裕程度,人们无法看透这景象背后赤裸裸的抽象的资本逻辑的统治和精神世界的空虚。所以,今天的革命就不再是传统的政治斗争和反抗,而是在日常生活层面上摧毁迷人的景观,以建构真实的生存情境。这也是范内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一书的主旨,其革命的策略有“漂移”“异轨”和“构境”。在《漂移理论》一书中,德波指出“漂移”是“一种快速通过各种环境的技巧”,是指对物化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建筑空间布局的凝固性的否定。按照这种指导思想,德波和国际情境论者放下各种社会关系,在巴黎、伦敦、罗马、布鲁塞尔等欧洲大陆的许多城市乡村开始漂移实践活动,旨在使自我从无聊的模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

  来,他们的思想对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青春咖啡馆》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情境主义者活动最如火如荼的时期。作品中的人物似乎都在按照情境主义者的规则生活着,他们都认为工作和学习是束缚人的,“永远也别工作”,写在墙上的标语非常醒目。小说中的大学生问罗兰还要不要待在学校,罗兰告诉他说,“别待在那里了……逃走吧……”在小说中,我们不知道孔岱咖啡馆中的一群青年以什么为生,他们好像总是没事就泡在咖啡馆里。小说的四个叙述者在巴黎不停地游荡漂移,神秘莫测的女主人公露姬更是从小就在街上漂移,这些描写都让这部小说在叙述描写上深深地烙上了那个特殊历史时代的印记,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空间大环境密切相关的。作者在这个社会空间的基础上,着重对人们的精神状态进行描写和追寻。

  《青春咖啡馆》不仅描写了一个消失的女子,而且描写了一个消逝了的时代,一个消失了的巴黎。巴黎的大街小巷、各种建筑物的名字不时地在书中出现,故事空间的不断变幻赋予了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更唤起了人们对于久远年代的遥远记忆。

  结语

  龚古尔奖评委会的贝尔纳・皮沃认为,《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青春本就令人感伤,在莫迪亚诺不断变换叙述者讲述故事并且在其时空交错的娴熟技巧运用下,更是让人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久久不能释怀。

  参考文献:

  [1]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M].金龙格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金龙格.镶嵌在丰碑作品上的璀璨宝石:《青春咖啡馆》译后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5] 亢西民.欧洲游历小说空间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

  [6] 姚继冰,张一兵.“情境主义国际”评述[J].哲学动态,2003(6).


相关文章

  • [青春咖啡馆]叙事视角研究
  • 摘 要: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其中,视角研究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青春咖啡馆>这部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视角:尽管整篇小说都是由第一人称叙述,但却存在四个叙述者.本论文在对作者与作品介绍的基础上,不断探寻小说 ...查看


  • [金陵十三钗]评析
  • 内容摘要:小说.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国内获得广大的好评,它为何如此受宠,源于它的叙事模式.它将纯洁的女学生作为受害的主体,是并不多见的叙事手法.与此纯洁相比的那群秦淮河女子,爱国是走向圣洁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 ...查看


  • 论毕淑敏散文的叙事艺术
  • 自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以来,毕淑敏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她用手中的笔与生命对话,抒写对自然和人生博大.深沉的爱.毕淑敏的作品既真挚.细腻.多情,又睿智.凝重.深刻,有着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对毕淑敏的 ...查看


  •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繁荣原因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2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3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 4 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5 ...查看


  • 解读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诗歌的后现代叙事性
  • 摘要 拉塞尔・埃德森的诗歌是富有哲理的寓言体散文诗.他的诗歌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叙事性.这种实验探索性的诗歌创作,使埃德森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哲学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拉塞尔・埃德森 诗歌 后现代叙事 中图 ...查看


  • 专题片创作感想
  • 专题片创作感想 --浅析"叙事断点"的处理 一."叙事断点"概述 众所周知,电视专题片是以画面语言为主,有声语言等为辅的艺术形态.因此,能否将流畅的构思转化为生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摄录到丰 ...查看


  • 金宇澄,[繁花]过后转身[回望]
  • 他说:很多好故事都烂在了肚子里,文学在它们面前也常常无力. 采访约在金宇澄的办公室――巨鹿路657号"爱神花园"(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那栋老洋房中.穿过门口的罗马立柱,沿着陈旧的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到三楼走廊已听见说话声. ...查看


  • 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9月,第37卷第5期,Sep.,2007,Vo.l37,No.5 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 ...查看


  •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主题再探究
  •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主题再探究 --兼向孙绍振先生请教 浙江杭州高级中学 钟峰华 拜读了孙绍振先生发表于<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上的大作<解读:词典语义与文本情景语义>.作者从语义的角度来解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