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眼泪含有( )。
A IgA B IgG C 溶菌酶 D 以上全部
2.巨噬细胞( )。
A 在血流中循环 B 产生NO C 具有IgM 受体
D 是最先到达皮肤感染部位的白细胞 E 是处理病毒的主要的免疫细胞
3.吞噬作用( )。
A 由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担负 B 仅限于巨噬细胞
C 对于细菌感染是重要的 D 是一个不涉及消耗能量的过程 E 导致细胞分裂
4.直接涉及介导NK 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包括( )。
A 胞壁酰二肽 B 端粒酶A 和B C 补体 D IFN r E 超氧化物
5.调理素包括( )。
A 穿孔素 B 抓蟾抗菌肽 C C9 D IFN r E C3b
6.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 )。
A 存在主要的碱性蛋白 B 表达CD3 C 表达IgM 分子
D 能释放组胺 E 连接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7.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都( )。
A 具有吞噬作用 B 在血流中循环 C 主要在淋巴结中发现
D 具有IgM 抗体的受体 E 释放组胺
8.旁路途径的活化涉及( )。
A C1 B B3 C C2 D C4
9.活化的补体成分的控制由( )引起。
A 凝集 B 免疫黏附 C 这些成分中的一些成分不稳定和失活 D 吞噬细胞的活动
10.以下有关急性期蛋白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它们包括C 反应蛋白 B 它们包括补体蛋白 C 它们主要在肝脏产生
D 它们起减少组织损伤的作用 E 它们不被细胞因子诱导
11.补体抑制蛋白包括下列各种,除了( )。
A 衰变加速因子 B CD59(protectin ) C 膜辅因子蛋白(MCP ) D ICAM-1
12.将辅助T 细胞自细胞毒性T 细胞区别开是根据存在( )。
A CD2 B CD4 C CD3 D IL-2受体 E MHC Ⅱ类抗原
13.将B 细胞自T 细胞区别开是根据存在( )。
A CD3 B CD4 C CD8 D 表面Ig E MHC Ⅰ类抗原
14.淋巴结中的T 细胞( )。
A 主要在髓质区发生 B 只有细胞毒类型 C 具有吞噬作用
D 在德乔治序列征中缺乏 E 表达表面免疫球蛋白
15.黏膜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 )。
A 通常是在小肠的固有层中接触过抗原的 B 主要归巢到黏膜部位,而不是全身淋巴器官
C 占机体淋巴细胞组织不到10% D 主要产生IgM 抗体
E 只有T 细胞类型
16.新生儿( )。
A 通过胎盘转运得到母体的IgM 抗体
B 实际上有母体IgG 抗体的全部成分 C 在其循环中有很少淋巴细胞
D 对抗原的应答与成年人一样 E 得到母体的B 细胞
17.V H 基因的重排开始于( )。
A 前B 细胞阶段 B 原B 细胞阶段 C B 细胞成熟为浆细胞期间
D 树突状细胞的发育期间 E 胸腺发育期间
18.以下有关血细胞的发育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需要细胞因子 B 在T 细胞发育过程中有IL-7的参与
C 有粒白细胞发育需要M-CSF D B 细胞发育主要发生在骨髓中
19.同种异型是( )。
A 在同一物种内分离的抗原决定族 B 对抗体结合部位的功能很重要
C 与特异性反应有关 D 与免疫记忆有关
20.IgE ( )。
A 有J 链结合在一起 B 通过其Fab 区与肥大细胞结合
C 与IgG 抗体不同的是由于其不同的H 链 D 在血清中有很高浓度
21.Ig 重链( )。
A 由恒定区外显子、可变区外显子、多样性外显子及连接外显子编码
B 不是糖基化的 C 对结合抗原不重要 D 由T 细胞表达
22.Ig 的Fab 部分( )。
A 与一个Fc 受体结合 B 含有J 链
C 含有Ig 的独特型 D 介导抗体分子的生物学效应子功能(如补体固定)
23.成为产生IgA 浆细胞的细胞不( )。
A 从抗原刺激后的黏膜区域迁移 B 归巢到任何黏膜区域
C 产生分泌性成分 D 产生J 链
24.IgA ( )。
A 存在与乳汁和唾液中 B 与枯草热有关
C 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D 能穿过胎盘
2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 )。
A 是由B 细胞实现 B 是杀伤细胞内微生物的主要机制
C 与效应细胞的Fc 受体有关 D 主要由IgE 抗体介导
26.抗体的Fc 区( )。
A 包括重链和轻链 B 对于抗原结合是需要的 C 对于胎盘传递是不需要的
D 对于激发IgE 介导的超敏反应不重要 E 通常授予各种分子生物学活性
27.人类IgM ( )。
A 穿过胎盘 B 由通过J 链连接在一起的3个亚单位构成
C 保护黏膜表面 D 主要限于在血循环中 E 是由高亲和力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28.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
A 通过肽键与重链结合 B 作为单个Ig 分子以κ和λ链存在
C 在每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中未被发现 D 都有同样的氨基酸构成
E 在IgG 的Fab 段中存在
29.由抗原-抗体反应固定补体可以导致( )。
A 形成一种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 B 增强吞噬作用
C 活化T 细胞 D 增加抗体合成
30.白介素1和2都是( )。
A 有同一种细胞产生 B 其生物学活性需要补体
C 作用于T 细胞 D 引发组胺释放
31.肿瘤坏死因子( )。
A 减少巨噬细胞效应子功能 B 增加内皮细胞上黏附分子的表达
C 降低血管通透性 D 减少血流
32.IFN r( )。
A 由机体的所有有核细胞产生 B 诱导Th2应答
C 可以激活巨噬细胞 D 由于它对肿瘤的作用而被发现
33.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受( )抑制。
A IL-13 B IL-1 C IFN α D TNF E IL-4
34.直接升高体温的细胞因子包括( )。
A IL-10 B TGF β C IL-4 D IL-5 E IL-6
35.B 细胞可以在其表面表达( )。
A 同时表达膜IgM 和 IgD B 两种类型的轻链
C 分泌成分 D 可与几种不同无关抗原结合的IgG
36. 细胞毒性T 细胞通常识别与( )联合的抗原。
A MHC Ⅱ类决定族 B MHC Ⅰ类决定族 C MHC Ⅲ类决定族 D HLA-DR决定族
37.T 细胞抗原受体( )。
A 识别与MHC 决定族相关的线性肽链的表位 B 有Ig 的轻链
C 由重链和β2微球蛋白构成 D 识别在自身抗原上的构象表位
38.TCR 基因重排( 。
A 主要在骨髓发生 B 不依赖抗原
C 涉及免疫球蛋白 D 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协同刺激
39.MHC I类加工途径主要( )。
A 加工在胞质溶胶中存在的抗原 B 加工来源于细胞外环境的抗原
C 产生肽,将它们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以便呈递给辅助T 细胞
D 产生肽,将它们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以便呈递给NK 细胞
40.以下所有有关先天免疫系统的受体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包括Toll 家族的那些 B 识别与微生物群落有关的分子类型
C 包括CD14和清除受体 D 包括MHC 分子 E 不包括Ig α和Ig β
41.在B 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与( )有关。
A CD3r链 B Ig α和Ig β C MHC Ⅱ类分子 D MHCⅠ类分子 E Toll 受体
42.抗原呈递的内源途径包括( )。
A 大多数由细胞外病原体获得的肽 B 在MHC Ⅱ类分子上呈递抗原
C 向细胞溶解T 细胞呈递抗原 D 向Th1细胞呈递抗原 E 向B 细胞呈递抗原
43.对中性粒细胞强有力的趋化的因子(趋化因子)包括( )。
A C-反应蛋白 B C3b C 花生四烯酸 D L TB4 E IFN α
44.炎症的直接起因包括( )。
A TGF β B 组胺 C ICAM-1 D VCAM E LPS
45.以下哪种物质是已知的炎症抑制因子( )。
A TNFa B 神经生长因子 C 蛋白C D 神经肽Y E 活性氧
46.克隆选择( )。A 蛋白必须是多决定族的 B 需要每个抗原反应细胞具有多种特异性 C 涉及抗体的Fc 区与肥大细胞的结合 D 解释免疫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47.以下有关抗体类别的转换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需要特定的Th 亚群的细胞 B 发生在淋巴结的生发中心 C 需要细胞因子
D 在患有德乔治序列征的病人中发生 E 在CD40L 有遗传缺陷的病人中不发生
48.以下是克隆选择所必须的或者是其结果,除了( )。
A 通过淋巴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抗原 B 特异性抗原引发的细胞增殖
C 超抗原活化淋巴细胞 D 产生依赖T 细胞的B 细胞记忆应答
49.T 细胞不( )。
A 产生IL-2 B 对IL-4产生应答
C 对IL-2产生应答 D 只通过细胞与细胞接触介导它们的功能
50.Th1细胞不( )。
A 表达CD4 B 产生IFN r C 激活巨噬细胞 D 结合可溶性抗原
51.CD8阳性细胞( )。
A 根据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Th1和Th2压群 B 不产生IFN r
C 能够识别并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D 能结合游离的病毒
E 不需要与其要杀伤的靶直接的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52.CTL ( )。
A 不介导对受病毒感染的其他T 细胞的细胞毒性
B 通过将穿孔素插入靶细胞的膜中介导杀伤作用
C 的杀伤作用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MHC 抗原
D 识别与MHC Ⅱ类分子联合的抗原
E 正常状态下帮助B 细胞产生抗体
53.刺激B 细胞增殖和分化需要( )。
A 与T 细胞MHC Ⅱ类分子联合的肽结合的B 细胞的免疫球蛋白
B B 细胞上的CD40与T 细胞上的它的配合结合
C IFN r D 与C3b 结合的B 细胞表面抗体
54.超抗原( )。
A 通过直接TCR β链及MHC Ⅱ类分子结合活化大量的T 细胞
B 是能够在缺乏抗原呈递细胞时引发T 细胞增殖的高分子量抗原
C 可通过与IgM 结合激活所有的B 细胞 D 只能激发CD8+T 细胞
55.非胸腺依赖的1型抗原的特征是( )。
A 小肽链 B 细菌蛋白 C 病毒核酸 D 细菌多糖 E 半抗原
56.参与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包括下列全部,除了( )。
A CD3 B CD79b C CD14 D 1ck E CD28
57.仅用适当的呈递抗原刺激抗原特异性的T 细胞,导致( )。
A 诱导细胞毒性 B 产生IL-2而不产生其他细胞因子
C 导致细胞分裂的活化 D 无反应性
58.最容易诱导耐受的B 细胞发育的阶段是( )。
A 记忆B 细胞 B 前B 细胞 C 未成熟B 细胞 D 成熟B 细胞 E 浆细胞
59.维持外周耐受的机制包括下列全部,除了( )。
A 缺乏CD80或CD86的协同刺激 B 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C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失效
D 由其他细胞上的Fas 配体诱导的活化的T 细胞凋亡 E 缺乏CD154的协同刺激
60.可能影响抗原在诱导耐受中作用的抗原性质包括( )。
A 它的特性 B 其给予的途径 C 抗原的剂量 D 免疫系统的成熟 E 以上全部
61.与允许T 细胞在胸腺中存活有关的过程是( )。
A 阳性选择 B 阴性选择 C 细胞凋亡 D 细胞坏死 E 补体失活
62.下述全部都是确切的耐受状态,除了( )。
A 其诱导取决于该个体的免疫成熟程度 B 当CD28-B7相互作用被阻断是才观察到
C 一般取决于存在的抗原 D 其维持不涉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
63.中枢耐受发生在( )。
A 淋巴结 B 胸腺 C 脾脏 D 肝脏 E 胰腺
64.在前B 细胞成熟为浆细胞的阶段中,维一不需要抗原的阶段是( )。
A 亲和力成熟 B 记忆的发生 C 克隆选择或耐受 D V 、D 、J 基因座重组 E 耐受
65.为什么不同个体能够发动T 细胞对特异性的肽的应答而其他个体则不能的一个原因是。
A 它们缺乏在特定的细胞类型上的MHC 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
B 个人通过遗传得到的能够通过MHC 分子呈递的肽是有限的
C CD4/CD8 T细胞比例不平衡
D MHC Ⅰ类基因恒定区的突变
66.将抗独特型抗体输给患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这种治疗改善贫血两天,随后再次复发,这种改善很可能与抗独特型抗体与( )结合有关。
A 产生自身抗体的B 细胞 B 产生自身抗体的浆细胞
C 自身抗体特异性的T 辅助细胞 D 仅在循环中的血清自身抗体
67.负责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包括( )。
A IL-1 B IL-2 C IL-4 D IL-10 E TNF α
68.下面哪种细胞类型(或它们的产物)对细胞外菌性病原体最没有效果?( )
A B 细胞 B 细胞毒T 细胞 C 辅助T 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巨噬细胞
69.补体成分通过以下所有的机制促进对细胞外的病原体的免疫,除了( )。
A 调理病原体 B 介导炎症细胞到达感染部位的趋化作用
C 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增加接近感染部位 D 与T 细胞结合诱导他们的活性
70.对与( ),在体内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广泛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A 清除无活性的碳粒( 如裂片)
B 清除无荚膜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一种正常的皮肤细菌)
C N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D 清除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
71.破伤风加强注射会引起( )产生增加。
A 破伤风特异性的NK 细胞 B 识别破伤风类毒素而不是破伤风毒素的T 细胞
C 中和破伤风毒素的抗体 D 能杀伤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T 细胞
72.为了使佐剂有效,需采用以下做法,除了( )。
A 延长抗原接触 B 诱导TGF β的释放 C 诱导高亲和力应答 D 增加定量应答
73.有化学致癌物诱导的肿瘤( )。
A 表达单一的TSA B 表达由同一致癌原诱导的所有肿瘤上同样的TSA
C 通常不表达MHC 抗原 D 可以用免疫抑制治疗
74.宿主对抗肿瘤的抗体很可能针对( )。
A MHC ⅡⅡ类抗原 B 病毒抗原 C 分化抗原 D MHC Ⅰ类抗原
75.肿瘤免疫监视可能由( )介导。
A 肥大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朗格汉斯细胞 D NK 细胞
76.HLA 定型在亲权认定情况中的例子如下:
母亲: A8 B3 C2 DR10
A23 B8 C4 DR5
#1可能的父亲: A2、3;B8、27;C2、11;DR3、9
孩子: A3、、23;B8、27;C2、4;DR5、10
根据这些材料,#1可能的父亲应该( )。
A 确定这个孩子是他的,因为产生重组体母体单元型的交换体解释惟一的不符
B 起诉医院方弄混了新生儿,因为这个孩子既不需于他也不需于那个母亲
C 复习他的免疫遗传学知识并从他前面的孩子HLA 类型来确定他的单元型,因为没有这
一信息就不能确定是否他是这个孩子的父亲
D 确定#2可能的父亲的HLA 类型
77.移植物存活可通过( )增强而没有全身性免疫抑制。
A HLA 抗原的配合 B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C 环孢菌素A 治疗 D 类固醇或细胞毒性药物
78.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A 可用于确定两个个体是否存在HLA-D 差异
B 如果用同卵双生子的细胞进行,由于细胞是抗原相容的,所以将表现出显著的增加增殖
C 用来自接受丝裂霉素C 或X 射线治疗的两个个体的细胞进行,以消除无关的增殖
D 通过测定细胞溶解来检测
79.免疫抑制不由( )诱导。
A 抗组胺药物 B 切除淋巴样组织 C 利用抗淋巴细胞的抗体 D 细胞毒性药物
80.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个独特类型,因为( )。
A MHC 差异不被识别 B 次要组织相容性的 是惟一能够导致排斥的抗原性差异
C 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D 不需要免疫抑制
81.如果受血者( ),会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A 有被偷入细胞的抗体 B 有对血型抗原反应的T 细胞
C 是RhD 相容的 D 是AB 阳性
82.大多数急性的移植排斥(称为超急性排斥)是由于( )引起的。
A 血管被增殖的内皮细胞堵塞 B 移植的组织被细胞毒性T 细胞杀伤
C 凝集的结果导致血管堵塞 D 受到天然杀伤细胞攻击
83.在某些情况下,在两个无亲缘关系的个体1)之间 进行的移植,它们的HLA-A 、HLA-B 、HLA-C 和HLA-D 完全匹配,仍然出现排斥。此排斥可能的原因是( )。 A β2微球蛋白不同 B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误配
C 对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预先致敏 D 次要组织相容性的差异
84.负责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效应系统是( )。
A 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B 肥大细胞 C 活化的巨噬细胞 D 补体
85.HLA 单元型是( )。
A 在每条染色体上存在的全套MHC 等位基因 B MHC 基因座的特殊片段
C 促进排斥的在MHC 基因座以外的基因 D HLA-B 的一个等位基因
86.移植排斥( )。
A 在同卵双胞胎之间发生
B 很少与T 细胞有关
C 可因同一个供体以前提供的移植物而加速
D 主要通过HLA-A 、HLA-B 或HLA-C 基因座的匹配防止
87.DNA 疫苗可能是有效的,如果它们( )。
A 能被设计为含具有佐剂效应的NDA 基元 B 编码表达抗原
C 编码表达适当的细胞因子 D 以上所有
88.黑素瘤疫苗的抗原性成分是一个20个氨基酸的肽。这个肽( )。
A 既能诱导T 细胞耐受也能诱导T 细胞活化 B 期望能够用于大多数人
C 期望能用于一部分人 D 只有A 项和C 项
89.多糖本身很少是有效的疫苗,因为它们( )。
A 有重复的B 细胞表位 B 缺乏典型的T 细胞表位
C 仅诱导CTL 应答 D 在人类和细菌中通常是同样的
90.疫苗可能未能诱导保护性应答。因为它们诱导( )。
A 体液免疫当需要细胞介导的免疫时 B IgM 而不是IgG 或IgA
C IL-4的产生,当需要IFN r时 D 以上所有 E 只有A 项和B 项
91.预期一种抗CD40的抗体有增强免疫效果,通过( )。
A 阻断树突状细胞上的CD40信号发射
B 活化树突状细胞上的CD40信号发射
C 连接树突状细胞CD40与淋巴细胞的CD154(CD40的配体)
D 诱导树突状细胞凋亡
E 以上都不是
92.在病人的外周循环中存在70%的CD3阳性淋巴细胞,表明该病人有正常的( )。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B 淋巴细胞数 D T 淋巴细胞数
93.HIV 感染以下所有细胞,除了( )。
A 单核细胞 B T 细胞 C 巨噬细胞 D B 细胞
94.HIV 感染通过的受体是( )
A CD2 B CD3 C CD4 D CD5
95.免疫球蛋白缺陷可通过( )被检测。
A 流式细胞术 B DTH 皮肤试验 C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 D 血清蛋白电泳
96.细胞介导免疫应答( )。
A 通过减少补体而增强 B 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
C 通过减少T 细胞而增强 D 通过抗组胺抑制 E 通过减少巨噬细胞而增强
97.对免疫缺陷的治疗不包括( )。
A 抗生素 B 骨髓移植 C 白介素 D 抗CD4抗体
98.速发型超敏反应通常涉及( )。
A 肥大细胞 B 抗肥大细胞的抗体 C 血小板 D IgG
99.肥大细胞产物通过增加( )介导某些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症状。
A IgE 受体 B IgE 的分泌 C 毛细血管渗漏 D IgG 分泌
100.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治疗包括注射抗原(变应原)以( )。
A 诱发荨麻疹团及发红 B 增加生成IL-4的T 细胞
C 引起过敏反应 D 增加生成IFD r的T 细胞
101.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SRS-A )收缩气道和小动脉并且增加支气管黏膜的产生。SRS-A
的化学特性是( )。
A 组胺 B 白三稀 C 前列腺素D2 D 血栓烷 E 硫酸软骨素
102.在接触性趋敏反应(如毒藤)中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是()。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朗格汉斯细胞 E NK 细胞 103.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皮肤反应( )。
A 可以通过抗体被动转移 B 在注射抗原后1~2天出现红斑(发红)和硬结
C 依赖与IgE 抗体对肥大细胞的附着 D 由B 淋巴细胞介导
104.抗RhD 抗体( )。
A 在分娩RhD 阳性的婴儿后不给予RhD 阴性的母亲 B 不与红细胞上的RhD 抗原反应
C 不与红细胞上的RhD 抗原主动免疫的形成 D 从RhD 阴性的女性获得 105.由IgG 抗原复合物引起的炎症( )。
A 需要IgM 活化补体 B 与补体活化有关 C 产生毒藤皮疹 D 需要T 细胞 106.免疫复合物疾病( )。
A 需要细胞毒性T 细胞 B 需要中性粒细胞 C 通常与IgE 有关 D 通常与IgA 有关 107. 血清病仅反生在( )。
A 抗基底膜抗体存在时 B 抗体大量过剩时 C IgE 抗体产生时
D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时 E 中性粒细胞缺乏时
108.免疫复合物病与迟发型超敏反应都包括( )。
A 吞噬细胞 B IgG 或IgM 抗体 C NK 淋巴细胞 D B 细胞
109.由RhD 不相容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依赖于( )。
A 母亲具有婴儿红细胞上不存在的RhD 抗原 B 婴儿没有能力对母亲的红细胞反应
C 抗RhD 的IgM 抗体通过胎盘 D 抗RhD 的IgG 抗体通过胎盘 E 婴儿产生细胞毒性抗体
110.以对结核菌素产生的Mantoux 反应为代表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 )介导的。
A 淋巴细胞 B 多形核细胞 C 过敏性抗体
D 补体结合抗体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11.红细胞的补体和血小板上的Fe 受体可能( )。
A 通过红细胞和血小板促进对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吞噬作用
B 通过红细胞和血小板促进对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胞饮作用
C 通过血小板促进IFNr 的合成
D 通过吞噬细胞促进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11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形成广谱的自身抗体可能表示( )。
A 巨噬细胞过量产生 B 未能调节多特异性B 细胞克隆
C 存在许多自身反应性B 细胞克隆 D 在HLA-B 基因座的杂合子
113.在病因学上很可能与对半抗原反应有关的临床疾病的是( )。
A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B 青霉素治疗后的溶血性贫血
C 胰岛素治疗后的幼年性糖尿病 D 环孢菌素治疗后肾移植物的排斥
114.抗“自身”蛋白的IgG 抗体( )。
A 仅在肿瘤病人中发现 B 仅在脾脏中产生 C 能够穿过胎盘 D 在男性更常见 115.与肾脏以及肺泡的损伤有关的肺出血肾炎病可能是由( )引起。
A 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B 细胞介导的对肾脏抗原的超敏反应
C 对肾近端小管的IgE 抗体 D 对基底膜的抗体
E 由高水平的血清IgG 导致的非特异性反应
116.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A 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联系
B 对在免疫应答期间T 细胞B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重要
C 不是引起移植排斥的惟一抗原
D 对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不重要
117.HLA 疾病相关( )。
A 意味着特定的HLA 抗原或有关的单元型引起此疾病
B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诊断有用
C 意味着有那种HLA 类型的每一个人都将感染此病
D 可能提示在MHC 位点附近的基因编码对自身抗原特异的T 细胞抗原受体
118.IgG 抗白蛋白单克隆抗体与白蛋白之间的反应可能引起( )。
A 沉淀 B 晶格形成 C 凝集 D 复合物形成
119.ELISA 试验( )。
A 导致细胞溶解 B 利用放射标记的第二种抗体
C 需要加入能转化成有颜色的终产物的底物 D 需要致敏的红细胞
120.利用杂交瘤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体( )。
A 通常是人来源的
B 每个都是单个的单核细胞无限增殖产生的
C 通常有由先前免疫接种预先决定的特异性
D 通过T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来制备
121、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 .骨髓 B .胸腺C 腔上囊 D .淋巴结E .脾
122.T 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
A 淋巴小结 B .脾小结C 红髓 D 白髓E .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
12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1e 是( )
A .IgG B.IgMC IgA D.IgDE lgE
12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 .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E .C356789
125.半抗原( )
A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 .本身无免疫原性 E .仅能刺激B 淋巴细胞
126.与Tc 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
A MH&I类分子轻链 B .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
C MHC-n类分子e2p2功能区 D MHC-I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
E .MHC-I 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
127.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 .生来就有
c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D 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E .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128.B 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 .CD3 B .CD2 C. CD4 D .TCR E.CD8
129.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E 受体 B .PHA 受体 C C3b受体 D 抗原受体Smlg E .抗原受体TCR
130.B 细胞表面标志中不包括( )
A EB病毒受体 B .MHC-n 类分子 C MHC-I类分子 D .CR E CD3分子
131.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A .朗罕细胞 B .巨噬细胞C 树突状细胞 D .并指状细胞E 中性粒细胞
132.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A .变应原 B. 完全抗原 C. 半抗原 D. 佐剂 E. 载体
133.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A. 载体 B. 佐剂 C. 抗原决定基 D.TI-Ag E.TD-Ag
134. 决定某种物质免疫原性因素不包括( )
A. 特异性 B. 异物性 C. 大分子性 D. 化学成分 E. 结构复杂性
135.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 )
A. 半抗原 B. 完全抗原 C.TD-Ag D.TI-Ag E. 共同抗原
136.抗原具有的免疫性能是( )
A. 免疫原性 B. 免疫反应原性 C. 变应原性 D. 耐受原性 E. 以上均可 137.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多糖 D. 半抗原 E. 脂类
138.凡具有强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的分子量应是( )
A. ≥10KD B. 〈10KD C. 〈4KD D.100KD
E.10KD
139.蛋白质分子中对免疫原性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是( )
A. 甘氨酸 B. 谷氨酸 C. 半脱氨酸 D. 酪氨酸 E. 丝氨酸
140.天然的佐剂是( )
A. 多聚核苷酸; B. 福氏不完全佐剂; C. 福氏完全佐剂; D. 百日咳杆菌; E. 外毒素 14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
A. 异种抗原 B. 自身抗原 C. 同种异体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超抗原 142. 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
A. 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 干扰素 C. 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D. 细菌外毒素
E. 马抗破伤风血清
143. 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
A. 免疫耐受 B. 超敏反应 C. 自身免疫性疾病 D. 免疫缺陷 E. 免疫排斥 144. 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抗原的分子量 B. 抗原决定基的性质 C. 抗原的异物性
D.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E. 抗原决定基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
145. 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是因为
A.B 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 B.TD-Ag 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
C.TD-Ag 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TD-Ag 需要巨噬细胞、T 和B 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E.TD-Ag 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146. 下列生物制品中一般对人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 人血浆丙种球蛋白 B. 动物来源的抗毒素 C. 类毒素; D. 苯胺
E.BSA(牛血清白蛋白)
147.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与以下所有因素有关除了
A. 共价化学键 B. 离子键 C. 非共价键; D. 蔬水键 E. 范德华力
148. 对人类而言属于异嗜性抗原的物质是
A. 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BSA C. 破伤风抗毒素 D.ABO 血型抗原 E. 大肠杆菌O14
149. 用间位氨基苯甲酸与载体结合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的抗血清能与哪种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反应
A. 苯胺; B. 对氨基苯砷酸; C. 间位对氨基苯磺酸; D. 邻位对氨基苯甲酸; E. 间位氨基苯甲酸
150.B 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
A. 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基; B. 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
C. 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 D. 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
E. 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
151. 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引起服用者出现溶血现象,解释的理论基础是依据
A. 药物可引起人红细胞溶解 B. 通过激活补体而使红细胞溶解
C. 由细胞因子引起 D. 载体-半抗原结合效应所致 E. 由针对药物的抗体引起
1.D 2.B 3.C 4.B 5.E 6.E 7.E 8.B 9.C 10.E
11.D 12.B 13.D 14.D 15.B 16.B 17.B 18.C 19.A 20.C
21.A 22.C 23.C 24.A 25.C 26.E 27.D 28.E 29.B 30.C
31.B 32.C 33.C 34.E 35.A 36.B 37.A 38.B 39.A 40.D
41.B 42.C 43.D 44.E 45.C 46.D 47.D 48.C 49.D 50.D
51.C 52.B 53.B 54.A 55.D 56.C 57.D 58.C 59.B 60.E
61.A 62.D 63.B 64.D 65.B 66.D 67.D 68.B 69.D 70.D
71.C 72.B 73.A 74.B 75.D 76.D 77.A 78.A 79.A 80.C
81.A 82.C 83.D 84.A 85.A 86.C 87.D 88.D 89.B 90.D
91.B 92.D 93.D 94.C 95.D 96.B 97.C 98.A 99.C 100.D 101.B 102.D 103.B 104.D 105.B 106.B 107.D 108.A 109.D 110.A 111.D 112.C 113.B 114.C 115.D 116.C 117.B 118.D 119.C 120.C 121.A 122.E 123.C 124.C 125.D 126.E 127.E 128.C 129.D 130.E 131.E 132.C 133.C 134.A 134.E 136.E 137.B 138.A 139.D 140.D 141.C 142.E 143.D 144.E 145.D 146.D 147.A 148.E 149.E 150.B 151.D
名词解释:
异嗜性抗原 抗原 抗体 耐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应答 基因免疫 抗原决定簇(表位) 半抗原 催化抗体 超敏反应 细胞因子 补体 抗感染免疫 APC MHC 嵌合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多克隆抗体
思考题
1.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2. 现代免疫学时期的基本研究内容及免疫学的作用?
3、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4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5.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和与其功能的关系。
6. T淋巴细胞有哪些亚群?各亚群有何功能?
7. 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8. 试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9、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10.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11. 试比较TD-Ag 和TL-Ag 的特点。
12. 画出Ig 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并简述Ig 的生物学活性。
13.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
14. 比较各类Ig 的特性及功能。
15. 讨论Ig 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16.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及其生物学活性
17.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18.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有哪些?
19. 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20. 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及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1. 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2. 比较补体3条激活途经的异同。
23. 试述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4.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25. 何谓HLA 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26.HLA-Ⅰ、HLA-Ⅱ类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有何异同?
27. 为什么MHC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体现在结合与递呈抗原肽?HLA 与临床医学有什么联系?
28. 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29. 概述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0.B 细胞对TD 、TL-1及TL-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
31.Th 细胞如何辅助B 细胞的免疫应答?
32.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简述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其物质基础。
33. 什么是趁化作用?趁化作用在整个炎症过程中有什么功能?
34. 说出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
35. 血清病、血清过敏性休克、吸入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分属哪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怎样防治,简述其防治原理。
36. 青霉素应用广泛,临床使用时,有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简述其发病机制。、
37. 过敏性哮喘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如何分别?在治疗上有何异同?
38. 常见联合免疫缺陷病有哪些?试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39. 试分析导致AIDS 患者CD4+细胞数目减少的可能原因。
40. 哪些免疫学指标可用于监测HIV 感染过程?
41.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有哪些?
42.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43.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44. 同种异型的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区别在哪里?
45.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措施包括哪些?
46. 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47. 简述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原理?
48. 简述单克隆抗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49. 简述制备基因工程抗体的基因技术路线。
50. 何谓人改型抗体?分析人改型抗体的应用前景。
51. 什么是模拟抗体酶?
52. 与天然酶的催化特性相比,抗体酶的催化有什么特点?
53. 近年来疫苗研究的主要进展有哪些?
54. 什么什基因免疫?基因免疫有哪些优势?
55概述基因免疫的优势。
56. 基因免疫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是什么?
57. 酶免疫技术有哪些分类?其金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58. 试述EKISA 的技术特点、原理何应用。
59. 简述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的技术路线与原理。
6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的主要方法类型及应用,
61. 举例说明应用间接ELISA 检测猪瘟抗体的原理与方法
62. 举例说明应用竞争ELISA 检测生猪瘦肉精(克伦特罗) 的原理与方法,
63. 比较ELISA 间接法和竞争法两者有什么不同。
64. 常用免疫学监测方法有哪些?
65. 简述沉淀反应的类型。。
66. 简述凝集反应的类型
67. 免疫分子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各有哪些措施?
68. 试述新型疫苗的发展方向
69. 简述计划免疫的含义及意义。
选择题 1、眼泪含有( )。
A IgA B IgG C 溶菌酶 D 以上全部
2.巨噬细胞( )。
A 在血流中循环 B 产生NO C 具有IgM 受体
D 是最先到达皮肤感染部位的白细胞 E 是处理病毒的主要的免疫细胞
3.吞噬作用( )。
A 由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担负 B 仅限于巨噬细胞
C 对于细菌感染是重要的 D 是一个不涉及消耗能量的过程 E 导致细胞分裂
4.直接涉及介导NK 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包括( )。
A 胞壁酰二肽 B 端粒酶A 和B C 补体 D IFN r E 超氧化物
5.调理素包括( )。
A 穿孔素 B 抓蟾抗菌肽 C C9 D IFN r E C3b
6.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 )。
A 存在主要的碱性蛋白 B 表达CD3 C 表达IgM 分子
D 能释放组胺 E 连接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7.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都( )。
A 具有吞噬作用 B 在血流中循环 C 主要在淋巴结中发现
D 具有IgM 抗体的受体 E 释放组胺
8.旁路途径的活化涉及( )。
A C1 B B3 C C2 D C4
9.活化的补体成分的控制由( )引起。
A 凝集 B 免疫黏附 C 这些成分中的一些成分不稳定和失活 D 吞噬细胞的活动
10.以下有关急性期蛋白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它们包括C 反应蛋白 B 它们包括补体蛋白 C 它们主要在肝脏产生
D 它们起减少组织损伤的作用 E 它们不被细胞因子诱导
11.补体抑制蛋白包括下列各种,除了( )。
A 衰变加速因子 B CD59(protectin ) C 膜辅因子蛋白(MCP ) D ICAM-1
12.将辅助T 细胞自细胞毒性T 细胞区别开是根据存在( )。
A CD2 B CD4 C CD3 D IL-2受体 E MHC Ⅱ类抗原
13.将B 细胞自T 细胞区别开是根据存在( )。
A CD3 B CD4 C CD8 D 表面Ig E MHC Ⅰ类抗原
14.淋巴结中的T 细胞( )。
A 主要在髓质区发生 B 只有细胞毒类型 C 具有吞噬作用
D 在德乔治序列征中缺乏 E 表达表面免疫球蛋白
15.黏膜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 )。
A 通常是在小肠的固有层中接触过抗原的 B 主要归巢到黏膜部位,而不是全身淋巴器官
C 占机体淋巴细胞组织不到10% D 主要产生IgM 抗体
E 只有T 细胞类型
16.新生儿( )。
A 通过胎盘转运得到母体的IgM 抗体
B 实际上有母体IgG 抗体的全部成分 C 在其循环中有很少淋巴细胞
D 对抗原的应答与成年人一样 E 得到母体的B 细胞
17.V H 基因的重排开始于( )。
A 前B 细胞阶段 B 原B 细胞阶段 C B 细胞成熟为浆细胞期间
D 树突状细胞的发育期间 E 胸腺发育期间
18.以下有关血细胞的发育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需要细胞因子 B 在T 细胞发育过程中有IL-7的参与
C 有粒白细胞发育需要M-CSF D B 细胞发育主要发生在骨髓中
19.同种异型是( )。
A 在同一物种内分离的抗原决定族 B 对抗体结合部位的功能很重要
C 与特异性反应有关 D 与免疫记忆有关
20.IgE ( )。
A 有J 链结合在一起 B 通过其Fab 区与肥大细胞结合
C 与IgG 抗体不同的是由于其不同的H 链 D 在血清中有很高浓度
21.Ig 重链( )。
A 由恒定区外显子、可变区外显子、多样性外显子及连接外显子编码
B 不是糖基化的 C 对结合抗原不重要 D 由T 细胞表达
22.Ig 的Fab 部分( )。
A 与一个Fc 受体结合 B 含有J 链
C 含有Ig 的独特型 D 介导抗体分子的生物学效应子功能(如补体固定)
23.成为产生IgA 浆细胞的细胞不( )。
A 从抗原刺激后的黏膜区域迁移 B 归巢到任何黏膜区域
C 产生分泌性成分 D 产生J 链
24.IgA ( )。
A 存在与乳汁和唾液中 B 与枯草热有关
C 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D 能穿过胎盘
2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 )。
A 是由B 细胞实现 B 是杀伤细胞内微生物的主要机制
C 与效应细胞的Fc 受体有关 D 主要由IgE 抗体介导
26.抗体的Fc 区( )。
A 包括重链和轻链 B 对于抗原结合是需要的 C 对于胎盘传递是不需要的
D 对于激发IgE 介导的超敏反应不重要 E 通常授予各种分子生物学活性
27.人类IgM ( )。
A 穿过胎盘 B 由通过J 链连接在一起的3个亚单位构成
C 保护黏膜表面 D 主要限于在血循环中 E 是由高亲和力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28.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
A 通过肽键与重链结合 B 作为单个Ig 分子以κ和λ链存在
C 在每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中未被发现 D 都有同样的氨基酸构成
E 在IgG 的Fab 段中存在
29.由抗原-抗体反应固定补体可以导致( )。
A 形成一种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 B 增强吞噬作用
C 活化T 细胞 D 增加抗体合成
30.白介素1和2都是( )。
A 有同一种细胞产生 B 其生物学活性需要补体
C 作用于T 细胞 D 引发组胺释放
31.肿瘤坏死因子( )。
A 减少巨噬细胞效应子功能 B 增加内皮细胞上黏附分子的表达
C 降低血管通透性 D 减少血流
32.IFN r( )。
A 由机体的所有有核细胞产生 B 诱导Th2应答
C 可以激活巨噬细胞 D 由于它对肿瘤的作用而被发现
33.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受( )抑制。
A IL-13 B IL-1 C IFN α D TNF E IL-4
34.直接升高体温的细胞因子包括( )。
A IL-10 B TGF β C IL-4 D IL-5 E IL-6
35.B 细胞可以在其表面表达( )。
A 同时表达膜IgM 和 IgD B 两种类型的轻链
C 分泌成分 D 可与几种不同无关抗原结合的IgG
36. 细胞毒性T 细胞通常识别与( )联合的抗原。
A MHC Ⅱ类决定族 B MHC Ⅰ类决定族 C MHC Ⅲ类决定族 D HLA-DR决定族
37.T 细胞抗原受体( )。
A 识别与MHC 决定族相关的线性肽链的表位 B 有Ig 的轻链
C 由重链和β2微球蛋白构成 D 识别在自身抗原上的构象表位
38.TCR 基因重排( 。
A 主要在骨髓发生 B 不依赖抗原
C 涉及免疫球蛋白 D 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协同刺激
39.MHC I类加工途径主要( )。
A 加工在胞质溶胶中存在的抗原 B 加工来源于细胞外环境的抗原
C 产生肽,将它们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以便呈递给辅助T 细胞
D 产生肽,将它们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以便呈递给NK 细胞
40.以下所有有关先天免疫系统的受体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包括Toll 家族的那些 B 识别与微生物群落有关的分子类型
C 包括CD14和清除受体 D 包括MHC 分子 E 不包括Ig α和Ig β
41.在B 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与( )有关。
A CD3r链 B Ig α和Ig β C MHC Ⅱ类分子 D MHCⅠ类分子 E Toll 受体
42.抗原呈递的内源途径包括( )。
A 大多数由细胞外病原体获得的肽 B 在MHC Ⅱ类分子上呈递抗原
C 向细胞溶解T 细胞呈递抗原 D 向Th1细胞呈递抗原 E 向B 细胞呈递抗原
43.对中性粒细胞强有力的趋化的因子(趋化因子)包括( )。
A C-反应蛋白 B C3b C 花生四烯酸 D L TB4 E IFN α
44.炎症的直接起因包括( )。
A TGF β B 组胺 C ICAM-1 D VCAM E LPS
45.以下哪种物质是已知的炎症抑制因子( )。
A TNFa B 神经生长因子 C 蛋白C D 神经肽Y E 活性氧
46.克隆选择( )。A 蛋白必须是多决定族的 B 需要每个抗原反应细胞具有多种特异性 C 涉及抗体的Fc 区与肥大细胞的结合 D 解释免疫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47.以下有关抗体类别的转换都是正确的,除了( )。
A 需要特定的Th 亚群的细胞 B 发生在淋巴结的生发中心 C 需要细胞因子
D 在患有德乔治序列征的病人中发生 E 在CD40L 有遗传缺陷的病人中不发生
48.以下是克隆选择所必须的或者是其结果,除了( )。
A 通过淋巴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抗原 B 特异性抗原引发的细胞增殖
C 超抗原活化淋巴细胞 D 产生依赖T 细胞的B 细胞记忆应答
49.T 细胞不( )。
A 产生IL-2 B 对IL-4产生应答
C 对IL-2产生应答 D 只通过细胞与细胞接触介导它们的功能
50.Th1细胞不( )。
A 表达CD4 B 产生IFN r C 激活巨噬细胞 D 结合可溶性抗原
51.CD8阳性细胞( )。
A 根据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Th1和Th2压群 B 不产生IFN r
C 能够识别并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D 能结合游离的病毒
E 不需要与其要杀伤的靶直接的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52.CTL ( )。
A 不介导对受病毒感染的其他T 细胞的细胞毒性
B 通过将穿孔素插入靶细胞的膜中介导杀伤作用
C 的杀伤作用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MHC 抗原
D 识别与MHC Ⅱ类分子联合的抗原
E 正常状态下帮助B 细胞产生抗体
53.刺激B 细胞增殖和分化需要( )。
A 与T 细胞MHC Ⅱ类分子联合的肽结合的B 细胞的免疫球蛋白
B B 细胞上的CD40与T 细胞上的它的配合结合
C IFN r D 与C3b 结合的B 细胞表面抗体
54.超抗原( )。
A 通过直接TCR β链及MHC Ⅱ类分子结合活化大量的T 细胞
B 是能够在缺乏抗原呈递细胞时引发T 细胞增殖的高分子量抗原
C 可通过与IgM 结合激活所有的B 细胞 D 只能激发CD8+T 细胞
55.非胸腺依赖的1型抗原的特征是( )。
A 小肽链 B 细菌蛋白 C 病毒核酸 D 细菌多糖 E 半抗原
56.参与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包括下列全部,除了( )。
A CD3 B CD79b C CD14 D 1ck E CD28
57.仅用适当的呈递抗原刺激抗原特异性的T 细胞,导致( )。
A 诱导细胞毒性 B 产生IL-2而不产生其他细胞因子
C 导致细胞分裂的活化 D 无反应性
58.最容易诱导耐受的B 细胞发育的阶段是( )。
A 记忆B 细胞 B 前B 细胞 C 未成熟B 细胞 D 成熟B 细胞 E 浆细胞
59.维持外周耐受的机制包括下列全部,除了( )。
A 缺乏CD80或CD86的协同刺激 B 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C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失效
D 由其他细胞上的Fas 配体诱导的活化的T 细胞凋亡 E 缺乏CD154的协同刺激
60.可能影响抗原在诱导耐受中作用的抗原性质包括( )。
A 它的特性 B 其给予的途径 C 抗原的剂量 D 免疫系统的成熟 E 以上全部
61.与允许T 细胞在胸腺中存活有关的过程是( )。
A 阳性选择 B 阴性选择 C 细胞凋亡 D 细胞坏死 E 补体失活
62.下述全部都是确切的耐受状态,除了( )。
A 其诱导取决于该个体的免疫成熟程度 B 当CD28-B7相互作用被阻断是才观察到
C 一般取决于存在的抗原 D 其维持不涉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
63.中枢耐受发生在( )。
A 淋巴结 B 胸腺 C 脾脏 D 肝脏 E 胰腺
64.在前B 细胞成熟为浆细胞的阶段中,维一不需要抗原的阶段是( )。
A 亲和力成熟 B 记忆的发生 C 克隆选择或耐受 D V 、D 、J 基因座重组 E 耐受
65.为什么不同个体能够发动T 细胞对特异性的肽的应答而其他个体则不能的一个原因是。
A 它们缺乏在特定的细胞类型上的MHC 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
B 个人通过遗传得到的能够通过MHC 分子呈递的肽是有限的
C CD4/CD8 T细胞比例不平衡
D MHC Ⅰ类基因恒定区的突变
66.将抗独特型抗体输给患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这种治疗改善贫血两天,随后再次复发,这种改善很可能与抗独特型抗体与( )结合有关。
A 产生自身抗体的B 细胞 B 产生自身抗体的浆细胞
C 自身抗体特异性的T 辅助细胞 D 仅在循环中的血清自身抗体
67.负责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包括( )。
A IL-1 B IL-2 C IL-4 D IL-10 E TNF α
68.下面哪种细胞类型(或它们的产物)对细胞外菌性病原体最没有效果?( )
A B 细胞 B 细胞毒T 细胞 C 辅助T 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巨噬细胞
69.补体成分通过以下所有的机制促进对细胞外的病原体的免疫,除了( )。
A 调理病原体 B 介导炎症细胞到达感染部位的趋化作用
C 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增加接近感染部位 D 与T 细胞结合诱导他们的活性
70.对与( ),在体内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广泛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A 清除无活性的碳粒( 如裂片)
B 清除无荚膜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一种正常的皮肤细菌)
C N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D 清除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
71.破伤风加强注射会引起( )产生增加。
A 破伤风特异性的NK 细胞 B 识别破伤风类毒素而不是破伤风毒素的T 细胞
C 中和破伤风毒素的抗体 D 能杀伤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T 细胞
72.为了使佐剂有效,需采用以下做法,除了( )。
A 延长抗原接触 B 诱导TGF β的释放 C 诱导高亲和力应答 D 增加定量应答
73.有化学致癌物诱导的肿瘤( )。
A 表达单一的TSA B 表达由同一致癌原诱导的所有肿瘤上同样的TSA
C 通常不表达MHC 抗原 D 可以用免疫抑制治疗
74.宿主对抗肿瘤的抗体很可能针对( )。
A MHC ⅡⅡ类抗原 B 病毒抗原 C 分化抗原 D MHC Ⅰ类抗原
75.肿瘤免疫监视可能由( )介导。
A 肥大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朗格汉斯细胞 D NK 细胞
76.HLA 定型在亲权认定情况中的例子如下:
母亲: A8 B3 C2 DR10
A23 B8 C4 DR5
#1可能的父亲: A2、3;B8、27;C2、11;DR3、9
孩子: A3、、23;B8、27;C2、4;DR5、10
根据这些材料,#1可能的父亲应该( )。
A 确定这个孩子是他的,因为产生重组体母体单元型的交换体解释惟一的不符
B 起诉医院方弄混了新生儿,因为这个孩子既不需于他也不需于那个母亲
C 复习他的免疫遗传学知识并从他前面的孩子HLA 类型来确定他的单元型,因为没有这
一信息就不能确定是否他是这个孩子的父亲
D 确定#2可能的父亲的HLA 类型
77.移植物存活可通过( )增强而没有全身性免疫抑制。
A HLA 抗原的配合 B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C 环孢菌素A 治疗 D 类固醇或细胞毒性药物
78.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A 可用于确定两个个体是否存在HLA-D 差异
B 如果用同卵双生子的细胞进行,由于细胞是抗原相容的,所以将表现出显著的增加增殖
C 用来自接受丝裂霉素C 或X 射线治疗的两个个体的细胞进行,以消除无关的增殖
D 通过测定细胞溶解来检测
79.免疫抑制不由( )诱导。
A 抗组胺药物 B 切除淋巴样组织 C 利用抗淋巴细胞的抗体 D 细胞毒性药物
80.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个独特类型,因为( )。
A MHC 差异不被识别 B 次要组织相容性的 是惟一能够导致排斥的抗原性差异
C 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D 不需要免疫抑制
81.如果受血者( ),会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A 有被偷入细胞的抗体 B 有对血型抗原反应的T 细胞
C 是RhD 相容的 D 是AB 阳性
82.大多数急性的移植排斥(称为超急性排斥)是由于( )引起的。
A 血管被增殖的内皮细胞堵塞 B 移植的组织被细胞毒性T 细胞杀伤
C 凝集的结果导致血管堵塞 D 受到天然杀伤细胞攻击
83.在某些情况下,在两个无亲缘关系的个体1)之间 进行的移植,它们的HLA-A 、HLA-B 、HLA-C 和HLA-D 完全匹配,仍然出现排斥。此排斥可能的原因是( )。 A β2微球蛋白不同 B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误配
C 对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预先致敏 D 次要组织相容性的差异
84.负责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效应系统是( )。
A 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B 肥大细胞 C 活化的巨噬细胞 D 补体
85.HLA 单元型是( )。
A 在每条染色体上存在的全套MHC 等位基因 B MHC 基因座的特殊片段
C 促进排斥的在MHC 基因座以外的基因 D HLA-B 的一个等位基因
86.移植排斥( )。
A 在同卵双胞胎之间发生
B 很少与T 细胞有关
C 可因同一个供体以前提供的移植物而加速
D 主要通过HLA-A 、HLA-B 或HLA-C 基因座的匹配防止
87.DNA 疫苗可能是有效的,如果它们( )。
A 能被设计为含具有佐剂效应的NDA 基元 B 编码表达抗原
C 编码表达适当的细胞因子 D 以上所有
88.黑素瘤疫苗的抗原性成分是一个20个氨基酸的肽。这个肽( )。
A 既能诱导T 细胞耐受也能诱导T 细胞活化 B 期望能够用于大多数人
C 期望能用于一部分人 D 只有A 项和C 项
89.多糖本身很少是有效的疫苗,因为它们( )。
A 有重复的B 细胞表位 B 缺乏典型的T 细胞表位
C 仅诱导CTL 应答 D 在人类和细菌中通常是同样的
90.疫苗可能未能诱导保护性应答。因为它们诱导( )。
A 体液免疫当需要细胞介导的免疫时 B IgM 而不是IgG 或IgA
C IL-4的产生,当需要IFN r时 D 以上所有 E 只有A 项和B 项
91.预期一种抗CD40的抗体有增强免疫效果,通过( )。
A 阻断树突状细胞上的CD40信号发射
B 活化树突状细胞上的CD40信号发射
C 连接树突状细胞CD40与淋巴细胞的CD154(CD40的配体)
D 诱导树突状细胞凋亡
E 以上都不是
92.在病人的外周循环中存在70%的CD3阳性淋巴细胞,表明该病人有正常的( )。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B 淋巴细胞数 D T 淋巴细胞数
93.HIV 感染以下所有细胞,除了( )。
A 单核细胞 B T 细胞 C 巨噬细胞 D B 细胞
94.HIV 感染通过的受体是( )
A CD2 B CD3 C CD4 D CD5
95.免疫球蛋白缺陷可通过( )被检测。
A 流式细胞术 B DTH 皮肤试验 C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 D 血清蛋白电泳
96.细胞介导免疫应答( )。
A 通过减少补体而增强 B 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
C 通过减少T 细胞而增强 D 通过抗组胺抑制 E 通过减少巨噬细胞而增强
97.对免疫缺陷的治疗不包括( )。
A 抗生素 B 骨髓移植 C 白介素 D 抗CD4抗体
98.速发型超敏反应通常涉及( )。
A 肥大细胞 B 抗肥大细胞的抗体 C 血小板 D IgG
99.肥大细胞产物通过增加( )介导某些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症状。
A IgE 受体 B IgE 的分泌 C 毛细血管渗漏 D IgG 分泌
100.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治疗包括注射抗原(变应原)以( )。
A 诱发荨麻疹团及发红 B 增加生成IL-4的T 细胞
C 引起过敏反应 D 增加生成IFD r的T 细胞
101.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SRS-A )收缩气道和小动脉并且增加支气管黏膜的产生。SRS-A
的化学特性是( )。
A 组胺 B 白三稀 C 前列腺素D2 D 血栓烷 E 硫酸软骨素
102.在接触性趋敏反应(如毒藤)中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是()。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朗格汉斯细胞 E NK 细胞 103.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皮肤反应( )。
A 可以通过抗体被动转移 B 在注射抗原后1~2天出现红斑(发红)和硬结
C 依赖与IgE 抗体对肥大细胞的附着 D 由B 淋巴细胞介导
104.抗RhD 抗体( )。
A 在分娩RhD 阳性的婴儿后不给予RhD 阴性的母亲 B 不与红细胞上的RhD 抗原反应
C 不与红细胞上的RhD 抗原主动免疫的形成 D 从RhD 阴性的女性获得 105.由IgG 抗原复合物引起的炎症( )。
A 需要IgM 活化补体 B 与补体活化有关 C 产生毒藤皮疹 D 需要T 细胞 106.免疫复合物疾病( )。
A 需要细胞毒性T 细胞 B 需要中性粒细胞 C 通常与IgE 有关 D 通常与IgA 有关 107. 血清病仅反生在( )。
A 抗基底膜抗体存在时 B 抗体大量过剩时 C IgE 抗体产生时
D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时 E 中性粒细胞缺乏时
108.免疫复合物病与迟发型超敏反应都包括( )。
A 吞噬细胞 B IgG 或IgM 抗体 C NK 淋巴细胞 D B 细胞
109.由RhD 不相容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依赖于( )。
A 母亲具有婴儿红细胞上不存在的RhD 抗原 B 婴儿没有能力对母亲的红细胞反应
C 抗RhD 的IgM 抗体通过胎盘 D 抗RhD 的IgG 抗体通过胎盘 E 婴儿产生细胞毒性抗体
110.以对结核菌素产生的Mantoux 反应为代表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 )介导的。
A 淋巴细胞 B 多形核细胞 C 过敏性抗体
D 补体结合抗体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11.红细胞的补体和血小板上的Fe 受体可能( )。
A 通过红细胞和血小板促进对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吞噬作用
B 通过红细胞和血小板促进对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胞饮作用
C 通过血小板促进IFNr 的合成
D 通过吞噬细胞促进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11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形成广谱的自身抗体可能表示( )。
A 巨噬细胞过量产生 B 未能调节多特异性B 细胞克隆
C 存在许多自身反应性B 细胞克隆 D 在HLA-B 基因座的杂合子
113.在病因学上很可能与对半抗原反应有关的临床疾病的是( )。
A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B 青霉素治疗后的溶血性贫血
C 胰岛素治疗后的幼年性糖尿病 D 环孢菌素治疗后肾移植物的排斥
114.抗“自身”蛋白的IgG 抗体( )。
A 仅在肿瘤病人中发现 B 仅在脾脏中产生 C 能够穿过胎盘 D 在男性更常见 115.与肾脏以及肺泡的损伤有关的肺出血肾炎病可能是由( )引起。
A 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B 细胞介导的对肾脏抗原的超敏反应
C 对肾近端小管的IgE 抗体 D 对基底膜的抗体
E 由高水平的血清IgG 导致的非特异性反应
116.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A 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联系
B 对在免疫应答期间T 细胞B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重要
C 不是引起移植排斥的惟一抗原
D 对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不重要
117.HLA 疾病相关( )。
A 意味着特定的HLA 抗原或有关的单元型引起此疾病
B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诊断有用
C 意味着有那种HLA 类型的每一个人都将感染此病
D 可能提示在MHC 位点附近的基因编码对自身抗原特异的T 细胞抗原受体
118.IgG 抗白蛋白单克隆抗体与白蛋白之间的反应可能引起( )。
A 沉淀 B 晶格形成 C 凝集 D 复合物形成
119.ELISA 试验( )。
A 导致细胞溶解 B 利用放射标记的第二种抗体
C 需要加入能转化成有颜色的终产物的底物 D 需要致敏的红细胞
120.利用杂交瘤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体( )。
A 通常是人来源的
B 每个都是单个的单核细胞无限增殖产生的
C 通常有由先前免疫接种预先决定的特异性
D 通过T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来制备
121、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 .骨髓 B .胸腺C 腔上囊 D .淋巴结E .脾
122.T 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
A 淋巴小结 B .脾小结C 红髓 D 白髓E .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
12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1e 是( )
A .IgG B.IgMC IgA D.IgDE lgE
12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 .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E .C356789
125.半抗原( )
A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 .本身无免疫原性 E .仅能刺激B 淋巴细胞
126.与Tc 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
A MH&I类分子轻链 B .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
C MHC-n类分子e2p2功能区 D MHC-I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
E .MHC-I 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
127.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 .生来就有
c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D 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E .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128.B 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 .CD3 B .CD2 C. CD4 D .TCR E.CD8
129.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E 受体 B .PHA 受体 C C3b受体 D 抗原受体Smlg E .抗原受体TCR
130.B 细胞表面标志中不包括( )
A EB病毒受体 B .MHC-n 类分子 C MHC-I类分子 D .CR E CD3分子
131.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A .朗罕细胞 B .巨噬细胞C 树突状细胞 D .并指状细胞E 中性粒细胞
132.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A .变应原 B. 完全抗原 C. 半抗原 D. 佐剂 E. 载体
133.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A. 载体 B. 佐剂 C. 抗原决定基 D.TI-Ag E.TD-Ag
134. 决定某种物质免疫原性因素不包括( )
A. 特异性 B. 异物性 C. 大分子性 D. 化学成分 E. 结构复杂性
135.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 )
A. 半抗原 B. 完全抗原 C.TD-Ag D.TI-Ag E. 共同抗原
136.抗原具有的免疫性能是( )
A. 免疫原性 B. 免疫反应原性 C. 变应原性 D. 耐受原性 E. 以上均可 137.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多糖 D. 半抗原 E. 脂类
138.凡具有强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的分子量应是( )
A. ≥10KD B. 〈10KD C. 〈4KD D.100KD
E.10KD
139.蛋白质分子中对免疫原性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是( )
A. 甘氨酸 B. 谷氨酸 C. 半脱氨酸 D. 酪氨酸 E. 丝氨酸
140.天然的佐剂是( )
A. 多聚核苷酸; B. 福氏不完全佐剂; C. 福氏完全佐剂; D. 百日咳杆菌; E. 外毒素 14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
A. 异种抗原 B. 自身抗原 C. 同种异体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超抗原 142. 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
A. 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 干扰素 C. 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D. 细菌外毒素
E. 马抗破伤风血清
143. 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
A. 免疫耐受 B. 超敏反应 C. 自身免疫性疾病 D. 免疫缺陷 E. 免疫排斥 144. 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抗原的分子量 B. 抗原决定基的性质 C. 抗原的异物性
D.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E. 抗原决定基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
145. 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是因为
A.B 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 B.TD-Ag 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
C.TD-Ag 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TD-Ag 需要巨噬细胞、T 和B 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E.TD-Ag 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146. 下列生物制品中一般对人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 人血浆丙种球蛋白 B. 动物来源的抗毒素 C. 类毒素; D. 苯胺
E.BSA(牛血清白蛋白)
147.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与以下所有因素有关除了
A. 共价化学键 B. 离子键 C. 非共价键; D. 蔬水键 E. 范德华力
148. 对人类而言属于异嗜性抗原的物质是
A. 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BSA C. 破伤风抗毒素 D.ABO 血型抗原 E. 大肠杆菌O14
149. 用间位氨基苯甲酸与载体结合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的抗血清能与哪种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反应
A. 苯胺; B. 对氨基苯砷酸; C. 间位对氨基苯磺酸; D. 邻位对氨基苯甲酸; E. 间位氨基苯甲酸
150.B 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
A. 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基; B. 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
C. 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 D. 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
E. 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
151. 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引起服用者出现溶血现象,解释的理论基础是依据
A. 药物可引起人红细胞溶解 B. 通过激活补体而使红细胞溶解
C. 由细胞因子引起 D. 载体-半抗原结合效应所致 E. 由针对药物的抗体引起
1.D 2.B 3.C 4.B 5.E 6.E 7.E 8.B 9.C 10.E
11.D 12.B 13.D 14.D 15.B 16.B 17.B 18.C 19.A 20.C
21.A 22.C 23.C 24.A 25.C 26.E 27.D 28.E 29.B 30.C
31.B 32.C 33.C 34.E 35.A 36.B 37.A 38.B 39.A 40.D
41.B 42.C 43.D 44.E 45.C 46.D 47.D 48.C 49.D 50.D
51.C 52.B 53.B 54.A 55.D 56.C 57.D 58.C 59.B 60.E
61.A 62.D 63.B 64.D 65.B 66.D 67.D 68.B 69.D 70.D
71.C 72.B 73.A 74.B 75.D 76.D 77.A 78.A 79.A 80.C
81.A 82.C 83.D 84.A 85.A 86.C 87.D 88.D 89.B 90.D
91.B 92.D 93.D 94.C 95.D 96.B 97.C 98.A 99.C 100.D 101.B 102.D 103.B 104.D 105.B 106.B 107.D 108.A 109.D 110.A 111.D 112.C 113.B 114.C 115.D 116.C 117.B 118.D 119.C 120.C 121.A 122.E 123.C 124.C 125.D 126.E 127.E 128.C 129.D 130.E 131.E 132.C 133.C 134.A 134.E 136.E 137.B 138.A 139.D 140.D 141.C 142.E 143.D 144.E 145.D 146.D 147.A 148.E 149.E 150.B 151.D
名词解释:
异嗜性抗原 抗原 抗体 耐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应答 基因免疫 抗原决定簇(表位) 半抗原 催化抗体 超敏反应 细胞因子 补体 抗感染免疫 APC MHC 嵌合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多克隆抗体
思考题
1.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2. 现代免疫学时期的基本研究内容及免疫学的作用?
3、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4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5.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和与其功能的关系。
6. T淋巴细胞有哪些亚群?各亚群有何功能?
7. 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8. 试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9、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10.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11. 试比较TD-Ag 和TL-Ag 的特点。
12. 画出Ig 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并简述Ig 的生物学活性。
13.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
14. 比较各类Ig 的特性及功能。
15. 讨论Ig 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16.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及其生物学活性
17.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18.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有哪些?
19. 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20. 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及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1. 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2. 比较补体3条激活途经的异同。
23. 试述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4.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25. 何谓HLA 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26.HLA-Ⅰ、HLA-Ⅱ类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有何异同?
27. 为什么MHC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体现在结合与递呈抗原肽?HLA 与临床医学有什么联系?
28. 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29. 概述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0.B 细胞对TD 、TL-1及TL-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
31.Th 细胞如何辅助B 细胞的免疫应答?
32.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简述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其物质基础。
33. 什么是趁化作用?趁化作用在整个炎症过程中有什么功能?
34. 说出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
35. 血清病、血清过敏性休克、吸入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分属哪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怎样防治,简述其防治原理。
36. 青霉素应用广泛,临床使用时,有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简述其发病机制。、
37. 过敏性哮喘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如何分别?在治疗上有何异同?
38. 常见联合免疫缺陷病有哪些?试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39. 试分析导致AIDS 患者CD4+细胞数目减少的可能原因。
40. 哪些免疫学指标可用于监测HIV 感染过程?
41.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有哪些?
42.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43.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44. 同种异型的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区别在哪里?
45.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措施包括哪些?
46. 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47. 简述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原理?
48. 简述单克隆抗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49. 简述制备基因工程抗体的基因技术路线。
50. 何谓人改型抗体?分析人改型抗体的应用前景。
51. 什么是模拟抗体酶?
52. 与天然酶的催化特性相比,抗体酶的催化有什么特点?
53. 近年来疫苗研究的主要进展有哪些?
54. 什么什基因免疫?基因免疫有哪些优势?
55概述基因免疫的优势。
56. 基因免疫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是什么?
57. 酶免疫技术有哪些分类?其金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58. 试述EKISA 的技术特点、原理何应用。
59. 简述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的技术路线与原理。
6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的主要方法类型及应用,
61. 举例说明应用间接ELISA 检测猪瘟抗体的原理与方法
62. 举例说明应用竞争ELISA 检测生猪瘦肉精(克伦特罗) 的原理与方法,
63. 比较ELISA 间接法和竞争法两者有什么不同。
64. 常用免疫学监测方法有哪些?
65. 简述沉淀反应的类型。。
66. 简述凝集反应的类型
67. 免疫分子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各有哪些措施?
68. 试述新型疫苗的发展方向
69. 简述计划免疫的含义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