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之感悟
(学生:李保国 学号:[1**********])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读书是为了遇见良师益友和更好的自己,当今年四月下旬,在云师大求学期间,有幸拜读到杨晓东先生所著《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一书,我如获至宝,不论是工作期间和闲暇,还是在出差的路上,反复研读。读完此书后,犹如听了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回味无穷,受益良多、颇受启迪。又如喝了一碗滋补心灵的热鸡汤,喝下后暖暖的,还口留余香。杨晓东先生调研了60多位中外顶尖企业的高管,并对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其他研究机构的上万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书中引用多个企业的案例,典型的案例讲解法,令我手不释卷,为杨晓东先生勤奋、平易、务实、创新的研究态度所感动。
该书以《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为名,其实它本身就是一本颇具创新力的书籍:从章节安排到知识体系构建都不落俗套,从写作手法到标题潜词造句都新颖时尚,庄重大气中揉合了新兴元素,字里行间跳动着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述,该书并未按照写作老路,围绕标题这一字面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中展开系统、逻辑的论述,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将思维的触角从流程、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于创新战略理论和“中国式创新”做了系统化的论述,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思维模型和原创管理工具,从创新的视角对“中国梦”和“混合所有制”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这是
一本知识容量大、资讯领域新、舆论导向正,集指导、参考、励志、修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用兼艺术型读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品。它不仅适合广大干部作为资料阅读,也适合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多领域研究人员、企业界人士以及广大青年朋友阅读与学习,帮助读者认识世界、开阔视野、滋养身心。
杨晓东先生在该书中为我们指出了一个体系的创新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两个点:创新流程的品质和创新文化的强度。创新的曲线图把创新为什么要对流程进行优化作了说明,创新有两条曲线,一条是机会价值曲线,是一条下行的曲线,我们所能捕获的创新价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的,我们越早进入就能捕获越多的价值;第二条曲线是我们对创新机会本身的了解的清晰度曲线,这是一条上行的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一个Idea的了解的程度是越来越高的。这两条曲线相交的点就是绝大多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捕获创新价值的点。杨晓东先生以其独到的见解、描述手法、严谨的学术论证与通俗的文风表述,将何为创新、为何创新与创新实现等多个维度对创新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全面、生动地阐释,可谓是近年来在中国企业创新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本人深深感到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纵览古今,创新成就辉煌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自幼听到的司马光砸缸,创新的力量让他把一般人所认同的“让人离开水”的思维,逆向成为“让水离开人”,从而成功救人;到今日炙手可热的话题女王,著名演员范冰冰,在戛纳电影节上穿着中国风“龙袍”走红地毯的创新举动,抢尽众星风光,成功进军国际娱乐圈。再从一个
砸向牛顿的苹果,到“砸”到乔布斯的“苹果”,创新的力量无一不使他们走向了成功的殿堂,带来划时代的变化。
当读到该书第五章“中国文化的创新特点”和第六章“联想、再联想”这部分节内容时,深深的被杨晓东先生独到的见解所吸引,并多次在同事之间会议上予以引用和宣贯。书中首次总结出文化属性和创新能力之间的量化关系,第一次找到文化模型和创新能力的量化关系,从来没有人做这样的研究。先把文化量化,即文化核心模型,文化没有好坏,只是这个文化更擅长做什么事情,更不擅长做什么事情。杨晓东先生针对创新和文化,第一次做这样的量化研究而得出结论:国家的创新指数=3.921+(-0.018)X权利距离+0.016X长效机制+(-0.007)X不确定性规避+0.009X享乐指数,这对于中国企业打造创新文化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对我们这些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发展决策中指引航道、少走弯路的同时,还为我们脚下加了块踮脚石,让我们看到了更远处的别样风景。
“百年企业靠文化”,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文化的塑造。全面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而形成的一系列具体文化价值观所组成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系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体系性、系统性的存在,单个的文化要素是无法存在的。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其完整的体系中才能显示出来,其本质上是这种体系所具有的系统性能量。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全而建构这样的文化体系,即: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等构成的企业文化体系。
一是要营造企业群体创新的文化心理氛围。企业创新文化活生生的存在形态就是企业全体成员有着共同的信念(假设)和价值追求的群体心理氛围的形成。这种群体创新心理氛围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和真正能够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文化动力作用的东西,这就是企业在创新文化中的“文治”管理。然而,企业群体创新文化心理氛围一经形成,一方而要靠企业通过倡导、宣传、规范等主观努力去精心培育,另一方而要靠企业的文物系统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使其自然生成和演进。企业群体创新文化心理氛围正是由这两方而的力量的共同作用,在企业内部产生的群体暗示、感染、模仿等心理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最终表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
二是要努力建造学习型企业创新文化,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员工培训和自主学习工作是创新文化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企业应确立培养员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学习激励约束机制,将创新性的学习和教育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到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同时应大量引进创新人才,给与他们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满足他们较高层次的需求,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是要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培养勇于进取的企业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的灵魂和希望,也是一个企业长久不衰的秘诀。企业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员工所有的创新信条、创新价值观念、创新行为准则以及他们对企业的以及意识、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等。它是企业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是企业创新文化之魂,企业创新精神渗透于创新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和企业中的每一环节,潜
移默化地指导和制约着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心理和行为。树立企业创新文化的精神,同时企业还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观念,树立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文化,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读完《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轻轻合上,仔细回味杨晓东先生所言:权力距离对于创新是一个致命的杀伤,而长效机制对创新是有利的,短期驱动只能产生大量的渐进式创新。我们要提倡长效机制,要让大家对国家要有长远的规划,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短视的、投机行为要减少,而让大家在一个更长期的机制里面,能够培养更多的突破式创新的Idea,为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全面实现小康的伟大任务,又可以往前走一步。所以把这两方面加起来,就是中国梦的创新内涵。深感先生爱国之风范,为国之繁荣、企之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聪明才智之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周易》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变化着的时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力量,激发自身潜能,实现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最后,再一次对杨晓东先生所著《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一书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表示感谢和敬意!!
读《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之感悟
(学生:李保国 学号:[1**********])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读书是为了遇见良师益友和更好的自己,当今年四月下旬,在云师大求学期间,有幸拜读到杨晓东先生所著《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一书,我如获至宝,不论是工作期间和闲暇,还是在出差的路上,反复研读。读完此书后,犹如听了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回味无穷,受益良多、颇受启迪。又如喝了一碗滋补心灵的热鸡汤,喝下后暖暖的,还口留余香。杨晓东先生调研了60多位中外顶尖企业的高管,并对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其他研究机构的上万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书中引用多个企业的案例,典型的案例讲解法,令我手不释卷,为杨晓东先生勤奋、平易、务实、创新的研究态度所感动。
该书以《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为名,其实它本身就是一本颇具创新力的书籍:从章节安排到知识体系构建都不落俗套,从写作手法到标题潜词造句都新颖时尚,庄重大气中揉合了新兴元素,字里行间跳动着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述,该书并未按照写作老路,围绕标题这一字面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中展开系统、逻辑的论述,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将思维的触角从流程、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于创新战略理论和“中国式创新”做了系统化的论述,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思维模型和原创管理工具,从创新的视角对“中国梦”和“混合所有制”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这是
一本知识容量大、资讯领域新、舆论导向正,集指导、参考、励志、修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用兼艺术型读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品。它不仅适合广大干部作为资料阅读,也适合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多领域研究人员、企业界人士以及广大青年朋友阅读与学习,帮助读者认识世界、开阔视野、滋养身心。
杨晓东先生在该书中为我们指出了一个体系的创新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两个点:创新流程的品质和创新文化的强度。创新的曲线图把创新为什么要对流程进行优化作了说明,创新有两条曲线,一条是机会价值曲线,是一条下行的曲线,我们所能捕获的创新价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的,我们越早进入就能捕获越多的价值;第二条曲线是我们对创新机会本身的了解的清晰度曲线,这是一条上行的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一个Idea的了解的程度是越来越高的。这两条曲线相交的点就是绝大多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捕获创新价值的点。杨晓东先生以其独到的见解、描述手法、严谨的学术论证与通俗的文风表述,将何为创新、为何创新与创新实现等多个维度对创新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全面、生动地阐释,可谓是近年来在中国企业创新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本人深深感到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纵览古今,创新成就辉煌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自幼听到的司马光砸缸,创新的力量让他把一般人所认同的“让人离开水”的思维,逆向成为“让水离开人”,从而成功救人;到今日炙手可热的话题女王,著名演员范冰冰,在戛纳电影节上穿着中国风“龙袍”走红地毯的创新举动,抢尽众星风光,成功进军国际娱乐圈。再从一个
砸向牛顿的苹果,到“砸”到乔布斯的“苹果”,创新的力量无一不使他们走向了成功的殿堂,带来划时代的变化。
当读到该书第五章“中国文化的创新特点”和第六章“联想、再联想”这部分节内容时,深深的被杨晓东先生独到的见解所吸引,并多次在同事之间会议上予以引用和宣贯。书中首次总结出文化属性和创新能力之间的量化关系,第一次找到文化模型和创新能力的量化关系,从来没有人做这样的研究。先把文化量化,即文化核心模型,文化没有好坏,只是这个文化更擅长做什么事情,更不擅长做什么事情。杨晓东先生针对创新和文化,第一次做这样的量化研究而得出结论:国家的创新指数=3.921+(-0.018)X权利距离+0.016X长效机制+(-0.007)X不确定性规避+0.009X享乐指数,这对于中国企业打造创新文化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对我们这些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发展决策中指引航道、少走弯路的同时,还为我们脚下加了块踮脚石,让我们看到了更远处的别样风景。
“百年企业靠文化”,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文化的塑造。全面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而形成的一系列具体文化价值观所组成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系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体系性、系统性的存在,单个的文化要素是无法存在的。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其完整的体系中才能显示出来,其本质上是这种体系所具有的系统性能量。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全而建构这样的文化体系,即: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等构成的企业文化体系。
一是要营造企业群体创新的文化心理氛围。企业创新文化活生生的存在形态就是企业全体成员有着共同的信念(假设)和价值追求的群体心理氛围的形成。这种群体创新心理氛围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和真正能够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文化动力作用的东西,这就是企业在创新文化中的“文治”管理。然而,企业群体创新文化心理氛围一经形成,一方而要靠企业通过倡导、宣传、规范等主观努力去精心培育,另一方而要靠企业的文物系统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使其自然生成和演进。企业群体创新文化心理氛围正是由这两方而的力量的共同作用,在企业内部产生的群体暗示、感染、模仿等心理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最终表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
二是要努力建造学习型企业创新文化,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员工培训和自主学习工作是创新文化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企业应确立培养员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学习激励约束机制,将创新性的学习和教育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到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同时应大量引进创新人才,给与他们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满足他们较高层次的需求,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是要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培养勇于进取的企业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的灵魂和希望,也是一个企业长久不衰的秘诀。企业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员工所有的创新信条、创新价值观念、创新行为准则以及他们对企业的以及意识、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等。它是企业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是企业创新文化之魂,企业创新精神渗透于创新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和企业中的每一环节,潜
移默化地指导和制约着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心理和行为。树立企业创新文化的精神,同时企业还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观念,树立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文化,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读完《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轻轻合上,仔细回味杨晓东先生所言:权力距离对于创新是一个致命的杀伤,而长效机制对创新是有利的,短期驱动只能产生大量的渐进式创新。我们要提倡长效机制,要让大家对国家要有长远的规划,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短视的、投机行为要减少,而让大家在一个更长期的机制里面,能够培养更多的突破式创新的Idea,为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全面实现小康的伟大任务,又可以往前走一步。所以把这两方面加起来,就是中国梦的创新内涵。深感先生爱国之风范,为国之繁荣、企之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聪明才智之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周易》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变化着的时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力量,激发自身潜能,实现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最后,再一次对杨晓东先生所著《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一书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表示感谢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