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培养他们主动阅读、持久阅读、价值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品质。这样,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身心的愉悦、精神的成长,并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阅读品质 主动阅读 持久阅读 价值阅读 创造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1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阅读品质包括四个方面:主动阅读、持久阅读、价值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四种品质既独立又互为联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需要教师逐步培养。 一、自主阅读,追寻生命的自由成长 阅读重在兴趣。因此,很多专家推崇学生自由、享受式阅读。没有任务的自由阅读固然是最惬意的阅读,但在阅读任务的驱动下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所有存储的知识经验,酣畅地阅读。主动阅读的内涵是充分发挥阅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思维,投入情感;逐步达到与作品同呼吸的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愉悦,让心智和生命保持活力与成长。 (一)激发兴趣 自主阅读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可为学生设定阅读的大范围――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都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阅读趣味,能走进儿童的心灵。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为本位,观照儿童的心灵成长,视童年为独特的价值领域,对儿童的生命观、价值观予以肯定和引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鲜明,有张力、有质感,感情真挚、丰富,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建构内在的精神意义。 (二)制定行动策略 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图书,自主阅读,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和时间。每周设置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让学生自带书籍,或到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借阅。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静心阅读是底线;聚精会神,坚持读完一个章节或多个章节加一颗星;边阅读边做笔记、作批注,加一颗星。二是着力打造自主阅读课堂。阅读课上不仅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要给予指导。教师指导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任务驱动。教师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精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和思考力。如,指导阅读《草房子》一书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书中描写了桑桑哪些童年伙伴?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这些问题诱发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帮助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触到文本的核心主旨。其次是搭建阶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情绪会因为阅读的内容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内容缺乏趣味、语言艰深,就很难直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要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再顺势提出问题,引发自主思考,达到心领神会的阅读境界。 二、持久阅读,汲取生命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一时的,随意性强。他们阅读缺乏意志力,同时也没有充裕的时间保障。因此,要培养他们持久阅读的品质。持久阅读体现为对阅读的持久兴趣和较长的阅读时间。持久的阅读可以增加阅读量,从而产生质的变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认知世界打开一扇大门,饱含作家生命体验及灵魂铸就的语言及思想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 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在清晨、晚上的时候比较清醒和活跃,这时候读书最有效率。因此,可制定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时间表。清晨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畅游诗海;中午,学生自主静心阅读或师生共读;日暮时分,让学生回顾一天的阅读、写下自我体会和感悟。晨诵的内容,可由学校教师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研发主题诵读教材,包括适合儿童诵读的经典诗歌、童谣等,也包括描写自然、抒发情感、蕴含哲理的散文;午读的内容,可阅读新课标规定的各学段必读和选读的书目。这些经典著作,不断地为学生打开新的世界,让他们为之喜悦、为之惊奇!阅读不仅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更敞开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 激发内在需求,串起零碎时间。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断激发,外在的阅读机制已经不重要了,阅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和精神动力。要鼓励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读书,这样就会产生阅读的良性循环。越是喜欢阅读越是能从中获益,持久阅读的品质就自然养成。 三、价值阅读,丰盈生命的羽翼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生命的成长同样需要滋养。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真、善、美是学生精神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康德说:“阅读一本有趣的书与锻炼身体一样有益于健康。”确实,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身心得到愉悦,让心灵得到解放,情感得到最宣泄,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著名文艺理论家乔治・布莱说:阅读就是理解探寻作品的“我思”,阅读的全过程“乃是一个主体经由客体(作品)达至另一个主体”。显然,阅读活动的这种理解和寻求文章“我思”的过程就是读者理解文章意义、发现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些都是价值阅读品质的重要体现。在建构文章意义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建构和扩充是价值阅读的本质内涵。学生面对的儿童文学作家是葆有儿童心性的成熟的“儿童”,其价值观既认同儿童的独特价值观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提升的部分恰恰是作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因而能引导儿童进行生命的自我提升和超越。学生常常会被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所感动,会被书中折射的思想光芒折服。书中的诸多精彩瞬间都化为学生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引领他们走向成熟。阅读是创作的逆行。最完全的阅读与创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阅读与创作需要同样的心灵感受,具有同样的价值和困难。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与作家的心灵相遇,理解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并逐步建构一个新的自我。这样,他们的生命就会逐步得到充实,生命的羽翼不断丰满。 四、创造性阅读,飞扬生命的个性 阅读不仅是吸收、体验获得同化的过程,也是感悟、产出、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正是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开始。阅读应该像是一潭活水,不时激荡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浪花。学生体验到的是创造的快乐,这种快乐会鼓励他们不断的探索,产生新的想法和思想,以丰富的形式加以呈现和物化。因此,创造性阅读品质体现的是一种高品质的阅读追求,让学生通过阅读拥有不一样的眼光,让他们的生命富有个性色彩。 阅读是创作的逆行,也是创作的再一次重生。文字是一种静态的表达,阅读因读者的心灵参与而让文字散发明亮的色彩和迷人的动感。阅读创造能力评价考核的是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启示,或质疑,考查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以及变通性。阅读创造可以通过读后感、改写、续写、评析等多种阅读任务进行外显。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表达搭建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 (责编 韦 雄)
[摘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培养他们主动阅读、持久阅读、价值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品质。这样,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身心的愉悦、精神的成长,并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阅读品质 主动阅读 持久阅读 价值阅读 创造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1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阅读品质包括四个方面:主动阅读、持久阅读、价值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四种品质既独立又互为联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需要教师逐步培养。 一、自主阅读,追寻生命的自由成长 阅读重在兴趣。因此,很多专家推崇学生自由、享受式阅读。没有任务的自由阅读固然是最惬意的阅读,但在阅读任务的驱动下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所有存储的知识经验,酣畅地阅读。主动阅读的内涵是充分发挥阅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思维,投入情感;逐步达到与作品同呼吸的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愉悦,让心智和生命保持活力与成长。 (一)激发兴趣 自主阅读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可为学生设定阅读的大范围――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都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阅读趣味,能走进儿童的心灵。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为本位,观照儿童的心灵成长,视童年为独特的价值领域,对儿童的生命观、价值观予以肯定和引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鲜明,有张力、有质感,感情真挚、丰富,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建构内在的精神意义。 (二)制定行动策略 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图书,自主阅读,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和时间。每周设置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让学生自带书籍,或到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借阅。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静心阅读是底线;聚精会神,坚持读完一个章节或多个章节加一颗星;边阅读边做笔记、作批注,加一颗星。二是着力打造自主阅读课堂。阅读课上不仅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要给予指导。教师指导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任务驱动。教师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精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和思考力。如,指导阅读《草房子》一书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书中描写了桑桑哪些童年伙伴?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这些问题诱发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帮助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触到文本的核心主旨。其次是搭建阶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情绪会因为阅读的内容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内容缺乏趣味、语言艰深,就很难直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要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再顺势提出问题,引发自主思考,达到心领神会的阅读境界。 二、持久阅读,汲取生命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一时的,随意性强。他们阅读缺乏意志力,同时也没有充裕的时间保障。因此,要培养他们持久阅读的品质。持久阅读体现为对阅读的持久兴趣和较长的阅读时间。持久的阅读可以增加阅读量,从而产生质的变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认知世界打开一扇大门,饱含作家生命体验及灵魂铸就的语言及思想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 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在清晨、晚上的时候比较清醒和活跃,这时候读书最有效率。因此,可制定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时间表。清晨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畅游诗海;中午,学生自主静心阅读或师生共读;日暮时分,让学生回顾一天的阅读、写下自我体会和感悟。晨诵的内容,可由学校教师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研发主题诵读教材,包括适合儿童诵读的经典诗歌、童谣等,也包括描写自然、抒发情感、蕴含哲理的散文;午读的内容,可阅读新课标规定的各学段必读和选读的书目。这些经典著作,不断地为学生打开新的世界,让他们为之喜悦、为之惊奇!阅读不仅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更敞开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 激发内在需求,串起零碎时间。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断激发,外在的阅读机制已经不重要了,阅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和精神动力。要鼓励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读书,这样就会产生阅读的良性循环。越是喜欢阅读越是能从中获益,持久阅读的品质就自然养成。 三、价值阅读,丰盈生命的羽翼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生命的成长同样需要滋养。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真、善、美是学生精神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康德说:“阅读一本有趣的书与锻炼身体一样有益于健康。”确实,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身心得到愉悦,让心灵得到解放,情感得到最宣泄,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著名文艺理论家乔治・布莱说:阅读就是理解探寻作品的“我思”,阅读的全过程“乃是一个主体经由客体(作品)达至另一个主体”。显然,阅读活动的这种理解和寻求文章“我思”的过程就是读者理解文章意义、发现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些都是价值阅读品质的重要体现。在建构文章意义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建构和扩充是价值阅读的本质内涵。学生面对的儿童文学作家是葆有儿童心性的成熟的“儿童”,其价值观既认同儿童的独特价值观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提升的部分恰恰是作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因而能引导儿童进行生命的自我提升和超越。学生常常会被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所感动,会被书中折射的思想光芒折服。书中的诸多精彩瞬间都化为学生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引领他们走向成熟。阅读是创作的逆行。最完全的阅读与创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阅读与创作需要同样的心灵感受,具有同样的价值和困难。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与作家的心灵相遇,理解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并逐步建构一个新的自我。这样,他们的生命就会逐步得到充实,生命的羽翼不断丰满。 四、创造性阅读,飞扬生命的个性 阅读不仅是吸收、体验获得同化的过程,也是感悟、产出、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正是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开始。阅读应该像是一潭活水,不时激荡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浪花。学生体验到的是创造的快乐,这种快乐会鼓励他们不断的探索,产生新的想法和思想,以丰富的形式加以呈现和物化。因此,创造性阅读品质体现的是一种高品质的阅读追求,让学生通过阅读拥有不一样的眼光,让他们的生命富有个性色彩。 阅读是创作的逆行,也是创作的再一次重生。文字是一种静态的表达,阅读因读者的心灵参与而让文字散发明亮的色彩和迷人的动感。阅读创造能力评价考核的是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启示,或质疑,考查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以及变通性。阅读创造可以通过读后感、改写、续写、评析等多种阅读任务进行外显。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表达搭建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