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品(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发生潜在的事故的物质和场所
油漆、油料和气瓶等具有一定危害性,由于使用维护不当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二、发生潜在的事故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 发生潜在的事故原因
1、 设备主要原件不合理。
2、 安全装置及附件设计不符合要求。
3、 使用不当造成设备强度降低而破裂。
4、 油漆、油料存放不符合要求。
(二) 发生潜在的事故的预防措施
1、各类油漆和其他易燃、有毒材料,应存放在专用库房内,不得于其他材料混放,挥发性油料应装放密闭容器内,妥善保管。
2、库房应通风良好,不准住人,并设置消防器材和“严禁烟火”明显标志。库房与其他建筑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使用煤油、汽油、松香油、丙酮等调配油料,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吸烟。
4、沾染油漆的棉纱、破布、油纸等废物,应存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及处理。
5、使用喷灯,加油不得过满,打气不应过足,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点火时,火嘴不准对人。
6、在气瓶充装前要严格检验包括气瓶的漆色是否完好,是否与所充装气体规定的气瓶颜色一致,气瓶是否按规定留有余气,气瓶原装气体是否与将要充装的气体一致。气瓶的安全附件是否齐全良好,气瓶是否有鼓包凹陷,瓶体及瓶阀是否粘有油污、气瓶进气口的螺纹是否符合规定。
7、充装压缩气体时需要具体规定充装温度,充装压力以保证气瓶在最高温度下,瓶内气压不得超过气瓶设计压力。
8、不同类的气瓶,瓶与瓶之间不小于5米,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当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9、乙炔瓶不应平放。
10、乙炔瓶瓶体温度,不准超过40度,夏季应防爆晒,冬季解冻用温水。
11、施工现场存放应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存放在住宿区和靠近油料、火源的地方。
12、存放区应配备灭火器材。
13、运输气瓶的车辆,不能与其它物品同车运输,也不能一车同运两种气体,使用和运输应随时检查防震圈的完好情况,为保护瓶阀应装好瓶帽。
二、应急准备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田沃野
副组长: 张海波
组 员: 李占男 满天骄 于 行
曹 玉 赵赫赤 尹慧桥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应配备的应急设施:
急救电话、医药箱和一般常用药。
四、求援方式、方法
当事故发生后,一是不要惊恐迅速将伤者脱离危险区;二是要迅速上报有关领导和安全组长;三是迅速拨打急救中心电话或送医院。
五、应急对策
当现场发现紧急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警,疏散人员,报告领导,并有向消防、医院等部门评估求救援。
易燃、易爆品(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发生潜在的事故的物质和场所
油漆、油料和气瓶等具有一定危害性,由于使用维护不当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二、发生潜在的事故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 发生潜在的事故原因
1、 设备主要原件不合理。
2、 安全装置及附件设计不符合要求。
3、 使用不当造成设备强度降低而破裂。
4、 油漆、油料存放不符合要求。
(二) 发生潜在的事故的预防措施
1、各类油漆和其他易燃、有毒材料,应存放在专用库房内,不得于其他材料混放,挥发性油料应装放密闭容器内,妥善保管。
2、库房应通风良好,不准住人,并设置消防器材和“严禁烟火”明显标志。库房与其他建筑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使用煤油、汽油、松香油、丙酮等调配油料,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吸烟。
4、沾染油漆的棉纱、破布、油纸等废物,应存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及处理。
5、使用喷灯,加油不得过满,打气不应过足,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点火时,火嘴不准对人。
6、在气瓶充装前要严格检验包括气瓶的漆色是否完好,是否与所充装气体规定的气瓶颜色一致,气瓶是否按规定留有余气,气瓶原装气体是否与将要充装的气体一致。气瓶的安全附件是否齐全良好,气瓶是否有鼓包凹陷,瓶体及瓶阀是否粘有油污、气瓶进气口的螺纹是否符合规定。
7、充装压缩气体时需要具体规定充装温度,充装压力以保证气瓶在最高温度下,瓶内气压不得超过气瓶设计压力。
8、不同类的气瓶,瓶与瓶之间不小于5米,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当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9、乙炔瓶不应平放。
10、乙炔瓶瓶体温度,不准超过40度,夏季应防爆晒,冬季解冻用温水。
11、施工现场存放应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存放在住宿区和靠近油料、火源的地方。
12、存放区应配备灭火器材。
13、运输气瓶的车辆,不能与其它物品同车运输,也不能一车同运两种气体,使用和运输应随时检查防震圈的完好情况,为保护瓶阀应装好瓶帽。
二、应急准备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田沃野
副组长: 张海波
组 员: 李占男 满天骄 于 行
曹 玉 赵赫赤 尹慧桥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应配备的应急设施:
急救电话、医药箱和一般常用药。
四、求援方式、方法
当事故发生后,一是不要惊恐迅速将伤者脱离危险区;二是要迅速上报有关领导和安全组长;三是迅速拨打急救中心电话或送医院。
五、应急对策
当现场发现紧急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警,疏散人员,报告领导,并有向消防、医院等部门评估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