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培养子女成才的秘诀是什么

前不久写了一篇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国内的主要网站作了大量的转载,不少朋友也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众多评论。几日来国内的媒体不断地越洋通过电话和MSN采访我。在那篇文章中,核心的问题的是父母应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子女。父母是把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加在下一代身上还是让子女勇于走自己的路。父母是像“老母鸡”一样,一辈子充当为子女遮风挡雨的角色,还是培养子女从小自立,让孩子像海燕一样不惧暴风雨勇敢地翱翔。

在我家附近的一条高速公路旁,有一块哈佛大学的广告牌,上面有一个女孩的照片,旁边是一行字:“让你的梦想成真”。广告牌上的女孩很多美国人都熟悉,她成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靠捡垃圾维生。这个女孩没有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穷,而是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她读书很用功,但更关键的是,她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看到了社区中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她在课余时间做义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身边的穷人。后来这名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成为哈佛大学广纳人才、贫寒子弟也可越龙门的典型例子。

最近读到一个故事,一个大陆出生的女孩,10岁随父母来到美国,当时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讲,几年过去了,在今年的美国大学招生中,同时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并获得这四所大学的奖学金。

美国人评价这个中国女孩很成功,但她为什么会成功却更值得深思。这个女孩的父亲是一家餐馆的厨师,母亲是位家庭主妇,在美国华裔移民家庭中这只能算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这个女孩的“中国妈妈”的儿女经挺简单:“女儿一直清楚自己想追求的,所以我也放心让女儿逐梦,我扮演的则是聆听的角色。”这位“中国妈妈”还说:“我喜欢多听女儿说,不去干涉,鼓励孩子表达心里的想法。”这位“中国妈妈”说的话很容易懂,但细品起来,你就是熟背了洋洋洒洒一厚本教育学教科书,却也未必如同这位“中国妈妈”讲的实在、讲的贴心。

这位“中国妈妈”说的是掏心窝子的话,她没有一心要求女儿一定要上哈佛、耶鲁,但却鼓励女儿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按自己的的意愿去逐梦,最后女儿反而成了美国名牌大学争先要录取的人才。

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的“中国妈妈”能做到这么简单的事那还真不容易。每个孩子的成才有其自己的道路,我所列举的这个例子只是人家“中国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但有几点值得思考,第一,子女的路要他自己选择,父母为其设计的路未必就是孩子自己要走的路。第二,父母要勇于让孩子自立,不要让孩子成为“扶不起的阿斗”。第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果能更平等一些,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反而会更尊重父母、也会对父母的苦心和爱心理解的更深。我所写的中国的父子为何成不了“好哥们儿”一文,聊得就是这码子事,父与子一辈子成不了“哥们儿”,但真正能令儿子尊重的父亲却可以与儿子成为“好哥们儿”,信不信?

那么这个中国女孩在美国的普通教育中到底做了什么事能让美国这些最好的大学如此青睐并将她视为优秀人才而争相录取呢?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她实现了从立志到自立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有女孩自身的努力,也有“中国妈妈”的开放式教育观的功劳。

下面我们看看这个“中国女孩”所走过的道路。这个女孩的父亲自己读书不多,在美国也只能靠打工养家糊口,母亲在家照料两个孩子。家境不太好,这让女孩从小养成了独立个性,不是一个饭来张口、水来张手的“小皇帝”。女孩的一句话挺有个性:“想到父母亲的辛苦,我就要加倍努力。”在中学9年级前,这个女孩就开始在麦当劳打工,麦当劳的打工经历成为她向大学申请时自我经历中最厚实的一页。她说:“在麦当劳打工让我学会如何与人应对,更培养我与人沟通的技巧。”

在学校,这个中国女孩参加了7个社团和一个乐团,担任其中4个社团的主席并在当地最大的青年交响乐团担任提琴手。周日她固定上中文学校,同时还要帮组妈妈照顾年幼的弟弟。

到美国时,这个中国女孩一句英语都不懂,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把英语水平拉近到与同学差不多的水平。高中毕业时,她的在校平均成绩和大学入学考试都相当不错。这位女孩在中学8年级时曾写过一篇作文,文中写道:“一个人只有求学的12年来准备真正的生活,在这短短的12年里,一个人必须要用他的时间去学足够多的知识。”她还引用名言说:“我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的。”在学习上,这个中国女孩追求的是最好的表现而不是分数的数字,她特别喜欢挑战性足的课程,在中学10年时,她已经在一所大学选修一些大学课程。

对于自己的父母,这个中国女孩表示,父母无上限的支持,才是她成功秘诀中的关键。她说:“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没有爸妈的全心支持,就很难成功。”

更多全球资讯请看美国侨报网:http://www.usqiaobao.com

前不久写了一篇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国内的主要网站作了大量的转载,不少朋友也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众多评论。几日来国内的媒体不断地越洋通过电话和MSN采访我。在那篇文章中,核心的问题的是父母应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子女。父母是把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加在下一代身上还是让子女勇于走自己的路。父母是像“老母鸡”一样,一辈子充当为子女遮风挡雨的角色,还是培养子女从小自立,让孩子像海燕一样不惧暴风雨勇敢地翱翔。

在我家附近的一条高速公路旁,有一块哈佛大学的广告牌,上面有一个女孩的照片,旁边是一行字:“让你的梦想成真”。广告牌上的女孩很多美国人都熟悉,她成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靠捡垃圾维生。这个女孩没有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穷,而是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她读书很用功,但更关键的是,她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看到了社区中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她在课余时间做义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身边的穷人。后来这名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成为哈佛大学广纳人才、贫寒子弟也可越龙门的典型例子。

最近读到一个故事,一个大陆出生的女孩,10岁随父母来到美国,当时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讲,几年过去了,在今年的美国大学招生中,同时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并获得这四所大学的奖学金。

美国人评价这个中国女孩很成功,但她为什么会成功却更值得深思。这个女孩的父亲是一家餐馆的厨师,母亲是位家庭主妇,在美国华裔移民家庭中这只能算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这个女孩的“中国妈妈”的儿女经挺简单:“女儿一直清楚自己想追求的,所以我也放心让女儿逐梦,我扮演的则是聆听的角色。”这位“中国妈妈”还说:“我喜欢多听女儿说,不去干涉,鼓励孩子表达心里的想法。”这位“中国妈妈”说的话很容易懂,但细品起来,你就是熟背了洋洋洒洒一厚本教育学教科书,却也未必如同这位“中国妈妈”讲的实在、讲的贴心。

这位“中国妈妈”说的是掏心窝子的话,她没有一心要求女儿一定要上哈佛、耶鲁,但却鼓励女儿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按自己的的意愿去逐梦,最后女儿反而成了美国名牌大学争先要录取的人才。

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的“中国妈妈”能做到这么简单的事那还真不容易。每个孩子的成才有其自己的道路,我所列举的这个例子只是人家“中国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但有几点值得思考,第一,子女的路要他自己选择,父母为其设计的路未必就是孩子自己要走的路。第二,父母要勇于让孩子自立,不要让孩子成为“扶不起的阿斗”。第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果能更平等一些,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反而会更尊重父母、也会对父母的苦心和爱心理解的更深。我所写的中国的父子为何成不了“好哥们儿”一文,聊得就是这码子事,父与子一辈子成不了“哥们儿”,但真正能令儿子尊重的父亲却可以与儿子成为“好哥们儿”,信不信?

那么这个中国女孩在美国的普通教育中到底做了什么事能让美国这些最好的大学如此青睐并将她视为优秀人才而争相录取呢?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她实现了从立志到自立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有女孩自身的努力,也有“中国妈妈”的开放式教育观的功劳。

下面我们看看这个“中国女孩”所走过的道路。这个女孩的父亲自己读书不多,在美国也只能靠打工养家糊口,母亲在家照料两个孩子。家境不太好,这让女孩从小养成了独立个性,不是一个饭来张口、水来张手的“小皇帝”。女孩的一句话挺有个性:“想到父母亲的辛苦,我就要加倍努力。”在中学9年级前,这个女孩就开始在麦当劳打工,麦当劳的打工经历成为她向大学申请时自我经历中最厚实的一页。她说:“在麦当劳打工让我学会如何与人应对,更培养我与人沟通的技巧。”

在学校,这个中国女孩参加了7个社团和一个乐团,担任其中4个社团的主席并在当地最大的青年交响乐团担任提琴手。周日她固定上中文学校,同时还要帮组妈妈照顾年幼的弟弟。

到美国时,这个中国女孩一句英语都不懂,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把英语水平拉近到与同学差不多的水平。高中毕业时,她的在校平均成绩和大学入学考试都相当不错。这位女孩在中学8年级时曾写过一篇作文,文中写道:“一个人只有求学的12年来准备真正的生活,在这短短的12年里,一个人必须要用他的时间去学足够多的知识。”她还引用名言说:“我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的。”在学习上,这个中国女孩追求的是最好的表现而不是分数的数字,她特别喜欢挑战性足的课程,在中学10年时,她已经在一所大学选修一些大学课程。

对于自己的父母,这个中国女孩表示,父母无上限的支持,才是她成功秘诀中的关键。她说:“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没有爸妈的全心支持,就很难成功。”

更多全球资讯请看美国侨报网:http://www.usqiaobao.com


相关文章

  • 家长学校学习辅导材料
  • 家长学校的学员们: 欢迎你们成为桂花坪小学家长学校的学员,为了让您能够更科学.合理的教育好您刚刚入学的孩子,做合格的父母,完成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希望您能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开班初发放的家长学校统编教材,另外,我们还给您 ...查看


  • 家庭教育演讲稿 1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012年-2013年上学期) 演讲人:高保国 时间:2012年10月 人员:1.2.3年级全体师生 地点:北陶希望小学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 ...查看


  • 借鉴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 借鉴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本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但现实生活中事与愿违的例子枚不胜举.怎样才能爱的得法,爱得恰到好处?以下四条教育法则供你参考.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 ...查看


  • 开发孩子右脑潜能的5大秘诀
  • 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和分析方面的思维,右脑 则进行直觉和感觉方面的思维.这是一般人类的左右脑分工.如果注意对右脑进行开发,提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下面介绍几种开发宝宝 右脑的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大脑左右对称,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和分析方面的 ...查看


  • 家庭教育演讲稿
  • 家庭教育演讲稿 广大村民同志: 大家好!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今天我来给大家作家庭教育报告. 那么现在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特殊问题呢? 特殊问 ...查看


  • 我们如何做家长
  • 我们如何做家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我们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讲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 ...查看


  • 家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 家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当然并不是单单的教会孩子背几首唐诗,读几首 ...查看


  • 保护孩子的闪光点
  • 保护孩子的"闪光点" 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说起这两幅藏画,里面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 ...查看


  •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成才摇篮曲的"歌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如今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从孩子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