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从鲁迅到巴金

我国文学诸门类中,形制最为短小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对联。对联之中,最能感动人心者,应数挽联。挽联不仅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又为优良的民族习俗,而且於逝者意义非凡。一副好的挽联,远胜於已成官样文章的长篇悼词。悼词过后便无人记起,而好挽联却是可以流布人口、载之纸帛的,死者「亦庶几死而不死矣」。一个人,尤其是人生较为辉煌者,还有一辈子舞文弄墨的文人,若生命终了离开这个世界时,未得一副可诵之挽联,自然为憾事。所以,从城市到农村,凡死了人,一般都要有挽联,於此可见人们对挽联之重视。以故自古及今,已然形成一种挽联文化。

可惜的是,如今的挽联却鲜有佳者。

当年鲁迅逝世,尚有好挽联。如人们常提到的蔡元培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又如人们不多提到的施佳之联:「妻子莫痛,朋友休悲,且遵遗嘱,管自己的事,越专越好;民族将亡,奴隶更苦,若求生存,学先生榜样,不屈不挠。」其实也不错。就连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挽联,居然也佳:「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切其事,有力而沉痛。

巴金逝世,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挽联为:「寒夜前头仍须随想,激流尽处应是黎明。」四川巴金文学院所送挽联为:「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如冰晚节映太阳。」嵌入巴金著作名,或欲展现其文学功绩,或欲颂扬其崇高人格,惜皆只赞未挽,几成寿联,且均欠大气,难称精美,不能作佳联传世。巴金为一代文学巨匠,辞世时尚无一副可以同其名字一起流传於世的好挽联,则不能不说是此生一大缺憾。如今才过去半个多世纪,巴金逝世,便没有好挽联了。巴金真是「死不逢时」。

再看看专力从事楹联创作者的挽联。河北省楹联学会会长张某逝世,中国楹联学会挽联为:「学苑宗工,桂绿莲红留世范;社团枢轴,德高望重念先生。」显然又逊於上举挽巴金二联。书法家刘炳森逝世,中国楹联学会某副会长所送挽联为:「好德秉彝昭弈代;对时以茂表瀛寰。」无疑更差,刘先生地下读之,想会苦笑的。由此不难看出,如今挽联之水平,衰败何似。

如今有些人舍得花钱大办丧事,却不知为逝者求一副好挽联。有的人因不会撰挽联,就泛泛写两句赞扬的话,只要大体相对就行了。更有人乾脆从书中或网上抄一副现成的来用。毋庸讳言,这些其实都是不解挽联之重要,更是对死者的不敬。因了对生命的敬重和对逝者的哀挽,好的挽联最易感人、动人。所以一些关注对联的人,尤其关注挽联。然而却偏偏是挽联最不易写。如今已难得见好挽联,应是文坛的尴尬。就作者个人而言,或才情所限,或读古人书甚少而力难逮也。因风气浮躁,极少数较有水平者也不肯为此而下工夫。文坛和文化界不予重视,不求高雅,对目下状况熟视无睹,是社会的原因。目前情况下,诗人作家们,应该警醒,更要沉稳、努力,锲而不舍,多储古人诗文於胸中,力争撰出一些较好之联。若能有一批作者不懈努力,不惮下苦,多作探讨和切磋,以切实提高水平和技巧,挽联质量之提高,前人风致之延续,尚有可能。

我们绝不能让挽联这一精美绝伦的传统文学样式,丧失於我们这个时代。有志於此道者,勉乎哉!

我国文学诸门类中,形制最为短小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对联。对联之中,最能感动人心者,应数挽联。挽联不仅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又为优良的民族习俗,而且於逝者意义非凡。一副好的挽联,远胜於已成官样文章的长篇悼词。悼词过后便无人记起,而好挽联却是可以流布人口、载之纸帛的,死者「亦庶几死而不死矣」。一个人,尤其是人生较为辉煌者,还有一辈子舞文弄墨的文人,若生命终了离开这个世界时,未得一副可诵之挽联,自然为憾事。所以,从城市到农村,凡死了人,一般都要有挽联,於此可见人们对挽联之重视。以故自古及今,已然形成一种挽联文化。

可惜的是,如今的挽联却鲜有佳者。

当年鲁迅逝世,尚有好挽联。如人们常提到的蔡元培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又如人们不多提到的施佳之联:「妻子莫痛,朋友休悲,且遵遗嘱,管自己的事,越专越好;民族将亡,奴隶更苦,若求生存,学先生榜样,不屈不挠。」其实也不错。就连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挽联,居然也佳:「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切其事,有力而沉痛。

巴金逝世,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挽联为:「寒夜前头仍须随想,激流尽处应是黎明。」四川巴金文学院所送挽联为:「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如冰晚节映太阳。」嵌入巴金著作名,或欲展现其文学功绩,或欲颂扬其崇高人格,惜皆只赞未挽,几成寿联,且均欠大气,难称精美,不能作佳联传世。巴金为一代文学巨匠,辞世时尚无一副可以同其名字一起流传於世的好挽联,则不能不说是此生一大缺憾。如今才过去半个多世纪,巴金逝世,便没有好挽联了。巴金真是「死不逢时」。

再看看专力从事楹联创作者的挽联。河北省楹联学会会长张某逝世,中国楹联学会挽联为:「学苑宗工,桂绿莲红留世范;社团枢轴,德高望重念先生。」显然又逊於上举挽巴金二联。书法家刘炳森逝世,中国楹联学会某副会长所送挽联为:「好德秉彝昭弈代;对时以茂表瀛寰。」无疑更差,刘先生地下读之,想会苦笑的。由此不难看出,如今挽联之水平,衰败何似。

如今有些人舍得花钱大办丧事,却不知为逝者求一副好挽联。有的人因不会撰挽联,就泛泛写两句赞扬的话,只要大体相对就行了。更有人乾脆从书中或网上抄一副现成的来用。毋庸讳言,这些其实都是不解挽联之重要,更是对死者的不敬。因了对生命的敬重和对逝者的哀挽,好的挽联最易感人、动人。所以一些关注对联的人,尤其关注挽联。然而却偏偏是挽联最不易写。如今已难得见好挽联,应是文坛的尴尬。就作者个人而言,或才情所限,或读古人书甚少而力难逮也。因风气浮躁,极少数较有水平者也不肯为此而下工夫。文坛和文化界不予重视,不求高雅,对目下状况熟视无睹,是社会的原因。目前情况下,诗人作家们,应该警醒,更要沉稳、努力,锲而不舍,多储古人诗文於胸中,力争撰出一些较好之联。若能有一批作者不懈努力,不惮下苦,多作探讨和切磋,以切实提高水平和技巧,挽联质量之提高,前人风致之延续,尚有可能。

我们绝不能让挽联这一精美绝伦的传统文学样式,丧失於我们这个时代。有志於此道者,勉乎哉!


相关文章

  • 写名人的对联 1
  • 写名人的对联 1.请用茅盾的小说篇名补全对联:一代文章推_____;毕生心血似_____. 一代文章推子夜;毕生心血似春蚕 2.郭沫若写鲁迅: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3.我国著名教 ...查看


  • 我的伯父鲁迅先2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冯芳花 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 学生谈眼中的鲁迅 谈到中国的文学.历史,有一个人的名字一直萦绕在我们脑中,那就 是--鲁迅(出示鲁迅头像).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2. ...查看


  • 六上全册课文内容填空
  • 六上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姓名 得分 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22分)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周恩来)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3.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鲁迅)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 ,(巴金) 5.詹天佑是我国杰 ...查看


  • 马年清明节悼念鲁迅的挽联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马年清明节悼念鲁迅的挽联>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小编提示]更多祝福语请点击本站以下链接: 清明节挽联|劳动节祝福语|周末祝福短信|结婚祝福语|生日祝福语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 ...查看


  • 悼念鲁迅的挽联汇编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悼念鲁迅的挽联汇编>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 ...查看


  • 感恩教师节主题班会
  • 班会主题:<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教师节 参加人员:全体高一(18)班学生和老师 活动目的:活动目的: 1. 通过主题班会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认识到尊敬教师的内涵. 2. 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重点习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 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 ...查看


  • 文学常识选择题
  • 文学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郭沫若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 ...查看


  • 活得最痛苦的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活得最痛苦的人 --怀念巴金 巴金平静地走了,生前的荣辱,死后的浮名,都已经不重要了.或许,那一声深沉的叹息是留给芸芸众生的,巴金老人却带着沉重的回忆,站在高高的云端上俯视这大千世界,一个他深爱着的世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