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 第1期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o1.21No.1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理解
武泉华,任国彩12
(1.山西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2.太原市第十二中学,山西太原030002)
摘 要: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
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杜威
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无疑是不可缺的部分。
关键词:杜威经验主义;课程;散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01(2003)01-0021-03
课程理论是关于课程认识的知识及其体系。课程与教育一样源远流长。那么,课程论的历史从什么时候才真正开始的呢?一般认为1918年美国课程理论家富兰克林・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是“一个迅速崛起的专业活动领域的第一本书,”它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以下仅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加以说明和对其中“经验”谈一些认识。
一、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来源基础
从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上看,课程理论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着“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对垒。要素主义课程论和永恒主义课程论等,属于“学科中心论”,而浪漫自然主义课程论和人本主义课程论则属于“儿童中心论”。“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对垒的认识论根源是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其结果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知识和能力、个人与社会、分科和综合这些原来统一的整体人为地割裂开来,并使二者对立。20世纪初,伟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以其独特的“经验”概念消融了儿童与学科的僵硬对立,确立起独特的“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杜威的哲学观为其课程观提供了基础。也可以说,其课程观是哲学观的展开,他对走出课程领域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作出了贡献。
二、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涵义
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杜威乐意将其哲学称为“经验自然主义”。把握杜威的“经验”概念,是理解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关键。也就是说,杜威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以“经验”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关于经验,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有过描述。在他看来,经验即人(经验的主体)与环境(经验的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且“经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在“相互作用”我认为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二是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由此可说,“经验”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特殊复合体”,我们认为特殊之处在于人与环境都在时间这一维度上发生变化,经验是动态的。对经验来说,杜威指出不能仅仅认为是一种认识。因为人并不是首先认识事物,而是拥有事物并为拥有而产生收稿日期:2002-10-08
作者简介:武泉华(1968-),男,山西交城人,山西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态度。杜威将其“经验思想”运用于教育,得出了“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到了经验的性质,并强调了经验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经验中包含着思维,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与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杜威曾说:“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第二,经验即实验。杜威很喜欢将其哲学称为“实验主义”。他的经验思想吸收了现代科学实验的积极因素,因为实验最集中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主动的、理智的关系。杜威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人们如果想发现某种东西,就必须对事物做一点什么事;他们必须改变环境。这是实验室方法给我们的教训,一切教育都必须学习这个教训。”
三、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具体主张
通过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论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再强调一下,“经验”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它既是经验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结果,是经验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它既指经验着的事物,也指经验着的感受,是经验着的事物与感受的统一;经验既是一种思维和反思,也是一种改变自然社会、环境的“实验”。通过“经验”这个概念,将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觉、思想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等割裂、对立、冲突的“二元论”的东西统一起来。
杜威以“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他的教育哲学与课程理念的四个基本命题,也就是他关于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四个具体主张。(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他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2)“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是其教育哲学中最富生命力的命题之一。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是人的习惯、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3)“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这种生活是一种自然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完整统一,是经验与生活的融会贯通。(4)“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这个命题包括两个基本内涵,学校教育按照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学校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民主主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也可以说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便成为一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形式。上述四个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才能表明“教育即生长”,这种生长是在“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中发生的,当以经验作为教育的基础时,就体现出“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另外,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是认为反对知识,而是认为反对将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比如,学术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知识过程和知识结果等。
四、从经验的角度谈课程与教学
从“以经验为基础”出发,杜威所倡导的课程与教学可以说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关于课程和教学间的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
1.课程与教学的统一性。
杜威最初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课程与教学相统一的内在机理的。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经验是对所尝试的事物和所承受的结果之联系的知觉。在这里,“只有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包括两方面:个人所做的事和环境所做的事”。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对应于教材或课程,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而不是机械地混合。也就是说课程与教学是统一的。
2.反省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
杜威认为,经验中包含着思维,思维就是方法,就是在思维进行的过程中理智的经验的方法,他说:“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着眼于经验改造的教学,自然会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他所力倡的思维被称为“反省思维”且包括五个要素步骤或阶段:第一,问题的感觉——在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令人不安和困惑的问题阻止了连续的活动;第二,问题的界定——使感觉到的(直接经验到的)疑难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
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第三,问题解决的假设——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疑难问题;第四,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对假设从理智中进行认真推敲,看哪种假设能对付疑难;第五,通过行动检验假设——通过行动来检验考虑中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有效性。“反省思维”是其一般方法论的基本概括,也是其对教学方法论的基本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能力,教学就应当创设“经验的情境”,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机会。他认为,教学必须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创设能够使儿童的经验不断生长的生活情境——“经验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儿童与环境持续地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儿童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
3.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
杜威于1896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在学校中,课程即由各种主动的社会性作业构成。在研究的基础上,他于1902年出版了《儿童与课程》这部不朽名著。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主动作业”。所谓“作业”,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主动作业具有四个特点:第一,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不能把主动作业与借助某种技能获得外部实利的职业划等号。主动作业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艺的效率,更主要的是获得智力的、道德的和审美的品质。第二,源于社会的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事实和原理,可以代表社会的情境。主动作业使学校的整个精神得到新生,它使学校可能与生活联系,成为儿童生长的地方。第三,它作为科学地理解自然的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出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第四,它体现了方法与材料的统一,进而成为课程与教学统一的中介和途径。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是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课程也只有通过特定的教学得以实施,主动作业成为二者统一的中心。由此得出,主动作业提供了儿童经验持续生长的情境。主动作业最好地体现了杜威的经验课程理念。
总之,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研究是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而且可加深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更好地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M〕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M〕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M〕
〔6〕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AnInterpreationoftheExperiencesinJohnDewey'sEmpiricism
WUQuan-hua1,RenGuo-cai2
(1.ShanxiEngineering-technologyVocationalInstitute,Taiyuan030009,China;
2.TaiyuanNo.12MiddleSchool,Taiyuan030002,China)
Abstract:Inmoderntheoryaboutschoolcourses,JohnDewey'stheoryofcoursesinhisempiricismisin-dispensable.ThispaperstatesDewey’stheoryaboutschoolcoursesandgiveaninterpretationabouttheexpe-riencesinhistheory.
KeyWords:JohnDewey;schoolcourses;empiricism;experiences
第21卷 第1期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o1.21No.1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理解
武泉华,任国彩12
(1.山西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2.太原市第十二中学,山西太原030002)
摘 要: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
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杜威
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无疑是不可缺的部分。
关键词:杜威经验主义;课程;散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01(2003)01-0021-03
课程理论是关于课程认识的知识及其体系。课程与教育一样源远流长。那么,课程论的历史从什么时候才真正开始的呢?一般认为1918年美国课程理论家富兰克林・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是“一个迅速崛起的专业活动领域的第一本书,”它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以下仅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加以说明和对其中“经验”谈一些认识。
一、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来源基础
从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上看,课程理论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着“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对垒。要素主义课程论和永恒主义课程论等,属于“学科中心论”,而浪漫自然主义课程论和人本主义课程论则属于“儿童中心论”。“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对垒的认识论根源是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其结果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知识和能力、个人与社会、分科和综合这些原来统一的整体人为地割裂开来,并使二者对立。20世纪初,伟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以其独特的“经验”概念消融了儿童与学科的僵硬对立,确立起独特的“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杜威的哲学观为其课程观提供了基础。也可以说,其课程观是哲学观的展开,他对走出课程领域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作出了贡献。
二、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涵义
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杜威乐意将其哲学称为“经验自然主义”。把握杜威的“经验”概念,是理解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关键。也就是说,杜威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以“经验”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关于经验,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有过描述。在他看来,经验即人(经验的主体)与环境(经验的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且“经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在“相互作用”我认为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二是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由此可说,“经验”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特殊复合体”,我们认为特殊之处在于人与环境都在时间这一维度上发生变化,经验是动态的。对经验来说,杜威指出不能仅仅认为是一种认识。因为人并不是首先认识事物,而是拥有事物并为拥有而产生收稿日期:2002-10-08
作者简介:武泉华(1968-),男,山西交城人,山西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态度。杜威将其“经验思想”运用于教育,得出了“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到了经验的性质,并强调了经验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经验中包含着思维,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与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杜威曾说:“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第二,经验即实验。杜威很喜欢将其哲学称为“实验主义”。他的经验思想吸收了现代科学实验的积极因素,因为实验最集中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主动的、理智的关系。杜威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人们如果想发现某种东西,就必须对事物做一点什么事;他们必须改变环境。这是实验室方法给我们的教训,一切教育都必须学习这个教训。”
三、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具体主张
通过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论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再强调一下,“经验”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它既是经验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结果,是经验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它既指经验着的事物,也指经验着的感受,是经验着的事物与感受的统一;经验既是一种思维和反思,也是一种改变自然社会、环境的“实验”。通过“经验”这个概念,将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觉、思想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等割裂、对立、冲突的“二元论”的东西统一起来。
杜威以“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他的教育哲学与课程理念的四个基本命题,也就是他关于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四个具体主张。(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他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2)“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是其教育哲学中最富生命力的命题之一。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是人的习惯、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3)“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这种生活是一种自然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完整统一,是经验与生活的融会贯通。(4)“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这个命题包括两个基本内涵,学校教育按照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学校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民主主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也可以说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便成为一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形式。上述四个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才能表明“教育即生长”,这种生长是在“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中发生的,当以经验作为教育的基础时,就体现出“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另外,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是认为反对知识,而是认为反对将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比如,学术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知识过程和知识结果等。
四、从经验的角度谈课程与教学
从“以经验为基础”出发,杜威所倡导的课程与教学可以说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关于课程和教学间的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
1.课程与教学的统一性。
杜威最初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课程与教学相统一的内在机理的。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经验是对所尝试的事物和所承受的结果之联系的知觉。在这里,“只有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包括两方面:个人所做的事和环境所做的事”。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对应于教材或课程,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而不是机械地混合。也就是说课程与教学是统一的。
2.反省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
杜威认为,经验中包含着思维,思维就是方法,就是在思维进行的过程中理智的经验的方法,他说:“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着眼于经验改造的教学,自然会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他所力倡的思维被称为“反省思维”且包括五个要素步骤或阶段:第一,问题的感觉——在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令人不安和困惑的问题阻止了连续的活动;第二,问题的界定——使感觉到的(直接经验到的)疑难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
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第三,问题解决的假设——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疑难问题;第四,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对假设从理智中进行认真推敲,看哪种假设能对付疑难;第五,通过行动检验假设——通过行动来检验考虑中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有效性。“反省思维”是其一般方法论的基本概括,也是其对教学方法论的基本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能力,教学就应当创设“经验的情境”,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机会。他认为,教学必须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创设能够使儿童的经验不断生长的生活情境——“经验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儿童与环境持续地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儿童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
3.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
杜威于1896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在学校中,课程即由各种主动的社会性作业构成。在研究的基础上,他于1902年出版了《儿童与课程》这部不朽名著。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主动作业”。所谓“作业”,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主动作业具有四个特点:第一,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不能把主动作业与借助某种技能获得外部实利的职业划等号。主动作业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艺的效率,更主要的是获得智力的、道德的和审美的品质。第二,源于社会的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事实和原理,可以代表社会的情境。主动作业使学校的整个精神得到新生,它使学校可能与生活联系,成为儿童生长的地方。第三,它作为科学地理解自然的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出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第四,它体现了方法与材料的统一,进而成为课程与教学统一的中介和途径。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是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课程也只有通过特定的教学得以实施,主动作业成为二者统一的中心。由此得出,主动作业提供了儿童经验持续生长的情境。主动作业最好地体现了杜威的经验课程理念。
总之,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研究是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而且可加深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更好地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M〕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M〕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M〕
〔6〕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AnInterpreationoftheExperiencesinJohnDewey'sEmpiricism
WUQuan-hua1,RenGuo-cai2
(1.ShanxiEngineering-technologyVocationalInstitute,Taiyuan030009,China;
2.TaiyuanNo.12MiddleSchool,Taiyuan030002,China)
Abstract:Inmoderntheoryaboutschoolcourses,JohnDewey'stheoryofcoursesinhisempiricismisin-dispensable.ThispaperstatesDewey’stheoryaboutschoolcoursesandgiveaninterpretationabouttheexpe-riencesinhistheory.
KeyWords:JohnDewey;schoolcourses;empiricism;exper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