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过云楼"

  “过云楼”本就是藏书界的金字招牌,2005年现身拍场就创造了中国古籍的最高纪录。7年以后再见“过云楼”,藏家面对的是1.8个亿的底价和史上最高的保证金。这批古籍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需要见证的只是一个认同它的市场和收藏群体。

  2005年的5月,“过云楼”藏书在中国嘉德拍出了2310万,在当时国内藏家对古籍的认知度远没有今天高,而且当时就算是徐悲鸿和张大千的精品也只是千万这个量级。2310万已经让很多人震惊,更让很多爱书的学者唏嘘不已,当然这也是当时中国古籍的最高价。

  时隔7年,这批书又将在北京匡时2012的春拍中重新被拍卖。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非常自信的告诉了所有到场媒体:“我们这回的底价不是咨询价,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底价是1.8个亿”。这是古籍拍卖中前所未有的高价,此外参与这个标的竞拍的藏家还将面临史上最高的保证金——5000万。

  宋元善本寥若晨星、不可多得,收藏界向有“寸纸寸金”的说法。这批“过云楼”藏书中,宋代百科全书《锦绣万花谷》在藏书界一直声名显赫,它不仅是传世孤本,也应是目前海内外公私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的宋板书。《锦绣万花谷》是一部类书,自成书以来就享有盛名,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诗句。《锦绣万花谷》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佚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这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将现存百科全书的年代拉到历史上限,其文献与辑佚价值之高罕有与之比肩者。即使撇开这部书在文献和史料研究中的重要性,单就文物价值而言,这样一部焕然如新的宋板孤本巨著,也是无以复量的。

  宋版《锦绣万花谷》在明代就已按页论价名满神州,早在2003年,一页零散的宋版书价格已达到五万元人民币,今天一部八十卷完整的宋刻孤本,两千页煌煌巨著,品相完好,传世仅见。

  除宋刻《锦绣万花谷》外,这批“过云楼”藏书中的精善之本比比皆是。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海内外孤本,历经明末毛氏汲古阁,清鲍氏知不足斋递藏。傅增湘《顾鹤逸藏书目》著录并定为“孤本”。这个本子被选入《中华再造善本》。该书裒辑了国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珍贵善本,仅有两部私人藏书被收入这套书中,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其中之一。

  此外,《谈苑六卷》系明季抄本,此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存两部明抄本,未见刻本。黄丕烈、顾锡麒朱笔批校更显名贵;元皇庆二年(1313)刻本《胡思绍校周易启蒙翼传三篇外传一篇》为顾之逵“小读书堆藏”旧物,初刻初印,全国公藏书目著录仅存一部;元至正元年(1341)日新堂刻本《易学启蒙朱子成书》为初刻初印;明毛氏汲古阁刻本《易解十卷》由黄丕烈通校批注;此外明初黑口本《香溪范贤良文集》、清中期抄本《契丹国志》等均为罕见之物。

  古籍版本不仅讲重要源流,也讲究收藏源流,除固有的版本价值外,在流传过程中经名家收藏或批校题跋,钤盖的收藏印,都对它有所增值,这批过云楼藏书名家钤印累累,前呼后应,溢价甚丰。过云楼的旧藏抄本、写本大多有独到讲究,常常有《补》一卷,又叠经一系列名家重校,价值远高于同样的版本。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顾氏“过云楼”自清道光以来,已超过六代、一百五十年,递藏有绪,在中国收藏史上罕有其匹。其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浙江宁绍台道。他晚年将其宅命名为“过云楼”,意取苏东坡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顾文彬一生殚精竭力,多方搜求,积累书画墨迹达到数百件之多,自晋唐至明清,连绵千年,其中有不少为传世名迹。他在晚年精选所藏书画250件,编纂成《过云楼书画记》十卷,是研究美术史的重要资料。顾家后来向上海博物馆总计捐献了169件元明清等珍贵书画,其中,多为稀世之宝。可谓撑起了上海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顾氏家族曾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秘室,隐而不宣。亦不许人登楼一观,而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顾鹤逸好友傅增湘先生造访过云楼,观赏其收藏,才对过云楼的藏书有所了解。其中不乏宋元名椠,明清稿本。应傅增湘再三要求,顾鹤逸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氏每天阅书后凭记忆默写书名,后发表《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始方大白于天下。

  中国收藏传统历来是古籍善本重于书画。范氏“天一阁”从明朝以来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规,族中妇女不准登楼读书。“皕宋楼”陆心源则传古籍于长子,书画于次子。顾氏“过云楼”自创建之始便有“志在必传”的决心。丁丑军兴,顾氏老宅被炸弹击中,顾家人携全部藏书迁徒避难,辗转数地几百里,历经诸多艰险磨难,竭力保全这批藏书完璧猶存。清末世家藏书大多已进入海内外图书馆。过云楼藏书的传承也曾数历惊险。先是清末民初时,日本专门研究中国古籍版本的岛田翰在经济财阀支持下,眈眈于过云楼藏书,但未能得逞。抗战时期,为避战火,过云楼曾将八百余部藏书陆续转往沪上租界。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过云楼”藏书仅余此四分之一,百有七十余种尚被顾氏后人完整保存,其余藏书500余种、3000余册被南京图书馆收购。

  这批私人收藏的“过云楼”藏书共有179部,近500册,卷帙浩繁、蔚为大观。既有宋刻《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共四十册),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这样名重天下的存世孤本;元代刘氏日新堂、明代毛氏汲古阁这样鼎鼎有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还有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等大家批校手迹,在民国时期,这些就已是千金难求的国宝级藏品。

  “过云楼”本就是藏书界的金字招牌,2005年现身拍场就创造了中国古籍的最高纪录。7年以后再见“过云楼”,藏家面对的是1.8个亿的底价和史上最高的保证金。这批古籍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需要见证的只是一个认同它的市场和收藏群体。

  2005年的5月,“过云楼”藏书在中国嘉德拍出了2310万,在当时国内藏家对古籍的认知度远没有今天高,而且当时就算是徐悲鸿和张大千的精品也只是千万这个量级。2310万已经让很多人震惊,更让很多爱书的学者唏嘘不已,当然这也是当时中国古籍的最高价。

  时隔7年,这批书又将在北京匡时2012的春拍中重新被拍卖。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非常自信的告诉了所有到场媒体:“我们这回的底价不是咨询价,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底价是1.8个亿”。这是古籍拍卖中前所未有的高价,此外参与这个标的竞拍的藏家还将面临史上最高的保证金——5000万。

  宋元善本寥若晨星、不可多得,收藏界向有“寸纸寸金”的说法。这批“过云楼”藏书中,宋代百科全书《锦绣万花谷》在藏书界一直声名显赫,它不仅是传世孤本,也应是目前海内外公私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的宋板书。《锦绣万花谷》是一部类书,自成书以来就享有盛名,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诗句。《锦绣万花谷》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佚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这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将现存百科全书的年代拉到历史上限,其文献与辑佚价值之高罕有与之比肩者。即使撇开这部书在文献和史料研究中的重要性,单就文物价值而言,这样一部焕然如新的宋板孤本巨著,也是无以复量的。

  宋版《锦绣万花谷》在明代就已按页论价名满神州,早在2003年,一页零散的宋版书价格已达到五万元人民币,今天一部八十卷完整的宋刻孤本,两千页煌煌巨著,品相完好,传世仅见。

  除宋刻《锦绣万花谷》外,这批“过云楼”藏书中的精善之本比比皆是。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海内外孤本,历经明末毛氏汲古阁,清鲍氏知不足斋递藏。傅增湘《顾鹤逸藏书目》著录并定为“孤本”。这个本子被选入《中华再造善本》。该书裒辑了国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珍贵善本,仅有两部私人藏书被收入这套书中,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其中之一。

  此外,《谈苑六卷》系明季抄本,此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存两部明抄本,未见刻本。黄丕烈、顾锡麒朱笔批校更显名贵;元皇庆二年(1313)刻本《胡思绍校周易启蒙翼传三篇外传一篇》为顾之逵“小读书堆藏”旧物,初刻初印,全国公藏书目著录仅存一部;元至正元年(1341)日新堂刻本《易学启蒙朱子成书》为初刻初印;明毛氏汲古阁刻本《易解十卷》由黄丕烈通校批注;此外明初黑口本《香溪范贤良文集》、清中期抄本《契丹国志》等均为罕见之物。

  古籍版本不仅讲重要源流,也讲究收藏源流,除固有的版本价值外,在流传过程中经名家收藏或批校题跋,钤盖的收藏印,都对它有所增值,这批过云楼藏书名家钤印累累,前呼后应,溢价甚丰。过云楼的旧藏抄本、写本大多有独到讲究,常常有《补》一卷,又叠经一系列名家重校,价值远高于同样的版本。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顾氏“过云楼”自清道光以来,已超过六代、一百五十年,递藏有绪,在中国收藏史上罕有其匹。其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浙江宁绍台道。他晚年将其宅命名为“过云楼”,意取苏东坡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顾文彬一生殚精竭力,多方搜求,积累书画墨迹达到数百件之多,自晋唐至明清,连绵千年,其中有不少为传世名迹。他在晚年精选所藏书画250件,编纂成《过云楼书画记》十卷,是研究美术史的重要资料。顾家后来向上海博物馆总计捐献了169件元明清等珍贵书画,其中,多为稀世之宝。可谓撑起了上海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顾氏家族曾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秘室,隐而不宣。亦不许人登楼一观,而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顾鹤逸好友傅增湘先生造访过云楼,观赏其收藏,才对过云楼的藏书有所了解。其中不乏宋元名椠,明清稿本。应傅增湘再三要求,顾鹤逸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氏每天阅书后凭记忆默写书名,后发表《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始方大白于天下。

  中国收藏传统历来是古籍善本重于书画。范氏“天一阁”从明朝以来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规,族中妇女不准登楼读书。“皕宋楼”陆心源则传古籍于长子,书画于次子。顾氏“过云楼”自创建之始便有“志在必传”的决心。丁丑军兴,顾氏老宅被炸弹击中,顾家人携全部藏书迁徒避难,辗转数地几百里,历经诸多艰险磨难,竭力保全这批藏书完璧猶存。清末世家藏书大多已进入海内外图书馆。过云楼藏书的传承也曾数历惊险。先是清末民初时,日本专门研究中国古籍版本的岛田翰在经济财阀支持下,眈眈于过云楼藏书,但未能得逞。抗战时期,为避战火,过云楼曾将八百余部藏书陆续转往沪上租界。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过云楼”藏书仅余此四分之一,百有七十余种尚被顾氏后人完整保存,其余藏书500余种、3000余册被南京图书馆收购。

  这批私人收藏的“过云楼”藏书共有179部,近500册,卷帙浩繁、蔚为大观。既有宋刻《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共四十册),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这样名重天下的存世孤本;元代刘氏日新堂、明代毛氏汲古阁这样鼎鼎有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还有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等大家批校手迹,在民国时期,这些就已是千金难求的国宝级藏品。


相关文章

  • 风云际会于一楼
  • 一边是出版界的翘楚,一边是百年名校:一边有中国第三大图书馆做后盾,一边则坐拥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过云楼藏书,在盛夏的中国引发了一场引人瞩目的争夺. 过云楼藏书,一个家族和一座江南名楼近150年的收藏与积淀,在盛夏的中国引发了一场引人瞩目的争夺 ...查看


  •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 廖世美 霭霭春空, 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 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 岸柳何穷, 别愁纷絮.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催促年光, 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 极目伤平楚. 晚霁 ...查看


  • 黄山旅游路线参考(非常全面)
  •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黄山旅游路线 ...查看


  • 帝国双星观云楼
  • 戴育泽建筑师事务所 本案座落于台中市西区,位于向上路与112m经国园道交界处,在这样一个兼具文化性.地标性的都市节点,设计者试图透过量体.颜色.灯光,呼应都市涵构与城市对话.在设计之初即希望能延续向上路沿线商业区的繁荣,因此,临向上路退缩4 ...查看


  • [优秀作文]今夜醉酒--徒伤悲
  • 今夜我醉了,真是醉了, 为什么,总是醉?醉了, 酒不自醉,人自醉?醉了, 浑身麻麻的,总是上不去云楼, 雪,这样的下着,路滑滑的好冷, 冷风咋起,落雪满地,雪影相映, 梧桐树下,美人低声的哭泣, 为何今夜,美人要醉成这个样子? 为何相思,要 ...查看


  • 黄山旅游住宿攻略!
  • 来黄山旅游一般在下面四个地方入住! 想去黄山游玩的亲们要仔细看看啦! 屯溪 屯溪区是黄山市政府所在地,距离黄山风景区68公里,黄山火车站.机场.屯溪老街都位于屯溪区.很多人以为黄山市到了就到黄山了,这是一个误区.黄山市区屯溪高中低档宾馆旅店 ...查看


  • 黄山旅游路线
  •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黄山旅游路线 ...查看


  • [建筑艺术的特点]
  •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难点:能让学生 ...查看


  • 黄山景点介绍
  • 一.黄山概述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与钱塘江流域的分水岭.在唐朝时候,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依此传说,唐天宝六年(公元74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