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摘 要: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人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本文就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提出了系列措施:(1)“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2)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3)利用家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4)幼儿园集体教育。

  关键词:社会性 个性 社会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73-01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奠定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识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从现代教育观念看,让幼儿“学会做人”的教育远比知识和智能教育重要,重视社会性教育这一主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1 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表现形式

  社会性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根据动机和目的的不同,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幼儿在1岁左右看到别人处于困境或伤心时,他们会做出积极的抚慰动作;2岁时,幼儿能较明显的表现出同情、帮助他人行为;2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够根据一些不太明显的细微变化来识别他人的情绪判断他人的处境做出相应的抚慰与帮助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并非一定随幼儿年龄增长而增多,所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参与,幼儿不可能离开教育而自发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品德高尚的社会成员。

  反社会行为即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及表现形式表现为: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2岁左右幼儿之间出现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攻击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逐渐减少。从具体表现上看,幼儿多采用推、拉、踢等。随着言语的发展,幼儿从4岁以后开始了言语攻击。从攻击性质看,以工具性行为为主,但慢慢出现敌意性的攻击行为。

  2 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家庭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这是关键因素,民主型家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同时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攻击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双亲家庭成员之间冲突频高,孩子的攻击行为就较多。家庭的凝聚力弱,表达性越差,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越多。

  (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特别是电视媒介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模范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亲社会行为,相反,传媒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电视、电影人物的经历会使许多幼儿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

  3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措施

  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是建立在成人与儿童交往的基础上的,而成人与儿童的交往又是建立在成人对儿童的理解基础上的。儿童社会性教育离开了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离开了儿童自然发展的基础,设计得再好的社会性教育课程也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社会性教育应该从儿童的“自然性”出发,人的自然性包含了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包含了人类生存最原始的本性;二是指社会性教育也要“超越自然”,让儿童在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和谐、完整的发展,这是儿童构建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2)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进行社会行为技能训练,这类训练着眼于目标行为的塑造,直接训练各项具体的交往技能。例如,对个别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技巧训练,训练幼儿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正确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提高交往能力;加强幼儿自我控制技能训练,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人际认识问题解决”训练,提高人际认识问题解决技能。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通过指导和约束,培养儿童形成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批评孩子不符合道德准则的情感、思想,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通过实例示范和耐心解释,不断引导幼儿认识亲社会策略的积极后果和攻击策略的消极后果。从而提高其社交策略的适当性。

  (3)利用家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应特别重视以下方面:一是鼓励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性。二让孩子懂得行为界限,了解行为规范,使孩子知道行为限度,养成规范意识。三是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四是让孩子学会移情,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适宜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4)幼儿园集体教育。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配合家庭做好社会性教育工作。幼儿园也应从发展幼儿的社会认识及社会行为规范,促进同伴交往,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及注重个性教育入手进行教育,家园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社会性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养成健康的心理,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幼儿社会化的内容、特点与途径[J].幼儿教育,1997,9.

  [2] 侯莉敏.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30-33.

  [3] 庞宇媚.幼儿社会性教育[EB/OL].中国幼教网.

  [4] 张军.教育理论基础[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 要: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人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本文就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提出了系列措施:(1)“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2)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3)利用家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4)幼儿园集体教育。

  关键词:社会性 个性 社会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73-01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奠定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识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从现代教育观念看,让幼儿“学会做人”的教育远比知识和智能教育重要,重视社会性教育这一主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1 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表现形式

  社会性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根据动机和目的的不同,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幼儿在1岁左右看到别人处于困境或伤心时,他们会做出积极的抚慰动作;2岁时,幼儿能较明显的表现出同情、帮助他人行为;2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够根据一些不太明显的细微变化来识别他人的情绪判断他人的处境做出相应的抚慰与帮助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并非一定随幼儿年龄增长而增多,所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参与,幼儿不可能离开教育而自发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品德高尚的社会成员。

  反社会行为即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及表现形式表现为: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2岁左右幼儿之间出现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攻击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逐渐减少。从具体表现上看,幼儿多采用推、拉、踢等。随着言语的发展,幼儿从4岁以后开始了言语攻击。从攻击性质看,以工具性行为为主,但慢慢出现敌意性的攻击行为。

  2 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家庭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这是关键因素,民主型家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同时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攻击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双亲家庭成员之间冲突频高,孩子的攻击行为就较多。家庭的凝聚力弱,表达性越差,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越多。

  (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特别是电视媒介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模范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亲社会行为,相反,传媒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电视、电影人物的经历会使许多幼儿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

  3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措施

  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是建立在成人与儿童交往的基础上的,而成人与儿童的交往又是建立在成人对儿童的理解基础上的。儿童社会性教育离开了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离开了儿童自然发展的基础,设计得再好的社会性教育课程也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社会性教育应该从儿童的“自然性”出发,人的自然性包含了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包含了人类生存最原始的本性;二是指社会性教育也要“超越自然”,让儿童在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和谐、完整的发展,这是儿童构建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2)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进行社会行为技能训练,这类训练着眼于目标行为的塑造,直接训练各项具体的交往技能。例如,对个别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技巧训练,训练幼儿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正确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提高交往能力;加强幼儿自我控制技能训练,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人际认识问题解决”训练,提高人际认识问题解决技能。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通过指导和约束,培养儿童形成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批评孩子不符合道德准则的情感、思想,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通过实例示范和耐心解释,不断引导幼儿认识亲社会策略的积极后果和攻击策略的消极后果。从而提高其社交策略的适当性。

  (3)利用家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应特别重视以下方面:一是鼓励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性。二让孩子懂得行为界限,了解行为规范,使孩子知道行为限度,养成规范意识。三是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四是让孩子学会移情,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适宜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4)幼儿园集体教育。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配合家庭做好社会性教育工作。幼儿园也应从发展幼儿的社会认识及社会行为规范,促进同伴交往,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及注重个性教育入手进行教育,家园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社会性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养成健康的心理,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幼儿社会化的内容、特点与途径[J].幼儿教育,1997,9.

  [2] 侯莉敏.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30-33.

  [3] 庞宇媚.幼儿社会性教育[EB/OL].中国幼教网.

  [4] 张军.教育理论基础[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 浙江幼儿园老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 2013幼儿园老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什么是教育:幼儿园(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施行的有计划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及有专门的场所,有专门的课程,有专门的活动 幼儿教育:指目的在于促进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 ...查看


  •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考试题型: 1.填空(10题)2.名词解释(5题)3.简答题(4题)4.论述题(1题)5.应用题(活动设计1题) 考核要求: 作业一:10分: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认识. 作业二:20分:分析你 ...查看


  • 学前教育学[教案]
  • 学前教育学 教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 ...查看


  • 幼师上岗证幼儿园教育考试资料
  • 幼师上岗证培训幼儿园教育 一.填空 1.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绿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为幼稚园.P2 2. 1904年我国第一所官办幼儿园在湖北武昌成立.P2 3. <规章>第二条指出:"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期幼 ...查看


  • 1学前教育学教案
  • 绪 论(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3.领会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 ...查看


  • 学前教育判断题
  • 判断小练 1.幼儿由于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不存在差异.( ) 2.幼儿教育学是抽象的.纯理论的.不可捉摸的学问.() 3.在我国,教育幼儿更是一项伟大的国家事业.() 4.教育幼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性.() 5.只要具 ...查看


  • 沈师专升本学前教育复习资料书籍全
  • 1狭义的学前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有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承担教育工作, 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促进身 心各方面发展. 2名,学前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指从零岁到入小学以前儿童的教 ...查看


  • 幼师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查看


  • 2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学前教育的实施又影响着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社会因素包括: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等.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环境 一, 物质环境与学 ...查看


  • 自考Y040102专升本学前教育原理复习大纲
  •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小结(27-33) 学前教育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1.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 2.从狭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