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用公式v
二、实验原理 v 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 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1 的时间t 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 1 和t 1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 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2的时间t 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 2 和t 2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2。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或假设】
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是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
(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测量固体密度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或游标卡尺, 或螺旋测微计等) 测量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的密度。【实验原理】ρ=m/V。【实验材料和器材】规则固体块、天平、砝码、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方法(步骤)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2. 用天平称量出规则固体块的质量m, 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3. 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测出有关量, 并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V, 记录于表格中;4. 根据ρ=(m1-m2)/V,计算出规则固体块的密度;5. 为确保测量准确, 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 取ρ。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 记下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 使。 用密度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质量用天平秤, 体积用量筒测量。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 测力计、大烧杯、小烧杯、细线、量筒、阿基米德实验器。实验步骤:1、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 。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
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4、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mg =ρ 液 g V排。实验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钩码 四、实验原理:G =mg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注意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a 的重力G1,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1. 记录数据。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b 的重力G2,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2. 记录数据。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c 的重力G3,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3. 记录数据。 5、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N 钩码质量/k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6、实验结论:物体质量与重力的关系:g =G\m六、实验总结与建议:1. 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在地球表面的物体,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在地球表面的物体,物体所受重量与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质量不等砝码几个;细线;托盘 四、实验原理: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若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么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大小不变,将木块旋转一定角度,让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3、控制木块上两个拉力大小不变,且在一条直线上,改变拉力方向,探究木块在拉力方向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六、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器材及药品: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 方法步骤1、木板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将斜面固定在木板的一端, 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与木板一端对齐, 紧贴木板并固定好;2、观察木板毛巾与棉布的粗糙程度.3、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 使小车向下滑, 小车停下后, 记录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S1.4、将棉布铺在木板上, 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 使小车向下滑, 小车停下后, 记录小车在棉布上滑动的距离S2.5、将毛巾铺在木板上, 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 使小车向下滑, 小车停下后, 记录小车在毛巾上滑动的距离S3. 实验数据:表面状况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结果结论平面越光滑, 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 速度减小得越慢, 所受阻力越小;平面越粗糙, 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近, 速度减小得越快, 所受阻力越大.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实验原理: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
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实验数据: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2. 在木块上加50g 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 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实验结论: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小桌子,泡沫塑料,钩码一盒。(2)实验目的: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3)实验方法和步骤: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①如图甲和乙所示,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a. 如图甲所示,把使小桌子的四脚朝下压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即 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b. 如图乙所示,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甲的陷入情况对比;②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c .如图丙所示,使桌面朝下并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面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乙的陷入情况对比; 6.分析与论证:分析: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2个、水、圆柱体、盐水。实验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实验过程:一、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有关保证浸入液体中物体体积不变,而且要保证物体全部浸入液体当中。改变物体浸入的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结论: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无关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的体积有关把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结论:示数逐渐变小三、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保证浸入液体体积不变,先将物体浸入水当中;再将物体浸入盐水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结论:在盐水中浮力大小【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探究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三、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四、实验步骤: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码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
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 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 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步骤5:整理实验器材。五、数据记录。六、分析论证: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 F1L1=F2L2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那些因素有关
一、实验目的:1、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会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新的问题。二、实验原理:∵ W有用=Gh ,W总=Fs,s=nh (其中,G 表示物重,F 表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s 表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 表示重物上升的距离h ,n 表示承载物体的绳子的股数) 三、所测物理量:必须测量:物重G 、拉力F 、[假设为0.1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nh=0.1n(m )] 重物上升的距离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这两个物理量可以不测量 四、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五、实验步骤: 1.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滑轮组。2.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3.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4.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 按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5.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6.钩码重力不变,承载滑轮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匀速竖直拉动测力计。六、实验结论:1、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2、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实验器材:木板、长方形木块、质量不同的小球、实验原理:观察下车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木块移动的越远, 表示木块做的功越多,说明小车具有很大的动能;实验内容:1、将木板的一端垫高,组成一个斜面;2、让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推动木块在木板上前进,观察木块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3、换做质量在较大的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板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主要现象 数据记录 1、同一小球在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越远;2、质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越大的小车,把木块被推的越远。实验结果: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故: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用公式v
二、实验原理 v 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 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1 的时间t 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 1 和t 1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 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2的时间t 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 2 和t 2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2。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或假设】
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是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
(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测量固体密度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或游标卡尺, 或螺旋测微计等) 测量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的密度。【实验原理】ρ=m/V。【实验材料和器材】规则固体块、天平、砝码、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方法(步骤)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2. 用天平称量出规则固体块的质量m, 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3. 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测出有关量, 并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V, 记录于表格中;4. 根据ρ=(m1-m2)/V,计算出规则固体块的密度;5. 为确保测量准确, 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 取ρ。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 记下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 使。 用密度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质量用天平秤, 体积用量筒测量。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 测力计、大烧杯、小烧杯、细线、量筒、阿基米德实验器。实验步骤:1、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 。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
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4、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mg =ρ 液 g V排。实验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钩码 四、实验原理:G =mg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注意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a 的重力G1,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1. 记录数据。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b 的重力G2,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2. 记录数据。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c 的重力G3,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3. 记录数据。 5、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N 钩码质量/k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6、实验结论:物体质量与重力的关系:g =G\m六、实验总结与建议:1. 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在地球表面的物体,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在地球表面的物体,物体所受重量与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质量不等砝码几个;细线;托盘 四、实验原理: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若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么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大小不变,将木块旋转一定角度,让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3、控制木块上两个拉力大小不变,且在一条直线上,改变拉力方向,探究木块在拉力方向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六、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器材及药品: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 方法步骤1、木板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将斜面固定在木板的一端, 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与木板一端对齐, 紧贴木板并固定好;2、观察木板毛巾与棉布的粗糙程度.3、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 使小车向下滑, 小车停下后, 记录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S1.4、将棉布铺在木板上, 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 使小车向下滑, 小车停下后, 记录小车在棉布上滑动的距离S2.5、将毛巾铺在木板上, 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 使小车向下滑, 小车停下后, 记录小车在毛巾上滑动的距离S3. 实验数据:表面状况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结果结论平面越光滑, 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 速度减小得越慢, 所受阻力越小;平面越粗糙, 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近, 速度减小得越快, 所受阻力越大.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实验原理: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
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实验数据: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2. 在木块上加50g 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 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实验结论: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小桌子,泡沫塑料,钩码一盒。(2)实验目的: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3)实验方法和步骤: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①如图甲和乙所示,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a. 如图甲所示,把使小桌子的四脚朝下压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即 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b. 如图乙所示,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甲的陷入情况对比;②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c .如图丙所示,使桌面朝下并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面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乙的陷入情况对比; 6.分析与论证:分析: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2个、水、圆柱体、盐水。实验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实验过程:一、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有关保证浸入液体中物体体积不变,而且要保证物体全部浸入液体当中。改变物体浸入的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结论: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无关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的体积有关把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结论:示数逐渐变小三、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保证浸入液体体积不变,先将物体浸入水当中;再将物体浸入盐水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结论:在盐水中浮力大小【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探究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三、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四、实验步骤: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码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
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 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 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步骤5:整理实验器材。五、数据记录。六、分析论证: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 F1L1=F2L2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那些因素有关
一、实验目的:1、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会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新的问题。二、实验原理:∵ W有用=Gh ,W总=Fs,s=nh (其中,G 表示物重,F 表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s 表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 表示重物上升的距离h ,n 表示承载物体的绳子的股数) 三、所测物理量:必须测量:物重G 、拉力F 、[假设为0.1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nh=0.1n(m )] 重物上升的距离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这两个物理量可以不测量 四、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五、实验步骤: 1.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滑轮组。2.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3.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4.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 按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5.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6.钩码重力不变,承载滑轮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匀速竖直拉动测力计。六、实验结论:1、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2、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实验器材:木板、长方形木块、质量不同的小球、实验原理:观察下车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木块移动的越远, 表示木块做的功越多,说明小车具有很大的动能;实验内容:1、将木板的一端垫高,组成一个斜面;2、让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推动木块在木板上前进,观察木块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3、换做质量在较大的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板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主要现象 数据记录 1、同一小球在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越远;2、质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越大的小车,把木块被推的越远。实验结果: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故: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