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谋划组织工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组织部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担负着为党的事业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责,必须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谋划组织工作。
要把融入群众作为第一理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融入群众,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要“心入”,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思想上要首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装着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作风上要贴近群众,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正将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将群众路线越走越宽、越走越长。要“身入”,这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关键。组工干部作为政策的推动者、实践者,要扑下身子,
深入基层,多到群众当中走一走,多交群众朋友,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在群众中汲取组织工作的智慧和力量。我市在组工干部中集中开展了“学讲话、转作风、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和“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访民情”活动,使组工干部在深入贫困农村“结亲”、与基层党员干部谈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中达到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的目标,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群众满意。
要把群众智慧作为第一资源。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不竭源泉。组织工作实践性很强,只有扎根于基层和群众之中,尊重群众创造,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与力量,才能充满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要善于从群众中总结工作经验。组织工作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如“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文建明工作法”等,都是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实践证明,越是群众的创造,就越是管用有效,就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善于在群众中查找解决问题。组织部门只有“打开门,走出去”,带头沉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
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在开门纳谏中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摸清基层实情,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水平。要善于到群众中检验工作成效。组织工作最终目标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检验工作是否科学有效还要回到群众中去,通过下访调研、意见征集、民意测评等方式,看群众是否认可、是否支持、是否满意。我市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文建明工作法时分别选取阳曲县、清徐县作为试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方全面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实说明,群众赞同的事情,推行起来就有深厚的力量源泉,组织工作水平提升就有坚实的基础保障。
要把群众受益作为第一目标。发挥组织工作职能优势,为科学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使广大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受益,在社会进步中受利,是组织工作让人民满意的根本所在。要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近年来,我们坚持
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并使群众受益的基础工程和保障工程来抓,围绕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打出一系列服务群众、惠及民生的“组合拳”。在社区,积极推进“三有一化”,实施“星级社区”创建,完善网格化管理,并在全省首设社区惠民项目资金,每年市县财政投入1.1亿元,为全市543个社区分别提供20万元资金,切实增强社区直接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在农村,大力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星级党组织”创建工作,全市农村党组织普遍提档升级;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召开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交流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实现党建工作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一系列举措切实提升了组织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实惠,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群众满意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组织工作成效如何不能由组织部门自评自说,必须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为组织工作找到查找问题的“镜子”、衡量成效的“尺子”、改进工作的“鞭
子”,扎扎实实以认可度、认知度、信任度的增强来促进组织工作满意度提高。要以实干提升认可度。围绕科学发展做文章,贴近民生办实事,紧盯“落实”下功夫,不务虚、不落空、不落后,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让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业绩赢得群众认可。要以公开提升认知度。干部是否选准用好了,班子是否选优配强了,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了,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了,都要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和发言权。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信息、刊物等平台,传递组工信息、发布工作动态,大力宣传组织工作新政策、新典型、新成效。近年来,我市陆续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设立组织工作对外宣传员、完善**红e网、创办《**组工》杂志,较好地满足了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认知欲望和参与诉求。要以业绩提升信任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从严治部、从严要求,练就过硬本领、树立优良作风、打造过硬队伍、创造出色业绩,才能增强党员干部对组织工作的信任度。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及时回应群众意见,从群众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
地方改起,实现了群众满意率和组织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坚持不懈抓好组工文化建设,不断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模范组织部门奠定了坚实基础。
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谋划组织工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组织部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担负着为党的事业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责,必须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谋划组织工作。
要把融入群众作为第一理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融入群众,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要“心入”,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思想上要首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装着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作风上要贴近群众,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正将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将群众路线越走越宽、越走越长。要“身入”,这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关键。组工干部作为政策的推动者、实践者,要扑下身子,
深入基层,多到群众当中走一走,多交群众朋友,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在群众中汲取组织工作的智慧和力量。我市在组工干部中集中开展了“学讲话、转作风、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和“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访民情”活动,使组工干部在深入贫困农村“结亲”、与基层党员干部谈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中达到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的目标,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群众满意。
要把群众智慧作为第一资源。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不竭源泉。组织工作实践性很强,只有扎根于基层和群众之中,尊重群众创造,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与力量,才能充满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要善于从群众中总结工作经验。组织工作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如“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文建明工作法”等,都是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实践证明,越是群众的创造,就越是管用有效,就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善于在群众中查找解决问题。组织部门只有“打开门,走出去”,带头沉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
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在开门纳谏中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摸清基层实情,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水平。要善于到群众中检验工作成效。组织工作最终目标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检验工作是否科学有效还要回到群众中去,通过下访调研、意见征集、民意测评等方式,看群众是否认可、是否支持、是否满意。我市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文建明工作法时分别选取阳曲县、清徐县作为试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方全面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实说明,群众赞同的事情,推行起来就有深厚的力量源泉,组织工作水平提升就有坚实的基础保障。
要把群众受益作为第一目标。发挥组织工作职能优势,为科学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使广大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受益,在社会进步中受利,是组织工作让人民满意的根本所在。要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近年来,我们坚持
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并使群众受益的基础工程和保障工程来抓,围绕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打出一系列服务群众、惠及民生的“组合拳”。在社区,积极推进“三有一化”,实施“星级社区”创建,完善网格化管理,并在全省首设社区惠民项目资金,每年市县财政投入1.1亿元,为全市543个社区分别提供20万元资金,切实增强社区直接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在农村,大力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星级党组织”创建工作,全市农村党组织普遍提档升级;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召开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交流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实现党建工作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一系列举措切实提升了组织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实惠,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群众满意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组织工作成效如何不能由组织部门自评自说,必须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为组织工作找到查找问题的“镜子”、衡量成效的“尺子”、改进工作的“鞭
子”,扎扎实实以认可度、认知度、信任度的增强来促进组织工作满意度提高。要以实干提升认可度。围绕科学发展做文章,贴近民生办实事,紧盯“落实”下功夫,不务虚、不落空、不落后,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让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业绩赢得群众认可。要以公开提升认知度。干部是否选准用好了,班子是否选优配强了,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了,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了,都要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和发言权。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信息、刊物等平台,传递组工信息、发布工作动态,大力宣传组织工作新政策、新典型、新成效。近年来,我市陆续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设立组织工作对外宣传员、完善**红e网、创办《**组工》杂志,较好地满足了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认知欲望和参与诉求。要以业绩提升信任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从严治部、从严要求,练就过硬本领、树立优良作风、打造过硬队伍、创造出色业绩,才能增强党员干部对组织工作的信任度。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及时回应群众意见,从群众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
地方改起,实现了群众满意率和组织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坚持不懈抓好组工文化建设,不断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模范组织部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