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探究
【摘要】本文概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根据本系部的专业特点制定了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合作原则,合作的基本任务以及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原则;合作模式
【正文】校企合作是指政府主导下的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之间合作开发创新的行为,其目的是使高新技术的开发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减少风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参加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的实施开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必须与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个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一、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作以学校为主,企业的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形成“剃头挑子一头热” 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一)培养内容偏离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理论教学所占比重太大,实践教学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甚至有些专业基本没有实践教学内容。不少学生毕业后,虽然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却知之甚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这样也就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还停留在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接纳毕业生的初级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的实验室和科研力量能为他们优化流程、研发新产品等,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建立和维持主要靠领导干部的人脉,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情感上的合作。这种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偏离了“校企合作”的初衷。
(三)校企合作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条件不够完善
从校企合作的内部机制来看,没有典型的条例性文件对合作双方各自的利益分配、管理体制加以约束;从校企合作的外部条件来看,双方合作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合作资金不足,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不明确。
我们化工新材料工程系系重点专业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我们系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深深认识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去努力克服这些问题,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边探索边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煤化工人才培养方案。
二、开展校企合作方案
(一)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应主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情况、技术要求、用人标准,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过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服务,并请企业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开展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企业技术人员增长了理论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有义务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供理论知识的服务。企业有义务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优先选拔留用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而实现双赢。
4.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只有坚持五个统一,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结合,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结合。
(二)基本任务
要建立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该基地应该是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煤化工企业,其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进行参观、实训、顶岗实习等具体的实践活动;
2、接受教师进行参观、调研活动,并对教师进行具体生产过程的培训;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进行讲学、咨询等;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发、试验、中试、推广等工作;
6、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承接力所能及的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8、学校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等。
(三)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是几种: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实训标准,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基础理和专业理的论课教学,企业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即在该企业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具体模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3]。我系先后与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荣信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2.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在学校通过一定的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以及生产工艺,提前接受企业的生产技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过程、操作流程的现场观摩与学习,企业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岗位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3.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前二年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学校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
4.产学研模式
充分发挥本专业的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为大企业提供理论咨询与技术服务。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本专业建设与区域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5.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和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的煤化工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提供了机会,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严峻的用工需求,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6.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实训室和实习学生,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具体的生产过程,更早、更好的向职工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7.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企业职工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企业共同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化学检验工、煤质分析工、化工总控工等培训基地。
8.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作兼职教授,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
9.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邀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的需要,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案是切实有效的。目前我们系毕业的学生深受各大企业欢迎,一次性就业率100%,平均每人都有三个左右的工作机会可供选择,毕业后三年,有的年薪能拿到10万左右。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方面我们也有所建树,比如诚力供气能源有限公司二期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我们系老师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其中煤焦油催化加氢制柴油的方案已被采纳,现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还有和铁雄新沙能源合作的荒煤气制备甲醇以及甲醇深加工合成碳酸二甲酯,也提供了可行的工艺方案。除此之外,利用寒暑假,还为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荣信化工有限公司在职职工进行了多期培训,收到了预期效果。
目前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鲁西南地区又是新兴的煤化工基地,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而高职院校还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合作不仅可以解决煤化工企业和学校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探究
【摘要】本文概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根据本系部的专业特点制定了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合作原则,合作的基本任务以及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原则;合作模式
【正文】校企合作是指政府主导下的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之间合作开发创新的行为,其目的是使高新技术的开发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减少风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参加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的实施开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必须与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个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一、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作以学校为主,企业的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形成“剃头挑子一头热” 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一)培养内容偏离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理论教学所占比重太大,实践教学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甚至有些专业基本没有实践教学内容。不少学生毕业后,虽然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却知之甚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这样也就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还停留在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接纳毕业生的初级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的实验室和科研力量能为他们优化流程、研发新产品等,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建立和维持主要靠领导干部的人脉,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情感上的合作。这种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偏离了“校企合作”的初衷。
(三)校企合作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条件不够完善
从校企合作的内部机制来看,没有典型的条例性文件对合作双方各自的利益分配、管理体制加以约束;从校企合作的外部条件来看,双方合作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合作资金不足,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不明确。
我们化工新材料工程系系重点专业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我们系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深深认识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去努力克服这些问题,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边探索边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煤化工人才培养方案。
二、开展校企合作方案
(一)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应主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情况、技术要求、用人标准,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过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服务,并请企业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开展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企业技术人员增长了理论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有义务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供理论知识的服务。企业有义务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优先选拔留用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而实现双赢。
4.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只有坚持五个统一,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结合,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结合。
(二)基本任务
要建立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该基地应该是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煤化工企业,其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进行参观、实训、顶岗实习等具体的实践活动;
2、接受教师进行参观、调研活动,并对教师进行具体生产过程的培训;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进行讲学、咨询等;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发、试验、中试、推广等工作;
6、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承接力所能及的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8、学校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等。
(三)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是几种: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实训标准,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基础理和专业理的论课教学,企业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即在该企业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具体模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3]。我系先后与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荣信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2.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在学校通过一定的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以及生产工艺,提前接受企业的生产技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过程、操作流程的现场观摩与学习,企业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岗位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3.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前二年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学校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
4.产学研模式
充分发挥本专业的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为大企业提供理论咨询与技术服务。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本专业建设与区域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5.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和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的煤化工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提供了机会,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严峻的用工需求,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6.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实训室和实习学生,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具体的生产过程,更早、更好的向职工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7.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企业职工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企业共同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化学检验工、煤质分析工、化工总控工等培训基地。
8.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作兼职教授,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
9.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邀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的需要,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案是切实有效的。目前我们系毕业的学生深受各大企业欢迎,一次性就业率100%,平均每人都有三个左右的工作机会可供选择,毕业后三年,有的年薪能拿到10万左右。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方面我们也有所建树,比如诚力供气能源有限公司二期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我们系老师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其中煤焦油催化加氢制柴油的方案已被采纳,现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还有和铁雄新沙能源合作的荒煤气制备甲醇以及甲醇深加工合成碳酸二甲酯,也提供了可行的工艺方案。除此之外,利用寒暑假,还为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荣信化工有限公司在职职工进行了多期培训,收到了预期效果。
目前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鲁西南地区又是新兴的煤化工基地,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而高职院校还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合作不仅可以解决煤化工企业和学校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