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

第一周

第三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 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 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

2. 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 简便在哪里?

C. 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 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4. 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第六页“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3页

能力测评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1)3+3+3++3=12

2)3 4=12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12 3= 4, 12 4= 3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的运算

课后反思

第一周

第三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 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 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

2. 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 简便在哪里?

C. 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 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4. 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第六页“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3页

能力测评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1)3+3+3++3=12

2)3 4=12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12 3= 4, 12 4= 3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的运算

课后反思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视频(特级教师辅导)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特级教师辅导教学视频发布日期:2013-02-13 18:53:39浏览次数:31文章好评: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特级教师辅导教学视频-[阅读全文] 小学五 ...查看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视频 - Google 视频
  • 第 1 - 20 个搜索结果,共约 200 条"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视频"的结果(0.06 秒) - 所有分类 所有来源 列表视图 › 网格视图 › 所有片长 短(0 – 4 分钟) 中(4 – 20 分钟) 长(≥ 20 ...查看


  • 五年级数学下册
  • 1.百度视频 搜狐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爱奇艺42:26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视频:旋转 酷642:27摸球游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5602:34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081 酷615:22北师大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03 酷 ...查看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单位: 韩庄小学 班级: 四年级 班 教师: 范国臣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 ...查看


  • 若水情的图书馆小学二年级数学文章集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的巧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的巧算.对乘法要求以乘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下面归纳总结出一些两位数乘法的巧算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加灵活性.2. 两尾数相乘,作后两位数.6×4=24 作后两 ...查看


  • 小学生数学学习观_结构与特点的研究
  • 2006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第1期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6)0120063268 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结构与特点的研究 李 琼 3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采用问卷法,. ...查看


  •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一 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发展简史近几十年来,数学有了飞速的发展:新的数学知识不断产生:新的数学方法不断出现:它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已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对之进行改革.因此,在国外 ...查看


  • 六年级数学试题库[2]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http://www.docin.com/p-551937897.html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试卷> http://www.docin.com/p-551937 ...查看


  • 浅淡如何教好一年级数学
  • 河源市201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论文标题:浅淡如何教好一年级数学 姓 名:钱 磊 工作单位:河源市源城外国语学校 科 目:数 学 联系电话:[1**********] 电子邮箱:249221752 @QQ.c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