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内容:试论述演化、宇宙、人三者间的关系(题目自拟,字数不低于2000字)
时间:12月19日晚7点领答题纸;12月26日晚7点交还答题纸。
地点:SA306
论文格式:1、题目
2、摘要(100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
4、论文正文(2000字)
5、参考文献(文中引用他人的部分必须标明出处)
大家相互转告下,周四晚上7点去SA306领取答题纸。
宇宙观的历史演变 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摘 要】 思想家老子曾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气,气分阴阳,阴阳相和而成四季、五行并演化出天地万物星空。宇宙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神秘对象,我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宇宙观思考,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演进,而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宇宙观;天人合一思想;不同的视角
宇宙观,又称世界观,就是物质的时空观。物质是所谓宇宙世界的唯一主人,即唯一存在实体。空间是由物质的存在而相对存在的,其本质就是无或没有。物质本身是空间的有型形态,一定物质本身之外就是相对空间,或它物。时间就是物质的存在,即物质存在的度量谓之时间。相对论中的时间不过是时钟时间,是人为的用以度量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因而具有在不同物质环境中的变化特征。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形成的不同世界观,主要还是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所致,并不能否定物质与时空的基本问题。
宇宙观又包括三种宇宙观:第一宇宙观:宇宙是精神的、第二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第三宇宙观:宇宙是最大的生命体。
一、宇宙观的历史演进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便在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宇宙观。由于人们生存的地域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思维方式各异,不同地域的民族往往具有不同的宇宙观;同一民族由于阶级、阶层、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宇宙的角度不同,加之其他原因,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宇宙观。更为重要的是,宇宙观随着人们实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变化,随着科学和时代的进步而演进。
(一) 我国古代主客不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这个时代,由于人类实践和认识水平的低下,自觉的主体意识薄弱,人类与整个宇宙还处于浑然一体之中,把人自身与天地万物同等看待,把宇宙视为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存在和变化的时空总体。“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基本观点,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离。这种观点萌芽于西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宋代以后,“天人合一” 的观点几乎为各派哲学家所接受。由于出发点不同,天人合一的具体解释存在差异,甚至根本对立。《离骚》中写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今来谓之宙”。
宇宙观是老子哲学的基础,而宇宙的本原论,则是宇宙观的中心。老子的宇宙观,大致可分为宇宙的本原、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三个方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他把人与万物统归于道,主张“道始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宇宙观后来进一步衍化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五行说”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解释天、地、生、人、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二) 西方古代哲学宇宙观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形成人类最早的思辨性的宇宙论。公元前7至前5世纪的爱奥尼亚学派认为水是宇宙本源,大地是浮在水上的圆盘,并认为天上也有水,故天会下雨。泰利斯(被尊称为哲学鼻祖),主张抛弃天地星辰神话传说的想象,首创以哲学思辩的方式来探究宇宙结构和组成。他认为星星和太阳都不是神只而可能是个大火球,且提出了水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的见解。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天文学上是最有影响的,其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期凭借游学埃及、巴比伦的几何数学专长和音乐的和谐体验,由月相的周期变化观察推断月亮是球状的(月球),进一步地推测大地和其他星体也是球状的。古希腊还有阿里期塔克的日心地动说,另外柏拉图还首创了一种同心球层的宇宙体系,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安然不动,距离地球由近及远的各天球层分别是月亮球层、太阳球层、水星球层、金星球层、火星球层、土星球层和恒星球层。
西方古代哲学宇宙观,不论是把“水”视为宇宙的本原(泰勒斯),还是把“火”视为宇宙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还是把“种子”(阿那克萨哥拉)、“原子”(德谟克利特)视为宇宙的本原,各种观点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人与自然浑然一体,都有灵魂,历史上称之为“物活论”或“有机论”,即人与万物相通,宇宙整体统一变化。
不论中国和西方,古代哲学宇宙观中主流思想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走向神秘主义,达到极端,便形成神学宇宙观。西方的神学宇宙观的典型代表首推基督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他主张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种宇宙观把上帝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视上帝为宇宙之本,主张“人类最高的完善决不在于和低于自身的事物相结合,而在和高于自身的某种事物相结合”。
但是,神学宇宙观把上帝置于人与自然之上的同时,也把人置于宇宙中心(地心论),也就为把上帝架空割断天、地、生、人与上帝的联系,为自然的独立存在和人类与自然并存对立,乃至萌生人类中心主义埋下了伏线,从而为近代宇宙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主客对立、天人二分的宇宙观 (一)哥白尼革命—日心说的提出
托勒密的地心说,到16世纪之前一直占统治地位,没有受任何有力的挑战。其原因一是它符合教会的教义,二是当时没有出现新的观测技术。但是,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按地心学说推算的行星位置与观测的偏差越来越明显,托勒密学说的后继者需要在行星轨道上附加更多的本轮来调整轨道周期,以适应观测结果。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40年的辛勤研究,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一个新的宇宙体系。
日心说的要点为:第一,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月球轨道的中心;第二,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行星都围绕亲眼太阳而运行,地球也是如此;第三,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与恒星所在的高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天体周日旋转的视现象是由于地球绕其自转轴每天旋转一周而产生的;第五,太阳的周年运动并不是它本身在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所造成的;第六,行星的行与逆行是因为地球和行星共同绕日运动的结果。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使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地心学说及其所依附的宗教迷信第一次受到真正的挑战。
在哥白尼之后,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认为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存在“恒星天”这一层,提出宇宙无限而且不存在中心的见解。因此,布鲁诺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终被宗教判为“异端”,于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科学的进步并不是风平浪静的,科学家虽然不像战场上的英雄那样形象高大,但为了坚持真理往往也会付出鲜血和生命。 (二)近代宇宙观的奠定
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腥风血雨中争取人类的理性解放,启开了近代宇宙观的大门。笛卡儿和牛顿,为确立近代宇宙观立下了汗马功劳。近代宇宙观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支撑,确立起人类满怀豪情的自信心。人类主体意识的凸现,把天地万物置于人类认识主体对立的客体位置。主客对立、天人二分,宇宙整体被科学肢解,分门把握。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宣言,意味着近代哲学宇宙观开始涂上人类中心主义的浓重色彩。 笛卡儿把宇宙分为对立的两种实体:“广延实体”(不能思维)和“思维实体”(没有广延),是最典型的主客对立、天人二分的二元论的宇宙观。牛顿与他有所不同,把由不变的原子构成的天地万物在机械的力学规律下统一起来,人及其思想只是机械实体的派生物。他在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大定律的基础上把天地统一起来,提出著名的经典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认为万有引力维系着天地万物的机械运动存在,上帝给了宇宙“第一推动力”后,宇宙万物就在绝对不变的时空中按照普遍力学规律绝对必然地运动下去。牛顿的机械论宇宙观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学宇宙观,但又具有不彻底性。牛顿把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影响极为深远。
1755年,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地球和太阳都是起源于宇宙空间星云物质的新的假说——星云说。康德的这一学说第一次提出了地球是物质的。并把地球的形成归因于星云物质引力和斥力这一对矛盾;同时,他还指出了地球既不是生而有之的,也不是万古长存的。半个世纪后,法国天文学拉普拉斯发表了《宇宙体系论》,独立地提出对太阳系起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气体星云形成的。形成太阳系的物质,是一团炽热的气体。这一假说同康德的假说,虽然具体说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认为太阳系起源于弥漫物质(星云)。因此,后来把这两个假说统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宇宙中无数的恒星系统可形象地比喻成汪洋大海中的岛屿,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宇宙岛。 (三) 现代主客辩证统一的宇宙观
19世纪科学的发展,科学所展现的物质与运动的紧密联系,宇宙中不同领域之间的进化发展的过程的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这种新的宇宙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也是实践的产物,人受自然力的制约,也受实践力的制约;人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同时也改造主体自身;没有脱离自然界的人,而“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马克思语);把统一的宇宙分为纯粹的客体——自然和纯粹的主体——人类,在二者绝对对立中进行抽象思维是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宇宙观的两极,两种宇宙观既不能正确地引导人们把自然科学研究推向前进,更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确立起崭新的哲学宇宙观并以此种宇宙观关注现实。马克思一生集中精力关注社会革命,揭示社会客体的辩证发展规律及主体对社会客体的革命改造,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解放。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共同关注社会革命的同时,挤出时间
关注自然科学研究,在概括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揭示自然客体的辩证规律及主体对自然客体的改造,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避免盲目改造自然引起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三、由宇宙观看人类社会
宇宙因为拥有生命而充满生机,生命之中因为有了人类,从而显示出生命的尊贵和灵性所在。区别人类和其它动物之间的关键点就在于这个 “几希”——人类的道德良知,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也是建立在人类共同道德律(道德良知)的基础之上。人类共同道德律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对各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现在人们大多知有物品之毒害人,故而有禁毒之举,却很少知违背道德良知之毒害人远远甚于物品之毒,最近影响很大的广东“小悦悦事件”,造成这一悲剧的最大原因就是道德的缺失。如果长此以往,社会将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的发展,明明是有害于公众利益的,某些人还是要一意孤行去做。如:长期以来存在的官员纵容企业污染环境、透支资源搞“发展”的问题,忽视甚至损害民生搞“发展”的问题,这类问题是不会因为提倡“科学发展”而得到实质改善的,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官员唯利是图的私心得不到自律与他律的有效控制。别外,环境保护应该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官员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所谓的“经济发展”。这难道是那些官员不懂“科学”吗?难道环境污染给人民生命带来的危害,那些官员不知道吗?有人说:“官员们把GDP看得比环境污染更重要,因为GDP与乌纱帽联系着。”其实GDP与乌纱帽联系只是一个表层现象,所谓“GDP影响和决定乌纱帽的体制”里面包藏的是官员决定官员前途而不是人民决定官员前途的官僚专制政治在作怪,而不是什么科学不科学的事,这几乎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为什么某些人要故意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官员们为了个人与自家圈子的发财升官发展路可以唯利是图甚少顾及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有二——缺乏民权的他律和道德良知的自律。
人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在认识着存在自己的宇宙,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智慧,就是“道法自然”,而不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不仅仅是师法自然,还具有“因自然而成道”之意。人不能因道而成道,但却能因自然而成道。故而,人类只有做好自然的顺民,才能掌握自然,才能掌握成就一切的法宝。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得好:“所有人都是自然的学生,智者更不例外。”
参考文献
[1]徐 曼.人类宇宙观的演化[M].徐州: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2] [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3]《道德经》
[4] 张东宝(《益生文化》第124期.
[5] 宇宙观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宇宙观的多维视角 齐长立.
In the novel, the author's put all her effort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Heathcliff. In it she placed all her indignation, sympathy and ideal. This outcast who s deprived of man’s warm in the actual life has been trained to have a strong love and hate. Hindley’s whip makes him get a taste of the cruel life, and also teaches him how to weak-spiritedly yield the fate of unchangeable shame. He chooses to resist. Catherine was his faithful partner. They developed the true love in common resistance. However, Catherine finally betrays heathcliff, and married Edgar Linton she doesn't know and love. The reasons causing the love tragedy are her vanity, ignorance and stupid. Finally she looses her youth, love and life, and also destroys heathcliff who always madly loves her and almost hurts next generation. Catherine’s betrayal and the wretched fate after marrie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is novel.It makes heathcliff’s full of love become matchless hate. Catherine’s death makes heathcliff’s
hate burst out, and becomes the crazy revenge power. Heathcliff’s purpose has been achieved. He not only makes Hindley and Edgar die miserably, dominate exclusivelytwo manors, but also let their next innocent generation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This crazy revenge is seemed to be against the convention, bu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expresses his extraordinary spirit of rebelliousness. his kind of special revolt is determined by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and special character. Heathcliff’s tragedy of love is the tragedy of social, and also is the tragedy of the time. Wuthering Heights is not so easy to get into, becaus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haracter, the portrait of this obsessive love are so dark and somewhat off-putting. But in this novel there is a remarkable way setting the stage for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structures. And these structures circle upon itself in a series of repetitions as it plays out across two generations. Besides, the description of wasteland in the novel gave more impression for readers. Wasteland gives Wuthering Heights rare vigor, charm, mysterious and full of passion. Wuthering Heights explores the philosophy of humanity.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full of boldness, wildness and passion which are the human nature and instinct that free from restriction of social civilization. In this novel, passion is the key to bring the readers into the story, it does not matter of good and evil, beauty and ugliness, it’s a real existence for us to experience and think. The end of the novel was that Heathcliff committed suicide. His death is a die for their love, and expresses his undying love for Catherine. Before he died, he gave up the reveng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his reflects that he actually has a good nature, but the cruel reality makes him lose his nature. The recovery of humanity is a spiritual sublimation and reflects the humanitarian ideals. This novel also reflects what kind of social background the author suffe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apital society, it is important behaviors that have stood the test of the temptation.
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内容:试论述演化、宇宙、人三者间的关系(题目自拟,字数不低于2000字)
时间:12月19日晚7点领答题纸;12月26日晚7点交还答题纸。
地点:SA306
论文格式:1、题目
2、摘要(100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
4、论文正文(2000字)
5、参考文献(文中引用他人的部分必须标明出处)
大家相互转告下,周四晚上7点去SA306领取答题纸。
宇宙观的历史演变 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摘 要】 思想家老子曾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气,气分阴阳,阴阳相和而成四季、五行并演化出天地万物星空。宇宙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神秘对象,我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宇宙观思考,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演进,而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宇宙观;天人合一思想;不同的视角
宇宙观,又称世界观,就是物质的时空观。物质是所谓宇宙世界的唯一主人,即唯一存在实体。空间是由物质的存在而相对存在的,其本质就是无或没有。物质本身是空间的有型形态,一定物质本身之外就是相对空间,或它物。时间就是物质的存在,即物质存在的度量谓之时间。相对论中的时间不过是时钟时间,是人为的用以度量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因而具有在不同物质环境中的变化特征。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形成的不同世界观,主要还是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所致,并不能否定物质与时空的基本问题。
宇宙观又包括三种宇宙观:第一宇宙观:宇宙是精神的、第二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第三宇宙观:宇宙是最大的生命体。
一、宇宙观的历史演进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便在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宇宙观。由于人们生存的地域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思维方式各异,不同地域的民族往往具有不同的宇宙观;同一民族由于阶级、阶层、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宇宙的角度不同,加之其他原因,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宇宙观。更为重要的是,宇宙观随着人们实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变化,随着科学和时代的进步而演进。
(一) 我国古代主客不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这个时代,由于人类实践和认识水平的低下,自觉的主体意识薄弱,人类与整个宇宙还处于浑然一体之中,把人自身与天地万物同等看待,把宇宙视为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存在和变化的时空总体。“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基本观点,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离。这种观点萌芽于西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宋代以后,“天人合一” 的观点几乎为各派哲学家所接受。由于出发点不同,天人合一的具体解释存在差异,甚至根本对立。《离骚》中写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今来谓之宙”。
宇宙观是老子哲学的基础,而宇宙的本原论,则是宇宙观的中心。老子的宇宙观,大致可分为宇宙的本原、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三个方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他把人与万物统归于道,主张“道始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宇宙观后来进一步衍化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五行说”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解释天、地、生、人、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二) 西方古代哲学宇宙观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形成人类最早的思辨性的宇宙论。公元前7至前5世纪的爱奥尼亚学派认为水是宇宙本源,大地是浮在水上的圆盘,并认为天上也有水,故天会下雨。泰利斯(被尊称为哲学鼻祖),主张抛弃天地星辰神话传说的想象,首创以哲学思辩的方式来探究宇宙结构和组成。他认为星星和太阳都不是神只而可能是个大火球,且提出了水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的见解。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天文学上是最有影响的,其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期凭借游学埃及、巴比伦的几何数学专长和音乐的和谐体验,由月相的周期变化观察推断月亮是球状的(月球),进一步地推测大地和其他星体也是球状的。古希腊还有阿里期塔克的日心地动说,另外柏拉图还首创了一种同心球层的宇宙体系,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安然不动,距离地球由近及远的各天球层分别是月亮球层、太阳球层、水星球层、金星球层、火星球层、土星球层和恒星球层。
西方古代哲学宇宙观,不论是把“水”视为宇宙的本原(泰勒斯),还是把“火”视为宇宙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还是把“种子”(阿那克萨哥拉)、“原子”(德谟克利特)视为宇宙的本原,各种观点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人与自然浑然一体,都有灵魂,历史上称之为“物活论”或“有机论”,即人与万物相通,宇宙整体统一变化。
不论中国和西方,古代哲学宇宙观中主流思想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走向神秘主义,达到极端,便形成神学宇宙观。西方的神学宇宙观的典型代表首推基督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他主张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种宇宙观把上帝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视上帝为宇宙之本,主张“人类最高的完善决不在于和低于自身的事物相结合,而在和高于自身的某种事物相结合”。
但是,神学宇宙观把上帝置于人与自然之上的同时,也把人置于宇宙中心(地心论),也就为把上帝架空割断天、地、生、人与上帝的联系,为自然的独立存在和人类与自然并存对立,乃至萌生人类中心主义埋下了伏线,从而为近代宇宙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主客对立、天人二分的宇宙观 (一)哥白尼革命—日心说的提出
托勒密的地心说,到16世纪之前一直占统治地位,没有受任何有力的挑战。其原因一是它符合教会的教义,二是当时没有出现新的观测技术。但是,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按地心学说推算的行星位置与观测的偏差越来越明显,托勒密学说的后继者需要在行星轨道上附加更多的本轮来调整轨道周期,以适应观测结果。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40年的辛勤研究,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一个新的宇宙体系。
日心说的要点为:第一,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月球轨道的中心;第二,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行星都围绕亲眼太阳而运行,地球也是如此;第三,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与恒星所在的高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天体周日旋转的视现象是由于地球绕其自转轴每天旋转一周而产生的;第五,太阳的周年运动并不是它本身在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所造成的;第六,行星的行与逆行是因为地球和行星共同绕日运动的结果。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使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地心学说及其所依附的宗教迷信第一次受到真正的挑战。
在哥白尼之后,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认为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存在“恒星天”这一层,提出宇宙无限而且不存在中心的见解。因此,布鲁诺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终被宗教判为“异端”,于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科学的进步并不是风平浪静的,科学家虽然不像战场上的英雄那样形象高大,但为了坚持真理往往也会付出鲜血和生命。 (二)近代宇宙观的奠定
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腥风血雨中争取人类的理性解放,启开了近代宇宙观的大门。笛卡儿和牛顿,为确立近代宇宙观立下了汗马功劳。近代宇宙观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支撑,确立起人类满怀豪情的自信心。人类主体意识的凸现,把天地万物置于人类认识主体对立的客体位置。主客对立、天人二分,宇宙整体被科学肢解,分门把握。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宣言,意味着近代哲学宇宙观开始涂上人类中心主义的浓重色彩。 笛卡儿把宇宙分为对立的两种实体:“广延实体”(不能思维)和“思维实体”(没有广延),是最典型的主客对立、天人二分的二元论的宇宙观。牛顿与他有所不同,把由不变的原子构成的天地万物在机械的力学规律下统一起来,人及其思想只是机械实体的派生物。他在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大定律的基础上把天地统一起来,提出著名的经典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认为万有引力维系着天地万物的机械运动存在,上帝给了宇宙“第一推动力”后,宇宙万物就在绝对不变的时空中按照普遍力学规律绝对必然地运动下去。牛顿的机械论宇宙观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学宇宙观,但又具有不彻底性。牛顿把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影响极为深远。
1755年,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地球和太阳都是起源于宇宙空间星云物质的新的假说——星云说。康德的这一学说第一次提出了地球是物质的。并把地球的形成归因于星云物质引力和斥力这一对矛盾;同时,他还指出了地球既不是生而有之的,也不是万古长存的。半个世纪后,法国天文学拉普拉斯发表了《宇宙体系论》,独立地提出对太阳系起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气体星云形成的。形成太阳系的物质,是一团炽热的气体。这一假说同康德的假说,虽然具体说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认为太阳系起源于弥漫物质(星云)。因此,后来把这两个假说统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宇宙中无数的恒星系统可形象地比喻成汪洋大海中的岛屿,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宇宙岛。 (三) 现代主客辩证统一的宇宙观
19世纪科学的发展,科学所展现的物质与运动的紧密联系,宇宙中不同领域之间的进化发展的过程的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这种新的宇宙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也是实践的产物,人受自然力的制约,也受实践力的制约;人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同时也改造主体自身;没有脱离自然界的人,而“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马克思语);把统一的宇宙分为纯粹的客体——自然和纯粹的主体——人类,在二者绝对对立中进行抽象思维是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宇宙观的两极,两种宇宙观既不能正确地引导人们把自然科学研究推向前进,更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确立起崭新的哲学宇宙观并以此种宇宙观关注现实。马克思一生集中精力关注社会革命,揭示社会客体的辩证发展规律及主体对社会客体的革命改造,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解放。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共同关注社会革命的同时,挤出时间
关注自然科学研究,在概括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揭示自然客体的辩证规律及主体对自然客体的改造,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避免盲目改造自然引起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三、由宇宙观看人类社会
宇宙因为拥有生命而充满生机,生命之中因为有了人类,从而显示出生命的尊贵和灵性所在。区别人类和其它动物之间的关键点就在于这个 “几希”——人类的道德良知,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也是建立在人类共同道德律(道德良知)的基础之上。人类共同道德律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对各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现在人们大多知有物品之毒害人,故而有禁毒之举,却很少知违背道德良知之毒害人远远甚于物品之毒,最近影响很大的广东“小悦悦事件”,造成这一悲剧的最大原因就是道德的缺失。如果长此以往,社会将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的发展,明明是有害于公众利益的,某些人还是要一意孤行去做。如:长期以来存在的官员纵容企业污染环境、透支资源搞“发展”的问题,忽视甚至损害民生搞“发展”的问题,这类问题是不会因为提倡“科学发展”而得到实质改善的,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官员唯利是图的私心得不到自律与他律的有效控制。别外,环境保护应该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官员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所谓的“经济发展”。这难道是那些官员不懂“科学”吗?难道环境污染给人民生命带来的危害,那些官员不知道吗?有人说:“官员们把GDP看得比环境污染更重要,因为GDP与乌纱帽联系着。”其实GDP与乌纱帽联系只是一个表层现象,所谓“GDP影响和决定乌纱帽的体制”里面包藏的是官员决定官员前途而不是人民决定官员前途的官僚专制政治在作怪,而不是什么科学不科学的事,这几乎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为什么某些人要故意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官员们为了个人与自家圈子的发财升官发展路可以唯利是图甚少顾及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有二——缺乏民权的他律和道德良知的自律。
人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在认识着存在自己的宇宙,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智慧,就是“道法自然”,而不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不仅仅是师法自然,还具有“因自然而成道”之意。人不能因道而成道,但却能因自然而成道。故而,人类只有做好自然的顺民,才能掌握自然,才能掌握成就一切的法宝。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得好:“所有人都是自然的学生,智者更不例外。”
参考文献
[1]徐 曼.人类宇宙观的演化[M].徐州: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2] [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3]《道德经》
[4] 张东宝(《益生文化》第124期.
[5] 宇宙观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宇宙观的多维视角 齐长立.
In the novel, the author's put all her effort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Heathcliff. In it she placed all her indignation, sympathy and ideal. This outcast who s deprived of man’s warm in the actual life has been trained to have a strong love and hate. Hindley’s whip makes him get a taste of the cruel life, and also teaches him how to weak-spiritedly yield the fate of unchangeable shame. He chooses to resist. Catherine was his faithful partner. They developed the true love in common resistance. However, Catherine finally betrays heathcliff, and married Edgar Linton she doesn't know and love. The reasons causing the love tragedy are her vanity, ignorance and stupid. Finally she looses her youth, love and life, and also destroys heathcliff who always madly loves her and almost hurts next generation. Catherine’s betrayal and the wretched fate after marrie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is novel.It makes heathcliff’s full of love become matchless hate. Catherine’s death makes heathcliff’s
hate burst out, and becomes the crazy revenge power. Heathcliff’s purpose has been achieved. He not only makes Hindley and Edgar die miserably, dominate exclusivelytwo manors, but also let their next innocent generation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This crazy revenge is seemed to be against the convention, bu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expresses his extraordinary spirit of rebelliousness. his kind of special revolt is determined by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and special character. Heathcliff’s tragedy of love is the tragedy of social, and also is the tragedy of the time. Wuthering Heights is not so easy to get into, becaus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haracter, the portrait of this obsessive love are so dark and somewhat off-putting. But in this novel there is a remarkable way setting the stage for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structures. And these structures circle upon itself in a series of repetitions as it plays out across two generations. Besides, the description of wasteland in the novel gave more impression for readers. Wasteland gives Wuthering Heights rare vigor, charm, mysterious and full of passion. Wuthering Heights explores the philosophy of humanity.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full of boldness, wildness and passion which are the human nature and instinct that free from restriction of social civilization. In this novel, passion is the key to bring the readers into the story, it does not matter of good and evil, beauty and ugliness, it’s a real existence for us to experience and think. The end of the novel was that Heathcliff committed suicide. His death is a die for their love, and expresses his undying love for Catherine. Before he died, he gave up the reveng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his reflects that he actually has a good nature, but the cruel reality makes him lose his nature. The recovery of humanity is a spiritual sublimation and reflects the humanitarian ideals. This novel also reflects what kind of social background the author suffe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apital society, it is important behaviors that have stood the test of the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