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试卷解析)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单 项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
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辟邪(bì) 烘焙(bâi) 柏油路(bǎi) 晕头转向(zhuàn) ....
B.铜臭(chòu) 绮丽(qǐ 紧箍咒(gū) 顺蔓摸瓜(wàn) ....
C.光纤(xiān) 悲恸(tòng) 着眼点(zháo) 吃里扒外(pá) ....
D.咋舌(zã) 圭臬(niâ) 酵母菌(jiào) 磕磕绊绊(pàn)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重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
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勤查字典,分类整理记忆,并且要注意反复记忆。
B.铜臭xiù;C.着眼点zhuó;D.磕磕绊绊bàn
考点:字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毗临 缄默 怦然心动 出其不意
B.巅峰 坐落 心心相映 食不果腹
C.贸然 凄惋 大快朵颐 出类拔萃
D.装潢 腊梅 杀身成仁 锄强扶弱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毗临——毗邻;B.心心相映——心心相印;C.凄惋——凄婉
考点: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恰逢农历羊年,某影城对动画片《羊年喜羊羊》分外照顾,在购票大厅布置了电影..
中的场景,让小朋友拍照留念。
B..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这款自诩“为自拍而生’’的手机,凭着优异的自拍功..
能,获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C.一味地迎合市场使文学变得浮躁,现今的图书市场充斥着内容浅薄的通俗读物,缺乏力透纸背的经典之作。 ....
D.为让公司尽快走出困境,实现盈利,年逾花甲的他临危授命,再次出任公司总经理,....
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义词辨析和根据语境,填选诗句。完成该类题,做好以下几
步:①反复阅读语境,明确句意(谁,什么,是褒是贬,要突出什么)和词语意义;②凭语感,
筛选出易分辨的选项;③运用多种方法仔细辨析熟语运用是否正确;④依据题意选出答案。
C.力透纸背:既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A.分外:超过平常,特
别,一般只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此处搭配不当。B.自诩:自夸,贬义词。此处褒贬误用。D.临危授命:在存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的《网购商品监测报告》显示,在92件抽样商品中,38件商品存在着假冒伪劣、无质量认证和非授权正规渠道销售,被认定为“非正品”。
B.上周六,我市文化馆启动了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今年春季班的现场报名工作,14个班次的500余个学员名额在半天内被市民一抢而空。
C.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名片,这要求出租车司机要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过硬的驾驶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才能够胜任。
D.参加完为期一周的中学生排球联赛,他发现自己的功课已经落下了一大截,为了赶上大家的学习进度,他在假期里强迫自己做了一周的作业。
【答案】B
试题分析: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A.成分残缺,在“销售”后加上“等问题”。C.句式杂糅,“这要求„„”与“„„才能够胜任”,可删去其中一个。D.表意不明,“一周”既可指“做作业”的天数,也可指“作业”的数量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索不迭米亚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沃土美索不迭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化组成,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翻开世界文明史,关于古巴比伦与亚述文化的篇章,几十年不变的“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奴隶制”和“灌溉农业”等论述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长期以来,世界上很多研究西方古典学的历史学家,包括一些专门研究城市学的学者,无视大量的考古学和文献资料,否认在古代近东存在城市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他们把城市的起源看作是古希腊现象,其中主要的依据是根据古希腊的“范例”断定古代近东没有“民主制”和“私人企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楔形文字原始文献为我们所熟知,更重要的是随着研究方法论的不断丰富,研究视角的“多方位”,以及系统的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亚述学注3研究,有关古巴比伦与亚述文化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实际上,古代两河流域不仅存在过“原始民主制”,其城市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虽然存在王室经济和神庙经济,但私人经济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起着主导性作用。私人经济包括工商业和“农业资本主义’’,它们的高度发展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司形式。
古代两河流域城市文明的传统对后世的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构成西方文明“根基”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影响。就连现代的西方史学家也都承认,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传统,与古代近东的文明尤其是巴比伦、埃及和希伯来的文明,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深受其影响。一位西方学者指出:“今天的西方文明,与其说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起源于近东。因为事实上,雅利安人并没有多少自己创造的文明。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创造者。”现代学者在撰写西方文明吏之时,多半都把关索不迭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置于卷首,他们俨然已经承认它们构成了西方文明史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美索不迭米亚的居民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辉煌的文明,这一文明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产生了最早的议会制雏型,开展了人类最早的对外贸易,创造了最早的职业经理人及股权激励形式,出现了第一部法典等。古代美索不迭米亚塑造的这些现代西方文明的原型对于我们理解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比如美索不迭米亚人在人类文明之初摸索出的王权神化、统一王国意识形态等做法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管理,它启示我们:无论城邦国家、统一王国还是幅员更为辽阔的帝国,乃至现代西方各国,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都是国家发展和繁荣的第一要务,而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以达到人们在思想上的统一,则是保持国家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前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形态后,正向着信息文明形态迈进。无论文明如何演进,美索不迭米亚文明早已成为人类文明决定性的“基因”之一。可以说,美索不迭米亚文明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第一块基石,为现代西方文明铸成了最初的根本性的框架。由于原始文献缺乏,现有材料也不均衡,我们对这一人类文明最初框架的认识和构建难免出现不均衡的状况,为此,亚速学研究者还任重而道远。
【注】亚述学是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明的学科,因起始于对亚述文字的研究而得名。
5.下列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主要包括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与亚述等文化,它是人类最早的辉煌文明。
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实际上就是今人所说的古代的近东文明,它对后世人类文明有巨大影响,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祖先。
C.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奠定和构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及框架,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基因,它决定着人类文明的走向。
D.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一种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城市文明,其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工商业和农业资本主义,并且出现了公司形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做此类题目首先准确理解题干含义,然后确定答题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答案。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仅仅是古代近东文明的一部分;C.“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决定人类文明的走向”属于无中生有,“决定”一词夸大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D.“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城市文明”这一判断文中无依据,其经济主要形式也不只是工商业和农业资本主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6.下列有关亚述学研究的认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人们早就有研究,“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奴隶制’’“灌溉农业”等是研究者给它贴上的一些标签。
B.用楔形文字记载的原始文献是亚述学研究的重要依据,由于相关文献并不完备,导致对这一文明框架的构建还有许多空白。
C.在亚述学研究中,随着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丰富,系统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引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西方的历史学家,包括一些专门研究城市学的学者,均无视相关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否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认真理解语境,关照上下文来读。有的西方历史学家认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7.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形态之所以不被承认,是因为没有“民主制”和“私人企业”,从而显得与古希腊城市文明的标准范例不同。
B.西方文明并不是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是来自近东文明,因此现代学者撰写的文明史不同以往,开始把近东文明放在西方文明之前。
C.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塑造了议会、公司、经理人、法典等许多现代西方文明的原型,这些文明原型构成了西方文明最初的根本性框架。
D.美索不达米亚人意识到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是保持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关键,因而开始神化王权,统一王国的意识形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对文章内容的推理要以文本为主,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代替文章内容。
A.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存在着“民主制”和“私人企业”,另外,“从而”一语使用错误,因为前后内容不存在相应的逻辑关系;B.原文并未否认“现代西方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渊源关系;D.文章没有说美索不达米亚人意识到了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促进国家发展和繁荣的作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新都县八阵图记
杨慎
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之弥牟镇。在夔者盖侯从先主伐昊,防守江路,行营布伍之遗制;新都为成都近郊,则其恒所讲武之场也。 .
武侯之人品事业,前哲论之极详,不复剿同其说。独其八阵,有重可慨者。吏谓侯推演.
兵法,作为八阵,成得其要。自令行师,更不覆败,深识兵机者所不能洞了。盖胜之于多算,而出之于万全,非借一于背城,而侥幸于深入也。
惜乎!其方锐意以向中原,而溪蛮洞獠,左跳右跋,以裂其势。外寇方殷,内境自惫,.
使夫八阵之妙,不得加于二曹三马之枭敌,而乃止试于七纵七擒之孟荻;天威神算,不骋于中原王者之区宇,而仅以服南中巴僰之偏方。事机既已迟,精力又已亏,勇贾其余,师用其分,以为大举,譬之逐盗救火之家,挺刃决水犹恐不及,而内外仇贼,自相乘机胠箧助燎,则虽有倍人之知力,亦自无如之何!侯之不幸,势正类此。天之所坏,谁能支之?祚去炎汉,不待陨星而后知矣。
嗟乎!国之兴亡,天也。而千载之下,君子独遗恨于蜀汉之事者,非以武侯故耶?至其故垒遗墟,独为之爱惜不已?乃其忠义之激人,不独其法制伍之妙也。不然,则窦宪尝勒八.阵以击匈奴,晋马隆用八阵以复凉州,是在侯前已有之,而后亦未尝亡也。功既有成,而后
世犹竿所称述,况能传其遗迹至今乎?
慎尝放舟过夔门,吊永安之官,寻阵图之迹,惟时春初,水势正杀,自山上俯视,下百.
余丈,皆聚细石为之,凡八行六十四蕝①。土人言:夏水盛时,没在深渊,水落依然如故。在吾新都者,其地象城门四起,中列土垒,约高三尺。耕者或铲平之,经旬余复突出。此乃其精诚之贯,天之所支,而不可坏者,盖非独人爱惜之而已耳?
庆阳韩君大之,以进士出宰吾邑,始至,拜侯之荒祠,次观遗垒,重有感焉。谓慎日:“今阵图在夔者,有少陵东坡之诗,四方灼知,而此顾泯焉。无所表识,往来者不轼,樵牧.
者不禁,非缺欤?祠宇行当新之。阵图所在,欲伐石树道左,大书曰:‘诸葛武侯八阵图。’碑阴之辞,子宜为之。”
夫崇贤存古,以示向往焉,循良事也;推表山川,考记往昔者,则史氏职也。遂书之使刻焉。 .
(选自《太史升庵全集》卷四,有删节)
【注】①蕝(juã):标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复剿同其说 剿:抄袭。 .
B..则窦宪尝勒八阵以击匈奴 勒:强取。 .
C.惟时春初,水势正杀 杀:消退。 .
D. .往来者不轼 轼:伏轼致敬。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一定要把词语的意思带入句子,把句子的意思带入文章,语义通顺才可以。 统率,部署
考点:文言实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则其恒所讲武之场也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B·其方锐意以向中原 .
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四方灼知,而此顾泯焉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D.遂书之使刻焉 .
复驾言兮焉求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文言虚词除了要熟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外,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推断。常见的语境推断法、句位分析法、代入检验法、语法分析法等要熟练使用。
C.连词,表转折。A.副词,表判断,是;连词,就。B.代词,他;代词,自己。D.兼词,于之,在碑石上;代词,什么。
考点:文言虚词。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其故垒遗墟,独为之爱惜不已?乃其忠义之激人,不独其法制伍之妙也。(4分) 答:_ ___
(2)此乃其精诚之贯,天之所支,而不可坏者,盖非独人爱惜之而已耳?(4分) 答:_ ___
【答案】
(1)(人们)到诸葛亮的故地和遗弃的废墟(来凭吊),仅仅是替它痛惜不已吗?是因为他的忠义能够激励后人,不单单是他的八阵之法指挥军队打仗的绝妙啊。
(2)这是诸葛亮的精诚贯通(一生),是上天支持的,因而不能够被损坏,大概不仅仅是人们爱惜他罢了吧?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得分点:(1)“激”“制”各1分,大意2分;(2)“贯”“支”各1分,大意2分。
考点: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11.第1卷文言文中,杨慎为什么要写本文?请简要概括。(5分)
答:_ ___
【答案】①韩君嘱托;②痛惜八阵图未得大用;③彰显新都八阵图的历史价值;④赞武侯的忠义精诚;⑤考记往昔,崇贤存古。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
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认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是概括事件,不能和人物的性格、品质等混淆在一起。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12.请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匦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逢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文心雕龙·通变》
答案: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故”是提示性的词语,“骋”与“饮”、“ 绠短者衔渴”与”“足疲者辍途”对应等。
考点: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④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挹:舀。
(1) .“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4分) 答._ ___
答案: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歌情感内容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阅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其次,审清题干要求。大家必须在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基础上,找出诗中描写的“妙处”的内容,分类梳理总结就可以了。结合文意,可以发现作者的感慨主要有“景象清疏淡远、
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内容。
(2)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_ ___
答案: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2分)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技巧方式已经呈现,学生在诗歌中找出依据就可以了。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诗歌中描写了“挹西江”、“ 斟北斗”等句描写了宏大的境界,豪迈气概跃然纸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6句,6分)
(1).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 ,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杜甫《秋兴八首》)
(6).散人珠帘湿罗幕,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引壶觞以自酌 (5)白帝城高急暮砧 (6)狐裘不暖锦衾薄 (7)俶尔远逝
(8)烽火扬州路
【解析】:
试题分析: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容易写错的字:(1)弘毅,(2)蛇鳝,(3)而,(4)觞、酌,(5)砧,(6)裘、衾,(7)俶、逝,(8)烽。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8题。
雪狼王
杨亮
“簌簌”的,一大坨雪从松枝上落下,打破了黎明时林海间的宁静。
引起这声响的,是一只名叫罗尔的狼。它健硕的体格、机警的神情时刻显示出一种王者之气。而它浑身和积雪别无二致的颜色,又表明它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雪狼。
在它的身后,渐渐闪出二十余只大大小小的雪狼。它们都谨慎地尾随着罗尔,尽量不让自己的脚爪发出任何声音,同时,用锐利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寻找着什么。
罗尔是这由三个家庭组成的族群的头狼,最近的大雪和严寒使惯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它们也断绝了食物来源,难耐的饥饿促使罗尔决定带领整个族群出山觅食。
很久没有外出了,几只小狼兴奋地跑起来,跑在了罗尔的前面。
罗尔并没有表示不满,它知道它们是族群未来的希望,应该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但眼下,它还有必要担心它们的能力。
突然间,狼群不远的前方蹿出了两个灰影,一前一后,闪电般地奔逃着。
罗尔猛然低吼了一声,跑在最前面的两只小狼愣了一下,立刻意识到了什么,扭转身朝着目标飞奔而去。
那是两只野兔,在这种严寒的天气和整个世界都在冬眠的时候,能看见野兔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一两只小狼都使出全力追赶。眼看拉近了一些距离,野兔忽地三蹿两蹿,消失了。 机会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消失的。
罗尔不动声色地踱到两只小狼面前,猛地抬起前爪,将两只小狼掀翻在地。
一只公狼从斜刺里猛冲出来,拦在罗尔的面前。
它叫鲁,是其中一只狼的父亲,目光犀利的眼里,透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愤怒,还有罗尔从来没有见过的杀气。
罗尔没有料到自己对失败者的小小惩罚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罗尔毕竟是狼王,它没有惧怕过任何场面。正如它所料,在它刚刚摆好应敌架势的一刹那,鲁便闪电般冲了过来,张开的满口獠牙之间散发出的腥气也随风而至。罗尔将头一扭,便轻松地躲开了鲁的攻击。两只狼刚一接触便各自散开。孰优孰劣已显而易见。可惜鲁是个顽固的家伙,稍喘了一口气便又挺身而上,两只狼再次扭在了一起。群狼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围在一旁,静观其变。
鲁挂彩了,雪白的地面洒下几滴殷红的血,但这反而进一步迸发了它的斗志。就在它试图再次反击的时候,罗尔张口咬住了它的脖子。鲁猛然间感到了死亡的恐惧,但狼特有的高傲驱使它继续挣扎。没想到的是,罗尔将那锋利的牙齿慢慢地松开,退到了一旁,用凛然的眼神盯着鲁,发出了一声震慑山川的嚎叫。
群狼也纷纷应和,充满野性的声音充斥着这个冰冷的世界。
忽然间,“砰”的一声,整个山谷都为之震动。与此同时,一只母狼发出一声惨嚎,痛苦地倒在地上。
群狼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声音再次响起,又一只狼惨遭厄运,和刚才一样,抽搐着的伤口汩汩地流出鲜血,染红了洁白的皮毛,染红了洁白的大地。
“嗷”的一声,罗尔发出了逃跑的命令。六神无主的群狼这才在罗尔的带领下,拼命地奔跑。 “砰、砰”的枪声却从身后不绝于耳地追袭过来,很快,又有一只狼嚎叫着倒下。罗尔在喉咙里发出低吼,本来临危不乱的群狼开始四散奔逮。
鲁带着它的家族向丛林深处跑去,直觉使它不自觉地回头看了一眼罗尔,发现罗尔也在远处昂首眺望着自己,充满希望而又有些忧郁的眼神仿佛正试图说明什么。风吹起它无瑕的
鬃毛,像白浪一样翻卷着。
鲁低吼了一声,扭转头,步履甚至有些蹒珊。
人类的气味再次飘到罗尔的鼻子里,它开始朝另一个方向飞奔。清晨的微光下,罗尔的身影犹如一缕白色的烟。
罗尔时跑时停,以引诱那些追袭者将目标镇定在自己身上。
当风吹得连罗尔都觉得睁不开眼睛的时候,它已经穿过那片广袤的针叶林,来到了一个深深的山谷。
罗尔稍事体息,打算回去找寻自己的伙伴。它还没走出山谷口,灵敏的嗅觉已经感受到风中飘过来的一股异样的味道,它不得不再次提高警惕,悄悄地退回到山坳里。
几个背挎猎枪的人毫无戒备地走了进来。罗尔远远地看见,有人还背着它同伴的尸体。它隐隐地感到这几个人对它的族群的威胁,罗尔觉得自己没有别的选择了。
当那一行人逐渐走进山谷的深处,罗尔向着山的高峰,发出了平生最高亢的一声嚎叫。 山谷内传出雷鸣般的回响„„
那几个人的脸上立刻现出惊恐的表情,平时连高声谈话都不敢的他们非常清楚这样一声嚎叫在这一地域有可能带来的灾难。他们试图找到声音的发出点,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寻找一匹雪狼又谈何容易。
这时,罗尔的吼叫产生了效果,一些冰碴儿和雪块渐渐从高处滑落,到后来,整座山上的积雪开始碎裂、崩塌、滚落,犹如怒涛排空、万马奔腾。铺天盖地的积雪已经逼到面前,雪狼王反而兴奋地吼了起来。它一跃而起,冲到漫天飞舞的晶莹雪花中,最后一次呼吸着那些真切的雪地的气息,然后咆哮着,奔向它涅槃般的新生。
当一切重归寂静,辽阔的雪原上,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几声小狼的欢叫。
(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以动物的眼光着笔,生动地展现了狼群自身、狼与自然、狼和人之间的多重冲突,塑造了罗尔感人的形象,给读者以丰富的启迪。
B.小说以冰天雪地为背景展开,大雪和严寒凸显了雪狼生存的艰难,洁白的雪地衬托出雪狼被猎杀的惨烈,辽阔的雪原见证了生命的悲欢。
C.“步履甚至有些蹒跚”这一细节,生动地表明鲁在读懂罗尔眼神后内心的沉重,因为父爱和对权威的憎恨而引发的激烈矛盾得到了化解。
D.小狼是未来和希望的化身,训练、惩戒、保护小狼是罗尔的使命和责任,结尾通过“小狼的欢叫”照应前文,昭示出罗尔死亡的价值和意义。
E.小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作品中的人类是狩猎者,也是不和谐的入侵者,他们的贪婪和自私给狼群带来了灾难,也给自己带来了毁灭。
答案:C、E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再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回归原文,判断对错。
C项“对权威的憎恨”理解错误,鲁的愤怒是因为对小狼的爱护以及对罗尔行为的不理解;E项“贪婪和自私”之说过于武断,小说客观展现了狼与人的冲突,并未指向人类的“贪婪和自私”。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6.从文中看,“雪狼王’’罗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_ ___
答案:①体格健硕,本领高强;②大局为重,有牺牲精神;③机智果断(临危不乱),有远见卓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人公”形象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从正面和侧面进行,也可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肖像。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找到对“主人公”进行描写的语句,就可以顺利找出答案了。
考点:赏析领悟作品的形象、内涵、艺术魅力
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六神无主的群狼这才在罗尔的带领下,拼命地奔跑”一句中,“这才”二字有什么好处?(3分)
答:_ ___
答案:“这才”二字具有限制性(起到强调作用)。群狼在罗尔发出命令时才拼命奔跑,凸显了罗尔作为雪狼王的权威性;群狼与罗尔的对比,也突出了罗尔的冷静和敏锐。
【解析】
赏析重要句子,应该从句子的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了。用夸张、拟人的修辞,主要是为了刻画传主作画的情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
(2)画线句“山谷内传出雷鸣般的回响„„”有什么作用?(5分)
答:_ ___
答案:表现罗尔嚎叫声的高亢,烘托罗尔毅然同归于尽的悲壮(2分);引发雪崩,推动情节发展(2分);引起人类的惊恐,渲染紧张氛围。
【解析】
赏析重要句子,应该从句子的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了。在小说中要重点考虑人物形象的意义,文章的行文结构和文句涵盖的内容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
18.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着意描写“雪崩”这一场景?请任选角度结合文章加以探析。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理有据。(4分)
答:_ ___
答案示例:
1:这一场景能将作品推向高潮,主人公罗尔的英雄形象可以在此得到完美表现。为了解除族群威胁,它发出高亢的嚎叫引起雪崩,使自己和猎人同时被埋没在雪山中。面对死亡,它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而是“兴奋”“一跃而起”,“咆哮着”“奔向它涅槃般的新生”。它敢于担当、勇敢无畏的精神在这一场景中得到了彰显。
2:这一场景可以增添作品的悲壮意味,更具感染力。作者一方面以“怒涛排空、万马奔腾”为喻,着力描写雪崩来临时天翻地覆、吞噬一切的气势;一方面突出对罗尔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它在死亡面前的勇敢、兴奋与坦然。自然的威力与雪狼王罗尔的英雄形象融合,更具震天撼地的悲壮意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小说的结尾着意描写“雪崩”场景,主要是为了升华主题,完善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等方面。学生无论选择哪一个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六、(1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自媒体”下定义,要求不超过60个字 (含标点符号)。(4分)
①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
②自媒体是向大众或者个人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媒体形式。
③自媒体既可传播规范性信息,也可传播非规范性信息。
④自媒体的传播者为普通个体。
⑤自媒体以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传播途径。
答:_ ___
答案:自媒体是指普通个体以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传播途径,向大众或个人传播规范性或非规范性信息的一种新媒体形式。
【解析】:
试题分析:下定义时首先要找到被定义概念的种概念,然后对有效信息按照定语叠加顺序组织起来就可以了。另外注意不要举例等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选秀节目中,一些选手通过自己的悲情故事感动了评委,获得了加分。这种现象引发了众多争议。在口语表达课上,同学们以“选秀节目中,该不该为悲情选手加分”为题,开展了一次辩论会。请你以正方或反方辩手的身份写一段辩词。
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有说服力,表达连贯、得体,运用反问手法,不少于100字。(6分)
正方:应该为悲情选手加分
反方:不该为悲情选手加分
我方认为:____
答案:
正方示例:
我方认为,应该为悲情选手加分。选秀节目是普通人成就梦想的舞台,悲情选手的生活通常较为艰辛,他们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站在选秀的舞台上,为他们加分有助于他们实现梦想,开始美好人生。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能吝惜自己的爱心吗?
反方示例:
我方认为,不该为悲情选手加分。选秀节目是一种比赛类节目,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虽然悲情选手值得同情,但是,怎能因个人感情而破坏比赛规则呢?如果悲情 能成为加分的理由,那么,选秀节目将可能成为“诉苦大会”,远离比拼才艺的初衷。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语言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观点鲜明,论述有说服力,表达连贯、得体。能够恰当使用反问手法,表达效果会更好。要切忌观点中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七、作文(60分)
21.(6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根据你的感悟或认识,写一篇文章。
电话和手机普及了
随时可连接起
任何遥远的两端
一次给家里打电话
弟弟说:
不识字的母亲
拿着十年前的信笺
眼眶里
泪珠打转
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自选体裁;4.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的命题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内心的关系。
本题属于文字材料作文。该题难度不大,学生易于写作。在审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电话和手机普及了,随时可连接起,任何遥远的两端”和“不识字的母亲,拿着十年前的信笺,泪珠打转”等词语,应该不难确定立意。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住 “手机电话等现代科技”“书信等传统手段”“感情(真情)的传递与表达”三个要素。
立意示例如下:
1、从儿子(或女儿,可能是哥哥或姐姐)角度,反思科技利弊;
2、从母亲的角度,亲情缺失。;
3、从双边的角度,科技(事物)发展,不要忘记传统。别让科技稀释了人文情怀。
考点:材料作文。
成都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试卷解析)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单 项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
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辟邪(bì) 烘焙(bâi) 柏油路(bǎi) 晕头转向(zhuàn) ....
B.铜臭(chòu) 绮丽(qǐ 紧箍咒(gū) 顺蔓摸瓜(wàn) ....
C.光纤(xiān) 悲恸(tòng) 着眼点(zháo) 吃里扒外(pá) ....
D.咋舌(zã) 圭臬(niâ) 酵母菌(jiào) 磕磕绊绊(pàn)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重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
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勤查字典,分类整理记忆,并且要注意反复记忆。
B.铜臭xiù;C.着眼点zhuó;D.磕磕绊绊bàn
考点:字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毗临 缄默 怦然心动 出其不意
B.巅峰 坐落 心心相映 食不果腹
C.贸然 凄惋 大快朵颐 出类拔萃
D.装潢 腊梅 杀身成仁 锄强扶弱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毗临——毗邻;B.心心相映——心心相印;C.凄惋——凄婉
考点: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恰逢农历羊年,某影城对动画片《羊年喜羊羊》分外照顾,在购票大厅布置了电影..
中的场景,让小朋友拍照留念。
B..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这款自诩“为自拍而生’’的手机,凭着优异的自拍功..
能,获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C.一味地迎合市场使文学变得浮躁,现今的图书市场充斥着内容浅薄的通俗读物,缺乏力透纸背的经典之作。 ....
D.为让公司尽快走出困境,实现盈利,年逾花甲的他临危授命,再次出任公司总经理,....
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义词辨析和根据语境,填选诗句。完成该类题,做好以下几
步:①反复阅读语境,明确句意(谁,什么,是褒是贬,要突出什么)和词语意义;②凭语感,
筛选出易分辨的选项;③运用多种方法仔细辨析熟语运用是否正确;④依据题意选出答案。
C.力透纸背:既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A.分外:超过平常,特
别,一般只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此处搭配不当。B.自诩:自夸,贬义词。此处褒贬误用。D.临危授命:在存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的《网购商品监测报告》显示,在92件抽样商品中,38件商品存在着假冒伪劣、无质量认证和非授权正规渠道销售,被认定为“非正品”。
B.上周六,我市文化馆启动了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今年春季班的现场报名工作,14个班次的500余个学员名额在半天内被市民一抢而空。
C.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名片,这要求出租车司机要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过硬的驾驶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才能够胜任。
D.参加完为期一周的中学生排球联赛,他发现自己的功课已经落下了一大截,为了赶上大家的学习进度,他在假期里强迫自己做了一周的作业。
【答案】B
试题分析: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A.成分残缺,在“销售”后加上“等问题”。C.句式杂糅,“这要求„„”与“„„才能够胜任”,可删去其中一个。D.表意不明,“一周”既可指“做作业”的天数,也可指“作业”的数量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索不迭米亚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沃土美索不迭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化组成,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翻开世界文明史,关于古巴比伦与亚述文化的篇章,几十年不变的“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奴隶制”和“灌溉农业”等论述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长期以来,世界上很多研究西方古典学的历史学家,包括一些专门研究城市学的学者,无视大量的考古学和文献资料,否认在古代近东存在城市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他们把城市的起源看作是古希腊现象,其中主要的依据是根据古希腊的“范例”断定古代近东没有“民主制”和“私人企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楔形文字原始文献为我们所熟知,更重要的是随着研究方法论的不断丰富,研究视角的“多方位”,以及系统的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亚述学注3研究,有关古巴比伦与亚述文化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实际上,古代两河流域不仅存在过“原始民主制”,其城市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虽然存在王室经济和神庙经济,但私人经济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起着主导性作用。私人经济包括工商业和“农业资本主义’’,它们的高度发展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司形式。
古代两河流域城市文明的传统对后世的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构成西方文明“根基”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影响。就连现代的西方史学家也都承认,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传统,与古代近东的文明尤其是巴比伦、埃及和希伯来的文明,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深受其影响。一位西方学者指出:“今天的西方文明,与其说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起源于近东。因为事实上,雅利安人并没有多少自己创造的文明。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创造者。”现代学者在撰写西方文明吏之时,多半都把关索不迭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置于卷首,他们俨然已经承认它们构成了西方文明史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美索不迭米亚的居民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辉煌的文明,这一文明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产生了最早的议会制雏型,开展了人类最早的对外贸易,创造了最早的职业经理人及股权激励形式,出现了第一部法典等。古代美索不迭米亚塑造的这些现代西方文明的原型对于我们理解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比如美索不迭米亚人在人类文明之初摸索出的王权神化、统一王国意识形态等做法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管理,它启示我们:无论城邦国家、统一王国还是幅员更为辽阔的帝国,乃至现代西方各国,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都是国家发展和繁荣的第一要务,而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以达到人们在思想上的统一,则是保持国家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前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形态后,正向着信息文明形态迈进。无论文明如何演进,美索不迭米亚文明早已成为人类文明决定性的“基因”之一。可以说,美索不迭米亚文明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第一块基石,为现代西方文明铸成了最初的根本性的框架。由于原始文献缺乏,现有材料也不均衡,我们对这一人类文明最初框架的认识和构建难免出现不均衡的状况,为此,亚速学研究者还任重而道远。
【注】亚述学是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明的学科,因起始于对亚述文字的研究而得名。
5.下列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主要包括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与亚述等文化,它是人类最早的辉煌文明。
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实际上就是今人所说的古代的近东文明,它对后世人类文明有巨大影响,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祖先。
C.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奠定和构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及框架,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基因,它决定着人类文明的走向。
D.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一种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城市文明,其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工商业和农业资本主义,并且出现了公司形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做此类题目首先准确理解题干含义,然后确定答题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答案。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仅仅是古代近东文明的一部分;C.“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决定人类文明的走向”属于无中生有,“决定”一词夸大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D.“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城市文明”这一判断文中无依据,其经济主要形式也不只是工商业和农业资本主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6.下列有关亚述学研究的认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人们早就有研究,“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奴隶制’’“灌溉农业”等是研究者给它贴上的一些标签。
B.用楔形文字记载的原始文献是亚述学研究的重要依据,由于相关文献并不完备,导致对这一文明框架的构建还有许多空白。
C.在亚述学研究中,随着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丰富,系统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引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西方的历史学家,包括一些专门研究城市学的学者,均无视相关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否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认真理解语境,关照上下文来读。有的西方历史学家认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7.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形态之所以不被承认,是因为没有“民主制”和“私人企业”,从而显得与古希腊城市文明的标准范例不同。
B.西方文明并不是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是来自近东文明,因此现代学者撰写的文明史不同以往,开始把近东文明放在西方文明之前。
C.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塑造了议会、公司、经理人、法典等许多现代西方文明的原型,这些文明原型构成了西方文明最初的根本性框架。
D.美索不达米亚人意识到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是保持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关键,因而开始神化王权,统一王国的意识形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对文章内容的推理要以文本为主,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代替文章内容。
A.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存在着“民主制”和“私人企业”,另外,“从而”一语使用错误,因为前后内容不存在相应的逻辑关系;B.原文并未否认“现代西方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渊源关系;D.文章没有说美索不达米亚人意识到了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促进国家发展和繁荣的作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新都县八阵图记
杨慎
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之弥牟镇。在夔者盖侯从先主伐昊,防守江路,行营布伍之遗制;新都为成都近郊,则其恒所讲武之场也。 .
武侯之人品事业,前哲论之极详,不复剿同其说。独其八阵,有重可慨者。吏谓侯推演.
兵法,作为八阵,成得其要。自令行师,更不覆败,深识兵机者所不能洞了。盖胜之于多算,而出之于万全,非借一于背城,而侥幸于深入也。
惜乎!其方锐意以向中原,而溪蛮洞獠,左跳右跋,以裂其势。外寇方殷,内境自惫,.
使夫八阵之妙,不得加于二曹三马之枭敌,而乃止试于七纵七擒之孟荻;天威神算,不骋于中原王者之区宇,而仅以服南中巴僰之偏方。事机既已迟,精力又已亏,勇贾其余,师用其分,以为大举,譬之逐盗救火之家,挺刃决水犹恐不及,而内外仇贼,自相乘机胠箧助燎,则虽有倍人之知力,亦自无如之何!侯之不幸,势正类此。天之所坏,谁能支之?祚去炎汉,不待陨星而后知矣。
嗟乎!国之兴亡,天也。而千载之下,君子独遗恨于蜀汉之事者,非以武侯故耶?至其故垒遗墟,独为之爱惜不已?乃其忠义之激人,不独其法制伍之妙也。不然,则窦宪尝勒八.阵以击匈奴,晋马隆用八阵以复凉州,是在侯前已有之,而后亦未尝亡也。功既有成,而后
世犹竿所称述,况能传其遗迹至今乎?
慎尝放舟过夔门,吊永安之官,寻阵图之迹,惟时春初,水势正杀,自山上俯视,下百.
余丈,皆聚细石为之,凡八行六十四蕝①。土人言:夏水盛时,没在深渊,水落依然如故。在吾新都者,其地象城门四起,中列土垒,约高三尺。耕者或铲平之,经旬余复突出。此乃其精诚之贯,天之所支,而不可坏者,盖非独人爱惜之而已耳?
庆阳韩君大之,以进士出宰吾邑,始至,拜侯之荒祠,次观遗垒,重有感焉。谓慎日:“今阵图在夔者,有少陵东坡之诗,四方灼知,而此顾泯焉。无所表识,往来者不轼,樵牧.
者不禁,非缺欤?祠宇行当新之。阵图所在,欲伐石树道左,大书曰:‘诸葛武侯八阵图。’碑阴之辞,子宜为之。”
夫崇贤存古,以示向往焉,循良事也;推表山川,考记往昔者,则史氏职也。遂书之使刻焉。 .
(选自《太史升庵全集》卷四,有删节)
【注】①蕝(juã):标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复剿同其说 剿:抄袭。 .
B..则窦宪尝勒八阵以击匈奴 勒:强取。 .
C.惟时春初,水势正杀 杀:消退。 .
D. .往来者不轼 轼:伏轼致敬。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一定要把词语的意思带入句子,把句子的意思带入文章,语义通顺才可以。 统率,部署
考点:文言实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则其恒所讲武之场也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B·其方锐意以向中原 .
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四方灼知,而此顾泯焉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D.遂书之使刻焉 .
复驾言兮焉求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文言虚词除了要熟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外,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推断。常见的语境推断法、句位分析法、代入检验法、语法分析法等要熟练使用。
C.连词,表转折。A.副词,表判断,是;连词,就。B.代词,他;代词,自己。D.兼词,于之,在碑石上;代词,什么。
考点:文言虚词。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其故垒遗墟,独为之爱惜不已?乃其忠义之激人,不独其法制伍之妙也。(4分) 答:_ ___
(2)此乃其精诚之贯,天之所支,而不可坏者,盖非独人爱惜之而已耳?(4分) 答:_ ___
【答案】
(1)(人们)到诸葛亮的故地和遗弃的废墟(来凭吊),仅仅是替它痛惜不已吗?是因为他的忠义能够激励后人,不单单是他的八阵之法指挥军队打仗的绝妙啊。
(2)这是诸葛亮的精诚贯通(一生),是上天支持的,因而不能够被损坏,大概不仅仅是人们爱惜他罢了吧?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得分点:(1)“激”“制”各1分,大意2分;(2)“贯”“支”各1分,大意2分。
考点: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11.第1卷文言文中,杨慎为什么要写本文?请简要概括。(5分)
答:_ ___
【答案】①韩君嘱托;②痛惜八阵图未得大用;③彰显新都八阵图的历史价值;④赞武侯的忠义精诚;⑤考记往昔,崇贤存古。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
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认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是概括事件,不能和人物的性格、品质等混淆在一起。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12.请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匦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逢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文心雕龙·通变》
答案: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故”是提示性的词语,“骋”与“饮”、“ 绠短者衔渴”与”“足疲者辍途”对应等。
考点: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④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挹:舀。
(1) .“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4分) 答._ ___
答案: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歌情感内容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阅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其次,审清题干要求。大家必须在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基础上,找出诗中描写的“妙处”的内容,分类梳理总结就可以了。结合文意,可以发现作者的感慨主要有“景象清疏淡远、
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内容。
(2)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_ ___
答案: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2分)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技巧方式已经呈现,学生在诗歌中找出依据就可以了。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诗歌中描写了“挹西江”、“ 斟北斗”等句描写了宏大的境界,豪迈气概跃然纸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6句,6分)
(1).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 ,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杜甫《秋兴八首》)
(6).散人珠帘湿罗幕,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引壶觞以自酌 (5)白帝城高急暮砧 (6)狐裘不暖锦衾薄 (7)俶尔远逝
(8)烽火扬州路
【解析】:
试题分析: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容易写错的字:(1)弘毅,(2)蛇鳝,(3)而,(4)觞、酌,(5)砧,(6)裘、衾,(7)俶、逝,(8)烽。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8题。
雪狼王
杨亮
“簌簌”的,一大坨雪从松枝上落下,打破了黎明时林海间的宁静。
引起这声响的,是一只名叫罗尔的狼。它健硕的体格、机警的神情时刻显示出一种王者之气。而它浑身和积雪别无二致的颜色,又表明它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雪狼。
在它的身后,渐渐闪出二十余只大大小小的雪狼。它们都谨慎地尾随着罗尔,尽量不让自己的脚爪发出任何声音,同时,用锐利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寻找着什么。
罗尔是这由三个家庭组成的族群的头狼,最近的大雪和严寒使惯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它们也断绝了食物来源,难耐的饥饿促使罗尔决定带领整个族群出山觅食。
很久没有外出了,几只小狼兴奋地跑起来,跑在了罗尔的前面。
罗尔并没有表示不满,它知道它们是族群未来的希望,应该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但眼下,它还有必要担心它们的能力。
突然间,狼群不远的前方蹿出了两个灰影,一前一后,闪电般地奔逃着。
罗尔猛然低吼了一声,跑在最前面的两只小狼愣了一下,立刻意识到了什么,扭转身朝着目标飞奔而去。
那是两只野兔,在这种严寒的天气和整个世界都在冬眠的时候,能看见野兔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一两只小狼都使出全力追赶。眼看拉近了一些距离,野兔忽地三蹿两蹿,消失了。 机会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消失的。
罗尔不动声色地踱到两只小狼面前,猛地抬起前爪,将两只小狼掀翻在地。
一只公狼从斜刺里猛冲出来,拦在罗尔的面前。
它叫鲁,是其中一只狼的父亲,目光犀利的眼里,透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愤怒,还有罗尔从来没有见过的杀气。
罗尔没有料到自己对失败者的小小惩罚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罗尔毕竟是狼王,它没有惧怕过任何场面。正如它所料,在它刚刚摆好应敌架势的一刹那,鲁便闪电般冲了过来,张开的满口獠牙之间散发出的腥气也随风而至。罗尔将头一扭,便轻松地躲开了鲁的攻击。两只狼刚一接触便各自散开。孰优孰劣已显而易见。可惜鲁是个顽固的家伙,稍喘了一口气便又挺身而上,两只狼再次扭在了一起。群狼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围在一旁,静观其变。
鲁挂彩了,雪白的地面洒下几滴殷红的血,但这反而进一步迸发了它的斗志。就在它试图再次反击的时候,罗尔张口咬住了它的脖子。鲁猛然间感到了死亡的恐惧,但狼特有的高傲驱使它继续挣扎。没想到的是,罗尔将那锋利的牙齿慢慢地松开,退到了一旁,用凛然的眼神盯着鲁,发出了一声震慑山川的嚎叫。
群狼也纷纷应和,充满野性的声音充斥着这个冰冷的世界。
忽然间,“砰”的一声,整个山谷都为之震动。与此同时,一只母狼发出一声惨嚎,痛苦地倒在地上。
群狼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声音再次响起,又一只狼惨遭厄运,和刚才一样,抽搐着的伤口汩汩地流出鲜血,染红了洁白的皮毛,染红了洁白的大地。
“嗷”的一声,罗尔发出了逃跑的命令。六神无主的群狼这才在罗尔的带领下,拼命地奔跑。 “砰、砰”的枪声却从身后不绝于耳地追袭过来,很快,又有一只狼嚎叫着倒下。罗尔在喉咙里发出低吼,本来临危不乱的群狼开始四散奔逮。
鲁带着它的家族向丛林深处跑去,直觉使它不自觉地回头看了一眼罗尔,发现罗尔也在远处昂首眺望着自己,充满希望而又有些忧郁的眼神仿佛正试图说明什么。风吹起它无瑕的
鬃毛,像白浪一样翻卷着。
鲁低吼了一声,扭转头,步履甚至有些蹒珊。
人类的气味再次飘到罗尔的鼻子里,它开始朝另一个方向飞奔。清晨的微光下,罗尔的身影犹如一缕白色的烟。
罗尔时跑时停,以引诱那些追袭者将目标镇定在自己身上。
当风吹得连罗尔都觉得睁不开眼睛的时候,它已经穿过那片广袤的针叶林,来到了一个深深的山谷。
罗尔稍事体息,打算回去找寻自己的伙伴。它还没走出山谷口,灵敏的嗅觉已经感受到风中飘过来的一股异样的味道,它不得不再次提高警惕,悄悄地退回到山坳里。
几个背挎猎枪的人毫无戒备地走了进来。罗尔远远地看见,有人还背着它同伴的尸体。它隐隐地感到这几个人对它的族群的威胁,罗尔觉得自己没有别的选择了。
当那一行人逐渐走进山谷的深处,罗尔向着山的高峰,发出了平生最高亢的一声嚎叫。 山谷内传出雷鸣般的回响„„
那几个人的脸上立刻现出惊恐的表情,平时连高声谈话都不敢的他们非常清楚这样一声嚎叫在这一地域有可能带来的灾难。他们试图找到声音的发出点,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寻找一匹雪狼又谈何容易。
这时,罗尔的吼叫产生了效果,一些冰碴儿和雪块渐渐从高处滑落,到后来,整座山上的积雪开始碎裂、崩塌、滚落,犹如怒涛排空、万马奔腾。铺天盖地的积雪已经逼到面前,雪狼王反而兴奋地吼了起来。它一跃而起,冲到漫天飞舞的晶莹雪花中,最后一次呼吸着那些真切的雪地的气息,然后咆哮着,奔向它涅槃般的新生。
当一切重归寂静,辽阔的雪原上,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几声小狼的欢叫。
(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以动物的眼光着笔,生动地展现了狼群自身、狼与自然、狼和人之间的多重冲突,塑造了罗尔感人的形象,给读者以丰富的启迪。
B.小说以冰天雪地为背景展开,大雪和严寒凸显了雪狼生存的艰难,洁白的雪地衬托出雪狼被猎杀的惨烈,辽阔的雪原见证了生命的悲欢。
C.“步履甚至有些蹒跚”这一细节,生动地表明鲁在读懂罗尔眼神后内心的沉重,因为父爱和对权威的憎恨而引发的激烈矛盾得到了化解。
D.小狼是未来和希望的化身,训练、惩戒、保护小狼是罗尔的使命和责任,结尾通过“小狼的欢叫”照应前文,昭示出罗尔死亡的价值和意义。
E.小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作品中的人类是狩猎者,也是不和谐的入侵者,他们的贪婪和自私给狼群带来了灾难,也给自己带来了毁灭。
答案:C、E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再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回归原文,判断对错。
C项“对权威的憎恨”理解错误,鲁的愤怒是因为对小狼的爱护以及对罗尔行为的不理解;E项“贪婪和自私”之说过于武断,小说客观展现了狼与人的冲突,并未指向人类的“贪婪和自私”。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6.从文中看,“雪狼王’’罗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_ ___
答案:①体格健硕,本领高强;②大局为重,有牺牲精神;③机智果断(临危不乱),有远见卓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人公”形象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从正面和侧面进行,也可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肖像。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找到对“主人公”进行描写的语句,就可以顺利找出答案了。
考点:赏析领悟作品的形象、内涵、艺术魅力
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六神无主的群狼这才在罗尔的带领下,拼命地奔跑”一句中,“这才”二字有什么好处?(3分)
答:_ ___
答案:“这才”二字具有限制性(起到强调作用)。群狼在罗尔发出命令时才拼命奔跑,凸显了罗尔作为雪狼王的权威性;群狼与罗尔的对比,也突出了罗尔的冷静和敏锐。
【解析】
赏析重要句子,应该从句子的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了。用夸张、拟人的修辞,主要是为了刻画传主作画的情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
(2)画线句“山谷内传出雷鸣般的回响„„”有什么作用?(5分)
答:_ ___
答案:表现罗尔嚎叫声的高亢,烘托罗尔毅然同归于尽的悲壮(2分);引发雪崩,推动情节发展(2分);引起人类的惊恐,渲染紧张氛围。
【解析】
赏析重要句子,应该从句子的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了。在小说中要重点考虑人物形象的意义,文章的行文结构和文句涵盖的内容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
18.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着意描写“雪崩”这一场景?请任选角度结合文章加以探析。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理有据。(4分)
答:_ ___
答案示例:
1:这一场景能将作品推向高潮,主人公罗尔的英雄形象可以在此得到完美表现。为了解除族群威胁,它发出高亢的嚎叫引起雪崩,使自己和猎人同时被埋没在雪山中。面对死亡,它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而是“兴奋”“一跃而起”,“咆哮着”“奔向它涅槃般的新生”。它敢于担当、勇敢无畏的精神在这一场景中得到了彰显。
2:这一场景可以增添作品的悲壮意味,更具感染力。作者一方面以“怒涛排空、万马奔腾”为喻,着力描写雪崩来临时天翻地覆、吞噬一切的气势;一方面突出对罗尔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它在死亡面前的勇敢、兴奋与坦然。自然的威力与雪狼王罗尔的英雄形象融合,更具震天撼地的悲壮意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小说的结尾着意描写“雪崩”场景,主要是为了升华主题,完善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等方面。学生无论选择哪一个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六、(1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自媒体”下定义,要求不超过60个字 (含标点符号)。(4分)
①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
②自媒体是向大众或者个人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媒体形式。
③自媒体既可传播规范性信息,也可传播非规范性信息。
④自媒体的传播者为普通个体。
⑤自媒体以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传播途径。
答:_ ___
答案:自媒体是指普通个体以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传播途径,向大众或个人传播规范性或非规范性信息的一种新媒体形式。
【解析】:
试题分析:下定义时首先要找到被定义概念的种概念,然后对有效信息按照定语叠加顺序组织起来就可以了。另外注意不要举例等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选秀节目中,一些选手通过自己的悲情故事感动了评委,获得了加分。这种现象引发了众多争议。在口语表达课上,同学们以“选秀节目中,该不该为悲情选手加分”为题,开展了一次辩论会。请你以正方或反方辩手的身份写一段辩词。
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有说服力,表达连贯、得体,运用反问手法,不少于100字。(6分)
正方:应该为悲情选手加分
反方:不该为悲情选手加分
我方认为:____
答案:
正方示例:
我方认为,应该为悲情选手加分。选秀节目是普通人成就梦想的舞台,悲情选手的生活通常较为艰辛,他们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站在选秀的舞台上,为他们加分有助于他们实现梦想,开始美好人生。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能吝惜自己的爱心吗?
反方示例:
我方认为,不该为悲情选手加分。选秀节目是一种比赛类节目,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虽然悲情选手值得同情,但是,怎能因个人感情而破坏比赛规则呢?如果悲情 能成为加分的理由,那么,选秀节目将可能成为“诉苦大会”,远离比拼才艺的初衷。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语言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观点鲜明,论述有说服力,表达连贯、得体。能够恰当使用反问手法,表达效果会更好。要切忌观点中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七、作文(60分)
21.(6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根据你的感悟或认识,写一篇文章。
电话和手机普及了
随时可连接起
任何遥远的两端
一次给家里打电话
弟弟说:
不识字的母亲
拿着十年前的信笺
眼眶里
泪珠打转
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自选体裁;4.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的命题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内心的关系。
本题属于文字材料作文。该题难度不大,学生易于写作。在审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电话和手机普及了,随时可连接起,任何遥远的两端”和“不识字的母亲,拿着十年前的信笺,泪珠打转”等词语,应该不难确定立意。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住 “手机电话等现代科技”“书信等传统手段”“感情(真情)的传递与表达”三个要素。
立意示例如下:
1、从儿子(或女儿,可能是哥哥或姐姐)角度,反思科技利弊;
2、从母亲的角度,亲情缺失。;
3、从双边的角度,科技(事物)发展,不要忘记传统。别让科技稀释了人文情怀。
考点: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