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赏千赋而善属文

  【摘要】 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文学修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模仿范本,使学生从模仿写作向创作写作过渡,实现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的目标。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双向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叶圣陶传论》中说:“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两种基本能力,一是接受,即听别人说话,读别人写的文章;二是表达,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书面语文的‘读’和‘写’与口头语文的‘听’和‘说’同样重要。”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写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有效阅读实践

  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那是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答案是否定的。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们要以“事半功倍”的目标来进行阅读,提高写作。

  (一)精读――在课堂教学经典文本的解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中学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名家名篇和优秀作文为主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规范、优美的语言材料,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凭借”。

  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和学生一起模仿写景的句子,写了几个片段的景物描写,还写了几句运用博喻和通感的比喻句;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模仿第三段做仿句练习;学习《我与地坛》时,以课文心理描写的句子为主,要求学生仿写一段自己与长辈、与朋友发生冲突时的心理活动;学习《胡同文化》时,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仿写一段介绍宜宾的建筑、小吃或民俗等有地域特色的短文,以此来体悟《胡同文化》的情感走向。

  (二)泛读――广泛阅读,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写作高度

  社会日趋开放,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近几年的语文高考题,特别是作文已经逐渐缩小了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停留于课堂,而是要走出去,要面向社会,要面向世界。

  1. 重视选读内容

  选读内容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选文数量众多,内容包罗万象,大量的文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时代,反映当前社会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强。其中许多文章便于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的目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读本》中的许多篇目,教师不能一一讲到,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自读。自读时,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读懂,只要大概弄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背诵一些精彩语句,有自己的感悟即可。

  2. 合理的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训练的外延也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为学生打开闭塞的“教室之门”,引进鲜活的“生活之水”,就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踏上社会,体验生活。

  三、阅读――写作的范本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将读与写整合起来。因此,阅读内容还应该是给学生以仿写、借鉴的参照。

  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文学史上李白的“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写作的例子。

  1. 从简单做起――仿词、仿形

  文章讲求形神兼备,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就要注意优美文段的语言,掌握包括字、词、句、段、篇、章以及修辞、逻辑等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在逐渐地学习、运用中不断地把这些技巧提炼、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增强自己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

  2. 逐步深化――模神、模意

  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束缚。在初步模仿阶段,由于学生认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限制,对范文的模仿往往是表面的、局部的、生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而是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适时地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范例有更完整的、深刻的、新颖的理解,要逐步要求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模仿某句、某篇的语言或修辞,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模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

  3. 在模仿中创新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向创作过渡。写作训练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必须通过模仿从中悟出一些写作真谛,走进创作的门槛,学会写作的构成和方法,然后“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比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象韩愈,所以他在唐宋八大家中能独树一帜。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象韩愈,这又使他在宋诗中不能独成一家。所以我们要“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完全仿效他人,又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又不受他人的局限,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

  总之,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训练,以阅读带写作,结合阅读进行写作,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的素材,语言运用的样本,谋篇布局的榜样,在阅读中不断的拓展提升思辨的能力,在阅读中反复揣摩写作技巧,那么,一定可以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提升。

  【摘要】 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文学修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模仿范本,使学生从模仿写作向创作写作过渡,实现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的目标。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双向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叶圣陶传论》中说:“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两种基本能力,一是接受,即听别人说话,读别人写的文章;二是表达,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书面语文的‘读’和‘写’与口头语文的‘听’和‘说’同样重要。”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写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有效阅读实践

  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那是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答案是否定的。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们要以“事半功倍”的目标来进行阅读,提高写作。

  (一)精读――在课堂教学经典文本的解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中学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名家名篇和优秀作文为主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规范、优美的语言材料,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凭借”。

  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和学生一起模仿写景的句子,写了几个片段的景物描写,还写了几句运用博喻和通感的比喻句;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模仿第三段做仿句练习;学习《我与地坛》时,以课文心理描写的句子为主,要求学生仿写一段自己与长辈、与朋友发生冲突时的心理活动;学习《胡同文化》时,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仿写一段介绍宜宾的建筑、小吃或民俗等有地域特色的短文,以此来体悟《胡同文化》的情感走向。

  (二)泛读――广泛阅读,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写作高度

  社会日趋开放,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近几年的语文高考题,特别是作文已经逐渐缩小了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停留于课堂,而是要走出去,要面向社会,要面向世界。

  1. 重视选读内容

  选读内容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选文数量众多,内容包罗万象,大量的文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时代,反映当前社会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强。其中许多文章便于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的目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读本》中的许多篇目,教师不能一一讲到,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自读。自读时,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读懂,只要大概弄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背诵一些精彩语句,有自己的感悟即可。

  2. 合理的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训练的外延也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为学生打开闭塞的“教室之门”,引进鲜活的“生活之水”,就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踏上社会,体验生活。

  三、阅读――写作的范本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将读与写整合起来。因此,阅读内容还应该是给学生以仿写、借鉴的参照。

  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文学史上李白的“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写作的例子。

  1. 从简单做起――仿词、仿形

  文章讲求形神兼备,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就要注意优美文段的语言,掌握包括字、词、句、段、篇、章以及修辞、逻辑等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在逐渐地学习、运用中不断地把这些技巧提炼、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增强自己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

  2. 逐步深化――模神、模意

  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束缚。在初步模仿阶段,由于学生认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限制,对范文的模仿往往是表面的、局部的、生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而是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适时地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范例有更完整的、深刻的、新颖的理解,要逐步要求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模仿某句、某篇的语言或修辞,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模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

  3. 在模仿中创新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向创作过渡。写作训练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必须通过模仿从中悟出一些写作真谛,走进创作的门槛,学会写作的构成和方法,然后“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比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象韩愈,所以他在唐宋八大家中能独树一帜。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象韩愈,这又使他在宋诗中不能独成一家。所以我们要“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完全仿效他人,又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又不受他人的局限,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

  总之,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训练,以阅读带写作,结合阅读进行写作,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的素材,语言运用的样本,谋篇布局的榜样,在阅读中不断的拓展提升思辨的能力,在阅读中反复揣摩写作技巧,那么,一定可以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提升。


相关文章

  • 经典励志古诗名句
  •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典励志古诗名句.--曹学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 6.大丈夫宁可玉碎, ...查看


  •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查看


  • 励志催人上进的诗句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5.不飞则已, ...查看


  • 01-房产税暂行条例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会计审计全书税收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1986年9月15日 国务院 国发[1986]90号 ...查看


  • 催人奋进的诗句
  • 催人奋进的诗句 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查看


  •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 作者: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2015年08期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 <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 ...查看


  • 好女人是一所学校 1
  •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作品.80年代中期,他的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种究的土地>.<父亲>和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雷>连续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梁晓声连个名字开始为海内外众多读 ...查看


  • 上海高考语文课外默写100句
  • 1.如切如磋,.(<诗经卫风淇奥>) 2.它山之石,.(<诗经小雅鹤鸣>) 3.高山仰止,.,.(<诗经小雅车辖>> 4,战战兢兢,,.(诗经小雅小曼) . 5,昔我往矣,:,.(<诗经小雅采 ...查看


  • 毕业论文模板_人文与传媒学院_本部
  • 题目: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论梁晓声笔下的知青形象 学 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12级 学 号 123020037 姓 名 吴梦婷 指导教师 周春英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中文) (英文) 诚 信 承 诺 我谨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