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文学修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模仿范本,使学生从模仿写作向创作写作过渡,实现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的目标。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双向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叶圣陶传论》中说:“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两种基本能力,一是接受,即听别人说话,读别人写的文章;二是表达,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书面语文的‘读’和‘写’与口头语文的‘听’和‘说’同样重要。”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写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有效阅读实践
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那是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答案是否定的。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们要以“事半功倍”的目标来进行阅读,提高写作。
(一)精读――在课堂教学经典文本的解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中学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名家名篇和优秀作文为主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规范、优美的语言材料,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凭借”。
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和学生一起模仿写景的句子,写了几个片段的景物描写,还写了几句运用博喻和通感的比喻句;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模仿第三段做仿句练习;学习《我与地坛》时,以课文心理描写的句子为主,要求学生仿写一段自己与长辈、与朋友发生冲突时的心理活动;学习《胡同文化》时,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仿写一段介绍宜宾的建筑、小吃或民俗等有地域特色的短文,以此来体悟《胡同文化》的情感走向。
(二)泛读――广泛阅读,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写作高度
社会日趋开放,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近几年的语文高考题,特别是作文已经逐渐缩小了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停留于课堂,而是要走出去,要面向社会,要面向世界。
1. 重视选读内容
选读内容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选文数量众多,内容包罗万象,大量的文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时代,反映当前社会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强。其中许多文章便于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的目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读本》中的许多篇目,教师不能一一讲到,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自读。自读时,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读懂,只要大概弄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背诵一些精彩语句,有自己的感悟即可。
2. 合理的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训练的外延也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为学生打开闭塞的“教室之门”,引进鲜活的“生活之水”,就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踏上社会,体验生活。
三、阅读――写作的范本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将读与写整合起来。因此,阅读内容还应该是给学生以仿写、借鉴的参照。
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文学史上李白的“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写作的例子。
1. 从简单做起――仿词、仿形
文章讲求形神兼备,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就要注意优美文段的语言,掌握包括字、词、句、段、篇、章以及修辞、逻辑等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在逐渐地学习、运用中不断地把这些技巧提炼、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增强自己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
2. 逐步深化――模神、模意
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束缚。在初步模仿阶段,由于学生认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限制,对范文的模仿往往是表面的、局部的、生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而是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适时地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范例有更完整的、深刻的、新颖的理解,要逐步要求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模仿某句、某篇的语言或修辞,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模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
3. 在模仿中创新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向创作过渡。写作训练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必须通过模仿从中悟出一些写作真谛,走进创作的门槛,学会写作的构成和方法,然后“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比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象韩愈,所以他在唐宋八大家中能独树一帜。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象韩愈,这又使他在宋诗中不能独成一家。所以我们要“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完全仿效他人,又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又不受他人的局限,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
总之,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训练,以阅读带写作,结合阅读进行写作,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的素材,语言运用的样本,谋篇布局的榜样,在阅读中不断的拓展提升思辨的能力,在阅读中反复揣摩写作技巧,那么,一定可以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提升。
【摘要】 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文学修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模仿范本,使学生从模仿写作向创作写作过渡,实现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的目标。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双向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叶圣陶传论》中说:“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两种基本能力,一是接受,即听别人说话,读别人写的文章;二是表达,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书面语文的‘读’和‘写’与口头语文的‘听’和‘说’同样重要。”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写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有效阅读实践
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那是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答案是否定的。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们要以“事半功倍”的目标来进行阅读,提高写作。
(一)精读――在课堂教学经典文本的解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中学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名家名篇和优秀作文为主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规范、优美的语言材料,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凭借”。
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和学生一起模仿写景的句子,写了几个片段的景物描写,还写了几句运用博喻和通感的比喻句;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模仿第三段做仿句练习;学习《我与地坛》时,以课文心理描写的句子为主,要求学生仿写一段自己与长辈、与朋友发生冲突时的心理活动;学习《胡同文化》时,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仿写一段介绍宜宾的建筑、小吃或民俗等有地域特色的短文,以此来体悟《胡同文化》的情感走向。
(二)泛读――广泛阅读,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写作高度
社会日趋开放,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近几年的语文高考题,特别是作文已经逐渐缩小了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停留于课堂,而是要走出去,要面向社会,要面向世界。
1. 重视选读内容
选读内容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选文数量众多,内容包罗万象,大量的文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时代,反映当前社会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强。其中许多文章便于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的目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读本》中的许多篇目,教师不能一一讲到,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自读。自读时,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读懂,只要大概弄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背诵一些精彩语句,有自己的感悟即可。
2. 合理的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训练的外延也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为学生打开闭塞的“教室之门”,引进鲜活的“生活之水”,就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踏上社会,体验生活。
三、阅读――写作的范本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将读与写整合起来。因此,阅读内容还应该是给学生以仿写、借鉴的参照。
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文学史上李白的“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写作的例子。
1. 从简单做起――仿词、仿形
文章讲求形神兼备,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就要注意优美文段的语言,掌握包括字、词、句、段、篇、章以及修辞、逻辑等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在逐渐地学习、运用中不断地把这些技巧提炼、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增强自己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
2. 逐步深化――模神、模意
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束缚。在初步模仿阶段,由于学生认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限制,对范文的模仿往往是表面的、局部的、生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而是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适时地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范例有更完整的、深刻的、新颖的理解,要逐步要求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模仿某句、某篇的语言或修辞,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模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
3. 在模仿中创新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向创作过渡。写作训练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必须通过模仿从中悟出一些写作真谛,走进创作的门槛,学会写作的构成和方法,然后“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比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象韩愈,所以他在唐宋八大家中能独树一帜。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象韩愈,这又使他在宋诗中不能独成一家。所以我们要“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完全仿效他人,又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又不受他人的局限,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
总之,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训练,以阅读带写作,结合阅读进行写作,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的素材,语言运用的样本,谋篇布局的榜样,在阅读中不断的拓展提升思辨的能力,在阅读中反复揣摩写作技巧,那么,一定可以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