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所用原理: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价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切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同于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数学公式为价值=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

(2)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表现为数量)越高,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数学公式为价值=1/社会劳动生产率。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理论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量相抵消,所以价值总量问题不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公式为使用价值量=数量=生产率*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企业价值总量成正比(公式为价值总量=数量*价值量(不变)=生产率*时间*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币值变化(商品价值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公式为商品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商品增减值时价格变化为商品价值=货币价格*(1±变化);币值变化时为商品*(1±变化)=货币价格。

★例:

(08全国一卷)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

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08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08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

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用原理2)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X=1/(1+25%)

(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C)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用原理2),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价值量为10/(1+10%)=1/1.1.价值总额=12.1/1.1=110亿。

(08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用原理2),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为10亿(*1+10%)(*1+20%)=13.2亿件;价值量为10/(1+20%)=1/1.2.价值总额=13.2/1.2=110亿。

(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算出价值总量:10*6+8*10=140小时。用价值总量去除以2008年的商品数量,就得到了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10(1+20%)+8]=7小时

易犯的错误是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个别的平均数,即2007年为8小时,2008年为

7.5小时。用公式计算2007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40/18=7.77777

例: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 )个mp4。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解析: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手机=4个MP4。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手机=8个MP4。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再例题:

假设1双拖鞋=4双袜子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拖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而生产袜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1双拖鞋=1双袜子 B. 1双拖鞋=2双袜子

C. 1双拖鞋=4双袜子 D. 1双拖鞋=8双袜子

方法一: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时间成正比。所以,生产1双拖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拖鞋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在生产袜子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双拖鞋=2双袜子。而实际生产袜子的社会劳动生产时间增加一倍,即袜子的价值量增加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双拖鞋=1双袜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

方法二:1双拖鞋=4双袜子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说明二者的价值量相等,即生产1双拖鞋和生产4双袜子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同,假设都为1小时。现在生产拖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则1小时可生产出2双拖鞋;而现在生产袜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1倍,则1小时只能生产出2双袜子。由于2双拖鞋和2双袜子都是在1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的,所以现在1双拖鞋只能换1双袜子,故选A。

练习:假设1部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1)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2)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

(3)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1倍。

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 1∶3 1∶6 1∶12 B. 1∶6 1∶12 1∶3

C. 1∶12 1∶6 1∶3 D. 1∶12 1∶3 1∶6

参考答案:D

例:

(07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可分三步:

(1)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

(2)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所用原理: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价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切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同于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数学公式为价值=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

(2)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表现为数量)越高,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数学公式为价值=1/社会劳动生产率。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理论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量相抵消,所以价值总量问题不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公式为使用价值量=数量=生产率*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企业价值总量成正比(公式为价值总量=数量*价值量(不变)=生产率*时间*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币值变化(商品价值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公式为商品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商品增减值时价格变化为商品价值=货币价格*(1±变化);币值变化时为商品*(1±变化)=货币价格。

★例:

(08全国一卷)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

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08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08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

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用原理2)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X=1/(1+25%)

(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C)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用原理2),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价值量为10/(1+10%)=1/1.1.价值总额=12.1/1.1=110亿。

(08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用原理2),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为10亿(*1+10%)(*1+20%)=13.2亿件;价值量为10/(1+20%)=1/1.2.价值总额=13.2/1.2=110亿。

(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算出价值总量:10*6+8*10=140小时。用价值总量去除以2008年的商品数量,就得到了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10(1+20%)+8]=7小时

易犯的错误是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个别的平均数,即2007年为8小时,2008年为

7.5小时。用公式计算2007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40/18=7.77777

例: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 )个mp4。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解析: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手机=4个MP4。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手机=8个MP4。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再例题:

假设1双拖鞋=4双袜子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拖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而生产袜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1双拖鞋=1双袜子 B. 1双拖鞋=2双袜子

C. 1双拖鞋=4双袜子 D. 1双拖鞋=8双袜子

方法一: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时间成正比。所以,生产1双拖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拖鞋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在生产袜子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双拖鞋=2双袜子。而实际生产袜子的社会劳动生产时间增加一倍,即袜子的价值量增加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双拖鞋=1双袜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

方法二:1双拖鞋=4双袜子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说明二者的价值量相等,即生产1双拖鞋和生产4双袜子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同,假设都为1小时。现在生产拖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则1小时可生产出2双拖鞋;而现在生产袜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1倍,则1小时只能生产出2双袜子。由于2双拖鞋和2双袜子都是在1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的,所以现在1双拖鞋只能换1双袜子,故选A。

练习:假设1部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1)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2)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

(3)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1倍。

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 1∶3 1∶6 1∶12 B. 1∶6 1∶12 1∶3

C. 1∶12 1∶6 1∶3 D. 1∶12 1∶3 1∶6

参考答案:D

例:

(07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可分三步:

(1)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

(2)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相关文章

  •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 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720万元,6元   B.720 ...查看


  •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1+通货膨胀率)=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 ...查看


  •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公式
  •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公式 ★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 ●方法技巧 ⑴先要熟记二者关系图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查看


  • 商品资金的时间价值
  • 作者:祝庄伟 当代经济研究 1995年07期 商品资金是商业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金,加强商品资金管理,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商品资金的时间价值"来研究和探讨商品资金占用的价值形 ...查看


  • 高中政治计算题
  • 2014高考思想政治计算题典型题 1. 假设某国去年有10亿件商品,商品价格总额为120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30亿元,今年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该国货币贬值2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约为 ( ) A ...查看


  •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基本理论: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例1.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9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 ...查看


  • 高一政治经济学试题
  • 高考思想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分析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 ...查看


  • 再谈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界定
  • 自2009年第10期<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刊发拙文<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吗>开始,至2012年第9期<教学与管理>刊发的<商品价值量计算的误区>为止,笔者撰写的五篇关于价值量 ...查看


  •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汇总
  • 政治计算题答题方法和例题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