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过程

教育具有社会性,把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社会过程。这已经触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虽然是“不甚深刻的本质”,但已经和动物的活动过程相区别。因此,对这一问题还是应当与对人、对社会的考察联系起来认识,要透过人与动物、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生活的某些现象上的相似性和内在的本质区别来认识教育的本质。

1.人类的物质生活和动物的觅食有本质区别,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教育只能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觅食是寻找现成的自然物,人类则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出物质生活资料,过着动物所没有的物质生活。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动物没有劳动,没有人的物质生活,,也就没有所谓的“教育”。教育只是人类社会才具有的,并且由于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只要人类及其社会存在一天,教育活动也就存在一天,因此就教育与人、与社会共始终而言,教育是具有永恒性的。

2.社会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体系,教育是人类社会才具有的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基础上又形成了人们相互间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教育的关系。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教育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从现象看,某些动物也过着群体生活,也有“分工”,但他们的“分工”完全是先天的生物本能,不存在“关系”,因而也根本上没有所谓教育。教育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影响另一部分人的社会关系,旨在促进其社会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影响的性质、内容等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制约,也受到文化关系等因素制约。因此,教育又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3.人类及其社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文化,教育只能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社会文化的工具。动物界没有文化,其群体生活是生物遗传行为。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创造了文化,不仅过着动物所没有的物质生活,也过着动物所没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包括教育。动物没有“文化”,也根本谈不上教育。动物个体在生活中也熊改变某些行为,习得某些“经验”,但不能变成类的经验,不能在代际间保留、积累;动物的经验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人类文化是劳动和生活中的经验,通过工具和语言等物质载体一代一代地传递、继承、积累而成。只有人类社会才可能有这种既以生物遗传为基础,又超越生物本能的社会传递活动。这种一代一代的社会传递便是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传递工具。教育在形成中就具文化性。

上述各点表明,教育的产生,教育属性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及其社会的形成。同时教育对人类社会形成、延续、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社会性,把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社会过程。这已经触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虽然是“不甚深刻的本质”,但已经和动物的活动过程相区别。因此,对这一问题还是应当与对人、对社会的考察联系起来认识,要透过人与动物、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生活的某些现象上的相似性和内在的本质区别来认识教育的本质。

1.人类的物质生活和动物的觅食有本质区别,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教育只能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觅食是寻找现成的自然物,人类则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出物质生活资料,过着动物所没有的物质生活。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动物没有劳动,没有人的物质生活,,也就没有所谓的“教育”。教育只是人类社会才具有的,并且由于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只要人类及其社会存在一天,教育活动也就存在一天,因此就教育与人、与社会共始终而言,教育是具有永恒性的。

2.社会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体系,教育是人类社会才具有的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基础上又形成了人们相互间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教育的关系。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教育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从现象看,某些动物也过着群体生活,也有“分工”,但他们的“分工”完全是先天的生物本能,不存在“关系”,因而也根本上没有所谓教育。教育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影响另一部分人的社会关系,旨在促进其社会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影响的性质、内容等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制约,也受到文化关系等因素制约。因此,教育又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3.人类及其社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文化,教育只能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社会文化的工具。动物界没有文化,其群体生活是生物遗传行为。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创造了文化,不仅过着动物所没有的物质生活,也过着动物所没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包括教育。动物没有“文化”,也根本谈不上教育。动物个体在生活中也熊改变某些行为,习得某些“经验”,但不能变成类的经验,不能在代际间保留、积累;动物的经验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人类文化是劳动和生活中的经验,通过工具和语言等物质载体一代一代地传递、继承、积累而成。只有人类社会才可能有这种既以生物遗传为基础,又超越生物本能的社会传递活动。这种一代一代的社会传递便是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传递工具。教育在形成中就具文化性。

上述各点表明,教育的产生,教育属性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及其社会的形成。同时教育对人类社会形成、延续、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相关文章

  • 2012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 中学教育 要点摘要 单选题(12×3) 多选题(10×4) 名词解释(5×2) 简答题(3×7) 论述题(1) 1.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教育学科群中的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2.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解释教育的一 ...查看


  • 中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
  • 中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 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实质上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教育存在"两强两弱"的特点.所谓"两强",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 ...查看


  • 当代青少年网络文化现状及对策
  •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初级中学 王新华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尤 ...查看


  • 研究性学习小论文 1
  •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 ...查看


  • 中外初中化学教材分析比较之借鉴_王克勤
  • 2008年10月 第10卷/第10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 OU RNAL OF HE BE I N ORMA L UNI VERS ITY /Edu cational Scien ce Edition / Oct. 200 ...查看


  • 科学实证精神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前进的动力
  •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 文/本刊记者 周一 邓明茜 编者按:韦钰是我国"70后"及之前一两代人的偶像.在她的个人经历中,开创了许多领域的"第一".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派往国外学习的访问学者 ...查看


  • 中学地理课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尝试
  • 朱贵秋1,2 谢晋秋1 孔 欢1 (1.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2.平江县第七中学, 湖南 岳阳 414500) 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对中学地理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 ...查看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5章
  •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查看


  • 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
  • 作者:黄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07期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2)01-0007-05 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主体性是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