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赏析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赏析

解题: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即被谗言落职,张由 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上片:洞庭湖光月色。

第一层,“洞庭青草”三句:总写洞庭近中秋之景。

1、 描写角度:从大处着笔,纵目所向。写洞庭青草的总体印象。

洞庭、青草,二湖相连,起调展现洞庭湖的的平远浩瀚。

2、 景色:

水波不兴,静谧澄澈。

以“风色”写洞庭夜色,用字凝炼,想象奇特。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3、 构思巧妙:

湖 近中秋 月 澄澈

以下文字围绕湖、月具体展现“更无一点风色”之景。

第二层,“玉鉴琼田三万顷”五句:具体描写湖光月色。

1 玉鉴琼田:喻湖面澄澈明净。三万顷:湖面浩瀚。 人:著我扁舟一叶

情思交融

著我扁舟一叶

浩瀚 渺小

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 素月分辉

水天一色,上下通明。

3、赞语:表里俱澄澈。

表层意义:洞庭近中秋之景。

深层意义:词人澄澈的襟怀。

第三层:“悠然心会”二句:抒写月夜泛舟湖上之情。

抒情:“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妙处:超旷的情思、隐含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品格。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片:洞庭月夜泛舟所感

第一层,“应年岭海经年”三句:抒写心志。

1、应年岭表经年:经年,一年。点明自己从岭表罢官而归。

2、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其一,写出词人扪心自问的的情态

其二,借月光自照,肝胆可与明月相照。 词人“肝胆皆冰雪”

两两相形,相互映衬,写出了坦荡磊落的自我形象。

第二层,“短发萧骚襟袖冷”二句:深夜之感。

1、“短发萧骚襟袖冷”:凄凉之意。暗写时间的转移。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稳泛沧浪空阔”:宕开一笔,如东坡词,有超旷之情,即当愤激之情涌出时,推开一笔。 “稳”字写出词人潇洒旷达的情怀。

第三层,“尽吸西江”至结尾:湖中豪饮。

1、 奇特的想象与夸张:尽吸西江:西江,长江。 天为幕,地为席, 细斟北斗:以北斗为酒杯

万象为宾客:天地之间万物为宾客。

2 细节描写:“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纵笔作收,照应“洞庭青草,近中秋”,音韵悠然,词人的情思、词人的形象与澄澈的 洞庭月夜融为一体。

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扣舷而歌之„„”

苏轼《念奴娇》:“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运笔空灵,出神入化。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赏析

解题: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即被谗言落职,张由 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上片:洞庭湖光月色。

第一层,“洞庭青草”三句:总写洞庭近中秋之景。

1、 描写角度:从大处着笔,纵目所向。写洞庭青草的总体印象。

洞庭、青草,二湖相连,起调展现洞庭湖的的平远浩瀚。

2、 景色:

水波不兴,静谧澄澈。

以“风色”写洞庭夜色,用字凝炼,想象奇特。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3、 构思巧妙:

湖 近中秋 月 澄澈

以下文字围绕湖、月具体展现“更无一点风色”之景。

第二层,“玉鉴琼田三万顷”五句:具体描写湖光月色。

1 玉鉴琼田:喻湖面澄澈明净。三万顷:湖面浩瀚。 人:著我扁舟一叶

情思交融

著我扁舟一叶

浩瀚 渺小

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 素月分辉

水天一色,上下通明。

3、赞语:表里俱澄澈。

表层意义:洞庭近中秋之景。

深层意义:词人澄澈的襟怀。

第三层:“悠然心会”二句:抒写月夜泛舟湖上之情。

抒情:“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妙处:超旷的情思、隐含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品格。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片:洞庭月夜泛舟所感

第一层,“应年岭海经年”三句:抒写心志。

1、应年岭表经年:经年,一年。点明自己从岭表罢官而归。

2、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其一,写出词人扪心自问的的情态

其二,借月光自照,肝胆可与明月相照。 词人“肝胆皆冰雪”

两两相形,相互映衬,写出了坦荡磊落的自我形象。

第二层,“短发萧骚襟袖冷”二句:深夜之感。

1、“短发萧骚襟袖冷”:凄凉之意。暗写时间的转移。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稳泛沧浪空阔”:宕开一笔,如东坡词,有超旷之情,即当愤激之情涌出时,推开一笔。 “稳”字写出词人潇洒旷达的情怀。

第三层,“尽吸西江”至结尾:湖中豪饮。

1、 奇特的想象与夸张:尽吸西江:西江,长江。 天为幕,地为席, 细斟北斗:以北斗为酒杯

万象为宾客:天地之间万物为宾客。

2 细节描写:“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纵笔作收,照应“洞庭青草,近中秋”,音韵悠然,词人的情思、词人的形象与澄澈的 洞庭月夜融为一体。

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扣舷而歌之„„”

苏轼《念奴娇》:“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运笔空灵,出神入化。


相关文章

  •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 ...查看


  • 张孝祥词中的"洞庭"意向
  • 摘 要: "洞庭"作为意向,在先宋时期,尤其是唐朝,已较为发达.南宋后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更为南宋词人吸收洞庭意向的文化内涵做好了铺垫.张孝祥曾三次到过湖湘,经过洞庭,有关洞庭的诗文在他的文集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以< ...查看


  •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④自照,肝胆皆冰雪. ...查看


  •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阅读及赏析(附答案)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 ...查看


  • 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其全诗如下: [原文]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 ...查看


  •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传世的唯一作品.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是唐诗的上乘之作.而充溢在字里行间 ...查看


  • 有关[中秋节古诗]在线阅读
  • <中秋节古诗>在线阅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查看


  •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
  •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 1记叙 ○[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 ○ [概念]用生动形 ...查看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试题解析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试题汇编 一. 识别诗句题 1. 请从下列九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宋词. 答案:为有暗香来.出自宋·王安石<梅花> 2. 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宋诗. 答案:王师北定中原日.出自宋·陆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