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赏析
解题: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即被谗言落职,张由 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上片:洞庭湖光月色。
第一层,“洞庭青草”三句:总写洞庭近中秋之景。
1、 描写角度:从大处着笔,纵目所向。写洞庭青草的总体印象。
洞庭、青草,二湖相连,起调展现洞庭湖的的平远浩瀚。
2、 景色:
水波不兴,静谧澄澈。
以“风色”写洞庭夜色,用字凝炼,想象奇特。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3、 构思巧妙:
湖 近中秋 月 澄澈
以下文字围绕湖、月具体展现“更无一点风色”之景。
第二层,“玉鉴琼田三万顷”五句:具体描写湖光月色。
1 玉鉴琼田:喻湖面澄澈明净。三万顷:湖面浩瀚。 人:著我扁舟一叶
情思交融
著我扁舟一叶
浩瀚 渺小
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 素月分辉
水天一色,上下通明。
3、赞语:表里俱澄澈。
表层意义:洞庭近中秋之景。
深层意义:词人澄澈的襟怀。
第三层:“悠然心会”二句:抒写月夜泛舟湖上之情。
抒情:“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妙处:超旷的情思、隐含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品格。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片:洞庭月夜泛舟所感
第一层,“应年岭海经年”三句:抒写心志。
1、应年岭表经年:经年,一年。点明自己从岭表罢官而归。
2、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其一,写出词人扪心自问的的情态
其二,借月光自照,肝胆可与明月相照。 词人“肝胆皆冰雪”
两两相形,相互映衬,写出了坦荡磊落的自我形象。
第二层,“短发萧骚襟袖冷”二句:深夜之感。
1、“短发萧骚襟袖冷”:凄凉之意。暗写时间的转移。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稳泛沧浪空阔”:宕开一笔,如东坡词,有超旷之情,即当愤激之情涌出时,推开一笔。 “稳”字写出词人潇洒旷达的情怀。
第三层,“尽吸西江”至结尾:湖中豪饮。
1、 奇特的想象与夸张:尽吸西江:西江,长江。 天为幕,地为席, 细斟北斗:以北斗为酒杯
万象为宾客:天地之间万物为宾客。
2 细节描写:“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纵笔作收,照应“洞庭青草,近中秋”,音韵悠然,词人的情思、词人的形象与澄澈的 洞庭月夜融为一体。
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扣舷而歌之„„”
苏轼《念奴娇》:“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运笔空灵,出神入化。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赏析
解题: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即被谗言落职,张由 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上片:洞庭湖光月色。
第一层,“洞庭青草”三句:总写洞庭近中秋之景。
1、 描写角度:从大处着笔,纵目所向。写洞庭青草的总体印象。
洞庭、青草,二湖相连,起调展现洞庭湖的的平远浩瀚。
2、 景色:
水波不兴,静谧澄澈。
以“风色”写洞庭夜色,用字凝炼,想象奇特。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3、 构思巧妙:
湖 近中秋 月 澄澈
以下文字围绕湖、月具体展现“更无一点风色”之景。
第二层,“玉鉴琼田三万顷”五句:具体描写湖光月色。
1 玉鉴琼田:喻湖面澄澈明净。三万顷:湖面浩瀚。 人:著我扁舟一叶
情思交融
著我扁舟一叶
浩瀚 渺小
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 素月分辉
水天一色,上下通明。
3、赞语:表里俱澄澈。
表层意义:洞庭近中秋之景。
深层意义:词人澄澈的襟怀。
第三层:“悠然心会”二句:抒写月夜泛舟湖上之情。
抒情:“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妙处:超旷的情思、隐含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品格。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片:洞庭月夜泛舟所感
第一层,“应年岭海经年”三句:抒写心志。
1、应年岭表经年:经年,一年。点明自己从岭表罢官而归。
2、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其一,写出词人扪心自问的的情态
其二,借月光自照,肝胆可与明月相照。 词人“肝胆皆冰雪”
两两相形,相互映衬,写出了坦荡磊落的自我形象。
第二层,“短发萧骚襟袖冷”二句:深夜之感。
1、“短发萧骚襟袖冷”:凄凉之意。暗写时间的转移。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稳泛沧浪空阔”:宕开一笔,如东坡词,有超旷之情,即当愤激之情涌出时,推开一笔。 “稳”字写出词人潇洒旷达的情怀。
第三层,“尽吸西江”至结尾:湖中豪饮。
1、 奇特的想象与夸张:尽吸西江:西江,长江。 天为幕,地为席, 细斟北斗:以北斗为酒杯
万象为宾客:天地之间万物为宾客。
2 细节描写:“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纵笔作收,照应“洞庭青草,近中秋”,音韵悠然,词人的情思、词人的形象与澄澈的 洞庭月夜融为一体。
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扣舷而歌之„„”
苏轼《念奴娇》:“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运笔空灵,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