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围绕着骆驼队,主要写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挂铃铛,想为骆驼剪毛和好奇的问夏天骆驼去哪儿了这四个场景。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作者林海音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
本组课文以“永远的童年”为学习主题,通过对多彩的童年生活的真实描写,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对童年生活的描写产生共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较好的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单的描述出自己对课文印象最深的场景,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会在学生关注文章的内容与情节的同时,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目标,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与查字典,认识“毡、卸”等字,会写“毡、漠”等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毡帽、咀嚼”等词语并正确读写。
2.通过抓关键词句法,品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注意语言的积累。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是围绕“骆驼队” 展开的回忆,借此表现童年美好的生活。
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揣摩作者是如何将充满童趣的童年生活表达出来的。
(四)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以下2个主要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的解读中,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妙。
1. 抓关键词句法,通过画面想象来体会作者童年时的天真和有趣。
2. 自主朗读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充分朗读,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对童年生活的描写产生共鸣。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并思考: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所见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三个词语,中间还加了个小圆点,我们把这个小圆点称之为“间隔号”)
2. 齐读课题,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3.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后,出示图片: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了,还不是响起悦耳清脆的驼铃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笔下的美好童年生活。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扣住课题中的三个词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要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反馈:
出示:毡帽、卸煤、沙漠、寂寞、棉袄、袍子、傻事
多音字:暖和(huo) 系(jì)着 咀嚼(jué) 慢慢地嚼(jiáo) 一去不还(huán)
3.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
交流讨论:
① 模仿骆驼的咀嚼 ②谈论骆驼的铃铛 ③想剪骆驼的皮毛 ④询问骆驼的去处
4. 引导学生借助上述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用一句通顺的话,来说一说。 文章围绕着骆驼队,主要写了... ...这四个场景。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初读,引导学生用串联段意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为精读感悟打下基础。
三.精读感悟,解读画面
1.在作者童年生活的四幅画面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读自悟道时间,巡视点拨,了解学情。)
2.整体交流:要求学生自由表达,注意表达的连贯性,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3.解读画面一------“模仿骆驼队咀嚼”,品词悟情。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关这幅画面的句子,并有感情地
读一读。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同桌交流,师生讨论。聚焦第4自然段
骆驼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
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子上。 分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前一句,描写骆驼的神态;后一句描写了骆驼的
动作,作者就是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腻的刻画出骆驼咀嚼时的样子。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学着作者这样,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或物。(板书:神态 动作)
“我”看的多入神呀,看着看着,“我”怎么样了?
“我”的样子:(找找句子)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教师小结:对,看着看着,我就喜欢上了他们。骆驼咀嚼时样子可真滑稽,作者情不自禁地就跟着模仿起来了。多么有趣的画面,多生动的文字呀,读着读着,你们的牙齿也忍不住像骆驼那样咀嚼起来了呢?很傻气吧!虽说觉得骆驼长得丑,却并不厌恶,这就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那种天真的神态也在脸上展露无遗。真实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4.解读剩下三个画面,由扶到放,自读感悟,体会童趣。
过渡:同学们,上面,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解读第一个画面。接下来的三个画面,我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按照刚才学过的方法:
a、先自由朗读、反复读,找一找关键词句
b、再通过比较法、画面想象法等来说说你的感受
c、然后思考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d、最后,再有感情的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讨论:
画面二------“谈论骆驼的铃铛”
爸爸的观点:骆驼铃铛的声音能驱赶狼。
“我”的观点:拉骆驼的人耐不住旅途的寂寞,所以才给骆驼加上了铃铛,
增加了一些行路的情趣。
你的观点呢?你有自己的遐想吗?
教师点拨:爸爸的观点是现实的,是理性的;“我”的观点是天真的,美好的,充满诗意的。同学们也可以展开丰富的遐想,为驼铃赋予更有诗意的内涵。 作者在描写这个场景的时候,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呢?通过作者与父亲的对话、作者自己展开的想象来具体描写的。(板书:对话 想象)
画面三------“想剪骆驼的皮毛”
重点交流,“我”为什么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呢?因为脱下的旧毛太不整
齐了。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幼稚与天真,以及纯洁的心灵。
出示句子:麻袋空了,驼铃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了。
引导学生联系这幅画面,真切体会这里的“轻松”的意思。
教师点拨:因为天气变热,骆驼都掉毛了,可是掉的毛又层次不齐,所以作者就突发奇想,想为骆驼剪毛,真实一个新奇有趣的想法。这里,作者又用什么什么描写?通过对天气和骆驼的描写,我们称之为“景物描写”,又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的。(板书:景物 心理)
画面四------“询问骆驼的去处”
自读感悟,从“我”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 重点出示,两个句子
句一: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他们到哪里去?”分析:这句话显然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才问:“谁?”。而正是这句没头没脑
的话,才把小小的“我”内心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来了。因为思念,头脑里满是骆驼队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理想到问题突然问出了口。
句二:妈妈回答不上来,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从妈妈的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天真好问的孩子,而妈妈的这句话,是生气了吗?并没有。谈谈你的体会。
教师小结:这个画面,作者只用了对话描写,读的时候,注意要读出问的好奇、急切、突然;妈妈回答时亲切地责怪。
5.联系四幅画面的内容,说说在详略不同的童年趣事中,骆驼给“我”留下来怎样的印象。教师小结,这些趣事深深地留在作者的心中,同时由骆驼勾起了她对童年无限的回忆。
【设计意图】通过学法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分别走进四幅画面,运用画面想象法,比较词句法以及多种形式的读来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在朗读中想象,在对话中交流,在表演中体验。
四.深入文本,体会情怀
1.过渡: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一天天地长大,后来又去了台湾,直到42岁,人到中年,作者才开始追忆起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同学们,当作者写下这些童年往事时,还会再学骆驼咀嚼吗?还会对驼铃有那么的遐想吗?还会想再剪驼毛吗?还有再追问妈妈骆驼的去向吗?------不会了。
2.引读: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于是,作者就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 重点出示句子:我默默地写,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来了,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师小结:
带着一丝谈谈的感伤,作者走出了童年,但童年那段美好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回味不已。在记忆深处,这一切又好像并没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不是也随着作者的回忆,被唤醒了呢?想想你们自己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大胆地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美好生活的怀念,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中的画面,走进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童年趣事。
五.课外阅读,拓展提升
1.在作者的童年生活里,除了冬阳、骆驼队,还有很多事在作者的脑海里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通过资料袋,介绍《城南旧事》,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写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也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童年的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
模仿骆驼的咀嚼
谈论骆驼的铃铛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剪骆驼的皮毛 怀念童年
询问骆驼的去处
冬阳·童年·骆驼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围绕着骆驼队,主要写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挂铃铛,想为骆驼剪毛和好奇的问夏天骆驼去哪儿了这四个场景。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作者林海音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
本组课文以“永远的童年”为学习主题,通过对多彩的童年生活的真实描写,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对童年生活的描写产生共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较好的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单的描述出自己对课文印象最深的场景,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会在学生关注文章的内容与情节的同时,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目标,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与查字典,认识“毡、卸”等字,会写“毡、漠”等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毡帽、咀嚼”等词语并正确读写。
2.通过抓关键词句法,品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注意语言的积累。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是围绕“骆驼队” 展开的回忆,借此表现童年美好的生活。
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揣摩作者是如何将充满童趣的童年生活表达出来的。
(四)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以下2个主要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的解读中,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妙。
1. 抓关键词句法,通过画面想象来体会作者童年时的天真和有趣。
2. 自主朗读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充分朗读,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对童年生活的描写产生共鸣。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并思考: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所见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三个词语,中间还加了个小圆点,我们把这个小圆点称之为“间隔号”)
2. 齐读课题,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3.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后,出示图片: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了,还不是响起悦耳清脆的驼铃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笔下的美好童年生活。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扣住课题中的三个词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要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反馈:
出示:毡帽、卸煤、沙漠、寂寞、棉袄、袍子、傻事
多音字:暖和(huo) 系(jì)着 咀嚼(jué) 慢慢地嚼(jiáo) 一去不还(huán)
3.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
交流讨论:
① 模仿骆驼的咀嚼 ②谈论骆驼的铃铛 ③想剪骆驼的皮毛 ④询问骆驼的去处
4. 引导学生借助上述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用一句通顺的话,来说一说。 文章围绕着骆驼队,主要写了... ...这四个场景。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初读,引导学生用串联段意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为精读感悟打下基础。
三.精读感悟,解读画面
1.在作者童年生活的四幅画面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读自悟道时间,巡视点拨,了解学情。)
2.整体交流:要求学生自由表达,注意表达的连贯性,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3.解读画面一------“模仿骆驼队咀嚼”,品词悟情。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关这幅画面的句子,并有感情地
读一读。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同桌交流,师生讨论。聚焦第4自然段
骆驼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
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子上。 分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前一句,描写骆驼的神态;后一句描写了骆驼的
动作,作者就是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腻的刻画出骆驼咀嚼时的样子。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学着作者这样,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或物。(板书:神态 动作)
“我”看的多入神呀,看着看着,“我”怎么样了?
“我”的样子:(找找句子)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教师小结:对,看着看着,我就喜欢上了他们。骆驼咀嚼时样子可真滑稽,作者情不自禁地就跟着模仿起来了。多么有趣的画面,多生动的文字呀,读着读着,你们的牙齿也忍不住像骆驼那样咀嚼起来了呢?很傻气吧!虽说觉得骆驼长得丑,却并不厌恶,这就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那种天真的神态也在脸上展露无遗。真实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4.解读剩下三个画面,由扶到放,自读感悟,体会童趣。
过渡:同学们,上面,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解读第一个画面。接下来的三个画面,我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按照刚才学过的方法:
a、先自由朗读、反复读,找一找关键词句
b、再通过比较法、画面想象法等来说说你的感受
c、然后思考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d、最后,再有感情的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讨论:
画面二------“谈论骆驼的铃铛”
爸爸的观点:骆驼铃铛的声音能驱赶狼。
“我”的观点:拉骆驼的人耐不住旅途的寂寞,所以才给骆驼加上了铃铛,
增加了一些行路的情趣。
你的观点呢?你有自己的遐想吗?
教师点拨:爸爸的观点是现实的,是理性的;“我”的观点是天真的,美好的,充满诗意的。同学们也可以展开丰富的遐想,为驼铃赋予更有诗意的内涵。 作者在描写这个场景的时候,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呢?通过作者与父亲的对话、作者自己展开的想象来具体描写的。(板书:对话 想象)
画面三------“想剪骆驼的皮毛”
重点交流,“我”为什么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呢?因为脱下的旧毛太不整
齐了。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幼稚与天真,以及纯洁的心灵。
出示句子:麻袋空了,驼铃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了。
引导学生联系这幅画面,真切体会这里的“轻松”的意思。
教师点拨:因为天气变热,骆驼都掉毛了,可是掉的毛又层次不齐,所以作者就突发奇想,想为骆驼剪毛,真实一个新奇有趣的想法。这里,作者又用什么什么描写?通过对天气和骆驼的描写,我们称之为“景物描写”,又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的。(板书:景物 心理)
画面四------“询问骆驼的去处”
自读感悟,从“我”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 重点出示,两个句子
句一: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他们到哪里去?”分析:这句话显然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才问:“谁?”。而正是这句没头没脑
的话,才把小小的“我”内心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来了。因为思念,头脑里满是骆驼队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理想到问题突然问出了口。
句二:妈妈回答不上来,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从妈妈的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天真好问的孩子,而妈妈的这句话,是生气了吗?并没有。谈谈你的体会。
教师小结:这个画面,作者只用了对话描写,读的时候,注意要读出问的好奇、急切、突然;妈妈回答时亲切地责怪。
5.联系四幅画面的内容,说说在详略不同的童年趣事中,骆驼给“我”留下来怎样的印象。教师小结,这些趣事深深地留在作者的心中,同时由骆驼勾起了她对童年无限的回忆。
【设计意图】通过学法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分别走进四幅画面,运用画面想象法,比较词句法以及多种形式的读来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在朗读中想象,在对话中交流,在表演中体验。
四.深入文本,体会情怀
1.过渡: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一天天地长大,后来又去了台湾,直到42岁,人到中年,作者才开始追忆起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同学们,当作者写下这些童年往事时,还会再学骆驼咀嚼吗?还会对驼铃有那么的遐想吗?还会想再剪驼毛吗?还有再追问妈妈骆驼的去向吗?------不会了。
2.引读: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于是,作者就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 重点出示句子:我默默地写,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来了,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师小结:
带着一丝谈谈的感伤,作者走出了童年,但童年那段美好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回味不已。在记忆深处,这一切又好像并没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不是也随着作者的回忆,被唤醒了呢?想想你们自己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大胆地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美好生活的怀念,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中的画面,走进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童年趣事。
五.课外阅读,拓展提升
1.在作者的童年生活里,除了冬阳、骆驼队,还有很多事在作者的脑海里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通过资料袋,介绍《城南旧事》,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写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也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童年的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
模仿骆驼的咀嚼
谈论骆驼的铃铛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剪骆驼的皮毛 怀念童年
询问骆驼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