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教案

四川省郫县唐元镇初级中学 张洪文

指导教师:四川省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永辉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的学习,知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 能力要求: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壮观景象。

2、 阅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3、 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对航线沿途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小故事。

4、 比较、分析开放政策与闭关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的观念,是我们每一个未来的建设者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我国明清时期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关于教学重点的分析。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明初,我国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中国明帝国无疑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在主观上是宣扬国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船队所到地区特别是南洋一带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明,是进行本册内容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之一。在另一方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航行最远一次远航,开拓意识浓厚,对学生树立开拓创新的观念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关于教学难点的分析。我国在明及其以前各统一王朝时期大多是开放,为什么到明末清初时逐步走向了闭关锁国?由于教材在这方面述及不多,学生容易形成疑问:很显然,任何一个王朝都希望自己有雄厚的国力以稳固统治,既然开放能够促进国家的强盛,明末清初为什么要走向闭关锁国?而闭关锁国导致我国清王朝时期国力逐渐衰落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清王朝最终被西文用炮舰叩开国门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应该对这一转变的原因有所了解。 难点拟采用学生收集一些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的方式突破。

三、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提供部分材料和学生收集一些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的方式学习。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造船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有关清朝“迁海”的材料。

向学生推荐借阅《三宝太监下西洋演义》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投影仪 《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光碟一张(或相关录像) 自制课件

六、板书设计: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2.壮举: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3.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闭关政策

1.原因:明→倭寇 清初→郑成功抗清

2.影响:

(1)积极方面:防御侵略

(2)消极方面:限制发展,阻碍交流

七、教学过程设计

同学们,咱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各个强大时期的表现都有所不同。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片子:

(投影仪)(播放《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片段,约2分钟)

在这段片子里,给我们讲了明初时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出发点。

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介绍过的我国造船业发展的情况。

(学生回答。要点:三国、宋、元等时期的造船业的情况)

2.咱们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之一,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

(学生回答:活跃、开放等)

3.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呢?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唐僧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

到了明朝,对外交往又有我们前边看到了郑和下西洋。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的朝代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但是同学也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鸦片战争,这说明了我国在鸦片战争时国力已经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一原因。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学生讨论约2分钟后回答。要点: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简单评述:)在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同时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这些条件的具有,使郑和下西洋能够成为现实。

2、壮举

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

(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归纳:)规模大,(船只多,人数多)船队由200多艘船组成,参加航行的人数达2万多人;造船技术先进,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时间长,次数多,1404—1433年共远航七次;时间早,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这些无一不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作用(意义)

(1)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随机找两位同学讲述小故事。)

(学生讲完小故事后,教师随机点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请同学结合《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说说南洋指的是什么地方?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什么又是华侨?

(学生回答,教师简要随机点评)

(二)闭关政策

1、原因

(1)郑和下西洋后,同学们听说过我国在这以后还有没有大规模的远航?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评)

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

明朝中后期后为什么会出现闭关锁国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一些学者的看法吧,请同学们看仔细一点,看完后回答问题:

(投影仪:播放《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片段,约5分钟)

(2)这段片子给我们说明了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那么,这一过程中导致闭关锁国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要点: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忧沿海一带和荷兰侵入台湾,明朝逐渐采取了一些禁海措施;清初,郑成功以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抗清活动,使清朝的禁海措施更加严厉,闭关政策形成。)

(3)在清初,为了巩固统治政权,实行过“迁海”。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后,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进行简单点评:)

可见,闭关政策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开放与否,与国家的强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强盛以稳固政权,但当国家强盛与政权的稳固与开放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放弃开放。

(4)关于我国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评论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你能用你知道的史实来印证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评、补充。)

(教师小结:)

清政权在稳固后,它的闭关政策并非是与世界各国完全断绝往来,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中外经济交往不仅只允许官府,而且还限定了地点。

2、影响

(1)那么,实行闭关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呢?请同学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要点: a、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b、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

(2)我们研究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对外交往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或发表感想。提出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对提出问题或发表感想的学生都进行适当鼓励。之后,教师对本目内容进行小结:)

在明朝时期,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清朝初年闭关政策形成后,使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中断了,我国逐渐开始落后。到了十九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就处于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我国历史上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的原因和简要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优良

传统;从国家对外态度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

作业:

请同学课后思考:

1、从郑和的经历或精神中,你觉得给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

2、从开放到闭关锁国政策转变的史实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哪些方面的借鉴?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川省郫县唐元镇初级中学 张洪文

指导教师:四川省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永辉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的学习,知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 能力要求: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壮观景象。

2、 阅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3、 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对航线沿途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小故事。

4、 比较、分析开放政策与闭关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的观念,是我们每一个未来的建设者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我国明清时期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关于教学重点的分析。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明初,我国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中国明帝国无疑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在主观上是宣扬国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船队所到地区特别是南洋一带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明,是进行本册内容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之一。在另一方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航行最远一次远航,开拓意识浓厚,对学生树立开拓创新的观念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关于教学难点的分析。我国在明及其以前各统一王朝时期大多是开放,为什么到明末清初时逐步走向了闭关锁国?由于教材在这方面述及不多,学生容易形成疑问:很显然,任何一个王朝都希望自己有雄厚的国力以稳固统治,既然开放能够促进国家的强盛,明末清初为什么要走向闭关锁国?而闭关锁国导致我国清王朝时期国力逐渐衰落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清王朝最终被西文用炮舰叩开国门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应该对这一转变的原因有所了解。 难点拟采用学生收集一些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的方式突破。

三、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提供部分材料和学生收集一些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的方式学习。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造船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有关清朝“迁海”的材料。

向学生推荐借阅《三宝太监下西洋演义》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投影仪 《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光碟一张(或相关录像) 自制课件

六、板书设计: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2.壮举: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3.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闭关政策

1.原因:明→倭寇 清初→郑成功抗清

2.影响:

(1)积极方面:防御侵略

(2)消极方面:限制发展,阻碍交流

七、教学过程设计

同学们,咱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各个强大时期的表现都有所不同。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片子:

(投影仪)(播放《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片段,约2分钟)

在这段片子里,给我们讲了明初时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出发点。

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介绍过的我国造船业发展的情况。

(学生回答。要点:三国、宋、元等时期的造船业的情况)

2.咱们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之一,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

(学生回答:活跃、开放等)

3.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呢?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唐僧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

到了明朝,对外交往又有我们前边看到了郑和下西洋。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的朝代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但是同学也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鸦片战争,这说明了我国在鸦片战争时国力已经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一原因。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学生讨论约2分钟后回答。要点: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简单评述:)在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同时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这些条件的具有,使郑和下西洋能够成为现实。

2、壮举

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

(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归纳:)规模大,(船只多,人数多)船队由200多艘船组成,参加航行的人数达2万多人;造船技术先进,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时间长,次数多,1404—1433年共远航七次;时间早,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这些无一不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作用(意义)

(1)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随机找两位同学讲述小故事。)

(学生讲完小故事后,教师随机点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请同学结合《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说说南洋指的是什么地方?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什么又是华侨?

(学生回答,教师简要随机点评)

(二)闭关政策

1、原因

(1)郑和下西洋后,同学们听说过我国在这以后还有没有大规模的远航?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评)

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

明朝中后期后为什么会出现闭关锁国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一些学者的看法吧,请同学们看仔细一点,看完后回答问题:

(投影仪:播放《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片段,约5分钟)

(2)这段片子给我们说明了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那么,这一过程中导致闭关锁国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要点: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忧沿海一带和荷兰侵入台湾,明朝逐渐采取了一些禁海措施;清初,郑成功以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抗清活动,使清朝的禁海措施更加严厉,闭关政策形成。)

(3)在清初,为了巩固统治政权,实行过“迁海”。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后,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进行简单点评:)

可见,闭关政策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开放与否,与国家的强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强盛以稳固政权,但当国家强盛与政权的稳固与开放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放弃开放。

(4)关于我国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评论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你能用你知道的史实来印证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评、补充。)

(教师小结:)

清政权在稳固后,它的闭关政策并非是与世界各国完全断绝往来,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中外经济交往不仅只允许官府,而且还限定了地点。

2、影响

(1)那么,实行闭关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呢?请同学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要点: a、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b、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

(2)我们研究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对外交往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或发表感想。提出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对提出问题或发表感想的学生都进行适当鼓励。之后,教师对本目内容进行小结:)

在明朝时期,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清朝初年闭关政策形成后,使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中断了,我国逐渐开始落后。到了十九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就处于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我国历史上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的原因和简要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优良

传统;从国家对外态度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

作业:

请同学课后思考:

1、从郑和的经历或精神中,你觉得给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

2、从开放到闭关锁国政策转变的史实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哪些方面的借鉴?请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1
  • 四年级下册 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本学期将继续学习六--十单元.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 ...查看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二.教材分析 明清两朝是封建制度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本课 内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 ...查看


  •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授课班级:七年级四班 授课地点:阶梯教室 授课时间:2007-6-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q ...查看


  •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试讲教案
  • <开辟文明交往航线>教案 制作者:余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航路开辟之前处于农业革命时代的世界文明的产生.分布和特点. 2.了解资本主义萌生的条件以及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 3.了解新航路开辟的 ...查看


  • 齐鲁书社四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
  • 第17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 ...查看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柳雪燕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教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查看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荥阳市城关乡中学 杨宝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及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 ...查看


  • 初一下册历史导学案当堂测试2
  •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措 施. 过程与方法: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历史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