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
方法:对2013年8-9月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蜱虫接触史,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结论:对居住于丘陵地带农村地区,有蜱虫咬伤史的患者,应考虑存在该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关键词:新型布尼亚病毒探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70-01
近年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其病毒为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常以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1]。由于该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从而耽误患者的诊治[2]。现将2013年8-9月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
病例一:患者女,年龄59岁,以“发热8天,呼吸困难”入院。查体:T:37℃ P:105次/分 R:22次/分 BP:128/64mmHg。意识模糊,呼之应,问话不答,大声喊叫,躁动。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左侧腋下可触及2×3cm肿大淋巴结,颈软,无抵抗。双瞳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目向上方凝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鸣音,未闻及湿罗音。心率105次/分,心音钝强,腹部平软,压之无痛苦表情。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患者入院后第二天凌晨有窦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3次/分,给予舌下含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经治疗,心室率下降至136次/分。半小时后患者突发心率快速下降,至26次/分,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治疗,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并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每5分钟静推1mg,促心脏复跳,给予尼可刹米0.375,洛贝林3mg静推兴奋呼吸,经心肺复苏40分钟,无效,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无恢复,无自主呼吸,心率0次/分,血压测不出,心电监护示一直线,双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生理反射,判定并宣布患者死亡。
病例二:患者男性,64岁,有蜱虫叮咬史,以“发热6天”入院。患者有蜱虫接触史,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不伴有寒战,未测体温,自服扑热息痛片后自觉症状改善,但随后体温再次升高,于当地诊所静点药物3天无好转,且最高体温为38.1℃,就诊于瓦房店第三人民医院,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及意识障碍,无牙龈出血及鼻衄,无腹泻、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睡眠、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T:36.0℃ P:70次/分 R:18次/分 BP:90/60mmHg,神志清楚,反应略迟钝,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听诊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109/L HGB158g/L PLT40*109/L 肾功:肌酐74umol/L 尿素3.5mmol/L。胸片:胸片未见明显异常。送市疾控中心检测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核酸阳性。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判断依据:①患者老年,男性,有蜱虫叮咬史,目前是为流行季节。②发热6天。③T:36.0℃,周身皮肤多处蜱虫叮咬瘢痕,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④化验:明显PLT下降,心肌酶谱,肾功,肝功,血淀粉酶多项指标异常。⑤市疾病控制中心电话报告该患核酸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
患者入院后,予喜炎平注射液300mg日一次、醒脑静20ml日一次静点清热解毒;异甘草酸美80mg日一次静点保肝;三磷酸腺苷、脂溶性维生素能量支持、酚磺乙胺3.0日一次止血、泮托拉唑40mg日二次静点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葡萄糖酸钙20ml日一次补钙治疗。患者进食差,予高糖、丙胺酰-谷氨酰胺能量支持治疗。予甘露醇250ml日三次加压静点降低颅内压,并予地塞米松10mg静点治疗。14天后,现患者病情平稳,经上级医师同意,准予出院。
病例三:患者男性,59岁,以“发热一周”入院。查体:T:37.3℃ P:88次/分 R:20次/分 BP:120/80mmHg。神清,问答合理,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无出血点,周身皮肤多处蚊虫叮咬瘢痕,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3.78*109/L,血红蛋白144g/L,血小板33*109/L。CT示:肺淤血,左心室肥厚,双侧胸膜肥厚。经大连市疾病控制中心电话报告核酸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明确诊断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
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治疗,该患出现脑水肿,予甘露醇脱水后效果不佳,出现严重抽搐后口腔大量出血及呼吸衰竭,经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改善,但口腔出血经内科积极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出现休克,经补液、扩容等抗休克治疗,患者休克难以纠正,经口腔科会诊后明确为下前牙区牙松动,牙龈撕裂伤,不除外局部牙槽骨骨折。但患者整体状态较差,不能行手术止血治疗。最终因病情过重而死亡。
2讨论
2010年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证实,我国局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其病毒为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常以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在发病初期,由于病症不是十分明显常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本文所报告3例均为老年患者,居住于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发病前有蜱虫叮咬史,发热一周左右入院,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临床表现。但由于未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的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延误。转入我院后,经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明确诊断。所以,对于存在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以免延误患者的诊治,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德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概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2):81-84
[2]张永振,周敦金,熊衍文,等.中国淮阳山地区由新蜱传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出血热.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3):209-20
摘要:目的: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
方法:对2013年8-9月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蜱虫接触史,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结论:对居住于丘陵地带农村地区,有蜱虫咬伤史的患者,应考虑存在该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关键词:新型布尼亚病毒探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70-01
近年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其病毒为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常以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1]。由于该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从而耽误患者的诊治[2]。现将2013年8-9月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
病例一:患者女,年龄59岁,以“发热8天,呼吸困难”入院。查体:T:37℃ P:105次/分 R:22次/分 BP:128/64mmHg。意识模糊,呼之应,问话不答,大声喊叫,躁动。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左侧腋下可触及2×3cm肿大淋巴结,颈软,无抵抗。双瞳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目向上方凝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鸣音,未闻及湿罗音。心率105次/分,心音钝强,腹部平软,压之无痛苦表情。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患者入院后第二天凌晨有窦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3次/分,给予舌下含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经治疗,心室率下降至136次/分。半小时后患者突发心率快速下降,至26次/分,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治疗,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并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每5分钟静推1mg,促心脏复跳,给予尼可刹米0.375,洛贝林3mg静推兴奋呼吸,经心肺复苏40分钟,无效,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无恢复,无自主呼吸,心率0次/分,血压测不出,心电监护示一直线,双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生理反射,判定并宣布患者死亡。
病例二:患者男性,64岁,有蜱虫叮咬史,以“发热6天”入院。患者有蜱虫接触史,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不伴有寒战,未测体温,自服扑热息痛片后自觉症状改善,但随后体温再次升高,于当地诊所静点药物3天无好转,且最高体温为38.1℃,就诊于瓦房店第三人民医院,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及意识障碍,无牙龈出血及鼻衄,无腹泻、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睡眠、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T:36.0℃ P:70次/分 R:18次/分 BP:90/60mmHg,神志清楚,反应略迟钝,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听诊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109/L HGB158g/L PLT40*109/L 肾功:肌酐74umol/L 尿素3.5mmol/L。胸片:胸片未见明显异常。送市疾控中心检测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核酸阳性。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判断依据:①患者老年,男性,有蜱虫叮咬史,目前是为流行季节。②发热6天。③T:36.0℃,周身皮肤多处蜱虫叮咬瘢痕,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④化验:明显PLT下降,心肌酶谱,肾功,肝功,血淀粉酶多项指标异常。⑤市疾病控制中心电话报告该患核酸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
患者入院后,予喜炎平注射液300mg日一次、醒脑静20ml日一次静点清热解毒;异甘草酸美80mg日一次静点保肝;三磷酸腺苷、脂溶性维生素能量支持、酚磺乙胺3.0日一次止血、泮托拉唑40mg日二次静点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葡萄糖酸钙20ml日一次补钙治疗。患者进食差,予高糖、丙胺酰-谷氨酰胺能量支持治疗。予甘露醇250ml日三次加压静点降低颅内压,并予地塞米松10mg静点治疗。14天后,现患者病情平稳,经上级医师同意,准予出院。
病例三:患者男性,59岁,以“发热一周”入院。查体:T:37.3℃ P:88次/分 R:20次/分 BP:120/80mmHg。神清,问答合理,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无出血点,周身皮肤多处蚊虫叮咬瘢痕,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3.78*109/L,血红蛋白144g/L,血小板33*109/L。CT示:肺淤血,左心室肥厚,双侧胸膜肥厚。经大连市疾病控制中心电话报告核酸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明确诊断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
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治疗,该患出现脑水肿,予甘露醇脱水后效果不佳,出现严重抽搐后口腔大量出血及呼吸衰竭,经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改善,但口腔出血经内科积极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出现休克,经补液、扩容等抗休克治疗,患者休克难以纠正,经口腔科会诊后明确为下前牙区牙松动,牙龈撕裂伤,不除外局部牙槽骨骨折。但患者整体状态较差,不能行手术止血治疗。最终因病情过重而死亡。
2讨论
2010年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证实,我国局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其病毒为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常以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在发病初期,由于病症不是十分明显常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本文所报告3例均为老年患者,居住于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发病前有蜱虫叮咬史,发热一周左右入院,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临床表现。但由于未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的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延误。转入我院后,经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明确诊断。所以,对于存在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以免延误患者的诊治,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德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概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2):81-84
[2]张永振,周敦金,熊衍文,等.中国淮阳山地区由新蜱传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出血热.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3):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