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

第一课 第三框  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及其产生的过程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封建国家实现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结合"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注重"自读自悟"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形成;重视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主线,引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一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奴隶社会是怎样来统治奴隶的

12、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二、自读自悟

要点提示:(展示投影片)

1、 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 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 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 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 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 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讨论题)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  一课三框 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一)封建制度的确立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不愿意劳动,你是奴隶主,你会怎样对待奴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隶农制。

2、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过程:(课本P13)

4、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标志:封建制国家的建立(简述过程)。

(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生产力为什么会发展?有那些表现?(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原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农民地位和处境比奴隶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劳动。因此,农民积极性要比奴隶高。

2、表现:冶铁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行会的产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残暴的封建剥削和封建统治

--讨论: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封建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剥削: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绝大部分土地被地主阶级占有。(结合课本小字文)

2)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但地主阶级不从事劳动,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向地主租种土地。这样,农民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因此,封建土地所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的工具(结合"阶级矛盾"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是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奴隶制国家的本质"说明)

4)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征收、放高利贷等形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结合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加以说明)

2、封建制国家的统治

1)君主专制统治;(结合影片相关事例加以说明)

2)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度;(以上以书本内容为例)

3)从精神上统治劳动人民。

(以《祥林嫂》为例)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利用宗教迷信、封建道德、宗族观念等给农民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让人民老老实实地服从封建统治。

(四)封建社会的没落

要点: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看待农民起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 怎样看待农民起义:积极性:动摇封建统治,推动生产的发展;不足: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推翻封建社会。(以李自成等为例)

3、 促进封建社会瓦解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等概念);形式: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关系;意义:适应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四、小结归纳:

一、 讨论题: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可引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展示:(小黑板)

知识结构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

封建社会的建立   封建制国家的建立

1、封建制的建立和                      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和主要表现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剥削的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2、残酷的封建剥削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封建等级制度

3、残暴的封建统治  庞大的国家机器

无形的精神枷锁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

4、封建制度的没落                            农民起义的意义和局限性

概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产生的过程和根本原因

封建制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五、教学目标 测试:(结合《伴你学》进行)

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重视"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以及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二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一)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奴隶社会是怎样来统治奴隶的

12、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投影片 :(二)

1、 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 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 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 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 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 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二、自读自悟

提示:(展示小黑板)

1、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 我国有哪些古代的文化成就?

3、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

4、 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讨论)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  第四框 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

(一) 辉映全球的科技成就

问:辉映全球的科技成就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四大发明

2、 其他发明

(说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王朝的闭关政策,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逐步落后于西方)

(二) 灿烂的文化艺术

问: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具体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有成就的人物

2、 各家学说

3、 代表作品

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1、 积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抵制和批判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

学生讨论: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结合书本归纳。学生言之有理,就给以鼓励。)

四、归纳(略)

五、目标检测:(结合《伴你学》进行)

六、预习作业 :(展示投影片、明确预习要求)

1、 发展资本主义生产需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西方国家是怎样取得的?

2、 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3、 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各有什么意义?

4、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什么?

6、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7、 什么是工业革命?

8、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开始标志、完成标志是什么?

9、 工业革命有什么意义?

第一课 第三框  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及其产生的过程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封建国家实现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结合"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注重"自读自悟"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形成;重视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主线,引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一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奴隶社会是怎样来统治奴隶的

12、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二、自读自悟

要点提示:(展示投影片)

1、 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 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 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 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 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 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讨论题)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  一课三框 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一)封建制度的确立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不愿意劳动,你是奴隶主,你会怎样对待奴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隶农制。

2、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过程:(课本P13)

4、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标志:封建制国家的建立(简述过程)。

(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生产力为什么会发展?有那些表现?(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原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农民地位和处境比奴隶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劳动。因此,农民积极性要比奴隶高。

2、表现:冶铁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行会的产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残暴的封建剥削和封建统治

--讨论: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封建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剥削: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绝大部分土地被地主阶级占有。(结合课本小字文)

2)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但地主阶级不从事劳动,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向地主租种土地。这样,农民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因此,封建土地所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的工具(结合"阶级矛盾"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是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奴隶制国家的本质"说明)

4)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征收、放高利贷等形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结合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加以说明)

2、封建制国家的统治

1)君主专制统治;(结合影片相关事例加以说明)

2)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度;(以上以书本内容为例)

3)从精神上统治劳动人民。

(以《祥林嫂》为例)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利用宗教迷信、封建道德、宗族观念等给农民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让人民老老实实地服从封建统治。

(四)封建社会的没落

要点: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看待农民起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 怎样看待农民起义:积极性:动摇封建统治,推动生产的发展;不足: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推翻封建社会。(以李自成等为例)

3、 促进封建社会瓦解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等概念);形式: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关系;意义:适应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四、小结归纳:

一、 讨论题: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可引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展示:(小黑板)

知识结构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

封建社会的建立   封建制国家的建立

1、封建制的建立和                      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和主要表现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剥削的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2、残酷的封建剥削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封建等级制度

3、残暴的封建统治  庞大的国家机器

无形的精神枷锁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

4、封建制度的没落                            农民起义的意义和局限性

概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产生的过程和根本原因

封建制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五、教学目标 测试:(结合《伴你学》进行)

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重视"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以及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二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一)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奴隶社会是怎样来统治奴隶的

12、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投影片 :(二)

1、 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 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 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 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 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 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二、自读自悟

提示:(展示小黑板)

1、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 我国有哪些古代的文化成就?

3、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

4、 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讨论)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  第四框 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

(一) 辉映全球的科技成就

问:辉映全球的科技成就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四大发明

2、 其他发明

(说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王朝的闭关政策,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逐步落后于西方)

(二) 灿烂的文化艺术

问: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具体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有成就的人物

2、 各家学说

3、 代表作品

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1、 积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抵制和批判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

学生讨论: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结合书本归纳。学生言之有理,就给以鼓励。)

四、归纳(略)

五、目标检测:(结合《伴你学》进行)

六、预习作业 :(展示投影片、明确预习要求)

1、 发展资本主义生产需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西方国家是怎样取得的?

2、 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3、 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各有什么意义?

4、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什么?

6、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7、 什么是工业革命?

8、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开始标志、完成标志是什么?

9、 工业革命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章

  • [开元盛世]教案03
  • 第三课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查看


  • 晋商的兴盛与衰亡
  •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二百年前,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远及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到鼎盛.但是,它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落了,这使我们不禁会问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 ...查看


  •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 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 ...查看


  • 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走向
  • 作者:方广锠 法音 2002年02期 一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这个选题是199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江溶.刘方等先生提出的.经该社上报后,被列为新闻出版署"八五"重点规划"中国文化大观系列丛书&quo ...查看


  •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学院:商学院 班级:B1401 姓名:张修博 学号:1013140113 摘要: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 ...查看


  •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查看


  •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示范课教案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四课我们主要学习唐朝的强盛,但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查看


  • [教案]第2课唐前期的兴盛
  • 第2课 唐前期的兴盛(教学设计) 麻城市顺河中心学校陈希英 [教学流程] 学案探究 第2课 唐前期的兴盛 学习重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和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学习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唐太宗等历史人 ...查看


  • 从红楼四春看[红楼梦]贾府的兴衰史
  • 摘要 元迎探惜四春是<红楼梦>小说中贾府的四位小姐.从她们的身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作者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控诉以及对四位女子命运的叹息,更能够清晰地看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由盛到衰的整个轨迹. 关键词:<红楼梦> 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