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咬死了羊。这句话是唐朝的时候某驿站的一位服务生说的,选择其作标题是因为可以引出几个有趣的故事。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下令禁屠杀及捕鱼虾。不许杀生显然给餐饮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也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吃肉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怎么解决?经典著作《易传》中指出:“变则通。”一变通对策就出来了。 有一件事发生在娄师德身上,娄师德应该算是武则天倚重的大臣之一,也是武周时期少有的能够全身而终的将相之一。有一次娄师德从东都出发去外地视察,当时他官居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把手,三品大员。御史台是国家监察机构,经常要到各地去监察有无违法乱纪的人和事。 天色将晚,娄师德到一个驿站住宿。驿站是国家设立的招待所,官员入住按照其品级享受相应的待遇,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吃饭的时候服务生端上来一盘羊肉,作为监察机关的领导,娄师德当然知道有禁屠令,也知道违反圣上的禁令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便严肃地追问:“圣上严令禁止杀生,为什么还有羊肉?” 服务生回答说:“是一只豺狼咬死了这只羊。”豺狼咬死的羊当然和人杀生无关,至于是不是真的,娄师德心知肚明,因此他说:“这个豺狼很有眼色。” 接下来的事更有趣,服务生又端上来一盘鱼,娄师德照例要质问:“圣上严令禁止捕鱼,为什么还会有鱼?”服务生也照例回答:“是一只豺狼咬死了这条鱼。”这个答案具有明显的逻辑性错误,娄师德也不由得训斥服务生:“短智汉,应该是水獭咬死了鱼。”短智的直译应该是智力不足,就是现在的缺心眼,与之相比,知书达理的娄师德所说的理由显然更具有说服力。 说完了官员再谈谈餐饮业,餐饮业讲的是经济效益,是要挣钱的。你不让他用肉。很多菜就失去了味道。因此如何尽快走出禁屠令所造成的困境,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餐饮业想出的办法是:将各种肉煮成浓浓的肉汤,再用这种肉汤来烹饪菜肴。 咱们国家传统烹饪中有一种叫做高汤的用料,一般来说是用土鸡、火腿、春笋、猪筒子骨、瘦猪肉丁熬制而成,味极鲜,绝非那种水中加了鸡精的汤。这种高汤产生于何时我不太了解,但武周时期餐馆所煮的肉汤无疑是一种上品汤。肉汤煮好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罗网过滤,将汤中的肉块过掉以避嫌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有过滤不净的现象,端上桌的菜肴中时有肉块出现,对于违反法令的事,经营单位是不负责解释的,问得急了就回答说:“罗漏。” 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一种情景,一桌吃家中有人夹到惟一的一块肉后对众人说,承让,承让,本人叼得一块罗漏。虽不及大块吃肉,也算是吃出一些情趣。 武则天对于禁屠一事不像官员们那样严厉,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民间的说法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法令是由她那里出来的,她就是释法的权威。作为皇帝的武则天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违令的现象是有所了解的,那个时候有许多人以告密为己任,争相向皇帝反映情况。 当时一个叫张德的官员喜得贵子,私自杀了一头羊办喜宴,前来赴宴的同僚中有一个人姓杜名肃,七碟子八大碗吃了个壕满沟平后又往怀里揣了一个羊肉馅饼。 杜肃揣走一个馅饼不是为了回家慢慢品尝,而是将这件事汇报给了皇上。第二天上朝,武则天对张德说:“听说你得了一个儿子,这是个喜事。” 一句关怀的问候,令张德和在场的官员浑身发冷,这意味着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私房之内发生的事都被人监视着,任何隐私都有可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果然,令张德担心的事出现了,圣上追问其从哪里搞来的肉。张德只剩下走坦白从宽叩头服罪这一条出路了。 武则天的话应该是出乎张德的意料,她说朕禁止屠宰,但是对于喜事和丧事是不加干涉的。 话说到这里,张德算是松了一口气,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武则天接着说:“不过你以后请客吃饭也要有选择,别什么人都往家叫。”说完拿出杜肃检举张德私自吃肉的奏表让大家看。 至于那个吃人家饭还砸人家锅的杜肃,史书上记载的是:举朝唾其面。 (顾婕好 摘自《社会观察》)
豺狼咬死了羊。这句话是唐朝的时候某驿站的一位服务生说的,选择其作标题是因为可以引出几个有趣的故事。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下令禁屠杀及捕鱼虾。不许杀生显然给餐饮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也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吃肉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怎么解决?经典著作《易传》中指出:“变则通。”一变通对策就出来了。 有一件事发生在娄师德身上,娄师德应该算是武则天倚重的大臣之一,也是武周时期少有的能够全身而终的将相之一。有一次娄师德从东都出发去外地视察,当时他官居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把手,三品大员。御史台是国家监察机构,经常要到各地去监察有无违法乱纪的人和事。 天色将晚,娄师德到一个驿站住宿。驿站是国家设立的招待所,官员入住按照其品级享受相应的待遇,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吃饭的时候服务生端上来一盘羊肉,作为监察机关的领导,娄师德当然知道有禁屠令,也知道违反圣上的禁令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便严肃地追问:“圣上严令禁止杀生,为什么还有羊肉?” 服务生回答说:“是一只豺狼咬死了这只羊。”豺狼咬死的羊当然和人杀生无关,至于是不是真的,娄师德心知肚明,因此他说:“这个豺狼很有眼色。” 接下来的事更有趣,服务生又端上来一盘鱼,娄师德照例要质问:“圣上严令禁止捕鱼,为什么还会有鱼?”服务生也照例回答:“是一只豺狼咬死了这条鱼。”这个答案具有明显的逻辑性错误,娄师德也不由得训斥服务生:“短智汉,应该是水獭咬死了鱼。”短智的直译应该是智力不足,就是现在的缺心眼,与之相比,知书达理的娄师德所说的理由显然更具有说服力。 说完了官员再谈谈餐饮业,餐饮业讲的是经济效益,是要挣钱的。你不让他用肉。很多菜就失去了味道。因此如何尽快走出禁屠令所造成的困境,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餐饮业想出的办法是:将各种肉煮成浓浓的肉汤,再用这种肉汤来烹饪菜肴。 咱们国家传统烹饪中有一种叫做高汤的用料,一般来说是用土鸡、火腿、春笋、猪筒子骨、瘦猪肉丁熬制而成,味极鲜,绝非那种水中加了鸡精的汤。这种高汤产生于何时我不太了解,但武周时期餐馆所煮的肉汤无疑是一种上品汤。肉汤煮好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罗网过滤,将汤中的肉块过掉以避嫌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有过滤不净的现象,端上桌的菜肴中时有肉块出现,对于违反法令的事,经营单位是不负责解释的,问得急了就回答说:“罗漏。” 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一种情景,一桌吃家中有人夹到惟一的一块肉后对众人说,承让,承让,本人叼得一块罗漏。虽不及大块吃肉,也算是吃出一些情趣。 武则天对于禁屠一事不像官员们那样严厉,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民间的说法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法令是由她那里出来的,她就是释法的权威。作为皇帝的武则天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违令的现象是有所了解的,那个时候有许多人以告密为己任,争相向皇帝反映情况。 当时一个叫张德的官员喜得贵子,私自杀了一头羊办喜宴,前来赴宴的同僚中有一个人姓杜名肃,七碟子八大碗吃了个壕满沟平后又往怀里揣了一个羊肉馅饼。 杜肃揣走一个馅饼不是为了回家慢慢品尝,而是将这件事汇报给了皇上。第二天上朝,武则天对张德说:“听说你得了一个儿子,这是个喜事。” 一句关怀的问候,令张德和在场的官员浑身发冷,这意味着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私房之内发生的事都被人监视着,任何隐私都有可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果然,令张德担心的事出现了,圣上追问其从哪里搞来的肉。张德只剩下走坦白从宽叩头服罪这一条出路了。 武则天的话应该是出乎张德的意料,她说朕禁止屠宰,但是对于喜事和丧事是不加干涉的。 话说到这里,张德算是松了一口气,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武则天接着说:“不过你以后请客吃饭也要有选择,别什么人都往家叫。”说完拿出杜肃检举张德私自吃肉的奏表让大家看。 至于那个吃人家饭还砸人家锅的杜肃,史书上记载的是:举朝唾其面。 (顾婕好 摘自《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