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小熊请客
设计思路
对应,指两种事物在性质、作用、位置、数量等方面的相应关系。对应是幼儿数学活动中重要的认知形式。对应关系的建立,可为幼儿建立数概念、学习计数以及建立空间概念等做好准备。小班幼儿对应的发展目标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它包含两个层面的要求:第一,能在事物类概念的基础上,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对应关系;第二,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排列,比较发现物体量的多少。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对应既是认识物体间关系的手段,也是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所以它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活动难点。
小班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狗与骨头,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活动中,我用简短的儿歌创设了“小熊请客”的故事情境,并用小班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形象及其爱吃的食物建立对应关系,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两组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2.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3.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养成从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分别是什么。
2. 材料准备:展示台,背景图,小动物及对应食物的操作图卡,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倾听儿歌,观察画面,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建立物体的类概念。
1. 教师朗诵儿歌,以“小熊请客”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家里请客,我们到它家里去,唱歌跳舞真快乐。
师:老师刚才说到的小动物是谁?它要干什么?
2. 集体观察画面,分辨客人和主人。
(1)教师出示背景图(见图1),幼儿自由观察画面,找出小熊的客人有哪些。
师:小熊请的客人都是谁呢?请大家在画面上找一找。
(2)集体交流,分辨客人与主人,初步建立类概念。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熊的客人都有谁。
教师随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这些是客人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手指图片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建立“主人”和“客人”的类概念。
3. 观察画面,感知动物与食物的不同类别。
(1)幼儿自由观察背景图2,分辨食物。
师:客人来了,小熊给客人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我们仔细找一找,小熊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2)同伴间相互交流。
师:请你跟好朋友一起说说,小熊准备了哪些好吃的。
(3)集体交流,建立“动物”与“食物”的类概念。
教师手指图片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建立“动物”与“食物”的类概念。
二、操作材料,进一步感知物体之间的联系,体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熊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还有这么多好吃的食物。要为每位客人安排一样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该怎么安排呢?
2. 教师借助教具演示,讲解操作要求。
师:我们可以把小动物排成一排,看看每个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食物,把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放在小动物的下边或旁边。
3. 幼儿自主操作学具,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注意培养幼儿从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习惯。
三、交流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梳理一一对应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 在展示台上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是怎么给小动物安排食物的?请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
2. 教师针对幼儿不同的操作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幼儿操作大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图片位置、对应关系毫无规律地摆放;第二层次:图片能两两对应摆放,但动物与食物无联系;第三层次:图片能两两对应摆放,但动物与食物对应时出现个别错误;第四层次:每只动物对应着摆放食物或每种食物对应着摆放动物。)
四、观察操作结果,比较物体多1、少1的数量关系。
师:大家在给小动物安排食物时发现了什么?动物和食物的数量一样多吗?什么多,什么少?多几个,少几个?
五、连线操作,进一步感知一一对应及多1、少1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1. 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师:我们帮小动物分别找到了好吃的,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食谱记下来。谁最喜欢吃什么,我们就用线条把动物和食物连在一起。
教师在展示台上用操作图卡和油画棒示范。
2. 幼儿操作。
3. 集体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小熊没有食物,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食物的数量变得一样多?(添上一种食物或去掉一种小动物)
活动延伸
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练习一一对应及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比如,在发放勺子和碗时,运用一一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窗体底端
小班数学:小熊请客
设计思路
对应,指两种事物在性质、作用、位置、数量等方面的相应关系。对应是幼儿数学活动中重要的认知形式。对应关系的建立,可为幼儿建立数概念、学习计数以及建立空间概念等做好准备。小班幼儿对应的发展目标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它包含两个层面的要求:第一,能在事物类概念的基础上,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对应关系;第二,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排列,比较发现物体量的多少。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对应既是认识物体间关系的手段,也是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所以它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活动难点。
小班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狗与骨头,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活动中,我用简短的儿歌创设了“小熊请客”的故事情境,并用小班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形象及其爱吃的食物建立对应关系,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两组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2.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3.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养成从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分别是什么。
2. 材料准备:展示台,背景图,小动物及对应食物的操作图卡,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倾听儿歌,观察画面,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建立物体的类概念。
1. 教师朗诵儿歌,以“小熊请客”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家里请客,我们到它家里去,唱歌跳舞真快乐。
师:老师刚才说到的小动物是谁?它要干什么?
2. 集体观察画面,分辨客人和主人。
(1)教师出示背景图(见图1),幼儿自由观察画面,找出小熊的客人有哪些。
师:小熊请的客人都是谁呢?请大家在画面上找一找。
(2)集体交流,分辨客人与主人,初步建立类概念。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熊的客人都有谁。
教师随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这些是客人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手指图片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建立“主人”和“客人”的类概念。
3. 观察画面,感知动物与食物的不同类别。
(1)幼儿自由观察背景图2,分辨食物。
师:客人来了,小熊给客人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我们仔细找一找,小熊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2)同伴间相互交流。
师:请你跟好朋友一起说说,小熊准备了哪些好吃的。
(3)集体交流,建立“动物”与“食物”的类概念。
教师手指图片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建立“动物”与“食物”的类概念。
二、操作材料,进一步感知物体之间的联系,体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熊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还有这么多好吃的食物。要为每位客人安排一样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该怎么安排呢?
2. 教师借助教具演示,讲解操作要求。
师:我们可以把小动物排成一排,看看每个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食物,把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放在小动物的下边或旁边。
3. 幼儿自主操作学具,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注意培养幼儿从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习惯。
三、交流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梳理一一对应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 在展示台上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是怎么给小动物安排食物的?请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
2. 教师针对幼儿不同的操作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幼儿操作大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图片位置、对应关系毫无规律地摆放;第二层次:图片能两两对应摆放,但动物与食物无联系;第三层次:图片能两两对应摆放,但动物与食物对应时出现个别错误;第四层次:每只动物对应着摆放食物或每种食物对应着摆放动物。)
四、观察操作结果,比较物体多1、少1的数量关系。
师:大家在给小动物安排食物时发现了什么?动物和食物的数量一样多吗?什么多,什么少?多几个,少几个?
五、连线操作,进一步感知一一对应及多1、少1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1. 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师:我们帮小动物分别找到了好吃的,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食谱记下来。谁最喜欢吃什么,我们就用线条把动物和食物连在一起。
教师在展示台上用操作图卡和油画棒示范。
2. 幼儿操作。
3. 集体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小熊没有食物,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食物的数量变得一样多?(添上一种食物或去掉一种小动物)
活动延伸
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练习一一对应及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比如,在发放勺子和碗时,运用一一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