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学生10.09)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走进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重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3),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他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二、了解作品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为乾隆进士高鹗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

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见教材十三页)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臵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阜.盛( ) 敕.造( ) 嬷.嬷( ) 丫鬟.( ) 斟.上( ) 怯.弱( ) 小幺.( ) 癞.头( ) 疯癫.( ) 放诞.( ) 绾.着( ) 杜撰.( ) 璎珞..( ) 盘螭.( ) 绉.裙( ) 裉.袄( ) 嫡.亲( ) 翠幄.( ) 轩.峻( ) 厢庑.( ) 錾.金( ) 黼黻..( ) 美人觚.( ) 孽.根( ) 溺.爱( ) 咳嗽..( ) 盥.手( ) 懵.懂( ) 瞋.视( ) 诽谤..( ) 辜.负( ) 韶.光( ) 纨绔..( ) 罥.烟眉( ) 两靥.( ) 颦.

颦( ) 2、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②可怜辜负好韶光( )

③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 ) ④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

⑤行为偏僻性乖张( ) ⑥纵然生得好皮囊( ) ⑦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 ) ⑧莫效此儿形状( ) ⑨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

- 1 -

⑩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

⑾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 ) ⑿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 3、成语释义:

不经之谈: 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 顾盼神飞: 试分析作者描写王熙凤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一)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二)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

(1)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

统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

寻愁觅恨: 甜言蜜语: 4、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 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

开端:黛玉来到荣国府→发展:黛玉见到( )→高潮:黛玉见到( )→结局:安排黛玉住处及丫鬟

探究案

”读罢课文有哪些不同?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并归纳出来。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将相关内容在书上注明符号)?作者写这些情况想表明什么?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将相关内容在书上注明符号)?这些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贾政时又看到什么(将相关内容在书上注明符号)?这些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哪两类人,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5、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

(2)这些人都是

(3)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 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

(1)写服饰表现的性格: (2)写容貌表现的性格: 3、言行。

(1)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 (2)

① 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 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 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 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 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 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 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 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3)王熙凤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神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4)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5)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

答:

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

- 2 -

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

(1)宝玉眼中的黛玉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性格 罥烟眉:性格 含情目:性格 两靥愁、一身病:性格 闲静如姣花照水:性格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性格

3. 语言、动作描写:

性格特点: (二)人物形象小结:

(三)总结: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心较比干多一窍:性格 病如西子胜三分:性格 (2)众人眼中的黛玉: ……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

(3)熙凤眼中的黛玉:

2.黛玉的心理描写(句子): 性格:

3.语言描写(句子): 性格:

4.行动描写(句子): 性格: (二)人物形象小结:

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

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

(1)王夫人:

(2)黛玉:

二人心中宝玉的性格特点: (3)两首《西江月》暗示的性格: 2.外貌描写:

修辞手法:

性格特点:

训练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桌帏.(wéi ) 敕.(chì)造 人烟阜.(fù )盛 钗.(chāi )钏.(chuàn ) B、盥.(guàn)沐 忖度..(cǔn duó) 敛声屏.(píng)气 丫鬟.( huán) C、厢庑.(wú ) 甬.(yǒng)路 放诞.(dàn) 懵.(méng )懂 D、鬓.(bīn )发 錾.(zàn )银 涎.(xián)皮赖脸 杜撰.

(zhuà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经之谈 凋梁画栋 荒诞不经 纨绔膏粱 B、宸翰之宝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面如傅粉

C、怯弱不胜 珍惜韶光 顾盼神飞 体格风骚

D、谬种流传 以手拭泪 貌合神离 挽着发髻 3、根据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判断人物。

(1)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

(2)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

先闻。( )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少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林黛玉稍显丰腴,和书中弱不禁风的描写有些差

距,另外,林黛玉的扮演者也缺少一种顾盼神飞....

的灵气。 B、曹雪芹写贾府的众人在贾母面前的敛声屏气....

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C、胡适特别强调属于神怪不经之谈....

的《西游记》的妙处在于“荒唐而有情思,诙谐而有庄意”。 D、有评论家认为,超人气天王在上海的演唱会引起十室九空....

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炒作的结果,不要过度期待其对地方文艺的积极作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0年7月28日,三峡水库迎来今年第二轮大洪水,入库流量最高时达到5.6万立方米每秒,创下今年迄今第二大入库流量。

- 3 -

B、2010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比赛在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结束,中国选手周洋勇夺金牌,是中国队本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

C、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孙正平即将年满60正式退休,他在体育解说之路上书写了三十载的传奇。

D、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以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 ,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A、半开的数不清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B、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C、饱涨的花骨朵和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 D、数不清的半开的饱涨的白花和花骨朵 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

答: (2)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曹雪芹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齐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命人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出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笑央道:“好妈妈,我只喝一盅。”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不是那日我眼错不见,不知那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喜欢,给了你一口酒喝,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薛姨妈笑道:“老货,只管放心吃你的去罢!我也不许他吃多了。就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且和众人吃酒去。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小丫环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

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杯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别扫大家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该拿我们来醒脾(——开心)了!”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赌赌气;一面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 管放心吃,有我呢!……”因命:“再烫些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 又鼓起兴来。

8.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其弦外之音是什么?

9.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之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三人劝宝玉的动机也是不同的,他们动机各是什么呢?

薛姨妈的理由: 动机: 薛宝钗的理由: 动机: 李嬷嬷的理由: 动机: 10.结合上文来看,①“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②“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等句中加点词实际指代意义是什么?

①句:“他”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我”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②句:“你”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11.“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一句中,“此”指代什么?林黛玉奚落他什么?

“此” 。林黛玉奚落的是: 12.体会本节选部分(后三段)宝玉的心理变化。请简叙这一变化过程。

宝玉的心理变化: 13.在宝玉喝(冷)酒这一事中,林黛玉先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现出林黛玉什么性格来?

答: - 4 -

- 5 -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走进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重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3),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他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二、了解作品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为乾隆进士高鹗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

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见教材十三页)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臵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阜.盛( ) 敕.造( ) 嬷.嬷( ) 丫鬟.( ) 斟.上( ) 怯.弱( ) 小幺.( ) 癞.头( ) 疯癫.( ) 放诞.( ) 绾.着( ) 杜撰.( ) 璎珞..( ) 盘螭.( ) 绉.裙( ) 裉.袄( ) 嫡.亲( ) 翠幄.( ) 轩.峻( ) 厢庑.( ) 錾.金( ) 黼黻..( ) 美人觚.( ) 孽.根( ) 溺.爱( ) 咳嗽..( ) 盥.手( ) 懵.懂( ) 瞋.视( ) 诽谤..( ) 辜.负( ) 韶.光( ) 纨绔..( ) 罥.烟眉( ) 两靥.( ) 颦.

颦( ) 2、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②可怜辜负好韶光( )

③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 ) ④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

⑤行为偏僻性乖张( ) ⑥纵然生得好皮囊( ) ⑦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 ) ⑧莫效此儿形状( ) ⑨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

- 1 -

⑩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

⑾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 ) ⑿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 3、成语释义:

不经之谈: 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 顾盼神飞: 试分析作者描写王熙凤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一)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二)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

(1)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

统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

寻愁觅恨: 甜言蜜语: 4、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 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

开端:黛玉来到荣国府→发展:黛玉见到( )→高潮:黛玉见到( )→结局:安排黛玉住处及丫鬟

探究案

”读罢课文有哪些不同?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并归纳出来。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将相关内容在书上注明符号)?作者写这些情况想表明什么?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将相关内容在书上注明符号)?这些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贾政时又看到什么(将相关内容在书上注明符号)?这些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哪两类人,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5、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

(2)这些人都是

(3)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 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

(1)写服饰表现的性格: (2)写容貌表现的性格: 3、言行。

(1)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 (2)

① 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 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 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 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 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 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 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 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3)王熙凤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神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4)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5)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

答:

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

- 2 -

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

(1)宝玉眼中的黛玉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性格 罥烟眉:性格 含情目:性格 两靥愁、一身病:性格 闲静如姣花照水:性格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性格

3. 语言、动作描写:

性格特点: (二)人物形象小结:

(三)总结: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心较比干多一窍:性格 病如西子胜三分:性格 (2)众人眼中的黛玉: ……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

(3)熙凤眼中的黛玉:

2.黛玉的心理描写(句子): 性格:

3.语言描写(句子): 性格:

4.行动描写(句子): 性格: (二)人物形象小结:

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

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

(1)王夫人:

(2)黛玉:

二人心中宝玉的性格特点: (3)两首《西江月》暗示的性格: 2.外貌描写:

修辞手法:

性格特点:

训练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桌帏.(wéi ) 敕.(chì)造 人烟阜.(fù )盛 钗.(chāi )钏.(chuàn ) B、盥.(guàn)沐 忖度..(cǔn duó) 敛声屏.(píng)气 丫鬟.( huán) C、厢庑.(wú ) 甬.(yǒng)路 放诞.(dàn) 懵.(méng )懂 D、鬓.(bīn )发 錾.(zàn )银 涎.(xián)皮赖脸 杜撰.

(zhuà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经之谈 凋梁画栋 荒诞不经 纨绔膏粱 B、宸翰之宝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面如傅粉

C、怯弱不胜 珍惜韶光 顾盼神飞 体格风骚

D、谬种流传 以手拭泪 貌合神离 挽着发髻 3、根据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判断人物。

(1)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

(2)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

先闻。( )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少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林黛玉稍显丰腴,和书中弱不禁风的描写有些差

距,另外,林黛玉的扮演者也缺少一种顾盼神飞....

的灵气。 B、曹雪芹写贾府的众人在贾母面前的敛声屏气....

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C、胡适特别强调属于神怪不经之谈....

的《西游记》的妙处在于“荒唐而有情思,诙谐而有庄意”。 D、有评论家认为,超人气天王在上海的演唱会引起十室九空....

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炒作的结果,不要过度期待其对地方文艺的积极作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0年7月28日,三峡水库迎来今年第二轮大洪水,入库流量最高时达到5.6万立方米每秒,创下今年迄今第二大入库流量。

- 3 -

B、2010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比赛在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结束,中国选手周洋勇夺金牌,是中国队本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

C、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孙正平即将年满60正式退休,他在体育解说之路上书写了三十载的传奇。

D、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以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 ,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A、半开的数不清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B、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C、饱涨的花骨朵和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 D、数不清的半开的饱涨的白花和花骨朵 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

答: (2)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曹雪芹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齐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命人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出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笑央道:“好妈妈,我只喝一盅。”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不是那日我眼错不见,不知那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喜欢,给了你一口酒喝,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薛姨妈笑道:“老货,只管放心吃你的去罢!我也不许他吃多了。就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且和众人吃酒去。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小丫环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

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杯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别扫大家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该拿我们来醒脾(——开心)了!”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赌赌气;一面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 管放心吃,有我呢!……”因命:“再烫些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 又鼓起兴来。

8.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其弦外之音是什么?

9.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之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三人劝宝玉的动机也是不同的,他们动机各是什么呢?

薛姨妈的理由: 动机: 薛宝钗的理由: 动机: 李嬷嬷的理由: 动机: 10.结合上文来看,①“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②“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等句中加点词实际指代意义是什么?

①句:“他”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我”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②句:“你”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11.“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一句中,“此”指代什么?林黛玉奚落他什么?

“此” 。林黛玉奚落的是: 12.体会本节选部分(后三段)宝玉的心理变化。请简叙这一变化过程。

宝玉的心理变化: 13.在宝玉喝(冷)酒这一事中,林黛玉先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现出林黛玉什么性格来?

答: - 4 -

- 5 -


相关文章

  •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1
  •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中国古代小说,要从分析环境入手,要认识古代封建社会,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 ...查看


  • 关于_林黛玉进贾府_教学的几点思考_白芳
  • yuwenjiaoxue 语文教学 教学一线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白芳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林黛这个饱蘸曹雪芹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 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 ...查看


  • 从[林黛玉进贾府]品[红楼梦]"其中味"
  • 一部<红楼梦>内容丰富,人.事.物可谓繁杂,让初读这部书的高中生无所适从,但通过<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指导高中生细读,可以帮助他们打开<红楼梦>的大门,更好地品味"其中味". 一.主要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 Ppt呈现具体内容 一. 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迅速浏览文章,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同学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评析. 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预习提示与思考 1.<红楼梦>和曹雪芹. 作者简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曾经教过两遍,无非以林黛进贾府的先后为顺序,以书中的"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为突破进行教学.先教环境描写,再教人物描写,其中落实知识教学.任务倒都完成了,总 ...查看


  • 高中语文说课稿
  • 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3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改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的地位及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是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必学课文.本单元在全套课本中,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第三个单元重点训练小说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这个单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