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粮食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对粮食质量进行检测控制,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优质、营养和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粮食品种,使人们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关键词:粮食 质量 检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为社会提供品质营养丰富、卫生安全的粮食,既是从源头上控制粮食质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1、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当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人民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粮食是整个食物链的源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一是粮食生产方面受气候、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特别是由于环境污染、农民用药施肥不规范、粮食储藏手段和技术水平低等,导致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粮食流通环节多、时间长,在收获、收购、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农户露天储粮和马路晒粮现象、装具和运输工具对粮食的污染、防霉抑虫措施不当、加工工艺落后等都会影响粮食质量安全;三是个别粮食加工企业违法经营,在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导致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油食品流入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运用质量检测手段对粮食质量进行严格监管。   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是食品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不仅各类食品加工行业对粮食品质提出了要求,而且将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和饲料的行业也都对粮食质量提出了要求,需要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   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滞后、检测体系不健全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一是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粮食质检机构受体制改革的影响,或归并,或撤销,就是存在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维护、更新费用不足、业务经费缺乏保障等原因,造成技术人员流失,质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新成立的质检机构也受经验、技术、设备和人员的影响,满足不了社会对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质检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以及能力验证、试验比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尚不健全。   3、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   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为粮食生产服务。做好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全面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和优质粮食品质状况,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订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服务“三农”,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竞争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可提高粮食生产标准化水平,引导原粮质量提高,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检测,为粮食质量监管服务。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对各级储备粮、军供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质量实行检测监管,严格质量把关,确保质量良好和急需时用得上,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军需民食、促进社会和谐。   进行粮食卫生指标检测,把好粮食源头质量关。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卫生指标检测,可以掌握当前原粮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在这些环节中是否对粮食使用了违禁的药品或添加剂,粮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发热霉变,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以及超标程度如何,粮食经加工后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会下降多大比例,在成品粮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随时间如何变化等。通过全面认真的抽样检测,并公布权威的检测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为加强原粮卫生监管提供依据,对确保加工食品原料安全和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粮食质量检测与储粮技术应用结合,为绿色储粮服务。对正常储存的粮食进行质量检测,一方面可以利用检测数据对粮食质量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导粮食收储和合理应用储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储存方式、不同仓型、不同粮食品种储存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技术研究,根据粮食质量数据变化调整储粮技术应用实施,保证储粮质量符合绿色要求,使质量检测为优化储粮技术服务。   另外,加快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一是加强检测机构和网点建设,不断充实和培训高素质检化验技术人员,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检验和办公条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取得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资格;二是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促进粮食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通过自主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究应用黄曲霉毒素、残留溶剂、残留熏蒸剂、有机农药、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有害重金属等项目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提高粮食质量检测的效率。三是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应有计划地开展试验比对和能力验证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对粮食质量进行检测控制,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优质、营养和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粮食品种,使人们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关键词:粮食 质量 检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为社会提供品质营养丰富、卫生安全的粮食,既是从源头上控制粮食质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1、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当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人民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粮食是整个食物链的源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一是粮食生产方面受气候、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特别是由于环境污染、农民用药施肥不规范、粮食储藏手段和技术水平低等,导致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粮食流通环节多、时间长,在收获、收购、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农户露天储粮和马路晒粮现象、装具和运输工具对粮食的污染、防霉抑虫措施不当、加工工艺落后等都会影响粮食质量安全;三是个别粮食加工企业违法经营,在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导致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油食品流入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运用质量检测手段对粮食质量进行严格监管。   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是食品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不仅各类食品加工行业对粮食品质提出了要求,而且将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和饲料的行业也都对粮食质量提出了要求,需要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   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滞后、检测体系不健全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一是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粮食质检机构受体制改革的影响,或归并,或撤销,就是存在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维护、更新费用不足、业务经费缺乏保障等原因,造成技术人员流失,质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新成立的质检机构也受经验、技术、设备和人员的影响,满足不了社会对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质检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以及能力验证、试验比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尚不健全。   3、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   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为粮食生产服务。做好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全面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和优质粮食品质状况,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订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服务“三农”,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竞争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可提高粮食生产标准化水平,引导原粮质量提高,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检测,为粮食质量监管服务。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对各级储备粮、军供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质量实行检测监管,严格质量把关,确保质量良好和急需时用得上,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军需民食、促进社会和谐。   进行粮食卫生指标检测,把好粮食源头质量关。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卫生指标检测,可以掌握当前原粮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在这些环节中是否对粮食使用了违禁的药品或添加剂,粮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发热霉变,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以及超标程度如何,粮食经加工后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会下降多大比例,在成品粮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随时间如何变化等。通过全面认真的抽样检测,并公布权威的检测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为加强原粮卫生监管提供依据,对确保加工食品原料安全和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粮食质量检测与储粮技术应用结合,为绿色储粮服务。对正常储存的粮食进行质量检测,一方面可以利用检测数据对粮食质量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导粮食收储和合理应用储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储存方式、不同仓型、不同粮食品种储存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技术研究,根据粮食质量数据变化调整储粮技术应用实施,保证储粮质量符合绿色要求,使质量检测为优化储粮技术服务。   另外,加快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一是加强检测机构和网点建设,不断充实和培训高素质检化验技术人员,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检验和办公条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取得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资格;二是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促进粮食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通过自主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究应用黄曲霉毒素、残留溶剂、残留熏蒸剂、有机农药、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有害重金属等项目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提高粮食质量检测的效率。三是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应有计划地开展试验比对和能力验证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发挥粮食质检机构作用做好粮食质量监管工作
  • 发挥粮食质检机构作用做好粮食质量监管工作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全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广大消费者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就如何解决粮食质检机构的作用,做好新时期粮食质量监 ...查看


  • 浅谈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质量管理
  • 现代经济信息 浅谈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质量管理 吕丽华四平平东国家粮食储备库 摘要: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A.{rj的重视.粮食质量检验工作也越采越显得重耍.近些年来,粮食检验队伍逐步壮大,有关 粮食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检测方 ...查看


  • 粮食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 浅谈粮食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摘 要]对粮食质量进行检测控制,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优质.营养和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粮食品种,使人们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 ...查看


  • 聂振邦局长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2012-01-19   发布者:xxb   信息来源:中国粮食信息网 稳定市场 提升产业 大力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 --聂振邦同志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2年1月9日) 这次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 ...查看


  • 加强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管理
  • 目前,中储粮总公司垂直体系管理的承储企业有1600多家,在全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到10%,库存量占国家粮食总库存的1/3,收购量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1/4,所辖直属库251个.许多国家粮食库存在代储库,未在垂直体系直接管理范 ...查看


  • 粮食安全是"天字号"大事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从古至今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老百姓把粮食奉为天,因为有了粮食人们才能解决温饱,社会才能向前发展,经济才能腾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然而,去年以来,由于欧佩克石油限产和世界主要粮 ...查看


  • 2013年度市粮食仓储工作总结
  • X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xxx"规划顺利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企业效益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发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 ...查看


  • 中储粮材料
  • 殊政策性任务.属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拥有国内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粮食储运网络,粮食储运技术和装备水平行业领先.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66.8亿元. 中储粮总公司 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 ...查看


  • 粮食局行政执法依据
  • 粮食局行政执法依据 一.行政执法主体 单位名称:粮食局 单位类别:法定行政机关 法律依据: (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食的总量平衡.宏观调控和重要粮食品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