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观潮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本文写的是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分四段写了不同的内容: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观潮者之多。文章通过介绍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雷霆(tín) 杨诚斋(zhāi)

艨艟(mãn chōn)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ě)

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波(jīn)

二、词语释义

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大概,大致。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

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四、作家作品

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五、背景探视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

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雷霆(tín) 震撼(hàn)

京尹(yǐn)

b.艨艟(tōn) 如履平地(lǚ)

崩山(bēn)

c.为火所焚(fãn) 善泅者(qiú)

溯迎而上(suî)

d.鲸波万仞(rân) 罗绮(qǐ)

车马塞途(sāi)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例:如履平地 ( )

a.西装革履 b.郑人买履

c.履险如夷 d.履行职责

(2)例: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a.物尽其用 b.尽人皆知

c.同归于尽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例:人物略不相睹 ( )

a.略不沾湿 b.雄才大略

c.攻城略地 d.长远战略

3.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字。

仅如银线 (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天下之伟观也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4.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5.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状语后置句)

c.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也(判断句)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珠翠罗绮满目

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二、整体感知

1.对下列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a.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以这种表演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b.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c.而旗尾一点也没沾湿,以这种表演夸耀自己高超的技能。

d.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凭借这种表演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对还是错,对的画勾,错的画叉。

⑴"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此句大意是:"同时有骑着马、摇着旗、举着枪、挥舞着大刀在水面上的,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

⑵"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是描写在江上点放烟炮的情景。其中"倏尔":指刹那间。"水爆":指在水面点放的烟炮。"略不相睹":指彼此全都看不见了。"略"与下文"略不沾湿"的"略"字同义。( )

⑶"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意思是: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就有一只船不见了,可能是被烧掉而沉没了。( )

⑷《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这是一篇以场面描写著称的佳作,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 )

3.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以此表现大自然力量的伟大。

b.赞美水军和吴中健儿的非凡勇敢和高超的游泳技术,以此表现当朝社会的良好风气。 c.说明观潮是当时社会的一件盛举,以此表现人们对钱塘江大潮的热爱之情。

d.赞美钱塘江海潮的壮观的景象,并叙写了当时观潮的盛况,以此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4.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白洋①潮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②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③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④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⑤,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⑥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⑦,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②遄(chuán):迅速;③真:同"直";④擘(bî)翼:张开翅膀;⑤蹴(cù)起:涌起;⑥镞镞:同"簇簇",聚集;⑦辟易:惊退;⑧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他很擅长讲故事。

岁岁如之

如驱千百群小鹅

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势欲拍岸而上

势极雄豪(《观潮》)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⑵坐半日,颜始定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⑵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4.作者为了突出海潮的壮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5.第二段"坐半日,颜始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新题探密

巧填成语。

厨师的拿手好戏...............( )

世界上最大的工程...............( )

用霓虹灯装饰的广告语.........( )

替人写春联..................( )

扭着秧歌打腰鼓............( )

卖桃子的和卖李子的打架......( )

答案:添油加醋;开天辟地;闪烁其辞;与人作对;旁敲侧击;投桃报李。

☆写作小练笔

寓言:有则寓言说,老鼠自感形象不佳,希望变得"伟大"。它来到山大王面前,苦苦哀求给予帮助。山大王动心了:它令老鼠变成猫。可猫怕狗呀,又经哀求变成狗,不料,狗是怕狼的,这怎么能体现"伟大"?于是又经请求变成狼,如此,老鼠一路请求,一路变下去,最后,它终于变成了动物群体中形象最为高大魁梧的象,可它万万没有想到,象最惧怕的,也是在它的眼光中视为最伟大的莫过于鼠了。于是,它最终的请求是:把自身复变为自己原来的样子。

请续写这段材料,阐明寓言所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字数100字左右。

☆作文素材

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课文导读

本文写的是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分四段写了不同的内容: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观潮者之多。文章通过介绍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雷霆(tín) 杨诚斋(zhāi)

艨艟(mãn chōn)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ě)

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波(jīn)

二、词语释义

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大概,大致。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

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四、作家作品

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五、背景探视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

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雷霆(tín) 震撼(hàn)

京尹(yǐn)

b.艨艟(tōn) 如履平地(lǚ)

崩山(bēn)

c.为火所焚(fãn) 善泅者(qiú)

溯迎而上(suî)

d.鲸波万仞(rân) 罗绮(qǐ)

车马塞途(sāi)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例:如履平地 ( )

a.西装革履 b.郑人买履

c.履险如夷 d.履行职责

(2)例: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a.物尽其用 b.尽人皆知

c.同归于尽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例:人物略不相睹 ( )

a.略不沾湿 b.雄才大略

c.攻城略地 d.长远战略

3.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字。

仅如银线 (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天下之伟观也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4.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5.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状语后置句)

c.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也(判断句)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珠翠罗绮满目

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二、整体感知

1.对下列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a.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以这种表演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b.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c.而旗尾一点也没沾湿,以这种表演夸耀自己高超的技能。

d.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凭借这种表演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对还是错,对的画勾,错的画叉。

⑴"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此句大意是:"同时有骑着马、摇着旗、举着枪、挥舞着大刀在水面上的,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

⑵"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是描写在江上点放烟炮的情景。其中"倏尔":指刹那间。"水爆":指在水面点放的烟炮。"略不相睹":指彼此全都看不见了。"略"与下文"略不沾湿"的"略"字同义。( )

⑶"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意思是: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就有一只船不见了,可能是被烧掉而沉没了。( )

⑷《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这是一篇以场面描写著称的佳作,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 )

3.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以此表现大自然力量的伟大。

b.赞美水军和吴中健儿的非凡勇敢和高超的游泳技术,以此表现当朝社会的良好风气。 c.说明观潮是当时社会的一件盛举,以此表现人们对钱塘江大潮的热爱之情。

d.赞美钱塘江海潮的壮观的景象,并叙写了当时观潮的盛况,以此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4.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白洋①潮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②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③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④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⑤,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⑥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⑦,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②遄(chuán):迅速;③真:同"直";④擘(bî)翼:张开翅膀;⑤蹴(cù)起:涌起;⑥镞镞:同"簇簇",聚集;⑦辟易:惊退;⑧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他很擅长讲故事。

岁岁如之

如驱千百群小鹅

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势欲拍岸而上

势极雄豪(《观潮》)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⑵坐半日,颜始定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⑵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4.作者为了突出海潮的壮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5.第二段"坐半日,颜始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新题探密

巧填成语。

厨师的拿手好戏...............( )

世界上最大的工程...............( )

用霓虹灯装饰的广告语.........( )

替人写春联..................( )

扭着秧歌打腰鼓............( )

卖桃子的和卖李子的打架......( )

答案:添油加醋;开天辟地;闪烁其辞;与人作对;旁敲侧击;投桃报李。

☆写作小练笔

寓言:有则寓言说,老鼠自感形象不佳,希望变得"伟大"。它来到山大王面前,苦苦哀求给予帮助。山大王动心了:它令老鼠变成猫。可猫怕狗呀,又经哀求变成狗,不料,狗是怕狼的,这怎么能体现"伟大"?于是又经请求变成狼,如此,老鼠一路请求,一路变下去,最后,它终于变成了动物群体中形象最为高大魁梧的象,可它万万没有想到,象最惧怕的,也是在它的眼光中视为最伟大的莫过于鼠了。于是,它最终的请求是:把自身复变为自己原来的样子。

请续写这段材料,阐明寓言所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字数100字左右。

☆作文素材

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题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查看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同步练习(附答案)
  • 观 潮 (答案)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 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dī).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
  •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 ...查看


  • 迁安一镇中中学八年级语文[观潮]新教学设计
  • 迁安一镇中八年级语文<观潮>新教学设计 郑思军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 ...查看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 初中语文第一册目录 第-单元 阅读 1<短文两篇>教案及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课件及音频朗读 2<背影>教案及同步练习 <背影>课件及音频朗读 3&l ...查看


  • [观潮]资料:教学反思
  • <观潮>教学反思 本学期执教<观潮>一课,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作为公开课,执教的次数很多,我自己过去也曾经教过,是循着三条主线:人物线.声音线.以及潮来线来设计教学教法的,但是这次再教这一课,在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如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2
  •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一课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 ...查看


  •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