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第一课时之《亡羊补牢》
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结结实实”等字的读音。
2、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授寓言《亡羊补牢》。
第二课时:教授寓言《南辕北辙》。
教学过程:
一、关注单元导读,引入新知。
1、由单元导读引入:自读单元导语,说说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出示课题,看“寓”这个字,“我给大家提个醒”?
3、请同学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寓言两则
4、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两则寓言,谁还记得是哪两则?我们通过短小的故事得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5、出示《战国策》图,作简要介绍并引出学习内容。板书: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出示“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读读。
2、课前,我们都做过预习,已经对“亡”和“牢”查过字典了,谁说说?你们选择的字义对不对呢?请你再好好读读课文,像学习小伙伴那样联系课文内容,再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丢失 羊圈
4、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5、小结:
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6、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7、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我班学生虽然已经养成课前对生字词进行查字典、预习的习惯,也有关注“黄泡泡”的意识,但他们的“关注”还是太表面化,课中引导学生再次关注“黄泡泡”,了解解词有多种方法,不仅学到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也再次强化了关注导学系统的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1、了解故事起因,指读起因部分。板书:窟窿 叼走
2、随文识字“窟、窿、叼”。
3、了解句式,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养羊人养了好几只羊,一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只,为什么少了一只呢?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这一次书中没有用这个句式说明原因和结果,而是用了“原来”一词引出了原因,读的时候要把原因清清楚楚告诉大家。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
中年级要特别注重段落教学,这部分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特点,初步感受到表述同样的问题,可以句式不同、段落结构不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揣摩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看到窟窿,发现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自读人物对话。
2、板书:街坊 换个意思相同的词?
3、透过街坊和养羊人说的话,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师生接读人物对话。
4、分别指两到三组读,在读中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
5、街坊在用事实教育养羊人,想说服他修补羊圈,这就叫什么?板书:劝 用“劝”组词。
6、小结:
在修羊圈这件事上,街坊看到的是羊圈里没丢的那些羊,所以心里很着急,想的是要赶快修羊圈、堵窟窿。(齐读街坊说的话)而养羊人看到的是那只丢了的羊,想的是已经丢了,所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不接受)不补羊圈。(齐读养羊人说的话)看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7、同桌对读,指一组再读。
【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是: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在养羊人丢第一只羊时,因为和街坊在修羊圈问题上想法不同,所以没听街坊的劝告,使羊再一次被狼叼走。这一点学生不可能关注到,所以课中,我安排学生借助想象,揣摩街坊和养羊人在说话时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和结果也就不同,从而把学生对文
本的认识引向深化。
(三)再次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1、谁来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关注两个“又”强调的是不修羊圈的后果,狼再次把羊给叼走了。丢羊人损失又大了一次。
2、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课文再次用“原来”一词引出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板书:做错事
(四)学习事情结果部分,感知寓意。
1、面对这样的结果,养羊人的表现呢?(板书:后悔)读书上的句子。
2、理解“后悔”一词,读懂养羊人“悔”的是什么。板书:不该不接受
3、理解“不该不接受”的意思,读懂这样表达情感更强烈。
4、深入理解“不晚”,养羊人想现在修羊圈还不晚。(板书:还不晚)请大家想想:除了修羊圈不晚,还有什么是不晚的?板书:听意见 改错误
5、读读养羊人悔改的表现。(板书:结结实实)换个词说说?
6、结果呢?板书:再也没丢
四、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深入理解寓意。
1、课文插图画的正是养羊人修补羊圈改正错误的过程。请你仔细观察养羊人的神态、动作,想想:他心里会想什么?街坊看到养羊人的做法,会是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
2、谈学过课文后受到的启发。出示: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最大的乐趣在于能从学习内容中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感受到愉悦和快感。课文没有太多重点词语可以反复研读,但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挖掘出文本想象的补白点,再次安排了想象训练: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化理解,为准确理解寓意确定了基础,也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做了铺垫。
五、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说说什么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示: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地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2、借助板书上的词语,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3、提示:主要情节要展开想象讲。本文可以在人物对话及养羊人修补羊圈处加以想象来讲。
4、提示:如果能在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会更加吸引人。
布置作业:
1、抄写本则故事的生字、字词。
2、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3、(选作)收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班会上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寓 言 两 则
窟窿 叼走
做错事 街坊劝 不接受
丢失 羊圈 听意见 后悔 不该不接受 亡 羊 补 牢 改错误 结结实实 还不晚 再也没丢
课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第一课时之《亡羊补牢》
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结结实实”等字的读音。
2、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授寓言《亡羊补牢》。
第二课时:教授寓言《南辕北辙》。
教学过程:
一、关注单元导读,引入新知。
1、由单元导读引入:自读单元导语,说说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出示课题,看“寓”这个字,“我给大家提个醒”?
3、请同学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寓言两则
4、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两则寓言,谁还记得是哪两则?我们通过短小的故事得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5、出示《战国策》图,作简要介绍并引出学习内容。板书: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出示“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读读。
2、课前,我们都做过预习,已经对“亡”和“牢”查过字典了,谁说说?你们选择的字义对不对呢?请你再好好读读课文,像学习小伙伴那样联系课文内容,再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丢失 羊圈
4、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5、小结:
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6、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7、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我班学生虽然已经养成课前对生字词进行查字典、预习的习惯,也有关注“黄泡泡”的意识,但他们的“关注”还是太表面化,课中引导学生再次关注“黄泡泡”,了解解词有多种方法,不仅学到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也再次强化了关注导学系统的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1、了解故事起因,指读起因部分。板书:窟窿 叼走
2、随文识字“窟、窿、叼”。
3、了解句式,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养羊人养了好几只羊,一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只,为什么少了一只呢?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这一次书中没有用这个句式说明原因和结果,而是用了“原来”一词引出了原因,读的时候要把原因清清楚楚告诉大家。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
中年级要特别注重段落教学,这部分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特点,初步感受到表述同样的问题,可以句式不同、段落结构不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揣摩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看到窟窿,发现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自读人物对话。
2、板书:街坊 换个意思相同的词?
3、透过街坊和养羊人说的话,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师生接读人物对话。
4、分别指两到三组读,在读中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
5、街坊在用事实教育养羊人,想说服他修补羊圈,这就叫什么?板书:劝 用“劝”组词。
6、小结:
在修羊圈这件事上,街坊看到的是羊圈里没丢的那些羊,所以心里很着急,想的是要赶快修羊圈、堵窟窿。(齐读街坊说的话)而养羊人看到的是那只丢了的羊,想的是已经丢了,所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不接受)不补羊圈。(齐读养羊人说的话)看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7、同桌对读,指一组再读。
【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是: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在养羊人丢第一只羊时,因为和街坊在修羊圈问题上想法不同,所以没听街坊的劝告,使羊再一次被狼叼走。这一点学生不可能关注到,所以课中,我安排学生借助想象,揣摩街坊和养羊人在说话时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和结果也就不同,从而把学生对文
本的认识引向深化。
(三)再次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1、谁来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关注两个“又”强调的是不修羊圈的后果,狼再次把羊给叼走了。丢羊人损失又大了一次。
2、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课文再次用“原来”一词引出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板书:做错事
(四)学习事情结果部分,感知寓意。
1、面对这样的结果,养羊人的表现呢?(板书:后悔)读书上的句子。
2、理解“后悔”一词,读懂养羊人“悔”的是什么。板书:不该不接受
3、理解“不该不接受”的意思,读懂这样表达情感更强烈。
4、深入理解“不晚”,养羊人想现在修羊圈还不晚。(板书:还不晚)请大家想想:除了修羊圈不晚,还有什么是不晚的?板书:听意见 改错误
5、读读养羊人悔改的表现。(板书:结结实实)换个词说说?
6、结果呢?板书:再也没丢
四、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深入理解寓意。
1、课文插图画的正是养羊人修补羊圈改正错误的过程。请你仔细观察养羊人的神态、动作,想想:他心里会想什么?街坊看到养羊人的做法,会是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
2、谈学过课文后受到的启发。出示: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最大的乐趣在于能从学习内容中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感受到愉悦和快感。课文没有太多重点词语可以反复研读,但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挖掘出文本想象的补白点,再次安排了想象训练: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化理解,为准确理解寓意确定了基础,也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做了铺垫。
五、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说说什么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示: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地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2、借助板书上的词语,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3、提示:主要情节要展开想象讲。本文可以在人物对话及养羊人修补羊圈处加以想象来讲。
4、提示:如果能在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会更加吸引人。
布置作业:
1、抄写本则故事的生字、字词。
2、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3、(选作)收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班会上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寓 言 两 则
窟窿 叼走
做错事 街坊劝 不接受
丢失 羊圈 听意见 后悔 不该不接受 亡 羊 补 牢 改错误 结结实实 还不晚 再也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