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状态:在常温下,除汞(Hg)外,其余金属都是固体.
(2)颜色: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金、铜、铋具有特殊颜色.金属都是不透明的,整块金属具有金属光泽,但当金属处于粉末状时,常显不同颜色. (3)密度:金属的密度相差很大,常见金属如钾,钠、钙、镁、铝均为轻金属(密度小于4.5 g·cm -3-3) ,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铂,高达21.45 g·cm .
(4)硬度:金属的硬度差别很大,如钠、钾的硬度很小,可用小刀切割;最硬的金属是铬. (5)熔点:金属的熔点差别很大,如熔点最高的金属为钨,其熔点为3 410℃,而熔点最低的金属为汞,其熔点为-38.9℃,比冰的熔点还低.
(6)大多数金属都具有延展性,可以被抽成丝或压成薄片.其中延展性最好的是金. ⑺金属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其中银和铜的传热、导电性能最好. 2.镁和铝
[合金]
(1)合金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 熔合在一起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性质:①合金的硬度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大;②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硬水及其软化] (1)基本概念. ①硬水和软水:
++
硬水:含有较多的Ca 2和Mg 2的水.
++
软水:不含或只含少量Ca 2和Mg 2的水. ②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所引起的水的硬度. 永久硬度: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水的硬度. ③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
暂时硬水:含有暂时硬度的水. 永久硬水:含有永久硬度的水. (2)硬水的软化方法:
①煮沸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除去暂时硬度,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 2CaCO 3↓+CO2↑+H2O Mg(HCO3) 2MgCO 3↓+CO2↑+H2O MgCO 3 + H2O Mg(OH)2↓+CO2↑
②离子交换法.这种方法可同时除去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③药剂软化法.常用的药剂法有石灰——纯碱法和磷酸钠法.
(3)天然水的硬度:天然水同时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一般所说的硬度是指两种硬度之和. (4)硬水的危害:
①长期饮用硬度过高或过低的水,均不利于身体健康. ②用硬水洗涤衣物,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净.
③锅炉用水硬度过高,易形成锅垢[注:锅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 3和Mg(OH)2],不仅浪费燃料,还会引起爆炸事故. 3.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
(1)铁在地壳中的含量:铁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铁元素的原子结构:铁的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Ⅶ族,属过渡元素.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可失去2个或3个电子而显+2价或+3价,但+3价的化合物较稳定.
(3)铁的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 3Fe + 2O2
Fe 3O 4
2Fe + 3C122FeCl 3
说明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棕黄色的烟,加水振荡后,溶液显黄色. Fe + SFeS
说明 铁跟氯气、硫反应时,分别生成+2价和+3价的铁,说明氧化性:氯气>硫. ②与水反应:
a .在常温下,在水和空气中的O 2、CO 2等的共同作用下,Fe 易被腐蚀(铁生锈) . b .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 2:3Fe + 4H2
O(g)
Fe 3O 4 + 4H2
③与酸反应:
++
a .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H 2SO 4等) 的反应.例如: Fe + 2H = Fe 2 + H2↑
b .铁遇到冷的浓H 2SO 4、浓HNO 3时,产生钝化现象,因此金属铁难溶于冷的浓H 2SO 4或浓HNO 3中.
++
④与比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例如: Fe + Cu2 = Fe 2 + Cu 归纳:铁的化学性质及在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显+2价或+3价的规律如下;
++
[Fe3和Fe 2的相互转化]
++
例如:2Fe 3 + Fe = 3Fe 2
++
应用:①除去亚铁盐(含Fe 2) 溶液中混有的Fe 3;②亚铁盐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成铁盐,为防止氧化,可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
++-
例如:2Fe 2+ Cl2=2Fe 3+ 2Cl
应用:氯化铁溶液中混有氯化亚铁时,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或滴加新制的氯水,除去Fe 2+
离子.
Fe 2 Fe 3
++
[Fe2、Fe 3的检验]
+
(1)Fe2的检验方法:
+
①含有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 溶液或氨水,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沉淀变
+
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Fe 2.
+
③向待检液中先滴加KSCN 溶液,无变化,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 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2Fe 2 + Cl2 = 2Fe 3 + 2Cl Fe 3 + 3SCN = Fe(SCN)3 +
(2)Fe3的检验方法:
+
①含有Fe 3的溶液呈黄色;
+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 溶液或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Fe 3.
+
③向待检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含Fe 3. 进行铁及其化合物的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1)铁元素有变价特点,要正确判断产物;
(2)铁及其化合物可能参加多个反应,要正确选择反应物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中生成的铁化合物又可能与过量的铁反应,因此要仔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在反应中是过量、适量,还是不足量;
(4)当根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计算时,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方程式组;
(5)经常用到差量法、守恒法.
4.金属的冶炼 [金属的冶炼]
(1)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一般步骤有三步:①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②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将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⑧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2)冶炼金属的实质: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3)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
+
①加热法.适用于冶炼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的金属(如Hg 、Ag 等) .例如: 2HgO 2Hg + O2↑ HgS + O2Hg + SO2↑ 2Ag 2O 4Ag + O2↑ 2AgNO 32Ag + 2NO2↑+ O2↑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冶炼金属活动顺序表中Zn 、Fe 、Sn 、Pb 等中等活泼的金属.常用的还原剂有C 、CO 、H 2、Al 等.例如: Fe 2O 3 + 3COWO 3 + 3H2
2Fe + 3CO2(炼铁)
ZnO + CW + 3H2O Cr 2O 3 + 2Al
Zn + CO↑(伴生CO 2) 2Cr + A12O 3(制高熔点的金属)
⑧熔融电解法.适用于冶炼活动性强的金属如K 、Ca 、Na 、Mg 、A1等活泼的金属,通过电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制得.例如: 2A12O 3
4Al + 3O2↑
2NaCl
2Na + C12↑
④湿法冶金(又叫水法冶金) .利用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置换、氧化还原、中和、水解等) ,对原料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分离的冶金过程.湿法冶金可用于提取Zn 、U(铀) 及稀土金属等. [金属的回收] 地球上的金属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能再生的.随着人们的不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将会日渐减少.金属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腐蚀或损坏,同时由于生产的发展,新的产品要不断替代旧的产品,因而每年就有大量废旧金属产生.废
旧金属是一种固体废弃物,会污染环境.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把废旧金属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回收利用.这样做,既减少了垃圾量,防止污染环境,又缓解了资源短缺的矛盾.回收的废旧金属,大部分可以重新制成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再用. *[金属陶瓷和超导材料] (1)金属陶瓷.金属陶瓷是由陶瓷和粘结金属组成的非均质的复合材料.陶瓷主要是Al 2O 3、ZrO 2等耐高温氧化物等,粘结金属主要是Cr 、Mo 、W 、Ti 等高熔点金属.将陶瓷和粘结金属研磨,混合均匀,成型后在不活泼气氛中烧结,就可制得金属陶瓷.
金属陶瓷兼有金属和陶瓷的优点,其密度小,硬度大,耐磨,导热性好,不会因为骤冷或骤热而脆裂.另外,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气密性好、熔点高、传热性很差的陶瓷涂层,能够防止金属或合金在高温下被氧化或腐蚀.
金属陶瓷广泛地应用于火箭、导弹、超音速飞机的外壳、燃烧室的火焰喷口等处.
(2)超导材料.当电流通过金属(或合金) 时,金属会发热,这是由于金属内部存在电阻,它阻碍电流通过.用金属导线输送电流时,由于有电阻存在,会白白消耗大量电能.金属材料的电阻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科学研究发现,当汞冷却到低于4.2 K时,电阻突然消失,导电性几乎是无限大的,当外加磁场接近固态汞随之又撤去后,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会在金属汞内部长久地流动而不会衰减,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具有超导性质的物质称为超导体.超导体电阻突然消失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Tc).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超导体的电阻为0,也就是电流在超导体中通过时没有任何损失.
超导材料大致分为纯金属、合金和化合物三类.具有最高临界温度的纯金属是镧,Tc =12.5 K .合金型目前主要有铌—钛合金,Tc =9.5 K.化合物型主要有铌三锡(Nb3Sn) ,Tc =18.3K ;钒三镓(V3Ga) ,Tc =16.5 K等.
超导材料可制成大功率发电机、磁流发电机、超导储能器、超导电缆、超导磁悬浮列车等.用超导材料制成的装置,具有体积小、使用性能高、成本低等优点. 5.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相互连接或,接触的两个电极.在两个电极中,其中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活泼的金属;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导体或石墨. ②两个电极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并形成回路.
③作负极的较活泼金属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较不活泼的金属不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3)原电池原理: 较活泼金属:作负极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本身失电子后而溶解) 较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或石墨:作正极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后析出) 电流方向:正极导线负极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作各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等.
[化学电源]
(1)实用电源一般应具有的特点:能产生稳定而具有较高电压的电流;安全、耐用且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特殊用途;便于回收处理,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的概念: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2)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也就是说,金属在腐蚀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金属的防护方法:
①选用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
②采用喷漆、涂油脂、电镀、喷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使金属与介质隔离. ③电化学保护法.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状态:在常温下,除汞(Hg)外,其余金属都是固体.
(2)颜色: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金、铜、铋具有特殊颜色.金属都是不透明的,整块金属具有金属光泽,但当金属处于粉末状时,常显不同颜色. (3)密度:金属的密度相差很大,常见金属如钾,钠、钙、镁、铝均为轻金属(密度小于4.5 g·cm -3-3) ,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铂,高达21.45 g·cm .
(4)硬度:金属的硬度差别很大,如钠、钾的硬度很小,可用小刀切割;最硬的金属是铬. (5)熔点:金属的熔点差别很大,如熔点最高的金属为钨,其熔点为3 410℃,而熔点最低的金属为汞,其熔点为-38.9℃,比冰的熔点还低.
(6)大多数金属都具有延展性,可以被抽成丝或压成薄片.其中延展性最好的是金. ⑺金属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其中银和铜的传热、导电性能最好. 2.镁和铝
[合金]
(1)合金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 熔合在一起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性质:①合金的硬度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大;②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硬水及其软化] (1)基本概念. ①硬水和软水:
++
硬水:含有较多的Ca 2和Mg 2的水.
++
软水:不含或只含少量Ca 2和Mg 2的水. ②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所引起的水的硬度. 永久硬度: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水的硬度. ③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
暂时硬水:含有暂时硬度的水. 永久硬水:含有永久硬度的水. (2)硬水的软化方法:
①煮沸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除去暂时硬度,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 2CaCO 3↓+CO2↑+H2O Mg(HCO3) 2MgCO 3↓+CO2↑+H2O MgCO 3 + H2O Mg(OH)2↓+CO2↑
②离子交换法.这种方法可同时除去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③药剂软化法.常用的药剂法有石灰——纯碱法和磷酸钠法.
(3)天然水的硬度:天然水同时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一般所说的硬度是指两种硬度之和. (4)硬水的危害:
①长期饮用硬度过高或过低的水,均不利于身体健康. ②用硬水洗涤衣物,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净.
③锅炉用水硬度过高,易形成锅垢[注:锅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 3和Mg(OH)2],不仅浪费燃料,还会引起爆炸事故. 3.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
(1)铁在地壳中的含量:铁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铁元素的原子结构:铁的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Ⅶ族,属过渡元素.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可失去2个或3个电子而显+2价或+3价,但+3价的化合物较稳定.
(3)铁的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 3Fe + 2O2
Fe 3O 4
2Fe + 3C122FeCl 3
说明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棕黄色的烟,加水振荡后,溶液显黄色. Fe + SFeS
说明 铁跟氯气、硫反应时,分别生成+2价和+3价的铁,说明氧化性:氯气>硫. ②与水反应:
a .在常温下,在水和空气中的O 2、CO 2等的共同作用下,Fe 易被腐蚀(铁生锈) . b .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 2:3Fe + 4H2
O(g)
Fe 3O 4 + 4H2
③与酸反应:
++
a .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H 2SO 4等) 的反应.例如: Fe + 2H = Fe 2 + H2↑
b .铁遇到冷的浓H 2SO 4、浓HNO 3时,产生钝化现象,因此金属铁难溶于冷的浓H 2SO 4或浓HNO 3中.
++
④与比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例如: Fe + Cu2 = Fe 2 + Cu 归纳:铁的化学性质及在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显+2价或+3价的规律如下;
++
[Fe3和Fe 2的相互转化]
++
例如:2Fe 3 + Fe = 3Fe 2
++
应用:①除去亚铁盐(含Fe 2) 溶液中混有的Fe 3;②亚铁盐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成铁盐,为防止氧化,可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
++-
例如:2Fe 2+ Cl2=2Fe 3+ 2Cl
应用:氯化铁溶液中混有氯化亚铁时,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或滴加新制的氯水,除去Fe 2+
离子.
Fe 2 Fe 3
++
[Fe2、Fe 3的检验]
+
(1)Fe2的检验方法:
+
①含有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 溶液或氨水,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沉淀变
+
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Fe 2.
+
③向待检液中先滴加KSCN 溶液,无变化,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 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2Fe 2 + Cl2 = 2Fe 3 + 2Cl Fe 3 + 3SCN = Fe(SCN)3 +
(2)Fe3的检验方法:
+
①含有Fe 3的溶液呈黄色;
+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 溶液或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Fe 3.
+
③向待检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含Fe 3. 进行铁及其化合物的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1)铁元素有变价特点,要正确判断产物;
(2)铁及其化合物可能参加多个反应,要正确选择反应物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中生成的铁化合物又可能与过量的铁反应,因此要仔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在反应中是过量、适量,还是不足量;
(4)当根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计算时,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方程式组;
(5)经常用到差量法、守恒法.
4.金属的冶炼 [金属的冶炼]
(1)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一般步骤有三步:①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②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将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⑧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2)冶炼金属的实质: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3)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
+
①加热法.适用于冶炼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的金属(如Hg 、Ag 等) .例如: 2HgO 2Hg + O2↑ HgS + O2Hg + SO2↑ 2Ag 2O 4Ag + O2↑ 2AgNO 32Ag + 2NO2↑+ O2↑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冶炼金属活动顺序表中Zn 、Fe 、Sn 、Pb 等中等活泼的金属.常用的还原剂有C 、CO 、H 2、Al 等.例如: Fe 2O 3 + 3COWO 3 + 3H2
2Fe + 3CO2(炼铁)
ZnO + CW + 3H2O Cr 2O 3 + 2Al
Zn + CO↑(伴生CO 2) 2Cr + A12O 3(制高熔点的金属)
⑧熔融电解法.适用于冶炼活动性强的金属如K 、Ca 、Na 、Mg 、A1等活泼的金属,通过电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制得.例如: 2A12O 3
4Al + 3O2↑
2NaCl
2Na + C12↑
④湿法冶金(又叫水法冶金) .利用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置换、氧化还原、中和、水解等) ,对原料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分离的冶金过程.湿法冶金可用于提取Zn 、U(铀) 及稀土金属等. [金属的回收] 地球上的金属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能再生的.随着人们的不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将会日渐减少.金属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腐蚀或损坏,同时由于生产的发展,新的产品要不断替代旧的产品,因而每年就有大量废旧金属产生.废
旧金属是一种固体废弃物,会污染环境.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把废旧金属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回收利用.这样做,既减少了垃圾量,防止污染环境,又缓解了资源短缺的矛盾.回收的废旧金属,大部分可以重新制成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再用. *[金属陶瓷和超导材料] (1)金属陶瓷.金属陶瓷是由陶瓷和粘结金属组成的非均质的复合材料.陶瓷主要是Al 2O 3、ZrO 2等耐高温氧化物等,粘结金属主要是Cr 、Mo 、W 、Ti 等高熔点金属.将陶瓷和粘结金属研磨,混合均匀,成型后在不活泼气氛中烧结,就可制得金属陶瓷.
金属陶瓷兼有金属和陶瓷的优点,其密度小,硬度大,耐磨,导热性好,不会因为骤冷或骤热而脆裂.另外,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气密性好、熔点高、传热性很差的陶瓷涂层,能够防止金属或合金在高温下被氧化或腐蚀.
金属陶瓷广泛地应用于火箭、导弹、超音速飞机的外壳、燃烧室的火焰喷口等处.
(2)超导材料.当电流通过金属(或合金) 时,金属会发热,这是由于金属内部存在电阻,它阻碍电流通过.用金属导线输送电流时,由于有电阻存在,会白白消耗大量电能.金属材料的电阻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科学研究发现,当汞冷却到低于4.2 K时,电阻突然消失,导电性几乎是无限大的,当外加磁场接近固态汞随之又撤去后,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会在金属汞内部长久地流动而不会衰减,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具有超导性质的物质称为超导体.超导体电阻突然消失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Tc).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超导体的电阻为0,也就是电流在超导体中通过时没有任何损失.
超导材料大致分为纯金属、合金和化合物三类.具有最高临界温度的纯金属是镧,Tc =12.5 K .合金型目前主要有铌—钛合金,Tc =9.5 K.化合物型主要有铌三锡(Nb3Sn) ,Tc =18.3K ;钒三镓(V3Ga) ,Tc =16.5 K等.
超导材料可制成大功率发电机、磁流发电机、超导储能器、超导电缆、超导磁悬浮列车等.用超导材料制成的装置,具有体积小、使用性能高、成本低等优点. 5.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相互连接或,接触的两个电极.在两个电极中,其中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活泼的金属;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导体或石墨. ②两个电极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并形成回路.
③作负极的较活泼金属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较不活泼的金属不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3)原电池原理: 较活泼金属:作负极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本身失电子后而溶解) 较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或石墨:作正极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后析出) 电流方向:正极导线负极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作各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等.
[化学电源]
(1)实用电源一般应具有的特点:能产生稳定而具有较高电压的电流;安全、耐用且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特殊用途;便于回收处理,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的概念: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2)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也就是说,金属在腐蚀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金属的防护方法:
①选用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
②采用喷漆、涂油脂、电镀、喷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使金属与介质隔离. ③电化学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