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1)

第 7 卷第 1期2007年3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V ol.7 No.1Mar.2007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

赵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一词多义;认知;隐喻;转喻[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2007)01-0059-03

A Cognitive Research of Polysemy

ZHAO Ling

(Humanities Departma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Abstract: Polysemy is a significant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it appears widely in every language. Polysemy

is realized on the basis of image schema by the mean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and it expands from the basicmeaning to the extended meanings, with those extended meanings having close 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To studyploysemy from the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n not only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polysemy, but also giveus some inspira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teaching.

Key words: Polysemy; Cognition; Metaphor; Metonymy

一词多义指一词可以指不同的事物。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符合语言发展经济性的原则,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略,减少了人们的记忆负担。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分析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

上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模式基础上的。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符合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的要求。一词多义普遍地存在于语言现象中。例如,hotweather, get hot under the collar, a man with ahot temper, hot music 以及This curry is too hot.These articles are too hot to handle. 这里的hot分别是“热的,温度高的”,“发怒的”, “激烈的”,“富有节奏和情感的”,“辛辣的”,以及“不易脱手的”的意思。当然hot还有作为富词以及和其它词合成构成复合词的一些用法。hot作为形容词时的语义由基本义“热的,温度高的”到“不易脱手的”,其语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词多义现象以及其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变化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以往的语义学

一、一词多义现象

一个词刚出现时,总是代表着一个事物、现象、性

质或行为的名称,它往往是单义的,表现出一词一义的特征。但随着人们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事物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的大脑中不断形成新的认识以及对抽象概念新的判断,出于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考虑,同时也为了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人们在创造新的语言符号的同时往往赋予原有的语言符号以新的意义,于是一个语言符号便具有了两个或两个以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

2006-12-27赵

凌(1966—),女,安徽定远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

60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

研究只从语言结构的内部来探讨一词多义现象,而认知语言学从人类认识事物的具体模式的角度来研究一词多义现象,分析了词义产生的源头以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原因,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一词多义现象的本质。

二、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理论依据

人类认识世界必然会遵循一定的模式。根据Lakoff [1]的论述, 认知模式是人与外部世界在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 即对我们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方式,它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创造的。Lakoff称之为理念化的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称ICMs)。根据Lakoff的论述,认知模式有四种:命题模式(propositional model)、意象图式模式(image schema model)、隐喻模式(metaphoricmodel)、转喻模式(metonymic model)。命题模式是指表明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结构。意象图式模式是指所有意象图式都涉及空间结构。所以,凡是涉及到形状移动、空间关系的知识都是以此模式储存的。人最初的经验就是空间经验,因此,基本的意象图式就是空间图式,是人们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基础。隐喻模式是指一个命题或意象图式模式从某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上而形成。Lakoff和Johnson[2]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的语汇来理解和感受某一类事物,即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已有的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方法来联想描述抽象的、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这一具体抽象的过程便是隐喻模式的运用。人们往往先认识自己周围具体的事物,包括人体本身及具体的器官,然后借助对这些具体事物的认知,来描述其它抽象、不为人们所知的事物,形成隐喻语言。如人们先认识了eye(眼睛),然后产生了隐喻语言eye of aneedle(针眼),进而抽象为eye of the soul; bal-ance原指“天平秤两端的平衡”,但人们进而创造了,“经济发展平衡”,“保持社会平衡”等说法。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语言中70%的词义是隐喻或源于隐喻。一个物体、事件、概念往往具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常常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这便是转喻模式的运用。转喻模式是指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如部分替代整体,容器替代其功能或内容。人们常用“大鼻子”代替演员“成龙”,用“dish”代替所盛的菜,用“hand”突显船员在船上忙碌的两只手,进而代替“船员”。在汉语中,我们往往把船员称为“水手”,中西两种语言的重合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认知方式。按照Lakoff等人的观点,隐喻和转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隐喻涉及到两个

不同的领域,而转喻只涉及到一个领域。隐喻的基础是相似性,而转喻的基础是临近性。

一词多义现象更多地与认知模式中的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相关。认知模式是知识组织的方式,允许我们理解各式各样的的概念和语义现象[3]74。因此,认知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论依据。

世界上的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空间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最早形成的基本概念,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即空间图式,它是认知模式中最先形成的概念,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认识和创造的新事物不断增加,原有的基本概念已不足以反映人脑中对抽象概念和新事物的认识,人们便借助于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物理空间概念被映射到其它抽象的概念结构之中去,于是其它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也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一个词的意义具有了用于不同的认知域的不同而又有联系的义项[3]77。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人们在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寻找已知事物和新的抽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将具体已知事物的概念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投射到抽象的新事物上,在原有基本词义的基础上赋予一词以多种与原义相关的意义。因此,一词多义现象是在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围绕着基本词义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引申出与基本词义相关的多个义项,使词义最终得到拓展。

三、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发展的作用

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在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一词多义现象中,多义词的形成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中心义项(基本词义)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引申出各义项,各义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它们都来自于一个相同的意象图式。这样各义项和中心义项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联的词意范畴。人们理解义项和中心义项之间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把握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随着语言的发展,在一个词意范畴中,围绕着中心义项的其它义项,有的仍保留着明显的隐喻和转喻色彩,而另一些义项由于长期反复的使用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其隐喻和转喻色彩。然而,大多数义项的词义仍保留着中心义项的某种痕迹。例如(仍以hot为例),下例中,义项A就是将人体器官对温度的感知投射到人体器官对食物的感知上,突显了两者“使人发热”的特征,是转喻模式的运用。义项B、C的产生则

“心理平衡”

第 7 卷第 1期

赵 凌: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

61

转喻

hot weatherThis curry is hot. 隐喻

 隐喻

(A.辛辣的)

These articles are too hot to handle.

a man with hot temper

(C. 难以脱手的)

 (B. 激烈的)

 隐喻

 隐喻

 get hot under the collar

 hot music

 (D. 发怒的)

 (E. 富有节奏和情感的)

是借助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来描述另一认知域的事物,如“商品”和“脾气”,是属于隐喻模式的运用。义项D、E又是在义项B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模式的运用,将hot的词义进一步引申为“发怒的”和“富有节奏和情感的”。

再如,

下例中,cross的基本词义是“十字形的记号”。

(B. 十字勋章)

转喻

转喻

 cross(十字形的记号)(A. 十字架, 钉死耶酥的十字架)

 隐喻

 隐喻

转喻

 (E. 苦难,痛苦)

(D. 异种动物或植物杂交所产生的混合种)

(C. 交叉)

义项A、B、C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将对十字形记号的感

知投射到其它具有十字形形状的物体上,突显了其十字形形状的特征,因此,义项A、B、C的产生是转喻模式的运用;而义项D、E分别借用“钉死耶酥的十字架”和“十字形记号”来描述“苦难”和“杂交种”两个概念,是隐喻模式的运用。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拓展有两种方式:“辐射式”和“连锁式”。通常词义的拓展大多是这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用以下图式表示:

辐射式:

引申词义1

引申词义2

基本词义

引申词义3

引申词义4    连锁式:基本词义      引申词义1      引申词义2     引申词义3      引申词义

总之,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是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模式紧密相关的。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的引申是在基本词义的基础上,借助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来实现的,各义项之间相互联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 7 卷第 1期2007年3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V ol.7 No.1Mar.2007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

赵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一词多义;认知;隐喻;转喻[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2007)01-0059-03

A Cognitive Research of Polysemy

ZHAO Ling

(Humanities Departma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Abstract: Polysemy is a significant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it appears widely in every language. Polysemy

is realized on the basis of image schema by the mean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and it expands from the basicmeaning to the extended meanings, with those extended meanings having close 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To studyploysemy from the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n not only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polysemy, but also giveus some inspira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teaching.

Key words: Polysemy; Cognition; Metaphor; Metonymy

一词多义指一词可以指不同的事物。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符合语言发展经济性的原则,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略,减少了人们的记忆负担。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分析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

上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模式基础上的。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符合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的要求。一词多义普遍地存在于语言现象中。例如,hotweather, get hot under the collar, a man with ahot temper, hot music 以及This curry is too hot.These articles are too hot to handle. 这里的hot分别是“热的,温度高的”,“发怒的”, “激烈的”,“富有节奏和情感的”,“辛辣的”,以及“不易脱手的”的意思。当然hot还有作为富词以及和其它词合成构成复合词的一些用法。hot作为形容词时的语义由基本义“热的,温度高的”到“不易脱手的”,其语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词多义现象以及其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变化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以往的语义学

一、一词多义现象

一个词刚出现时,总是代表着一个事物、现象、性

质或行为的名称,它往往是单义的,表现出一词一义的特征。但随着人们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事物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的大脑中不断形成新的认识以及对抽象概念新的判断,出于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考虑,同时也为了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人们在创造新的语言符号的同时往往赋予原有的语言符号以新的意义,于是一个语言符号便具有了两个或两个以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

2006-12-27赵

凌(1966—),女,安徽定远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

60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

研究只从语言结构的内部来探讨一词多义现象,而认知语言学从人类认识事物的具体模式的角度来研究一词多义现象,分析了词义产生的源头以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原因,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一词多义现象的本质。

二、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理论依据

人类认识世界必然会遵循一定的模式。根据Lakoff [1]的论述, 认知模式是人与外部世界在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 即对我们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方式,它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创造的。Lakoff称之为理念化的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称ICMs)。根据Lakoff的论述,认知模式有四种:命题模式(propositional model)、意象图式模式(image schema model)、隐喻模式(metaphoricmodel)、转喻模式(metonymic model)。命题模式是指表明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结构。意象图式模式是指所有意象图式都涉及空间结构。所以,凡是涉及到形状移动、空间关系的知识都是以此模式储存的。人最初的经验就是空间经验,因此,基本的意象图式就是空间图式,是人们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基础。隐喻模式是指一个命题或意象图式模式从某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上而形成。Lakoff和Johnson[2]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的语汇来理解和感受某一类事物,即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已有的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方法来联想描述抽象的、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这一具体抽象的过程便是隐喻模式的运用。人们往往先认识自己周围具体的事物,包括人体本身及具体的器官,然后借助对这些具体事物的认知,来描述其它抽象、不为人们所知的事物,形成隐喻语言。如人们先认识了eye(眼睛),然后产生了隐喻语言eye of aneedle(针眼),进而抽象为eye of the soul; bal-ance原指“天平秤两端的平衡”,但人们进而创造了,“经济发展平衡”,“保持社会平衡”等说法。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语言中70%的词义是隐喻或源于隐喻。一个物体、事件、概念往往具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常常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这便是转喻模式的运用。转喻模式是指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如部分替代整体,容器替代其功能或内容。人们常用“大鼻子”代替演员“成龙”,用“dish”代替所盛的菜,用“hand”突显船员在船上忙碌的两只手,进而代替“船员”。在汉语中,我们往往把船员称为“水手”,中西两种语言的重合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认知方式。按照Lakoff等人的观点,隐喻和转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隐喻涉及到两个

不同的领域,而转喻只涉及到一个领域。隐喻的基础是相似性,而转喻的基础是临近性。

一词多义现象更多地与认知模式中的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相关。认知模式是知识组织的方式,允许我们理解各式各样的的概念和语义现象[3]74。因此,认知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论依据。

世界上的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空间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最早形成的基本概念,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即空间图式,它是认知模式中最先形成的概念,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认识和创造的新事物不断增加,原有的基本概念已不足以反映人脑中对抽象概念和新事物的认识,人们便借助于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物理空间概念被映射到其它抽象的概念结构之中去,于是其它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也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一个词的意义具有了用于不同的认知域的不同而又有联系的义项[3]77。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人们在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寻找已知事物和新的抽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将具体已知事物的概念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投射到抽象的新事物上,在原有基本词义的基础上赋予一词以多种与原义相关的意义。因此,一词多义现象是在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围绕着基本词义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引申出与基本词义相关的多个义项,使词义最终得到拓展。

三、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发展的作用

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在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一词多义现象中,多义词的形成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中心义项(基本词义)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引申出各义项,各义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它们都来自于一个相同的意象图式。这样各义项和中心义项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联的词意范畴。人们理解义项和中心义项之间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把握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随着语言的发展,在一个词意范畴中,围绕着中心义项的其它义项,有的仍保留着明显的隐喻和转喻色彩,而另一些义项由于长期反复的使用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其隐喻和转喻色彩。然而,大多数义项的词义仍保留着中心义项的某种痕迹。例如(仍以hot为例),下例中,义项A就是将人体器官对温度的感知投射到人体器官对食物的感知上,突显了两者“使人发热”的特征,是转喻模式的运用。义项B、C的产生则

“心理平衡”

第 7 卷第 1期

赵 凌: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

61

转喻

hot weatherThis curry is hot. 隐喻

 隐喻

(A.辛辣的)

These articles are too hot to handle.

a man with hot temper

(C. 难以脱手的)

 (B. 激烈的)

 隐喻

 隐喻

 get hot under the collar

 hot music

 (D. 发怒的)

 (E. 富有节奏和情感的)

是借助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来描述另一认知域的事物,如“商品”和“脾气”,是属于隐喻模式的运用。义项D、E又是在义项B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模式的运用,将hot的词义进一步引申为“发怒的”和“富有节奏和情感的”。

再如,

下例中,cross的基本词义是“十字形的记号”。

(B. 十字勋章)

转喻

转喻

 cross(十字形的记号)(A. 十字架, 钉死耶酥的十字架)

 隐喻

 隐喻

转喻

 (E. 苦难,痛苦)

(D. 异种动物或植物杂交所产生的混合种)

(C. 交叉)

义项A、B、C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将对十字形记号的感

知投射到其它具有十字形形状的物体上,突显了其十字形形状的特征,因此,义项A、B、C的产生是转喻模式的运用;而义项D、E分别借用“钉死耶酥的十字架”和“十字形记号”来描述“苦难”和“杂交种”两个概念,是隐喻模式的运用。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拓展有两种方式:“辐射式”和“连锁式”。通常词义的拓展大多是这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用以下图式表示:

辐射式:

引申词义1

引申词义2

基本词义

引申词义3

引申词义4    连锁式:基本词义      引申词义1      引申词义2     引申词义3      引申词义

总之,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是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模式紧密相关的。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的引申是在基本词义的基础上,借助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来实现的,各义项之间相互联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关文章

  • 感官意象图式--通感的一个新认知模式
  • 第6卷第1期2008年3月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ShenzhenInstituteofInformationTechnology V01.6No.1Mar.2008 感官意象图式--通感的一个新认知模式 杨洋1,董方 ...查看


  • 从典型理论来解释一词多义
  • 摘要: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是人类对社会不断认知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对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历来很久,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上,典型范畴理论,及其典型范畴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机制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典型范畴理论,语 ...查看


  • 同形异义词歧义问题的认知语用研究
  • 同形异义词歧义问题的认知语用研究 齐 超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 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论文选取词汇歧义中由同形异义现象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 ...查看


  • 隐喻还能用来教词汇 ?| 语言学午餐
  •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极其普遍的现象,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多义词也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其历史演变,词义可分为本义和延伸义.Leech认为,词义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多义词的产生在本质上源 ...查看


  • 浅析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 浅析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盒手段,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流的质量,而一词多义的出现给沟通交流带来了不便,与此同时,它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多义现象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竞技性原则和认知竞技性原则的客观要求 ...查看


  •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 DOI:10.13734/j.cnki.1000-5315.2009.03.005第36卷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09年5月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 ...查看


  • 认知语义学
  • 摘要: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们认知世界以及用思想作用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理论主要包括 原型 范畴理论以及 基本层次 范畴理论,这两个理论对于英语学习的研究搭建了新的平台,尤其对于英语 词汇学习的研究提供 ...查看


  •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卢军坪 [摘要]在对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之后,本文重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探析,包括:国外对于 概念隐喻理论及其主要类型.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及个人的评述.隐喻研究的历史 ...查看


  • 词义类型学研究_张莉
  • 2013年7月 第33卷第3期 语言研究Jul., 2013Vol. 33No. 3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词义类型学研究 张莉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近年来词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