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
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卷的表格内。(每题 2 分, 25题 ,共 50 分)
1、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 )
①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学科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
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3、哲学中有一个经典的因果律,认为:“因在前,果在后,因果关系不可倒置”。20世纪
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由于光速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光速不可超越,时光不可倒流,必
然会导致因果关系不可倒置。这一证明为经典因果律提供了依据。由此可见 ( )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4、2013年10月7日凌晨1时15分左右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沙南岸沙埕镇登陆。科
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
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5、“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以下哲学观点与此
相类相通的是( )
A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C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D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6、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
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
通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7、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材料
充分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 )
A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 .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9、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
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
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012年1至5月,云南省出现严重旱灾,已造成125个县790.1万人受灾。面对旱灾,
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
服困难。据此回答11~12题。
11、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 )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原则
④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论作为救灾工作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2、2012年5月29日,云南省抓住有利时机,在香格里拉县成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
缓解了旱情。这说明( )
A .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 .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3、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回答公众提出的“您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问题
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
上述说法用唯物论的观点表述就是( )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
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 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
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① 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②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
能动控制下,飞船进入预定轨道。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
飞行器成功进行了交会对接。材料表明 ( )
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
③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地促进作用
A .①③
16、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
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
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
① 思维可以反映存在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
B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D .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雨之所以如此惬意,因为心地一片晴朗 18、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
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
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 群众的八项规定,涉及切实改进会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政治局领导身体力行,自觉执行规定的行动,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这表明( )
A .正确的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正确的意识本身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C .意识并非始终都由物质决定的 D.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主因。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④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1、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 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这启示我们( )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2、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
部门25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进行了 6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 力图降低行政成 本,提高行政效率。这表明( )
A.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 意识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2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东汉思想家王充批评的这种人 ( )
A .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B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4、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要表明( )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C .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真理 D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5、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 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 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
③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知道。”费尔巴哈反驳贝克莱:“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10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6分)
(2)谈谈你受到的启示。(4分)
27、 安徽的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一要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各项规划,切实维护规划权威性,提高规划执行力。二是要坚持生态优先,把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在建设模式上力求“一乡一品”、“一村一策”,使美好乡村建设真正符合城乡发展趋势,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符合群众发展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阐述安徽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智慧。 (12分)
28、2012年11月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12分)
29、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表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运用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16分)
当涂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
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卷的表格内。(每题 2 分, 25题 ,共 50 分)
1、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 )
①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学科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
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3、哲学中有一个经典的因果律,认为:“因在前,果在后,因果关系不可倒置”。20世纪
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由于光速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光速不可超越,时光不可倒流,必
然会导致因果关系不可倒置。这一证明为经典因果律提供了依据。由此可见 ( )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4、2013年10月7日凌晨1时15分左右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沙南岸沙埕镇登陆。科
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
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5、“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以下哲学观点与此
相类相通的是( )
A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C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D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6、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
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
通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7、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材料
充分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 )
A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 .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9、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
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
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012年1至5月,云南省出现严重旱灾,已造成125个县790.1万人受灾。面对旱灾,
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
服困难。据此回答11~12题。
11、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 )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原则
④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论作为救灾工作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2、2012年5月29日,云南省抓住有利时机,在香格里拉县成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
缓解了旱情。这说明( )
A .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 .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3、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回答公众提出的“您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问题
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
上述说法用唯物论的观点表述就是( )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
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 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
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① 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②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
能动控制下,飞船进入预定轨道。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
飞行器成功进行了交会对接。材料表明 ( )
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
③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地促进作用
A .①③
16、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
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
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
① 思维可以反映存在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
B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D .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雨之所以如此惬意,因为心地一片晴朗 18、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
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
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 群众的八项规定,涉及切实改进会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政治局领导身体力行,自觉执行规定的行动,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这表明( )
A .正确的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正确的意识本身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C .意识并非始终都由物质决定的 D.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主因。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④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1、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 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这启示我们( )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2、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
部门25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进行了 6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 力图降低行政成 本,提高行政效率。这表明( )
A.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 意识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2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东汉思想家王充批评的这种人 ( )
A .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B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4、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要表明( )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C .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真理 D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5、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 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 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
③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知道。”费尔巴哈反驳贝克莱:“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10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6分)
(2)谈谈你受到的启示。(4分)
27、 安徽的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一要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各项规划,切实维护规划权威性,提高规划执行力。二是要坚持生态优先,把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在建设模式上力求“一乡一品”、“一村一策”,使美好乡村建设真正符合城乡发展趋势,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符合群众发展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阐述安徽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智慧。 (12分)
28、2012年11月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12分)
29、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表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运用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