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1 安全预评价概述

1.1 安全预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1)查找、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建设项目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程度,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

(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安全预评价原则

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等原则。

1.3 安全预评价范围

根据技术服务合同规定的范围编写。

1.4 安全预评价程序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中规定的程序: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选择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7)做出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2 评价依据

2.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第2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

2.2 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防字【1987】第82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号,2001.1.9)

2.3 标准规范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01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1990)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

《安全色》《GB289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2.4 收集的资料

3 建设项目概述

3.1 建设单位简介

3.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3 建设项目周边情况

本建设项目建筑与周边单位间距一览表

3.4 当地自然条件

3.4.1 气候条件

3.4.2 地质条件

3.5 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厂区主要建筑防火间距一览表

3.6 主要建(构)筑物

各种主要建(构)筑物详细说明(尺寸、面积、布局、设备布置情况、功能区划、建筑结构、建材材料、地面、墙体、门、窗、通风、火灾危险性等级、耐火等级)等。

(1)联合大厂房

(2)金工车间

(3)锅炉房

(4)仓库

(5)联合站房

(6)化工库

(7)办公大楼及技术中心

(8)综合楼

(9)门卫室

(10)油库

主要建(构)筑物汇总表

3.7 生产工艺

3.8 原材料及产品

原材料数量及供应表

物料储存方式

3.9 主要设备设施

主要设备设施表一览表

3.10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10.1 给排水及消防

3.10.2 供配电

(1)供电

(2)弱电

(3)照明

(4)防雷

3.10.3 动力

(1)空压站

(2)生产蒸汽

(3)氧气、乙炔和氩气

3.10.4 通风与空气调节

(1)通风

(2)防暑降温措施

3.11 安全管理

管理工作负责人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劳动定员情况

各车间劳动定员表

3.12 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4.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中国石化集团安全项目研究院组织编写,化工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北京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等规范、资料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涉及的物质进行辨识和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

4.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对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

确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点,并依此进行重点防范和监控。

4.3 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4 厂址选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4.1 厂区与周边单位的相互影响

4.4.2 当地自然条件对厂区的影响

(1)地震

(2)地质条件

(3)雷击

(4)降水

(5)气温

4.5 总平面布置和建(构)筑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事故扩大,损失增加。

(2)厂区未合理安排人流、车流;人流,物流不分,容易引起交通混乱,发生车辆伤害。

(3)厂区跨越道路的管线净高度不足,容易受到车辆碰撞,发生次生事故。

(4)厂区布置和车间工艺布置,未设置安全通道,出现异常或紧急情况下,不能有效供人员、消防车辆、救援车辆使用,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

(5)厂区和车间内消防通道被堵塞,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事故扩大。

(6)管线、管架、管沟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共沟敷设不合理,可能引起火灾、触电、相互污染等危险。

(7)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与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面积、泄压面积等因素不

符合要求,会影响到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建筑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火灾、坍塌。

(8)建筑物设计的隔音措施不当,工作环境受到严重的噪声干扰,对职工的听觉造成伤害。

(9)建筑物设计采光不合理,会由于光线不足引起各种危险。

(10)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不当,由于建(构)筑物的自重,可能造成地面局部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倒塌、人员伤亡。

(11)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不足,当地震发生时,将会造成严重的建(构)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12)高大建(构)筑物,未按照国家标准安装避雷设施,可能造成雷击触电事故或引发火灾事故。

(13)操作位置超过1.5m的作业区、平台、爬梯及防护栏杆等设施有缺陷,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4)主控室、电气室的门,未向外开启,且主控室未设置紧急出口,发生事故时,人员不能安全撤离,引发更大的事故伤亡。

(15)车间紧急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未设置应急照明,发生事故时不利于人员疏散。

(16)厂区为规划机动车行驶通道,无限速、转弯灯等交通标志,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4.6 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灼烫

(7)火灾

(8)爆炸

(9)高处坠落

(10)容器爆炸

(11)中毒和窒息

(12)其他伤害

4.7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7.1 供配电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触电

(2)火灾

(3)雷击

(4)断电

4.7.2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循环水池未设置防护栏或者盖板。

(2)消防系统断电

(2)消防栓布置过远,或者过近(离着火点近,消防栓不能使用)

(3)未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4)未按规范设计配置灭火器材或配置不足

(5)消防通道堵塞

4.7.3 仓储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储罐区

(2)仓库

4.7.4 供热

锅炉系统

4.8 安全管理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管理人员未参加安全培训,重效益不重安全。

(2)各类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管理文件未制订或制订不完善。

(3)特种作业人员未经过培训合格。

(4)未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5)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隐患不及时排除。

(6)危险源管理不严格

(7)安全检查不到位。

(8)设备设施管理不完善。

(9)劳保用品、应急器材、消防器材等管理不善。

4.9 重大危险源辨识

4.9.1 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4.9.2 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辨识有无重大危险源。

4.10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汇总

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

5 评价单元划分

5.1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

5.2 评价单元的划分过程

5.3 评价单元的划分结果

6 评价方法的选择

6.1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安全评价内容丰富,也因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

安全评价方法很多,每种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所以需要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选择原则:

(1)充分性原则

准备充足的评价资料,充分分析评价系统,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条件。

(2)适应性原则

根据评价内容的系统与子系统、工艺的性质和状态等,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系统性原则

安全评价获得的可信的安全评价结果,是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和系统的基础资料之上的,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数据和资料。

(4)针对性原则

针对安全评价所需要的结果选择评价方法。

(5)合理性原则

在满足提供所需评价结果的前提下,选择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和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

6.2 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

根据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同的划分单元。

6.3 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介

对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中所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6.4 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

建立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对应关系表。

7 定性、定量分析

对每个单元应用向对应的评价方法。

可以列表格逐项说明,表格内容包括:检查内容、依据标准、建设项目拟设情况、检查结果、备注等。

对每一单元进行评价小结。

8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8.1 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依据

可以参考2.1内容。

8.2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等原则。

8.3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进行总结阐述。

8.4 本报告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8.4.1 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总结和阐述对项目评价结果的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消除、预防、减弱、隔离安全隐患的措施。

9 评价结论

9.1 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总结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

9.2 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阐述建设项目应该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9.3 建设项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

分类、分层次分析阐述建设项目的重点防范措施。

9.4 建设项目采取对策措施后危险、有害因素的受控程度

9.5 综合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1 安全预评价概述

1.1 安全预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1)查找、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建设项目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程度,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

(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安全预评价原则

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等原则。

1.3 安全预评价范围

根据技术服务合同规定的范围编写。

1.4 安全预评价程序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中规定的程序: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选择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7)做出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2 评价依据

2.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第2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

2.2 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防字【1987】第82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号,2001.1.9)

2.3 标准规范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01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1990)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

《安全色》《GB289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2.4 收集的资料

3 建设项目概述

3.1 建设单位简介

3.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3 建设项目周边情况

本建设项目建筑与周边单位间距一览表

3.4 当地自然条件

3.4.1 气候条件

3.4.2 地质条件

3.5 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厂区主要建筑防火间距一览表

3.6 主要建(构)筑物

各种主要建(构)筑物详细说明(尺寸、面积、布局、设备布置情况、功能区划、建筑结构、建材材料、地面、墙体、门、窗、通风、火灾危险性等级、耐火等级)等。

(1)联合大厂房

(2)金工车间

(3)锅炉房

(4)仓库

(5)联合站房

(6)化工库

(7)办公大楼及技术中心

(8)综合楼

(9)门卫室

(10)油库

主要建(构)筑物汇总表

3.7 生产工艺

3.8 原材料及产品

原材料数量及供应表

物料储存方式

3.9 主要设备设施

主要设备设施表一览表

3.10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10.1 给排水及消防

3.10.2 供配电

(1)供电

(2)弱电

(3)照明

(4)防雷

3.10.3 动力

(1)空压站

(2)生产蒸汽

(3)氧气、乙炔和氩气

3.10.4 通风与空气调节

(1)通风

(2)防暑降温措施

3.11 安全管理

管理工作负责人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劳动定员情况

各车间劳动定员表

3.12 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4.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中国石化集团安全项目研究院组织编写,化工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北京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等规范、资料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涉及的物质进行辨识和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

4.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对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

确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点,并依此进行重点防范和监控。

4.3 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4 厂址选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4.1 厂区与周边单位的相互影响

4.4.2 当地自然条件对厂区的影响

(1)地震

(2)地质条件

(3)雷击

(4)降水

(5)气温

4.5 总平面布置和建(构)筑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事故扩大,损失增加。

(2)厂区未合理安排人流、车流;人流,物流不分,容易引起交通混乱,发生车辆伤害。

(3)厂区跨越道路的管线净高度不足,容易受到车辆碰撞,发生次生事故。

(4)厂区布置和车间工艺布置,未设置安全通道,出现异常或紧急情况下,不能有效供人员、消防车辆、救援车辆使用,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

(5)厂区和车间内消防通道被堵塞,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事故扩大。

(6)管线、管架、管沟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共沟敷设不合理,可能引起火灾、触电、相互污染等危险。

(7)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与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面积、泄压面积等因素不

符合要求,会影响到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建筑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火灾、坍塌。

(8)建筑物设计的隔音措施不当,工作环境受到严重的噪声干扰,对职工的听觉造成伤害。

(9)建筑物设计采光不合理,会由于光线不足引起各种危险。

(10)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不当,由于建(构)筑物的自重,可能造成地面局部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倒塌、人员伤亡。

(11)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不足,当地震发生时,将会造成严重的建(构)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12)高大建(构)筑物,未按照国家标准安装避雷设施,可能造成雷击触电事故或引发火灾事故。

(13)操作位置超过1.5m的作业区、平台、爬梯及防护栏杆等设施有缺陷,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4)主控室、电气室的门,未向外开启,且主控室未设置紧急出口,发生事故时,人员不能安全撤离,引发更大的事故伤亡。

(15)车间紧急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未设置应急照明,发生事故时不利于人员疏散。

(16)厂区为规划机动车行驶通道,无限速、转弯灯等交通标志,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4.6 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灼烫

(7)火灾

(8)爆炸

(9)高处坠落

(10)容器爆炸

(11)中毒和窒息

(12)其他伤害

4.7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7.1 供配电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触电

(2)火灾

(3)雷击

(4)断电

4.7.2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循环水池未设置防护栏或者盖板。

(2)消防系统断电

(2)消防栓布置过远,或者过近(离着火点近,消防栓不能使用)

(3)未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4)未按规范设计配置灭火器材或配置不足

(5)消防通道堵塞

4.7.3 仓储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储罐区

(2)仓库

4.7.4 供热

锅炉系统

4.8 安全管理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管理人员未参加安全培训,重效益不重安全。

(2)各类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管理文件未制订或制订不完善。

(3)特种作业人员未经过培训合格。

(4)未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5)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隐患不及时排除。

(6)危险源管理不严格

(7)安全检查不到位。

(8)设备设施管理不完善。

(9)劳保用品、应急器材、消防器材等管理不善。

4.9 重大危险源辨识

4.9.1 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4.9.2 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辨识有无重大危险源。

4.10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汇总

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

5 评价单元划分

5.1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

5.2 评价单元的划分过程

5.3 评价单元的划分结果

6 评价方法的选择

6.1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安全评价内容丰富,也因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

安全评价方法很多,每种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所以需要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选择原则:

(1)充分性原则

准备充足的评价资料,充分分析评价系统,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条件。

(2)适应性原则

根据评价内容的系统与子系统、工艺的性质和状态等,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系统性原则

安全评价获得的可信的安全评价结果,是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和系统的基础资料之上的,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数据和资料。

(4)针对性原则

针对安全评价所需要的结果选择评价方法。

(5)合理性原则

在满足提供所需评价结果的前提下,选择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和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

6.2 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

根据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同的划分单元。

6.3 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介

对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中所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6.4 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

建立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对应关系表。

7 定性、定量分析

对每个单元应用向对应的评价方法。

可以列表格逐项说明,表格内容包括:检查内容、依据标准、建设项目拟设情况、检查结果、备注等。

对每一单元进行评价小结。

8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8.1 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依据

可以参考2.1内容。

8.2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等原则。

8.3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进行总结阐述。

8.4 本报告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8.4.1 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总结和阐述对项目评价结果的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消除、预防、减弱、隔离安全隐患的措施。

9 评价结论

9.1 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总结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

9.2 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阐述建设项目应该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9.3 建设项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

分类、分层次分析阐述建设项目的重点防范措施。

9.4 建设项目采取对策措施后危险、有害因素的受控程度

9.5 综合评价结论


相关文章

  • 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文件
  • 第120号 <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郭庚茂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 第一条 ...查看


  • 地震安评报告内容要求
  • 第十四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该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概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二)地震活动环境评价: (三)地震地质构造评价: (四 ...查看


  •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名称)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 建设项目单位: 建设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 建设项目单位联系人: 建设项目单位联系电话: (建设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名称) ...查看


  •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
  • 安全评价通则 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评价的管理.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评价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3.1 安全评价 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 ...查看


  • 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设计应用
  • 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设计应用 林功丁(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350001) [提 要] 对具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建筑工程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的安全性评价报告是重大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依 ...查看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工程安全检查与评价管理规定
  • 附件 Q/CDT 电力工程安全检查与评价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发布 目 次 前 言 ........................................................................... ...查看


  • 职业健康现状评价报告
  • XXX职业病病现状评价报告书 15XP[1**********]3号 第一章 总论 一.用人单位简介 要点:主要包括用人企业名称.机构代码.地点.性质.行业分类.产品及其规模.员工人数及其生产班制.建筑物情况等. 二.评价目的 (一)贯彻落 ...查看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112
  • 文件编码:AFG/7/04 作业文件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 版次:第3版 2013-03-25发布 2013-03-25 实施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发布 修 改 履 历 目 录 1 目的 ...... ...查看


  • 一级安全评价师试题A
  • 一级评价师试题A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下列选项中,( )不是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涉及的主要内容. D A. 区域整体布局 C. 区域的安全管理规划 B. 区域应急救援体系规划 D. 动物保护 4.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