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车模》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标题:《航模车模》 主讲教师:教材类型:自编 课程类型:校本选修类
授课对象:各班兴趣爱好者 62 名学生
一、课程理念: (一)知识的再概念化。
“航模车模”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学生在运用已有学习经验的同时,通过亲自操作与理论联合实际,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物体的结构关系,了解一些简单的机械结构原理,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二)以学生为中心。
“航模车模”是一项非常吸引人的娱乐玩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科技制作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主动参与和探索、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而且还表现为学生可以是制作活动的组织者,参与从制作到评价的全过程。在自行设计、自行评价、相互讨论启发中发展创造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开发背景:
(一) 时代科技创新的需要。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 在科技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取决于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青少年是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加强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全
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基础性工程。本课程的开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增进学生热爱科学技术的感情。
(二) 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航模车模型”校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三)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并有意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普及教育,使学生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养成善于动脑,实现学生个性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识图、制作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性人才;培养学生在原有技术原
理、结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大胆创新的能力。
2、方法情感目标:采取自主操作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程分配:
本学期每周一个学2时,共占 10个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四、课程实施建议
我校航模车模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按二个阶段实施。每一阶段都是以“航模车模”为切入口,以调动的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和爱好为突破口,突出“航模车模”的主题。通过校内实施、校外延伸,逐步提高学生深入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进而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1. 课程设置
我们把该课程纳入了正式课表。本课程共分为两个阶段。本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航模车模,操控航模车模,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兴趣。下学期为第二阶段:学会看简单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利用材料组装航模车模。认识飞机的各部分结构。
2. 实践活动
(1)航模车模趣味比赛。 (2)课外自主游戏。 (3)操控航模车模技能展示。 3、场地设施:多媒体教室或篮球场
4、教学用品:教师备航模车模各一架,学生可自带航模或车模。 5、班级规模:人。 五、课程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 课程资源不断充实,建立学校校本课程资料。 2. 每学期举行一次航模车模比赛。
3. 教师专业得到发展,积极撰写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 4. 学生作品展览 六、课程学习评价:
航模车模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表格式的等级评价机制。具体见下表:
班级:___ 姓名:____ 时间: 年 月 日
《航模车模》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标题:《航模车模》 主讲教师:教材类型:自编 课程类型:校本选修类
授课对象:各班兴趣爱好者 62 名学生
一、课程理念: (一)知识的再概念化。
“航模车模”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学生在运用已有学习经验的同时,通过亲自操作与理论联合实际,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物体的结构关系,了解一些简单的机械结构原理,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二)以学生为中心。
“航模车模”是一项非常吸引人的娱乐玩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科技制作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主动参与和探索、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而且还表现为学生可以是制作活动的组织者,参与从制作到评价的全过程。在自行设计、自行评价、相互讨论启发中发展创造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开发背景:
(一) 时代科技创新的需要。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 在科技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取决于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青少年是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加强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全
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基础性工程。本课程的开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增进学生热爱科学技术的感情。
(二) 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航模车模型”校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三)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并有意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普及教育,使学生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养成善于动脑,实现学生个性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识图、制作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性人才;培养学生在原有技术原
理、结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大胆创新的能力。
2、方法情感目标:采取自主操作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程分配:
本学期每周一个学2时,共占 10个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四、课程实施建议
我校航模车模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按二个阶段实施。每一阶段都是以“航模车模”为切入口,以调动的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和爱好为突破口,突出“航模车模”的主题。通过校内实施、校外延伸,逐步提高学生深入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进而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1. 课程设置
我们把该课程纳入了正式课表。本课程共分为两个阶段。本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航模车模,操控航模车模,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兴趣。下学期为第二阶段:学会看简单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利用材料组装航模车模。认识飞机的各部分结构。
2. 实践活动
(1)航模车模趣味比赛。 (2)课外自主游戏。 (3)操控航模车模技能展示。 3、场地设施:多媒体教室或篮球场
4、教学用品:教师备航模车模各一架,学生可自带航模或车模。 5、班级规模:人。 五、课程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 课程资源不断充实,建立学校校本课程资料。 2. 每学期举行一次航模车模比赛。
3. 教师专业得到发展,积极撰写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 4. 学生作品展览 六、课程学习评价:
航模车模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表格式的等级评价机制。具体见下表:
班级:___ 姓名:____ 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