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复习资料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一 、名著背景: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二、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四、《朝花夕拾》练习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3、《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6、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 ”,“ ”之类。而“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22、在《》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先生的照片。

二、 单项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

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 )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 )

A、一对蚂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 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D琐记

三、 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6、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7、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8、《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9、《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

10、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一 、名著背景: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二、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四、《朝花夕拾》练习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3、《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6、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 ”,“ ”之类。而“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22、在《》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先生的照片。

二、 单项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

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 )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 )

A、一对蚂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 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D琐记

三、 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6、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7、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8、《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9、《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

10、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


相关文章

  • 中考名著复习之[朝花夕拾]知识整理
  • <朝花夕拾>简介 一.书名解析: 这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查看


  • 朝花夕拾辅助资料
  • 阅读资料<朝花夕拾> 1.作者介绍: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2.<朝花夕拾>是鲁迅1927年所作的回忆散文 ...查看


  • [朝花夕拾]复习
  •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一.常识类: 1.作者姓名:鲁迅,原名周树人2.作品曾用名:<旧事重提> 十篇篇目:<狗猫鼠>--<范爱农>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q ...查看


  • [朝花夕拾]复习 1
  •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一.走近鲁迅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 ...查看


  • 初中名著阅读复习指导
  • 初中名著阅读复习指导(教案) 一.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今年中考关于名著导读方面的题型,明确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好名著. 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名著. 三. 教学难点: 学会对文学作品的正确评价. 四. 教时: 一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 一. < 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7年所作的散文集,共10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是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其中,< ...查看


  •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小题狂做--名著阅读
  • 2015年中考语文小题狂做--名著阅读 中考语文重点考试篇目如下: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语言.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 ...查看


  • 海口一中初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 海口一中初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2011 年 3 月 15 日 学科 初三语文 模块 专题 名著 课题 九下 专题 名著 参加 教师 陈小梅.胡绮霞.黄文莉.杨爱彬.黄敏.赖奕君.王文忠.文瑞芳.王槐珂. 教学 目标 1.专题学习 ...查看


  • 刘氏教育:初三学生的学习方法
  • 准初三生,预习对接新学期(图) 来源: 刘氏教育集团 许多同学在刚放假后的前几天不能安心学习,给自己找个理由"学了半年了,放松几天总可以吧,几天后我再开始学习".但是,往往一玩起来,就收 不住心了,开学后也很难进入状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