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2015年将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孙中山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抵抗外敌的先锋 D.新中国的缔造者 2.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关(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4年11月11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各国武官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见右图)。比利时当日举行隆重仪式,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1918年11月11日,德国和协约国代表在法国瓦兹省签订《康边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据此回答3-4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德国建立法西斯统治 B.萨拉热窝事件
C.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建立 D.德国突袭波兰
4.对于一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所有参战国都是非正义的,这次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B.萨拉热窝事件是这次大战的导火线 C.大战结束后召开了具有分赃性质的巴黎和会 D.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
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936年,日本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6.关于渡江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B.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C.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D.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大反攻 7.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有一首歌中唱到:“„„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这一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
A.北伐战争,击溃军阀 B.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C.国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9. 进入了20世纪,人类经常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在距今100年前的1914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人类选择了战争,人们称它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C.苏俄退出了战争 D.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10.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下列历史事件的爆发与一战密切相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11.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它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 ②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影响较小 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中国总体都是合作关系 ④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图年代尺所示历史时期中,国共两党处于合作关系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将毕生都奉献于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事业。据此回答第13-15题。13.下列关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领导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领导和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C.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为了争取和平,冒险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14.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二十万军(国民党军队)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5.毛泽东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我们开创了一条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是指( )
A.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D.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
16.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
权”的措施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是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拍摄的,参与这次登陆战的主要是( ) A.英法盟军 B.英美盟军 C.美法盟军 D.苏美盟军
18.右图反映的史实与下列会议中的决议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9.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D.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0.下列符合右侧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周年,2015年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 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1)根据下列信息,完成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内容(5分)
①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战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二战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材料中的空格应该是_______和_________。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内实行法西斯暴政,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3)试举德日法西斯罪行的史实各一例。(2分)
二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走向联合。 (4)这一联合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回顾这场战争,你有什么感想?(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
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2分)
(2)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怎样的救亡图存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是什么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4分)
(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3.“求同存异”的原则,对于我们构建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历史上,国共两党曾多次“求同存异”。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 以迄于今,…… 军阀之专横, 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 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 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列举当时两党共同合作的一例史实。(3分)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2)哪一事件可证明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材料显示,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1946年国共军事实力对比:国军: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陆军野战部队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共军: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没有海、空军。
(3)材料反映了国共双方怎样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国民党1946年是如何让国共关系重新走上对抗的?(4分)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为建立这样的国家,孙中山在1894年和1905年成立的革命组织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2分)
(3)材料三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3分)
(4)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3分)
2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右下图。
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他们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2分)
(3)从B段转为C段,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和“生死攸关”的历史性转折点分别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4分)
(4)标志中国真正迎来光明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九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2015年将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孙中山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抵抗外敌的先锋 D.新中国的缔造者 2.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关(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4年11月11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各国武官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见右图)。比利时当日举行隆重仪式,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1918年11月11日,德国和协约国代表在法国瓦兹省签订《康边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据此回答3-4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德国建立法西斯统治 B.萨拉热窝事件
C.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建立 D.德国突袭波兰
4.对于一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所有参战国都是非正义的,这次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B.萨拉热窝事件是这次大战的导火线 C.大战结束后召开了具有分赃性质的巴黎和会 D.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
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936年,日本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6.关于渡江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B.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C.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D.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大反攻 7.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有一首歌中唱到:“„„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这一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
A.北伐战争,击溃军阀 B.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C.国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9. 进入了20世纪,人类经常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在距今100年前的1914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人类选择了战争,人们称它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C.苏俄退出了战争 D.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10.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下列历史事件的爆发与一战密切相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11.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它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 ②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影响较小 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中国总体都是合作关系 ④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图年代尺所示历史时期中,国共两党处于合作关系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将毕生都奉献于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事业。据此回答第13-15题。13.下列关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领导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领导和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C.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为了争取和平,冒险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14.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二十万军(国民党军队)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5.毛泽东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我们开创了一条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是指( )
A.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D.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
16.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
权”的措施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是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拍摄的,参与这次登陆战的主要是( ) A.英法盟军 B.英美盟军 C.美法盟军 D.苏美盟军
18.右图反映的史实与下列会议中的决议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9.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D.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0.下列符合右侧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周年,2015年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 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1)根据下列信息,完成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内容(5分)
①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战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二战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材料中的空格应该是_______和_________。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内实行法西斯暴政,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3)试举德日法西斯罪行的史实各一例。(2分)
二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走向联合。 (4)这一联合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回顾这场战争,你有什么感想?(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
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2分)
(2)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怎样的救亡图存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是什么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4分)
(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3.“求同存异”的原则,对于我们构建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历史上,国共两党曾多次“求同存异”。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 以迄于今,…… 军阀之专横, 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 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 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列举当时两党共同合作的一例史实。(3分)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2)哪一事件可证明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材料显示,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1946年国共军事实力对比:国军: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陆军野战部队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共军: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没有海、空军。
(3)材料反映了国共双方怎样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国民党1946年是如何让国共关系重新走上对抗的?(4分)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为建立这样的国家,孙中山在1894年和1905年成立的革命组织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2分)
(3)材料三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3分)
(4)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3分)
2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右下图。
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他们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2分)
(3)从B段转为C段,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和“生死攸关”的历史性转折点分别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4分)
(4)标志中国真正迎来光明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