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如果再不信息化,就会被淘汰,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2016-12-25 预制建筑网 预制建筑网

微信号 Precast_com_cn

功能介绍 关注预制建筑网(www.precast.com.cn),每天第一时间了解装配式建筑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来源:建筑前沿(ID: psd-01)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中,建筑企业只有顺势而为,加快“建筑业 互联网”行动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可以说,谁拥有信息互联技术谁就拥有未来!

一、在当今世界三大主流趋势面前,中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

第二次是电气技术的应用,促使了电气化;

第三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催生了信息化;

第四次就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迈上了智能化。

前三次技术革命中国都没能赶上,因此中国经济落后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落后了。这次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中国赶上了,具备了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条件。

目前,国家将“互联网 ”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今年五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第二大经济体欧洲的主要国家德国提出了“工业4.0”。

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发展趋势,并且这三大主流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可以说,这三大主流代表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如何在伟大的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中实现凤凰涅磐,完成一次质的飞跃,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摆在我们每个建筑产业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必须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迅速行动起来,奋力突破“建筑业 互联网”困局,尽快实现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与传统建筑产业的深度融合,降低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增强建筑企业的素质,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业的生产力。可以说,“建筑业 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的战略性举措,“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而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则是通过供给系统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的提升,实现供求关系的改善与供需平衡。

建筑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领域,建筑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把“强管理、提品质、降成本、优服务、树品牌”作为生死攸关的战略任务,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大力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信息互联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将人们大量的、繁琐的、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交给计算机、移动端和互联网去完成,从而大量地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

例如:用算量软件计算一个10万平方米建筑的机电工程量需要5个工日,而传统人工做法则需要90个工日。一个纸质的审批流程,平均用时5个工作日,实现信息化以后,有关人员在应用终端点击一下即可,整个过程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能完成。

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在最近组织的企业信息化专题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好的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企业都是好企业。同样一个千亿级规模的集团企业,集团总部、子分公司总部和区域性分公司机构等非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机构人员占企业全部管理人员的比例,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为12.5%,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企业则达到25.2%。同为百亿级施工总承包企业,机构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比重,有的企业只有9.1%,而有的企业则高达33.2%,仔细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固化优化管理流程、扩大管理幅度、提高业务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有效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等。总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提中之义,是建筑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三、建筑行业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必须加快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尝试引进使用计算机辅助办公,到上世纪90年代,局域网与专业系统的应用,再到21世纪初以来的互联网与管理信息协同化、集成化的应用,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建筑企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岗位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1.0”。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文字、图表处理电子化(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结构计算、工程预算、钢筋下料、工程算量、模拟施工、3D建模、测量定位、图像处理等。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小学阶段”。目前,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大体上处于这个阶段

2、“部门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2.0”。

此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企业应用的主要业务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企业门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个阶段,已经在零散的软硬件应用基础上实现了特定模块的集成,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中学阶段”。

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或者说大部分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和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专业承包资质企业处在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又有“初中”和“高中”之分,“初中”阶段是初步实现了主要业务系统的数据管理;而“高中”阶段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逐步实现了对系统进行“定制化”的优化,同时,子系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现,对其进行变革升级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

3、“企业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3.0”。

这是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阶段,此阶段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总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

行业内仅有少数优秀企业达到了企业级管理信息集成应用水平。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大学”阶段。这一阶段又有“大专”与“本科”之分,“大专”即浅层的集成应用;而“本科”的应用深度可以贯穿企业总部到项目基层,实现明显的集成效果。

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的难度和效果又视企业规模、管理跨度而有所不同,按规模可分为“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和“万亿级”企业。“千亿级”和“万亿级”企业在信息集成上的难度要大一些。

4、“社会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4.0”。

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互联网 ”的真正内涵所在。目前,少数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在“互联网 ”的鼓舞下,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组织专门力量与IT产业的专业公司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这是值得推崇的。

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研究生”阶段,它是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总体而言,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正处于部门级应用为主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正处在建筑业信息化2.0阶段,真正达到信息化3.0应用水平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有不少企业还处在建筑业信息化1.0的水平上,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信息化才刚刚起步。

装配式建筑行业热点资讯:

【央视】装配式建筑:未来5年有近10倍增长空间

预制构件最全合集,都在这里了!赶紧收藏!

装配式建筑的春天来了!

重磅!装配式建筑3大技术规范即将出炉!住建部公开征求意见(内含文件) 这个建筑面积100%实施装配式的全国示范项目,分析得太透彻了,每个工程人都应该看看!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016-12-25 预制建筑网 预制建筑网

微信号 Precast_com_cn

功能介绍 关注预制建筑网(www.precast.com.cn),每天第一时间了解装配式建筑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来源:建筑前沿(ID: psd-01)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中,建筑企业只有顺势而为,加快“建筑业 互联网”行动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可以说,谁拥有信息互联技术谁就拥有未来!

一、在当今世界三大主流趋势面前,中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

第二次是电气技术的应用,促使了电气化;

第三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催生了信息化;

第四次就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迈上了智能化。

前三次技术革命中国都没能赶上,因此中国经济落后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落后了。这次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中国赶上了,具备了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条件。

目前,国家将“互联网 ”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今年五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第二大经济体欧洲的主要国家德国提出了“工业4.0”。

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发展趋势,并且这三大主流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可以说,这三大主流代表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如何在伟大的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中实现凤凰涅磐,完成一次质的飞跃,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摆在我们每个建筑产业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必须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迅速行动起来,奋力突破“建筑业 互联网”困局,尽快实现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与传统建筑产业的深度融合,降低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增强建筑企业的素质,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业的生产力。可以说,“建筑业 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的战略性举措,“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而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则是通过供给系统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的提升,实现供求关系的改善与供需平衡。

建筑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领域,建筑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把“强管理、提品质、降成本、优服务、树品牌”作为生死攸关的战略任务,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大力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信息互联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将人们大量的、繁琐的、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交给计算机、移动端和互联网去完成,从而大量地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

例如:用算量软件计算一个10万平方米建筑的机电工程量需要5个工日,而传统人工做法则需要90个工日。一个纸质的审批流程,平均用时5个工作日,实现信息化以后,有关人员在应用终端点击一下即可,整个过程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能完成。

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在最近组织的企业信息化专题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好的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企业都是好企业。同样一个千亿级规模的集团企业,集团总部、子分公司总部和区域性分公司机构等非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机构人员占企业全部管理人员的比例,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为12.5%,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企业则达到25.2%。同为百亿级施工总承包企业,机构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比重,有的企业只有9.1%,而有的企业则高达33.2%,仔细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固化优化管理流程、扩大管理幅度、提高业务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有效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等。总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提中之义,是建筑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三、建筑行业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必须加快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尝试引进使用计算机辅助办公,到上世纪90年代,局域网与专业系统的应用,再到21世纪初以来的互联网与管理信息协同化、集成化的应用,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建筑企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岗位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1.0”。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文字、图表处理电子化(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结构计算、工程预算、钢筋下料、工程算量、模拟施工、3D建模、测量定位、图像处理等。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小学阶段”。目前,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大体上处于这个阶段

2、“部门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2.0”。

此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企业应用的主要业务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企业门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个阶段,已经在零散的软硬件应用基础上实现了特定模块的集成,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中学阶段”。

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或者说大部分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和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专业承包资质企业处在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又有“初中”和“高中”之分,“初中”阶段是初步实现了主要业务系统的数据管理;而“高中”阶段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逐步实现了对系统进行“定制化”的优化,同时,子系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现,对其进行变革升级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

3、“企业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3.0”。

这是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阶段,此阶段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总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

行业内仅有少数优秀企业达到了企业级管理信息集成应用水平。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大学”阶段。这一阶段又有“大专”与“本科”之分,“大专”即浅层的集成应用;而“本科”的应用深度可以贯穿企业总部到项目基层,实现明显的集成效果。

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的难度和效果又视企业规模、管理跨度而有所不同,按规模可分为“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和“万亿级”企业。“千亿级”和“万亿级”企业在信息集成上的难度要大一些。

4、“社会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4.0”。

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互联网 ”的真正内涵所在。目前,少数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在“互联网 ”的鼓舞下,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组织专门力量与IT产业的专业公司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这是值得推崇的。

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研究生”阶段,它是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总体而言,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正处于部门级应用为主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正处在建筑业信息化2.0阶段,真正达到信息化3.0应用水平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有不少企业还处在建筑业信息化1.0的水平上,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信息化才刚刚起步。

装配式建筑行业热点资讯:

【央视】装配式建筑:未来5年有近10倍增长空间

预制构件最全合集,都在这里了!赶紧收藏!

装配式建筑的春天来了!

重磅!装配式建筑3大技术规范即将出炉!住建部公开征求意见(内含文件) 这个建筑面积100%实施装配式的全国示范项目,分析得太透彻了,每个工程人都应该看看!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相关文章

  • 进退大文章
  • 作者:阴奋立 北京日报 2000年04期 进与退,代表着行动逆反的两个方向.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在战略上,进是为了向前发展,退则是为了扬长避短,更好地长远发展.古往今来,得失取舍,建功立业,莫不是在进退之间. 世纪之交,首都北京将以 ...查看


  • 对环境执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 内容摘要: [论文摘要] 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中央人口与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非常实际.非常基本的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 ...查看


  • 一位企业家在飞机上写的文章
  • 一位企业家在飞机上写的文章<落雪无痕,生死无期> 时间是一支孤寂的沙漏,一点一点地漏掉我们静默的年华,剩下比年华更加静默的回忆. 就在出发上飞机的前两天,噩耗传来,我敬仰的NOTTER先生的母亲去世了.七个多星期的不吃不喝,双眼 ...查看


  • 光有技术优势救不了企业的命!
  • 2012-1-10 全球品牌网  于斐 点击评论 作为主讲嘉宾,我刚结束了在成都的一次高峰论坛发言.台下大多数都是科技型企业家,主办单位负责人对我说,"于老师,他们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生产,但在产业化方面.市场方面非常薄弱,有的专 ...查看


  • 自动补货文件
  • 目前实施自动补货门店, 门店店长和指导员没有一个明确的操作流程,造成如下问题: 1.门店退货给配送中心,下次又重新配送到门店: 2.门店反映商品补货不够卖: 3.怎么有些销量不错的商品没有补货过来,查询之后是属于没有设置为自动补货的新商品或 ...查看


  •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 附件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总则 一.为明确和细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年度考核各项指标的定义.考核要求和计分方法,加快落实考核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 ...查看


  • 震惊丨上海二级建造师考试取消?官方消息到底怎么说?
  • 小编寄语 智慧工程(zhgc114) 每天推送精品好文,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 如果您喜欢该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各地二建建造师考试报名工作,有的区域已经结束,有的区域尚进行中,而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3 ...查看


  •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于刚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第10期 摘 要:当今社会日益发展壮大,科技迅猛增加,在04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整个世 ...查看


  • 2015年重庆市生态文明知识竞赛题(精华版100分)
  • 重庆市生态文明知识竞赛 注意:注册号码为PK+任何数字拼音或文字,注册的电话号码是必填项目,且不能重复 1."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家庭中践行绿色生活方 式不正确的做法是()? 节水节电惜资源 垃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