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
1、熟悉生产工艺,制定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及核算办法,编制各成本的定额;
2、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工序的目标成本控制指标,并把目标成本控制分解到班组,并监督实施;
3、审核完工产品的材料出库情况,保证按照BOM及投料变更后的清单进行领料,审核成品入库及发货单据为成本核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合理、及时地核算产品的料工费成本,保证成本的准确性;
5、按时完成存货的盘点工作,并出具盘点报告,监控存货的变化,保证存货的准确性;
6、按月对在产品进行清查盘点,做好盘点申报和账务处理;
7、对呆滞存货进行定期分析和跟踪,减少公司损失;
8、及时出具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并提出改善建议,以供管理者决策需要;
9、检查各工序目标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
1、收集材料单,入库单,与仓库材料会计或保管员/仓库记账员对接,做好协调工作。
2、确定最合适你公司材料成本计算方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等。
3、建立材料明细账,确定产品分类。
4、月底根据发出材料,购进材料单,汇总合计,与仓库材料会计核对。
5、根据计算方法 确定单位成本,及结存成本。
6、期间末做材料预算,成本对比,进销差价分析。控制生产成本。不同类型的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差别很大;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若分工不同,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本会计工作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成本核算:
1.整理各项费用并进行归集和分配;
2.做记账凭证并登账;
3.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
4.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
成本分析:
1.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
2.成本分析报告。
除非是新设立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成本会计业务流程。一般,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报表,以确保管理者需要的数据和会计信息的一贯性。
如果是采用财务软件的话,一般可以根据基础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只要注意基础数据录入正确就可以了。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
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战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某厂甲产品经三道程序加工制成,各工序工时定额及本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布如下:
工序 工时定额 月末在产品数量
第一工序 20小时 100
第二工序 40小时 36
第三工序 20小时 60
合计 80小时 196
要求(1)分别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急求答案。要求有具体计算步骤。谢谢!!!
问题补充:
某厂甲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制成,工时定额80小时。各工序工时定额及本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布如下:
工序 工时定额 月末在产品数量
第一工序 20小时 100
第二工序 40小时 36
第三工序 20小时 60
合计 80小时 196
要求(1)分别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成本会计与各部门的联接是根据企业内控制度和成本核算方式来决定的,我说一下我这边的方式吧:首先仓库管理员月末盘点确认后,将盘点清册、收料单、发料单、工单入库单、杂项收发单等单据提交给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核对库存无误,根据车间核算员提供的当期在制工单、当期完工工单、工时等资料,分摊人工、制费,并核对在制品,成本会计做完上述工作后,根据当期库存期报表等表单做帐务处理。
不同类型的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差别很大;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若分工不同,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本会计工作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成本核算:
1.整理各项费用并进行归集和分配;
2.做记账凭证并登账;
3.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
4.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
成本分析:
1.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
2.成本分析报告。
除非是新设立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成本会计业务流程。一般,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报表,以确保管理者需要的数据和会计信息的一贯性。
如果是采用财务软件的话,一般可以根据基础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只要注意基础数据录入正确就可以了。
我刚刚接触过工业成本会计实务,首先你可以先掌握下成本会计的精髓:费用需要先归集再分配,分配原则:谁受益,谁负担。
至于账务处理也与一般的商贸会计不太一样,需要涉及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其明细下的子科目的。
另外,我感觉其实成本会计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你要当好的话,必须要对工厂的每个生产环节十分了解,且每个环节需要那些料(光一种产品有时就需要几百种料),会发生哪些费用等等,这和后面做账务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对那些单据,特别是领料单等先要做统计表(算料的平均价),然后需要做分配表(这个个人感觉是最烦的,先算分配率再算分配到每个车间应承担的)
最后出报表的同时,还要出成本报告分析。
我感觉如果你没有成本会计的经验,最好还是先别应聘这个职位,即使你面试关
过了,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因为你之前没做过成本会计这块,你还是会显得不知所措,上手要好一段时间的。如果这家企业有其他的会计岗位,你先去应聘,想办法在哪里将真个生产流程等搞清楚,等有机会再转成成本会计,是比较好的选择。
岗位职责:
1、熟悉生产工艺,制定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及核算办法,编制各成本的定额;
2、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工序的目标成本控制指标,并把目标成本控制分解到班组,并监督实施;
3、审核完工产品的材料出库情况,保证按照BOM及投料变更后的清单进行领料,审核成品入库及发货单据为成本核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合理、及时地核算产品的料工费成本,保证成本的准确性;
5、按时完成存货的盘点工作,并出具盘点报告,监控存货的变化,保证存货的准确性;
6、按月对在产品进行清查盘点,做好盘点申报和账务处理;
7、对呆滞存货进行定期分析和跟踪,减少公司损失;
8、及时出具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并提出改善建议,以供管理者决策需要;
9、检查各工序目标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
1、收集材料单,入库单,与仓库材料会计或保管员/仓库记账员对接,做好协调工作。
2、确定最合适你公司材料成本计算方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等。
3、建立材料明细账,确定产品分类。
4、月底根据发出材料,购进材料单,汇总合计,与仓库材料会计核对。
5、根据计算方法 确定单位成本,及结存成本。
6、期间末做材料预算,成本对比,进销差价分析。控制生产成本。不同类型的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差别很大;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若分工不同,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本会计工作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成本核算:
1.整理各项费用并进行归集和分配;
2.做记账凭证并登账;
3.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
4.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
成本分析:
1.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
2.成本分析报告。
除非是新设立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成本会计业务流程。一般,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报表,以确保管理者需要的数据和会计信息的一贯性。
如果是采用财务软件的话,一般可以根据基础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只要注意基础数据录入正确就可以了。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
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战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某厂甲产品经三道程序加工制成,各工序工时定额及本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布如下:
工序 工时定额 月末在产品数量
第一工序 20小时 100
第二工序 40小时 36
第三工序 20小时 60
合计 80小时 196
要求(1)分别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急求答案。要求有具体计算步骤。谢谢!!!
问题补充:
某厂甲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制成,工时定额80小时。各工序工时定额及本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布如下:
工序 工时定额 月末在产品数量
第一工序 20小时 100
第二工序 40小时 36
第三工序 20小时 60
合计 80小时 196
要求(1)分别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成本会计与各部门的联接是根据企业内控制度和成本核算方式来决定的,我说一下我这边的方式吧:首先仓库管理员月末盘点确认后,将盘点清册、收料单、发料单、工单入库单、杂项收发单等单据提交给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核对库存无误,根据车间核算员提供的当期在制工单、当期完工工单、工时等资料,分摊人工、制费,并核对在制品,成本会计做完上述工作后,根据当期库存期报表等表单做帐务处理。
不同类型的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差别很大;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若分工不同,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本会计工作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成本核算:
1.整理各项费用并进行归集和分配;
2.做记账凭证并登账;
3.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
4.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
成本分析:
1.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
2.成本分析报告。
除非是新设立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成本会计业务流程。一般,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报表,以确保管理者需要的数据和会计信息的一贯性。
如果是采用财务软件的话,一般可以根据基础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只要注意基础数据录入正确就可以了。
我刚刚接触过工业成本会计实务,首先你可以先掌握下成本会计的精髓:费用需要先归集再分配,分配原则:谁受益,谁负担。
至于账务处理也与一般的商贸会计不太一样,需要涉及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其明细下的子科目的。
另外,我感觉其实成本会计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你要当好的话,必须要对工厂的每个生产环节十分了解,且每个环节需要那些料(光一种产品有时就需要几百种料),会发生哪些费用等等,这和后面做账务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对那些单据,特别是领料单等先要做统计表(算料的平均价),然后需要做分配表(这个个人感觉是最烦的,先算分配率再算分配到每个车间应承担的)
最后出报表的同时,还要出成本报告分析。
我感觉如果你没有成本会计的经验,最好还是先别应聘这个职位,即使你面试关
过了,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因为你之前没做过成本会计这块,你还是会显得不知所措,上手要好一段时间的。如果这家企业有其他的会计岗位,你先去应聘,想办法在哪里将真个生产流程等搞清楚,等有机会再转成成本会计,是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