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司令的分析:一个联队即可扫荡中国

1937年日军司令的分析:一个联队即可扫荡中国

2012年09月11日 11:0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8)

这是一张经过修正的彩色照片,为日军入城式中经过南京博物馆时的情景,这被日本称为“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抗战画史》,作者:曹聚仁 舒宗侨,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南京已陷落,蒋委员长发告民众书,重申抗战到底的决心,说:“敌人侵略中国本有两途:一曰鲸吞,一曰蚕食。今者逞其暴力,陷我南京,继此必益张凶焰,遂行其整个征服中国的野心,对于中国为鲸吞,而非蚕食,已由事实证明。就中国本身论之,前所畏不在鲸吞,而在蚕食,诚以侵略于不知不觉之间,则因循苟且,驯至被其次第宰割而后已;今则大祸当前,不容反顾,故为抗战全局策最后之胜败,今日形势,毋宁谓于我为有利。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在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了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告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形势之下,不当徒顾虑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这个坚定明决的宣告,立刻获得朝野上下的普遍响应,同月二十五日,共产党也发表对时局宣言,拥护蒋委员长“贯彻抗战到底”“争取国家民族最后胜利”的主旨,略谓:“我们抗战目前正处在一个严重的困难关头,然而部分领土和中心城市的损失,初期战线上的部分军事的成败,均不能决定中日战争的最后命运;而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坚强团结和长期艰苦抗战之毅力与信心,实为争取最后胜利之保证。当今民族危机更加紧迫时,我全民族抗战的力量的更加团结,实为挽救时局的中心关键。”从当时的政治主流说,南京陷落并未动摇我们的抗战信念,我们要继续作战下去。因此,日海军司令也就接着宣告日本决意继续战争。

不过日本军阀心中正希望于攻陷我首都,迫我作城下之盟,来结束战争的。十八日的东京《朝日新闻》透露消息:“中国如愿意议和,日本亦可停止战争。”进攻芜湖的第六师团,已经奉令凯旋,士兵欢声如雷,把行装搬向码头,做了一场春梦。日方授意德驻中国大使陶德曼为和平独家经纪人,于十二月初向我当局提出如次的条件:

甲、订立中日经济协定,许日方参预中国财源、海关、交通、运输。

乙、中国参加反共公约。

丙、日军永远驻防中国。

丁、在日方指定地点,设立非武装区域。

戊、在内蒙古设独立政府。

己、中国赔偿战费。

陶大使向我当局进言,语气中还带着半恫吓的意味,好似中国此刻投降,还可以找寻不至于亡国的条件,失过这个机会,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可得的了。当时,我政府之中,以汪精卫为中心,走德意路线的人们,颇想从这条件作底子来还价,却被蒋委员长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十二月二十八日,敌司令松井石根在南京作威胁性的宣告,谓:“日本将予中国以改变态度之机会;但必要时,日军将攻取汉口重庆。”到了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一月初,日方知中国无意于求和,老羞成怒,乃宣告:“日本拒绝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之中央政府。”一月十六日,敌酋近卫竟作狂妄声明谓:“时至今日,国民政府依然不了解日本真意,策动抗战,不察国内人民涂炭,对于‘东亚和平’,毫无顾忌。因此,日本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望真能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成立且发展,而拟与此‘新政府’调整两国国交,并协力建设新中国。”我们的政府,立即于一月十八日予以还击,发表宣言,称:“中国于政府任何情形之下,必竭全国之力以维持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决非中国所能忍受,同时在日军占领区域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僭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

1937年日军司令的分析:一个联队即可扫荡中国

2012年09月11日 11:0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8)

这是一张经过修正的彩色照片,为日军入城式中经过南京博物馆时的情景,这被日本称为“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抗战画史》,作者:曹聚仁 舒宗侨,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南京已陷落,蒋委员长发告民众书,重申抗战到底的决心,说:“敌人侵略中国本有两途:一曰鲸吞,一曰蚕食。今者逞其暴力,陷我南京,继此必益张凶焰,遂行其整个征服中国的野心,对于中国为鲸吞,而非蚕食,已由事实证明。就中国本身论之,前所畏不在鲸吞,而在蚕食,诚以侵略于不知不觉之间,则因循苟且,驯至被其次第宰割而后已;今则大祸当前,不容反顾,故为抗战全局策最后之胜败,今日形势,毋宁谓于我为有利。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在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了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告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形势之下,不当徒顾虑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这个坚定明决的宣告,立刻获得朝野上下的普遍响应,同月二十五日,共产党也发表对时局宣言,拥护蒋委员长“贯彻抗战到底”“争取国家民族最后胜利”的主旨,略谓:“我们抗战目前正处在一个严重的困难关头,然而部分领土和中心城市的损失,初期战线上的部分军事的成败,均不能决定中日战争的最后命运;而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坚强团结和长期艰苦抗战之毅力与信心,实为争取最后胜利之保证。当今民族危机更加紧迫时,我全民族抗战的力量的更加团结,实为挽救时局的中心关键。”从当时的政治主流说,南京陷落并未动摇我们的抗战信念,我们要继续作战下去。因此,日海军司令也就接着宣告日本决意继续战争。

不过日本军阀心中正希望于攻陷我首都,迫我作城下之盟,来结束战争的。十八日的东京《朝日新闻》透露消息:“中国如愿意议和,日本亦可停止战争。”进攻芜湖的第六师团,已经奉令凯旋,士兵欢声如雷,把行装搬向码头,做了一场春梦。日方授意德驻中国大使陶德曼为和平独家经纪人,于十二月初向我当局提出如次的条件:

甲、订立中日经济协定,许日方参预中国财源、海关、交通、运输。

乙、中国参加反共公约。

丙、日军永远驻防中国。

丁、在日方指定地点,设立非武装区域。

戊、在内蒙古设独立政府。

己、中国赔偿战费。

陶大使向我当局进言,语气中还带着半恫吓的意味,好似中国此刻投降,还可以找寻不至于亡国的条件,失过这个机会,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可得的了。当时,我政府之中,以汪精卫为中心,走德意路线的人们,颇想从这条件作底子来还价,却被蒋委员长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十二月二十八日,敌司令松井石根在南京作威胁性的宣告,谓:“日本将予中国以改变态度之机会;但必要时,日军将攻取汉口重庆。”到了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一月初,日方知中国无意于求和,老羞成怒,乃宣告:“日本拒绝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之中央政府。”一月十六日,敌酋近卫竟作狂妄声明谓:“时至今日,国民政府依然不了解日本真意,策动抗战,不察国内人民涂炭,对于‘东亚和平’,毫无顾忌。因此,日本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望真能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成立且发展,而拟与此‘新政府’调整两国国交,并协力建设新中国。”我们的政府,立即于一月十八日予以还击,发表宣言,称:“中国于政府任何情形之下,必竭全国之力以维持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决非中国所能忍受,同时在日军占领区域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僭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


相关文章

  • 二战时期日军如何编成
  • 常设四单位制挽马师团编制:一 建制师团下编2个步兵旅团(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每步兵联队编3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每步兵大队4个步兵中队).骑兵联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通信队.卫生队.兵器勤务队各1,2或 ...查看


  •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序列沿革与部队编制3
  • (四)驻蒙兵团的编成 日军占领"蒙疆地区"后,为了把关东军所属的部队迅速调回满洲,以担负对苏防御和对付我东北抗日联军,于1937年9月30日下令编成第26师团.该师团编成后,隶属关东军,此时,日本陆军部从战略全局考虑,决 ...查看


  • 恶劣环境中浴血奋战的冀东抗日根据地
  • ①冀东的形势 冀察热辽挺进军成立后,在冀东地区设置了冀东军分区. 1942年2月挺进军战斗序列撤消,冀东军分区由晋察冀军区直辖,并改称第13军分区(挺进军区所属的平西.平北军分区亦同时改由军区直辖,并分别改称为第11.第12军分区). 第1 ...查看


  • 纪念抗日战争作文400
  •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 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 ...查看


  • 抗日英雄马本斋
  • 2005-02-08 作者:陌柳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有6人参与 第一章 只身口外寻父 飘零白山黑水 1903年1月1日(光绪二十八年 寅>腊月初三),冀中大地上寒风凛冽,大雪下得正紧.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啼,一个顽强 ...查看


  • 国民党抗战资料
  •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 姓名 职衔 殉国时间 地点 佟麟阁 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赵登禹 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郝梦龄 上将,9军军长 1937.10.1 ...查看


  • 解读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编制之"师团"
  • 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北洋陆军的建制是一样的. 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1.8万人,其中步兵1.2万人,其他兵种约6千人.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1.2 ...查看


  • 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
  •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但是日本在1960年到1970年又公布:日军战死19 ...查看


  • 新四军编制的历史沿革
  • 新四军编制的历史沿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 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