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现状问题研究
作者:于姗姗
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14期
一、引言
高校是知识的摇篮,是国家科技创新的起源地。据统计,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科技成果70%来源于高校发明。强化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对于增强我国科技成果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作为科技成果的孕育和媒介的高等院校是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转化和保护的重要载体。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成为高校和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显著标志。高校在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培育办学特色的使命的同时,应遵循《纲要》和《意见》精神,准确理解和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面制定和落实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确立明确发展方向。
二、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现状
我国高校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分为独立建制和非独立建制两种类型,其两者之间的差别如表1所示。表2为几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情况。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成为制约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瓶颈”。随着国家对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纷纷建立起了由科研管理部门协调管辖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归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积累了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但对于我国高校总体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而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起独立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持和纠纷的处理等诸多相关事宜由不同部门分管,使得知识产权管理缺乏时效性、规范性、严密性。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健全,而造成知识产权在价值评估和保密等环节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三、完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和改进。强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专门化、制度化运作,制定合理有序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现状问题研究
作者:于姗姗
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14期
一、引言
高校是知识的摇篮,是国家科技创新的起源地。据统计,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科技成果70%来源于高校发明。强化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对于增强我国科技成果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作为科技成果的孕育和媒介的高等院校是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转化和保护的重要载体。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成为高校和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显著标志。高校在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培育办学特色的使命的同时,应遵循《纲要》和《意见》精神,准确理解和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面制定和落实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确立明确发展方向。
二、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现状
我国高校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分为独立建制和非独立建制两种类型,其两者之间的差别如表1所示。表2为几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情况。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成为制约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瓶颈”。随着国家对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纷纷建立起了由科研管理部门协调管辖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归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积累了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但对于我国高校总体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而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起独立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持和纠纷的处理等诸多相关事宜由不同部门分管,使得知识产权管理缺乏时效性、规范性、严密性。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健全,而造成知识产权在价值评估和保密等环节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三、完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和改进。强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专门化、制度化运作,制定合理有序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