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的几点看法
近日,国际知名快餐品牌麦当劳、肯德基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被曝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让消费者一片哗然。
“福喜事件”并不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开端,从毒大米、苏丹红、瘦肉精到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层出不穷。福喜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现场检查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不论是麦当劳、肯德基等下游采购商的定期检查,还是政府监管部门临时抽查,都变成了事先通知、预先规划、提前准备的形式主义检查。同时,在此之前福喜公司曾多次被当地监管部门评为“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反映出评级式的静态监管模式的严重弊端。
什么才是安全食品?有人认为跨国食品企业通常被视为食品安全保障程度最高的企业,但福喜丑闻彻底颠覆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首先消费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非跨国的就是好的,价钱高的就是好的,不要盲目的跟从。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的检查,真正的为老百姓的饮食安全做好监督工作。最后,食品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必须慎独自律,见贤思齐,对消费者能有一颗感恩的心。
福喜事件的三点启示:首先,消费者应该明白,外国的
不一定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在三鹿事件曝光后,不仅我们消费者对国外的食品出现了过度追捧的现象,就连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也对国外大品牌监管有放松的倾向。然而这一次福喜事变,给对洋品牌抱有盲目崇拜和过度信赖的消费者与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其次,宏观监管环境的缺失。我国处在一个从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中等收入、产品层次多,消费者的偏好也丰富多样。国外公司来到中国,面对的市场环境变了,它们的“管理观和安全观”也变了。由于宏观监管环境的缺失,质量较低的中国企业的产品仍然可以轻松地流向市场,与花费大量成本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的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与国外大企业同时竞争的中国企业并没有实施良好的内部监管。而长此以往,在是否进行内部监管与质量控制的博弈中,原先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的国外企业也放松了对产品质量的内部监管,并凭借着洋品牌在中国的良好声誉,其产品仍然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并享受着更低的成本带来的丰厚利润。他们良好内部监管体系到了中国市场就沦为了形式。因此,在当前宏观监管环境缺失的情况下,任何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大企业最终都会走向质量控制与内部监管的囚徒困境——选择放松质量控制与内部监管。不排除福喜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再次,关于如何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与改进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势在必行。这里,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最严厉的监管,同时,也需要来自社会
媒体和消费者群体等多方共同监督和维护。
大家可能都听过“木桶原理”,一个木桶能成多少水,并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短板”,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出手治理,建成食品安全的常态发现机制,是为上策。
关于食品安全的几点看法
近日,国际知名快餐品牌麦当劳、肯德基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被曝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让消费者一片哗然。
“福喜事件”并不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开端,从毒大米、苏丹红、瘦肉精到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层出不穷。福喜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现场检查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不论是麦当劳、肯德基等下游采购商的定期检查,还是政府监管部门临时抽查,都变成了事先通知、预先规划、提前准备的形式主义检查。同时,在此之前福喜公司曾多次被当地监管部门评为“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反映出评级式的静态监管模式的严重弊端。
什么才是安全食品?有人认为跨国食品企业通常被视为食品安全保障程度最高的企业,但福喜丑闻彻底颠覆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首先消费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非跨国的就是好的,价钱高的就是好的,不要盲目的跟从。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的检查,真正的为老百姓的饮食安全做好监督工作。最后,食品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必须慎独自律,见贤思齐,对消费者能有一颗感恩的心。
福喜事件的三点启示:首先,消费者应该明白,外国的
不一定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在三鹿事件曝光后,不仅我们消费者对国外的食品出现了过度追捧的现象,就连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也对国外大品牌监管有放松的倾向。然而这一次福喜事变,给对洋品牌抱有盲目崇拜和过度信赖的消费者与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其次,宏观监管环境的缺失。我国处在一个从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中等收入、产品层次多,消费者的偏好也丰富多样。国外公司来到中国,面对的市场环境变了,它们的“管理观和安全观”也变了。由于宏观监管环境的缺失,质量较低的中国企业的产品仍然可以轻松地流向市场,与花费大量成本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的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与国外大企业同时竞争的中国企业并没有实施良好的内部监管。而长此以往,在是否进行内部监管与质量控制的博弈中,原先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的国外企业也放松了对产品质量的内部监管,并凭借着洋品牌在中国的良好声誉,其产品仍然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并享受着更低的成本带来的丰厚利润。他们良好内部监管体系到了中国市场就沦为了形式。因此,在当前宏观监管环境缺失的情况下,任何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大企业最终都会走向质量控制与内部监管的囚徒困境——选择放松质量控制与内部监管。不排除福喜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再次,关于如何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与改进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势在必行。这里,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最严厉的监管,同时,也需要来自社会
媒体和消费者群体等多方共同监督和维护。
大家可能都听过“木桶原理”,一个木桶能成多少水,并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短板”,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出手治理,建成食品安全的常态发现机制,是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