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中小学应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学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发挥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毋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可厚非的。学校应制定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案,把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与教师的考核、奖惩挂钩,以调动教师对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指导好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两 个制度”。

  1.建立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应做到“一忌”,坚持“二原则”“三家访”:“一忌”是忌向学生家长告状,以致使学生受家长训斥打骂,产生逆反心理和错误行为。坚持“二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坚持一视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则。“三家访”包括了解性家访――在接新班时,为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家访;探望性家访――当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或因病在家休养时及时登门看望,以沟通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预防性家访――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偏异的苗头或有越轨的动机时,及时家访,和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委婉说明,晓以利害,取得教育上的一致,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学生家长座谈会制度

  学生家长座谈会,能增进家长和学校的感情,能使家长加深对孩子在校的了解,能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每一个班每一学期至少应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会应做到“三忌”“四结合”。“三忌”:一忌指名道姓批评某学生,伤害家长自尊心;二忌批评学生家长,把家长座谈会变成“家长批判会”;三忌教师“一言堂”,不给学生家长发言的机会。“四结合”:汇报工作与表扬学生成绩和发现学生闪光点相结合,教师发言与家长发言相结合,典型学生专题发言与典型家长专题发言相结合,提建议与提要求相结合。

  二、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原则、科学育人方法传授给家长,使他们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使学生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人的方法。

  1.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应与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同向、同步与整体优化。二是表率性原则。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正直诚实,既庄重稳健又和蔼可亲,做到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做表率。三是诱导性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启发疏导工作。四是养成性原则――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对孩子的行为提出适当的要求,通过长期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使家长懂得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情感变化都对孩子产生相当大的感染力,其家庭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直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长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修养,在家庭中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使家长处理好“爱”和“溺爱”的关系

  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能盲目地爱,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纵容、迁就、偏袒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危害,给社会带来不安,甚至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孩子要理智地爱,做到感情与科学育人的统一。

  4.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要遵循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各自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教育要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因势利导,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要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指导好孩子择朋交友,千万不能让孩子“跟着巫婆跳假神”;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孩子前进的起点。

  5.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中应着重注意四点

  一要注意培养目标的片面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而忽视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要注意满足孩子物欲享受的盲目性,不让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三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单调性、粗暴性,当孩子犯错时,只会打骂,而不会疏导,总认为“棍棒出孝子”,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对抗;四要注意家庭文化生活的贫乏性,只注意家长的娱乐,甚至不健康的娱乐,而忽视孩子的需要,忽视孩子的休息,这样有可能使孩子染上不良的恶习。

  总之,学校应注重家庭教育工作,并指导好家庭教育,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方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中小学应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学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发挥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毋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可厚非的。学校应制定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案,把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与教师的考核、奖惩挂钩,以调动教师对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指导好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两 个制度”。

  1.建立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应做到“一忌”,坚持“二原则”“三家访”:“一忌”是忌向学生家长告状,以致使学生受家长训斥打骂,产生逆反心理和错误行为。坚持“二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坚持一视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则。“三家访”包括了解性家访――在接新班时,为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家访;探望性家访――当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或因病在家休养时及时登门看望,以沟通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预防性家访――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偏异的苗头或有越轨的动机时,及时家访,和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委婉说明,晓以利害,取得教育上的一致,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学生家长座谈会制度

  学生家长座谈会,能增进家长和学校的感情,能使家长加深对孩子在校的了解,能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每一个班每一学期至少应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会应做到“三忌”“四结合”。“三忌”:一忌指名道姓批评某学生,伤害家长自尊心;二忌批评学生家长,把家长座谈会变成“家长批判会”;三忌教师“一言堂”,不给学生家长发言的机会。“四结合”:汇报工作与表扬学生成绩和发现学生闪光点相结合,教师发言与家长发言相结合,典型学生专题发言与典型家长专题发言相结合,提建议与提要求相结合。

  二、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原则、科学育人方法传授给家长,使他们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使学生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人的方法。

  1.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应与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同向、同步与整体优化。二是表率性原则。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正直诚实,既庄重稳健又和蔼可亲,做到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做表率。三是诱导性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启发疏导工作。四是养成性原则――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对孩子的行为提出适当的要求,通过长期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使家长懂得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情感变化都对孩子产生相当大的感染力,其家庭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直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长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修养,在家庭中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使家长处理好“爱”和“溺爱”的关系

  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能盲目地爱,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纵容、迁就、偏袒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危害,给社会带来不安,甚至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孩子要理智地爱,做到感情与科学育人的统一。

  4.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要遵循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各自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教育要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因势利导,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要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指导好孩子择朋交友,千万不能让孩子“跟着巫婆跳假神”;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孩子前进的起点。

  5.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中应着重注意四点

  一要注意培养目标的片面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而忽视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要注意满足孩子物欲享受的盲目性,不让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三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单调性、粗暴性,当孩子犯错时,只会打骂,而不会疏导,总认为“棍棒出孝子”,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对抗;四要注意家庭文化生活的贫乏性,只注意家长的娱乐,甚至不健康的娱乐,而忽视孩子的需要,忽视孩子的休息,这样有可能使孩子染上不良的恶习。

  总之,学校应注重家庭教育工作,并指导好家庭教育,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方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培育班级健康行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 [摘要]健康是人的心理机能健全的标志.生命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成长的依托就是人的身体.心理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行为的健康状况.一个具有健康行为的班级或者个体必然是身体(班级机体)与心理都健全的.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是身心健康的外在表现,在班级中结合心 ...查看


  •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哲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赵爽 201490101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思想道德现状中有积极 ...查看


  • 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探究
  • [摘 要]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教育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村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问题,关注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 健康问题 ...查看


  • 石阡县汤山中学健康促进与教育典型案例
  • 温泉之城 长寿石阡的教育明珠 打造健康教育特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石阡县汤山中学健康促进与教育典型案例 一.创建背景 (一)石阡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我校健康教育平台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 ...查看


  • 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 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湖州四中关注后20%学生健康成长工作经验交流 著名的"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 ...查看


  • 重视心理健康,让阳光洒满校园
  •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服务 ...查看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一部分 前 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 ...查看


  •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 来源:本站 点击数:5687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第一部分 前 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 ...查看


  •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 摘 要 高中班主任,是高中班级的建设者与组织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灵魂建设者.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更新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才能给高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高中教育进步.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班主任 管理工作 缺失 应用 中图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