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李娟

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光阴的记录,生命的留痕。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文字少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与灵魂相连。写作使我在瞬间飞离现实,我用阅读和书写隔开了与喧嚣尘世。

一位作家说:“写作是搭救人生虚无的一条船。”其实,一个在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因为生命的痛苦与忧伤无处安放。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见污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歲月的沙漏里,細沙流走的是醜陋、邪惡、寒冷,留下來的永遠是美好、至善和溫暖。不是嗎?

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如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字里深深的情感。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我珍爱它们。

《幽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其实,文字也是这样。我追求自己的文字里,少一份姹紫嫣红,多一份雅洁、闲逸。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頭的繁華慢慢卸下,簡潔不蕪,沉靜從容,留下清瘦的枝椏伸向天空,不再絢麗繽紛。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的自由呼吸。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大师齐白石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原来写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

霜严雪寒的季节,我在中国美术馆看“搜尽奇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徘徊在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画前,我才明白,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品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寻找到灵魂的安宁,令我在文字的芬芳里自由地呼吸。而我的世界,因为写作和阅读变得如此丰盈和美好。

文字馈赠我的,大概也是任何人、任何物质都不能馈赠于我的。那些时光深处细腻的感受,弥足珍贵。我怀抱着文学的梦想,走在孜孜以求的路上。

早春时节,迷恋在法国画家米勒的画里。这位一生贫困交加,食不果腹,步履艰难的农民画家,奉献给尘世的,却是一幅幅温情、静谧、圣洁安详的画卷。他这样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決不忽視春天。”

我仿佛是那幅《拾穗》里的妇人,低着头,弯腰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无比虔诚地拾起一个个麦穗。

生活給予我的都是金黃的麥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善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决不忽视美,如同决不忽视春天。

但愿这本书,能带给你灵魂的安然和静美。

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光阴的记录,生命的留痕。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文字少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与灵魂相连。写作使我在瞬间飞离现实,我用阅读和书写隔开了与喧嚣尘世。

一位作家说:“写作是搭救人生虚无的一条船。”其实,一个在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因为生命的痛苦与忧伤无处安放。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见污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歲月的沙漏里,細沙流走的是醜陋、邪惡、寒冷,留下來的永遠是美好、至善和溫暖。不是嗎?

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如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字里深深的情感。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我珍爱它们。

《幽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其实,文字也是这样。我追求自己的文字里,少一份姹紫嫣红,多一份雅洁、闲逸。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頭的繁華慢慢卸下,簡潔不蕪,沉靜從容,留下清瘦的枝椏伸向天空,不再絢麗繽紛。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的自由呼吸。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大师齐白石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原来写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

霜严雪寒的季节,我在中国美术馆看“搜尽奇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徘徊在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画前,我才明白,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品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寻找到灵魂的安宁,令我在文字的芬芳里自由地呼吸。而我的世界,因为写作和阅读变得如此丰盈和美好。

文字馈赠我的,大概也是任何人、任何物质都不能馈赠于我的。那些时光深处细腻的感受,弥足珍贵。我怀抱着文学的梦想,走在孜孜以求的路上。

早春时节,迷恋在法国画家米勒的画里。这位一生贫困交加,食不果腹,步履艰难的农民画家,奉献给尘世的,却是一幅幅温情、静谧、圣洁安详的画卷。他这样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決不忽視春天。”

我仿佛是那幅《拾穗》里的妇人,低着头,弯腰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无比虔诚地拾起一个个麦穗。

生活給予我的都是金黃的麥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善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决不忽视美,如同决不忽视春天。

但愿这本书,能带给你灵魂的安然和静美。


相关文章

  • 要善于从庸常生活里发现诗意
  • 要善于从庸常生活里发现诗意 张建房 我们绝大多数人注定了要过庸常生活.我们既不会像屈原屡遭放逐,也不会像杜甫倍尝忧患:我们既不会像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不会像李太白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们很可能一生都守着一方讲台,一台机器,一片土地. ...查看


  • 我的诗意生活
  • 我的诗意生活 匆匆忙忙地来,匆匆忙忙地去,我是一名学生.学生,在大家眼中,是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人群.学校与家,我们总奔波于此.但我却有着我的另一片天空,那是一片充满梦幻.想像.知识,现实与理想交融的世界.那是我的非典型生活--诗意生活. 我 ...查看


  • 从大地的根上出发的声音
  • 乡野,是中国历史的基点,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和根基所在.我们的文学数千年来,一直虔诚地守望乡土.季川说:"一个好的作家,他的作品是有土壤,有根基的."刘绍良对于乡野土地有着如此固执而深沉的爱.他扎根本土,饱含依恋,在乡野生活 ...查看


  • 四月芳菲,邀阳光同行
  • 文:春暖花开 编辑:冰心 四月,是充满诗意的季节,也是盛放的季节,每一棵小草都在肆意舒展,每一朵花都尽情的芬芳,微风是使者,将花红柳绿唤醒,细雨是点缀,让潮湿的桃红泛着胭脂色,季节的流动,拉开了一幅姹紫嫣红春的画卷. 阳光,春风,花朵:鸟鸣 ...查看


  • 书香三八读书征文:让诗意常驻我家
  • 书香三八读书征文:让诗意常驻我家 书香三八读书征文:让诗意常驻我家 高晓松的那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召唤了无数的人背起行囊,满怀憧憬地踏上寻找诗意远方的征程.而我却一直以为,生活绝不是眼前的苟 ...查看


  • 2.吟赏炊烟
  • 吟赏炊烟 ①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 ...查看


  • 作文首尾好句群
  • 高考都过了很久了,以前自己总结的东西不拿出来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私藏也是浪费.祝各位高考顺利. --张鲤([email protected]) 作文首尾好句群--首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 ...查看


  • 俞敏洪名言
  • 1 这个世界上最正确的是跟自己比,想一想今天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一点,想一想明年是不是比今年更加好一点.想一想,10年以后的你是不是比今年的你要更加出色: 2 一个人只要心中怀有诗意,就已经达到了诗的境界:而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 ...查看


  • 请以"每天都是一首诗"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鲜花.笑脸.汗水.眼泪--即使是最平淡的,只要用心感受,每天都充满诗意. 请以"每天都是一首诗"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