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在阵地在 杨根思的信念

杨根思1922年出生于江苏泰安县羊货郎店一户穷苦农民家。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获殊荣,并在军中享有''爆破大王''的美誉。1944年2月,杨根思加入新四军,由于表现突出,1945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2月,国民党公然破坏《双十协定》的规定,派军大举进攻新四军驻防的山东兖州。在这次战斗中,新四军的爆破手们大显身手,摧毁了敌人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这让以前从没见过炸药包,也不知道炸药包破坏力如此之大的杨根思眼前一亮,他被这项战斗技能深深地吸引住了。战斗结束后,新四军军部发布了''百日练兵''命令。为响应上级号召,杨根思所在的团决定,选派一批战士去山东学习爆破。得知这一消息的杨根思第一个报了名,在训练班中,杨根思一有空闲时间,就向教员请教各种爆破问题,并刻苦学习爆破技术,甚至别人午休时他还在练习。到了训练班结束时,毫无基础的他拿到了最好的爆破成绩。

1948年11月6日开始,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的杨根思也在此次战役中大显身手。在战役的第三阶段,他奉命率领一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主动担任爆破任务,摧毁了一组国民党军队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个排的敌人。一年以后,新中国成立,由于杨根思表现出色,他在1950年9月被评选为''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并获得了前往首都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大典的机会。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此时的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不到一年,保家卫国刻不容缓,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这个艰难而伟大的决策。杨根思担任了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的连长,与部队一起登上开往中朝边境的火车。临行前,部队召开了动员大会,杨根思慷慨激昂地向战士们做了报告,鼓励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勇敢杀敌。就在杨根思刚刚踏上朝鲜的土地时,上级的命令也随即抵达,入朝作战的首次战役即将展开。

9兵团的战士多是来自平均气温22度的华东地区,部队离开家乡时,当地气温还在15度左右。当部队进入到朝鲜时,温度已经下降到零下18摄氏度。由于没有经验,有些鞋子和脚已经冻在一起的士兵也像平时作战那样在野外烤火,结果鞋被烤化了,脚也被烤化了,最后这些战士不得不选择截肢以保住性命。看着战友面临的残酷现状,身为一连之长的杨根思心急如焚,这么下去可不行。杨根思召集了全连的战士,展开了关于''如何防冻''的热烈讨论。这一探讨下来,确实研究出了不少办法,用棉裤腰间的棉花做成耳捂子,或是用烧过的玉米壳来垫鞋或是包脚等等,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他集思广益,做到了自己带领下3连169人无一个非战斗减员。防冻的事搞定了,可是战士们还面临另一个严重的问题。11月27日这一天,杨根思带领的3连彻底断了粮。

由于敌军就在朝鲜北部进行大规模轰炸,造成了志愿军的运输后勤补给非常困难,食物装备无法及时送到部队。士兵们除了干粮袋里的炒面,根本没有别的口粮,一口炒面一口雪已经是屡见不鲜。每个士兵的炒面通常只够维持一个星期,最后,还是营首长们把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匀出一大半给了3连,才终于让饿了一天的战士们吃上饭。在解决了严寒和饥饿两大难题后,杨根思所属的58师继续向下碣隅里急行军。可是,让第9兵团的指战员们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58师的电台居然与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依照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命令,27军各部和20军58师应该在11月27日到达指定位置,向下碣隅里的''联合国军''发起总攻。当58师冒着风雪来到行军途中的必经之路东白山脚下时,却发现大雪封路,根本没有登山路径可寻,导致部队原定的行军进度被耽搁。紧要关头,杨根思主动请缨,带来官兵硬是用铁锹铲开枯藤,生生劈开一条上山的道路。下山的时候,他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解下背包,把被子卷成圆筒,带领战士们顺着积雪迅速滑下。在杨根思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的58师终于在11月28日抵达指定作战位置。然而部队还没来得及休整,各种轻重武器的火力顷刻向他们袭来。

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除了在小高岭前沿阵地上留下一大片尸体外,美军陆战1师始终没能突破这个只有三连一个排防守的小高岭向南前进一步。但杨根思他们也伤亡惨重,他的身边只剩下了重机枪排长,这时,杨根思却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让重机枪排长立刻撤离。排长拒绝执行,但是,杨根思冷静地告诉他:''重武器不能留给敌人,留着以后可以多杀敌人''。不得已,这位排长含着泪,带着机枪撤了下去。

山下的美军又一次集结了起来,准备再次发起冲锋,现在阵地上只剩下了杨根思一人,只见他抱起了一包十斤重的炸弹,奋起向美军冲去。30米,20米,10米,他默默地拉响了导火索,当美军透过硝烟看清楚眼前这个志愿军战士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杨根思要做什么。随后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他们丢下枪,以最快的速度逃跑,但是为时已晚,杨根思已经冲入了美军士兵的阵中。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和他身边的美军士兵一起消失在了硝烟中。

在杨根思牺牲的两年后,1952年10月20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掩护其他战友在天亮前拿下敌军阵地,一名22岁的年轻战士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击,壮烈牺牲。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二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整理黄继光的遗物时,大家发现他随身带着一本画报,那正是杨根思烈士英雄事迹的连环画和报道通讯。杨根思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战斗英雄中永恒地传承。

人在阵地在

杨根思的信念

今晚20:40厦门卫视

《两岸秘密档案》

为您揭秘

杨根思1922年出生于江苏泰安县羊货郎店一户穷苦农民家。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获殊荣,并在军中享有''爆破大王''的美誉。1944年2月,杨根思加入新四军,由于表现突出,1945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2月,国民党公然破坏《双十协定》的规定,派军大举进攻新四军驻防的山东兖州。在这次战斗中,新四军的爆破手们大显身手,摧毁了敌人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这让以前从没见过炸药包,也不知道炸药包破坏力如此之大的杨根思眼前一亮,他被这项战斗技能深深地吸引住了。战斗结束后,新四军军部发布了''百日练兵''命令。为响应上级号召,杨根思所在的团决定,选派一批战士去山东学习爆破。得知这一消息的杨根思第一个报了名,在训练班中,杨根思一有空闲时间,就向教员请教各种爆破问题,并刻苦学习爆破技术,甚至别人午休时他还在练习。到了训练班结束时,毫无基础的他拿到了最好的爆破成绩。

1948年11月6日开始,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的杨根思也在此次战役中大显身手。在战役的第三阶段,他奉命率领一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主动担任爆破任务,摧毁了一组国民党军队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个排的敌人。一年以后,新中国成立,由于杨根思表现出色,他在1950年9月被评选为''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并获得了前往首都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大典的机会。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此时的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不到一年,保家卫国刻不容缓,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这个艰难而伟大的决策。杨根思担任了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的连长,与部队一起登上开往中朝边境的火车。临行前,部队召开了动员大会,杨根思慷慨激昂地向战士们做了报告,鼓励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勇敢杀敌。就在杨根思刚刚踏上朝鲜的土地时,上级的命令也随即抵达,入朝作战的首次战役即将展开。

9兵团的战士多是来自平均气温22度的华东地区,部队离开家乡时,当地气温还在15度左右。当部队进入到朝鲜时,温度已经下降到零下18摄氏度。由于没有经验,有些鞋子和脚已经冻在一起的士兵也像平时作战那样在野外烤火,结果鞋被烤化了,脚也被烤化了,最后这些战士不得不选择截肢以保住性命。看着战友面临的残酷现状,身为一连之长的杨根思心急如焚,这么下去可不行。杨根思召集了全连的战士,展开了关于''如何防冻''的热烈讨论。这一探讨下来,确实研究出了不少办法,用棉裤腰间的棉花做成耳捂子,或是用烧过的玉米壳来垫鞋或是包脚等等,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他集思广益,做到了自己带领下3连169人无一个非战斗减员。防冻的事搞定了,可是战士们还面临另一个严重的问题。11月27日这一天,杨根思带领的3连彻底断了粮。

由于敌军就在朝鲜北部进行大规模轰炸,造成了志愿军的运输后勤补给非常困难,食物装备无法及时送到部队。士兵们除了干粮袋里的炒面,根本没有别的口粮,一口炒面一口雪已经是屡见不鲜。每个士兵的炒面通常只够维持一个星期,最后,还是营首长们把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匀出一大半给了3连,才终于让饿了一天的战士们吃上饭。在解决了严寒和饥饿两大难题后,杨根思所属的58师继续向下碣隅里急行军。可是,让第9兵团的指战员们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58师的电台居然与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依照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命令,27军各部和20军58师应该在11月27日到达指定位置,向下碣隅里的''联合国军''发起总攻。当58师冒着风雪来到行军途中的必经之路东白山脚下时,却发现大雪封路,根本没有登山路径可寻,导致部队原定的行军进度被耽搁。紧要关头,杨根思主动请缨,带来官兵硬是用铁锹铲开枯藤,生生劈开一条上山的道路。下山的时候,他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解下背包,把被子卷成圆筒,带领战士们顺着积雪迅速滑下。在杨根思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的58师终于在11月28日抵达指定作战位置。然而部队还没来得及休整,各种轻重武器的火力顷刻向他们袭来。

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除了在小高岭前沿阵地上留下一大片尸体外,美军陆战1师始终没能突破这个只有三连一个排防守的小高岭向南前进一步。但杨根思他们也伤亡惨重,他的身边只剩下了重机枪排长,这时,杨根思却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让重机枪排长立刻撤离。排长拒绝执行,但是,杨根思冷静地告诉他:''重武器不能留给敌人,留着以后可以多杀敌人''。不得已,这位排长含着泪,带着机枪撤了下去。

山下的美军又一次集结了起来,准备再次发起冲锋,现在阵地上只剩下了杨根思一人,只见他抱起了一包十斤重的炸弹,奋起向美军冲去。30米,20米,10米,他默默地拉响了导火索,当美军透过硝烟看清楚眼前这个志愿军战士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杨根思要做什么。随后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他们丢下枪,以最快的速度逃跑,但是为时已晚,杨根思已经冲入了美军士兵的阵中。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和他身边的美军士兵一起消失在了硝烟中。

在杨根思牺牲的两年后,1952年10月20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掩护其他战友在天亮前拿下敌军阵地,一名22岁的年轻战士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击,壮烈牺牲。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二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整理黄继光的遗物时,大家发现他随身带着一本画报,那正是杨根思烈士英雄事迹的连环画和报道通讯。杨根思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战斗英雄中永恒地传承。

人在阵地在

杨根思的信念

今晚20:40厦门卫视

《两岸秘密档案》

为您揭秘


相关文章

  • 祭英烈 悉数新中国历次对外战争
  • 数新中国历次对外战争 sooeasy  元老会员   发表于:2013-04-07 11:42   只看该作者 发帖 16489    精华:1   注册时间:2011-3-21    发短消息 大 中 小 1楼 该帖被浏览  155,96 ...查看


  • 第2课,最可爱的人
  • 八年级下历史LS-08-02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编订人:彭真 王珍荣 审定人:文综组 时间:2013-2-23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经过 ...查看


  • 新华社记者与杨根思英雄排的报道
  • 1950年12月24日,新华社播发了本社记者发自朝鲜北部的新闻通讯<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三连连长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事迹.随着这篇通讯的播发,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国内外传播开来.后来, ...查看


  • 传承红色基因
  • 传承红色基因是我军一项"永久工程" 请输入标题     bcdef 今年是建军90周年,回顾我军走过的峥嵘岁月,军队人大代表充满骄傲和自信,谈论的内容经常围绕两个关键词:"变了"和"没变&q ...查看


  • 红色经典故事
  •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因畏惧敌人的屠刀退出革命阵营者有之,为保命或升官发财叛变革命而沦为叛变者有之,但夏明翰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以大无畏 ...查看


  •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 关于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美德手抄报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查看


  • "王成"原型高呼向我开炮被俘 归国后被指叛徒
  • "王成"原型高呼向我开炮被俘 归国后被指叛徒 2010年06月18日 09:20 瞭望东方周刊    360doc安若子摘编 核心提示:开始都以为我死了,家里还挂了烈属的牌子.我回去,补助烈属的小米先没有了.刚回去那几年 ...查看


  • 长津湖战役:过于残酷 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
  • 原标题:长津湖战役:朝鲜战场上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 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 原标题:长津湖战役:朝鲜战场上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 长津湖战役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有着特殊意义.中美两国精锐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历史进程的这次"强强"对 ...查看


  • 解密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实力相当怎么破?
  • <纪录大时代>每周一至周五17:20-17:50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场中最著名的一战.在这场战争中,原本双方都以为是一场小规模的攻防战,中方为守方,美方为攻方.谁知结果演变成了一场人肉大战...... 吃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