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内外翻译家以及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各放异彩。其中,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可谓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两位集大成者。将从不同维度对他们的翻译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两位翻译大师理论的概览和异同之处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两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关键词:翻译;翻译家;翻译理论;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08-02 在人类文化的交流活动中,翻译由来已久。在翻译实践中,相关人士对翻译活动进行了不断地思考、探索与研究。国内外翻译家以及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各放异彩。其中,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可谓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两位集大成者。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彼得·纽马克是英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常年从事英德、英法互译的教学,对翻译理论颇有研究。他们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理论,其精神也值得中国翻译理论界学习。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他们的翻译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两位翻译大师理论的概览和异同之处的分析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两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一、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众所周知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了奈达的主要翻译思想,亦即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以及社会符号学阶段。第二个阶段即交际理论阶段(从1959年到1969年)的研究成就,帮助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1964年他出版了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即《翻译科学探索》(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他的翻译思想:一是奈达指出,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二是他认为翻译就是交际,因而在翻译研究中,还运用了通讯论和信息论。并指出翻译质量评判的标准,首先要看它的可读性,能否有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信息、情感等的交流。这是奈达翻译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其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三是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这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观点。动态翻译指的是翻译要在指导下翻译交际理论,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之后的第三阶段,奈达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楚。四是奈达指出翻译应该为读者服务。这是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来阐述翻译的功能。读者的反应是判断一本译作质量的衡量标准。五是说到翻译过程,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即传译)、重组和检验的四步式理论。 二、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概览 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强调与原文贴近,而交际翻译则强调对读者的效果。奈达对此评述说:“语义翻译重在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而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纽马克照顾到文本的广泛性差异,这使以上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两种概念之间,纽马克提倡考虑文本的类型。他以内容与文体为依据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召唤功能三个类型。为了进一步对上述两种翻译概念进行阐述,他还提出“关联翻译法”的翻译新概念: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翻译便越要紧贴原文。翻译的准确程度要从词汇、语法和文本三个角度来考虑。 三、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 (一)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共通之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奈达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吸收前人理论精华,进行创新,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各自的理论体系;其次,二者在理论基础、可译性以及读者反映等问题上都持有相似的态度。 1.创新精神 直译与意译是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却给人们提出了新的翻译方法,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理论基础 他二人的翻译理论都是建立在现代语言学基础之上的,主张用现代语言学来分析和解决翻译问题。奈达指出:“语言学的方法是最可靠的方法,因为它可以描述分析不同语言的各种信息间的关系。”纽马克则认为翻译理论“源于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范畴内,主要涉及语义学;所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蒋天平,唐美莲,2003:53)。 3.翻译的可译性问题 二人都强调了翻译的可能性。奈达认为各种语言的表达功效是一致的,都能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等。纽马克则认为,尽管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妨碍翻译的可行性,尽管翻译有时需要加入解释,但这部分解释性的翻译仍然是翻译。同时两人都承认翻译的“可能性”,但又否认其“绝对性”。奈达认为,不管是语内交际也好,还是语际交际也好,两篇不同的话语都不可能无绝对的对等,鉴于此,译者只能追求“切近的自然对等”。纽马克也认为鉴于译出语和译入语有着各种差异,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完全对等。所以翻译时只能根据文本的类型,尽量使译文与原文取得一致。 (二)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不同之处 奈达与纽马克尽管在对翻译的多个问题上都持有类似的见解,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分歧。以下着重从理论核心、对翻译的定位以及二者对待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翻译理论的差异。 1.理论核心 总的来看,奈达的翻译理论是功能论,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则是文本论。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奈达的翻译理论限制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因为它过于强调译文的可懂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在翻译以信息为主的原作时,是可以强调译文的可懂性的,比如《圣经》的翻译。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若依旧强调可懂性,则将致使语言过于简单,形式上不像文学作品,使得文学原有的魅力大打折扣。而纽马克则认为,具体使用哪种翻译方法,取决于文本的类型。因此,他又将文本分成表达功能、信息功能以及呼唤功能。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应以语义翻译为主旨,如信件、文学作品等,由于其核心是表达情感和思想,因而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一样很重要;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应以交际法为主旨,如公函、学术论文等,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应以交际法为主旨,如倡议书、标语、广告等,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综上所述可知,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有着更广的适用范围。
摘 要:国内外翻译家以及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各放异彩。其中,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可谓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两位集大成者。将从不同维度对他们的翻译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两位翻译大师理论的概览和异同之处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两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关键词:翻译;翻译家;翻译理论;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08-02 在人类文化的交流活动中,翻译由来已久。在翻译实践中,相关人士对翻译活动进行了不断地思考、探索与研究。国内外翻译家以及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各放异彩。其中,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可谓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两位集大成者。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彼得·纽马克是英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常年从事英德、英法互译的教学,对翻译理论颇有研究。他们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理论,其精神也值得中国翻译理论界学习。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他们的翻译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两位翻译大师理论的概览和异同之处的分析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两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一、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众所周知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了奈达的主要翻译思想,亦即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以及社会符号学阶段。第二个阶段即交际理论阶段(从1959年到1969年)的研究成就,帮助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1964年他出版了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即《翻译科学探索》(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他的翻译思想:一是奈达指出,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二是他认为翻译就是交际,因而在翻译研究中,还运用了通讯论和信息论。并指出翻译质量评判的标准,首先要看它的可读性,能否有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信息、情感等的交流。这是奈达翻译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其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三是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这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观点。动态翻译指的是翻译要在指导下翻译交际理论,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之后的第三阶段,奈达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楚。四是奈达指出翻译应该为读者服务。这是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来阐述翻译的功能。读者的反应是判断一本译作质量的衡量标准。五是说到翻译过程,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即传译)、重组和检验的四步式理论。 二、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概览 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强调与原文贴近,而交际翻译则强调对读者的效果。奈达对此评述说:“语义翻译重在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而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纽马克照顾到文本的广泛性差异,这使以上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两种概念之间,纽马克提倡考虑文本的类型。他以内容与文体为依据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召唤功能三个类型。为了进一步对上述两种翻译概念进行阐述,他还提出“关联翻译法”的翻译新概念: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翻译便越要紧贴原文。翻译的准确程度要从词汇、语法和文本三个角度来考虑。 三、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 (一)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共通之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奈达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吸收前人理论精华,进行创新,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各自的理论体系;其次,二者在理论基础、可译性以及读者反映等问题上都持有相似的态度。 1.创新精神 直译与意译是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却给人们提出了新的翻译方法,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理论基础 他二人的翻译理论都是建立在现代语言学基础之上的,主张用现代语言学来分析和解决翻译问题。奈达指出:“语言学的方法是最可靠的方法,因为它可以描述分析不同语言的各种信息间的关系。”纽马克则认为翻译理论“源于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范畴内,主要涉及语义学;所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蒋天平,唐美莲,2003:53)。 3.翻译的可译性问题 二人都强调了翻译的可能性。奈达认为各种语言的表达功效是一致的,都能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等。纽马克则认为,尽管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妨碍翻译的可行性,尽管翻译有时需要加入解释,但这部分解释性的翻译仍然是翻译。同时两人都承认翻译的“可能性”,但又否认其“绝对性”。奈达认为,不管是语内交际也好,还是语际交际也好,两篇不同的话语都不可能无绝对的对等,鉴于此,译者只能追求“切近的自然对等”。纽马克也认为鉴于译出语和译入语有着各种差异,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完全对等。所以翻译时只能根据文本的类型,尽量使译文与原文取得一致。 (二)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不同之处 奈达与纽马克尽管在对翻译的多个问题上都持有类似的见解,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分歧。以下着重从理论核心、对翻译的定位以及二者对待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翻译理论的差异。 1.理论核心 总的来看,奈达的翻译理论是功能论,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则是文本论。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奈达的翻译理论限制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因为它过于强调译文的可懂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在翻译以信息为主的原作时,是可以强调译文的可懂性的,比如《圣经》的翻译。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若依旧强调可懂性,则将致使语言过于简单,形式上不像文学作品,使得文学原有的魅力大打折扣。而纽马克则认为,具体使用哪种翻译方法,取决于文本的类型。因此,他又将文本分成表达功能、信息功能以及呼唤功能。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应以语义翻译为主旨,如信件、文学作品等,由于其核心是表达情感和思想,因而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一样很重要;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应以交际法为主旨,如公函、学术论文等,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应以交际法为主旨,如倡议书、标语、广告等,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综上所述可知,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有着更广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