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访谈录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泽厚访谈录

①新京报:李老师,国内现在关于《论语》的争论很大,但是现在我想暂时抛开这场争论,和您单纯地探讨一下《论语》。

李泽厚:争论是抛不开的,今天要谈《论语》,自然就会牵扯到这争论。我们如何来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不是凭考证就能读通,都跟现在的争论有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读《论语》背后的复杂因素。一些人正在大搞复古主义。结合各种民间迷信,花大量钱财建庙宇,立巨像,搞祭拜。大倡立孔教,办国学;主三纲,穿汉服;贬五四,骂鲁迅。要用七夕代替情人节,用孟母节代替母亲节,用孔子纪年代替公元纪年。形形色色,热闹得很。我说干脆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要过了,那也是基督教的嘛。所以,我以为这场争论要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中来看,它不只是如何读《论语》的问题。

②新京报: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现在的《论语》热,我觉得,不是因为于丹出现了,《论语》热了;也不是因为李零出现了,《论语》才热了。而是有一种内在的规律让《论语》热了起来。这也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这两种热潮虽然不相干,但是热度很相近。《论语》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热了?不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李泽厚:“《论语》热”当然不是因为于丹或者李零,恰恰相反,大家想回归传统,

他们才被推了出来。“《论语》热”说起来原因也简单,在革命时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去年我在《罄问录》中说到“现在是‘四星高照’,声色犬马”。声就是music;色就是sex;犬就是dog,宠物;马是什么呢?汽车,car。这就是现代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家又都很迷茫,怎么样安身立命?怎么样为人处事?中国没有《圣经》,大家就都到《论语》中去找了。但我以为今天中国最需要的,还是“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③新京报:长期以来,我读论语,有一个疑惑,是关于《论语》的界限讨论的。我觉得《论语》作为一个修身的文本,是一套非常完美的体系,一旦它跨越了这个界限,进入了“治国平天下”这个层面,是非常要不得的东西。但这似乎是个悖论,后世人谈《论语》,津津乐道的恰恰是它“治国平天下”的功能。您怎么看?

李泽厚:《论语》奉来就是两派,曾子一派主张修身,子张一派主张治国。现在流传下来的《论语》主要讲修身,它怎么能用来治国呢?但宗教性道德会对社会性道德有范导作用。值得好好研究。

④新京报:这也是我正想说的,恰恰在过去,《论语》所表现出来的.是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李泽厚:过去两德是一个东西,不可分开。从孔子到荀子,再到董仲舒,《论语》对社会制度有建构(不只是范导)作用。儒家吸取包客了很多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东西,这正是真正的儒家的特色所在,有转换性的创造,不盲目排外。

⑤新京报:您在《论语令读》中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那就是解读《论语》,第一步的工作是解构,但是只有解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工作是重建。

李泽厚:这是很大的问题。与其现在言之凿凿地说如何重建,不如大家一起努力,尝试去做。重建的难度,在于孔子不是神,假如孔子是神,就不难了。但《论语令读》说《论语》有“半宗教性”,就是想为重建做些工作。

(文章有删改)

在第①节访谈中,李泽厚列举了许多人“大搞复古主义”的现象,其用意是什么?(4分)

请你结合第②节访谈内容,简要分析“《论语》热”出现的原因。(4分)

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应是记者向李泽厚提出的两个问题。请你联系上下文,将它们补上。(4分)

文章说《论语》是一个修身文本,但对“治国平天下”有“范导”作用。请你结合你所知道的《论语》内容,分别举一例简要分析说明《论语》对“修身”的作用和对“治国平天下”的“范导”作用。(6分)

阅读答案:

【小题1】介绍了《论语》之争产生的背景;告诉人们读要关注背后的复杂因素,要将《论语》之争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评价。(4分,l点2分)

【小题2】①一个时代结束,旧的信仰产生危机,人们就会寻找一种新的信仰。②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但精神迷茫,需要寻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③《论语》正迎合了人们回归传统、确立信仰的需求。(答对l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那么您认为该怎么重建?重建的难度在哪里?  (4分,l问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揭示了“学习”与“反思”的重要性。对“修身”的启示是既要向比自己高明的入学习,还要比照不如自己的人,反思自我,以提高自身修养。②《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等语,揭示了“治国平天下”的内外政策: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对外施行文德。’对“治国”的启示是要施行。仁政”。(6分,l项3分。写出名句大意或课文出处得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泽厚访谈录

①新京报:李老师,国内现在关于《论语》的争论很大,但是现在我想暂时抛开这场争论,和您单纯地探讨一下《论语》。

李泽厚:争论是抛不开的,今天要谈《论语》,自然就会牵扯到这争论。我们如何来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不是凭考证就能读通,都跟现在的争论有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读《论语》背后的复杂因素。一些人正在大搞复古主义。结合各种民间迷信,花大量钱财建庙宇,立巨像,搞祭拜。大倡立孔教,办国学;主三纲,穿汉服;贬五四,骂鲁迅。要用七夕代替情人节,用孟母节代替母亲节,用孔子纪年代替公元纪年。形形色色,热闹得很。我说干脆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要过了,那也是基督教的嘛。所以,我以为这场争论要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中来看,它不只是如何读《论语》的问题。

②新京报: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现在的《论语》热,我觉得,不是因为于丹出现了,《论语》热了;也不是因为李零出现了,《论语》才热了。而是有一种内在的规律让《论语》热了起来。这也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这两种热潮虽然不相干,但是热度很相近。《论语》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热了?不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李泽厚:“《论语》热”当然不是因为于丹或者李零,恰恰相反,大家想回归传统,

他们才被推了出来。“《论语》热”说起来原因也简单,在革命时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去年我在《罄问录》中说到“现在是‘四星高照’,声色犬马”。声就是music;色就是sex;犬就是dog,宠物;马是什么呢?汽车,car。这就是现代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家又都很迷茫,怎么样安身立命?怎么样为人处事?中国没有《圣经》,大家就都到《论语》中去找了。但我以为今天中国最需要的,还是“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③新京报:长期以来,我读论语,有一个疑惑,是关于《论语》的界限讨论的。我觉得《论语》作为一个修身的文本,是一套非常完美的体系,一旦它跨越了这个界限,进入了“治国平天下”这个层面,是非常要不得的东西。但这似乎是个悖论,后世人谈《论语》,津津乐道的恰恰是它“治国平天下”的功能。您怎么看?

李泽厚:《论语》奉来就是两派,曾子一派主张修身,子张一派主张治国。现在流传下来的《论语》主要讲修身,它怎么能用来治国呢?但宗教性道德会对社会性道德有范导作用。值得好好研究。

④新京报:这也是我正想说的,恰恰在过去,《论语》所表现出来的.是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李泽厚:过去两德是一个东西,不可分开。从孔子到荀子,再到董仲舒,《论语》对社会制度有建构(不只是范导)作用。儒家吸取包客了很多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东西,这正是真正的儒家的特色所在,有转换性的创造,不盲目排外。

⑤新京报:您在《论语令读》中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那就是解读《论语》,第一步的工作是解构,但是只有解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工作是重建。

李泽厚:这是很大的问题。与其现在言之凿凿地说如何重建,不如大家一起努力,尝试去做。重建的难度,在于孔子不是神,假如孔子是神,就不难了。但《论语令读》说《论语》有“半宗教性”,就是想为重建做些工作。

(文章有删改)

在第①节访谈中,李泽厚列举了许多人“大搞复古主义”的现象,其用意是什么?(4分)

请你结合第②节访谈内容,简要分析“《论语》热”出现的原因。(4分)

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应是记者向李泽厚提出的两个问题。请你联系上下文,将它们补上。(4分)

文章说《论语》是一个修身文本,但对“治国平天下”有“范导”作用。请你结合你所知道的《论语》内容,分别举一例简要分析说明《论语》对“修身”的作用和对“治国平天下”的“范导”作用。(6分)

阅读答案:

【小题1】介绍了《论语》之争产生的背景;告诉人们读要关注背后的复杂因素,要将《论语》之争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评价。(4分,l点2分)

【小题2】①一个时代结束,旧的信仰产生危机,人们就会寻找一种新的信仰。②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但精神迷茫,需要寻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③《论语》正迎合了人们回归传统、确立信仰的需求。(答对l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那么您认为该怎么重建?重建的难度在哪里?  (4分,l问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揭示了“学习”与“反思”的重要性。对“修身”的启示是既要向比自己高明的入学习,还要比照不如自己的人,反思自我,以提高自身修养。②《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等语,揭示了“治国平天下”的内外政策: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对外施行文德。’对“治国”的启示是要施行。仁政”。(6分,l项3分。写出名句大意或课文出处得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相关文章

  • 人文社科类
  • 人文社科类2009.8 <七十年代> 北岛,李陀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7 定价:42.00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 生幸福课> 星云大师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6 定价:28.00 <第二 ...查看


  • 大学生快乐水平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2):226-230 stlld证s o,P姆cllolo舒弧d Behmr 大学生快乐水平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木 李小新1'2 叶一舵3 郭永玉1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r79)(2福建工程 ...查看


  • 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 中外经典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名译精华版共80种 01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古希腊]荷马 02 荷马史诗·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 03 一千零一夜 04 源氏物语 上.中.下 [日]紫式部 05 神曲 [共三册] [意大利]但丁 06 ...查看


  • 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本
  • 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本(新世纪教育文库2004版) 文 学 作 品 (30部) 1, <诗经直解>, 陈子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 <史记注译>, 王利器, 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 <唐 ...查看


  • 文艺美学尔雅满分答案
  • -----------------------------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 1 审美对象不包括? A.自然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正确答案: B 2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审美对象 B.审美经验 C.审美体验 D ...查看


  • 大学生必读书单
  • "辅德.恒起"读书奖学金书目汇总 1. 柏拉图:<会饮>,刘小枫译注,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 安萨里:<迷途指津 ...查看


  • 文艺美学答案(王岳川2016)
  •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 1 审美对象不包括? A.自然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正确答案: B 2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审美对象 B.审美经验 C.审美体验 D.审美提升 正确答案: D 3 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 A ...查看


  • 绿色访谈录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绿色奥运是一面旗帜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的创办人.1996年创办了北京地球村.2000年,廖晓义成为国内唯一获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的人:2001年被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授予&qu ...查看


  • 韩少功访谈录阅读答案
  • 韩少功访谈录 许风海 许:来之前我翻看了你写的一些散文和有关哲学经济方面的文章,发现你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作家,还是一个在思想领域里非常活跃的思想者.你开始搞文学创作时,最初并没有想到拓展的范围会这么广,是吗? 韩:当然没有,最初只是写写小说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