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发展调研报告
撰写人:陈强
小组成员:曹志辉、唐冰峰、刘云
2015年5月24日
关于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发展调研报告
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是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自成立以来,渌口经济开发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多角度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成为株洲县企业集中、设施配套齐全、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环境优良的产业聚集区,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渌口经开区紧抓住湖南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渌口经济开发区由湾塘工业区和南洲新区组成,总规划面积18.5方公里,目前已入驻企业76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达58家,园区内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之中,计划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南洲大道已全线建成通车,渌湘大道已完成道路路基工程,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两条主干道共投资6.9亿元,和谐大道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一)湾塘工业区位于株洲县城与株洲市区交汇处,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房地产综合服务区面积0.54平方公里,采用组团式布局结
构,即一心、一环、五轴、七区,通过制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和提供周到的产业服务,吸引了多家企业入园,现已成为株洲县城工业发展的集聚区。
(二)南洲新区是渌口经济开发区扩规发展的新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面积7平方公里,行政商贸住宅区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品服饰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南洲新区现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目前已重新将南洲新区规划面积扩规到10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通过科学完善的规划,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南洲新区将成为推动株洲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问题
1、投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除自有财政资金投入外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但受国家经济政策和地方商业银行贷款政策调整的影响,使得抵押贷款难度加大,园区面临着快速增长的基础建设需求和相对薄弱的开发建设资金之间的矛盾,并且由于园区融资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支出成本,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导致项目融资困难,难以撑起大规模的投融资项目需求。
2、融资模式单一
园区开发建设资金融资模式仍以财政建设资金和财政负债为主,局限于传统的“财政投入”和“财政投入+信贷融入”两种模式,融资模式较为单一, BOT模式、PPP模式等创新金融融资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应用,这种过度依赖单一的财政供给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以筹集开发建设资金的模式将会引起资金和建设进度之间的矛盾。
(二)土地问题
1、土地征收成本高
由于被征收对象对补偿期望值较高,部分人希望通过土地房屋征收一夜致富,抢种、乱搭滥建和违规加层现象时有发生,地上附着物赔偿费用远高于土地,导致征收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征收工作难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报批和项目建设进度。
2、土地征拆协调难度大
由于区位、环境和项目性质等原因,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被征地农民互相攀比,存在抵触情绪,引发社会矛盾。同时,由于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在征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功能逐渐弱化,补偿标准形同虚设,征地拆迁及补偿工作只能由拆迁双方自行协商,在这种情况下,征拆工作容易受到被征收对象的影响,甚至阻挠施工,从而形成了现在拆迁工作举步维艰的现状。
(三)运营管理体制问题
渌口经济开发区属于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管理委员会拥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负责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工作,但是园区的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等都需要依托乡镇进行,行政区协调难度较大。
(四)基础设施问题
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各项生产基础设施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发展建设的进度,同时,未建立“三废”处理设施,没有建成一个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容易造成排污渠道不畅通,外排污水不达标,引发环境污染纠纷。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规范化的投融资体制
按照“决策、运行、监管”三位分离的方法,在投融资项目决策前期,对拟开发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项目可行性等进行评估审查,为进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打开思路,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格局
一是完善现有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与商业银行良好的信贷关系,同时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对接,争取政策性银行对公司的资金支持。二是探索创新融资方式,采取BOT、PPP等多种融资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实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与民间资本的对接。
(三)依法规范操作,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
一是按照国家有关征拆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依法制定征地方案和补偿安臵方案,做好协调和裁决工作。二是针对拆迁困难户先要尽最大可能去做思想工作,对拒绝签订房屋征收协议的拆迁户依法申请司法强拆,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四)创新征地拆迁模式。在县委、县政府征拆政策的统一模式下,解放思想,多措并举。一是重点项目和部分零星征地由公司牵头负责,主动介入,直接与村、组协调,化解征拆矛盾,加快推进征地拆迁速度,缓解项目用地压力,二是建立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将征拆工作实施情况作为有关乡镇、部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一项内容,奖优罚劣。
(五)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一是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优化园区管委会和公司职能,在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由公司负责开发区内的土地一级开发、经营管理等职能。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开发区的市场化综合服务功能,明确办事责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一条龙”服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园区队伍建设,加强对园区员工的培训,对外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把园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催生开发区持久发展动力。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加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着力营造设施齐全、整洁优美的环境,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提升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科教文卫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区内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
(八)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一是明确区域布局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协调联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契合园区重大项目建设远景需求,优化空间布局。二是按照注重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结合自身主导产业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三是优化园区功能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功能分区,统筹规划城市化服务体系的配套建设,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统一起来,把基础功能与产业功能统一起来,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城区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发展调研报告
撰写人:陈强
小组成员:曹志辉、唐冰峰、刘云
2015年5月24日
关于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发展调研报告
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是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自成立以来,渌口经济开发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多角度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成为株洲县企业集中、设施配套齐全、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环境优良的产业聚集区,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渌口经开区紧抓住湖南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渌口经济开发区由湾塘工业区和南洲新区组成,总规划面积18.5方公里,目前已入驻企业76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达58家,园区内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之中,计划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南洲大道已全线建成通车,渌湘大道已完成道路路基工程,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两条主干道共投资6.9亿元,和谐大道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一)湾塘工业区位于株洲县城与株洲市区交汇处,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房地产综合服务区面积0.54平方公里,采用组团式布局结
构,即一心、一环、五轴、七区,通过制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和提供周到的产业服务,吸引了多家企业入园,现已成为株洲县城工业发展的集聚区。
(二)南洲新区是渌口经济开发区扩规发展的新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面积7平方公里,行政商贸住宅区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品服饰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南洲新区现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目前已重新将南洲新区规划面积扩规到10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通过科学完善的规划,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南洲新区将成为推动株洲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问题
1、投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除自有财政资金投入外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但受国家经济政策和地方商业银行贷款政策调整的影响,使得抵押贷款难度加大,园区面临着快速增长的基础建设需求和相对薄弱的开发建设资金之间的矛盾,并且由于园区融资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支出成本,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导致项目融资困难,难以撑起大规模的投融资项目需求。
2、融资模式单一
园区开发建设资金融资模式仍以财政建设资金和财政负债为主,局限于传统的“财政投入”和“财政投入+信贷融入”两种模式,融资模式较为单一, BOT模式、PPP模式等创新金融融资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应用,这种过度依赖单一的财政供给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以筹集开发建设资金的模式将会引起资金和建设进度之间的矛盾。
(二)土地问题
1、土地征收成本高
由于被征收对象对补偿期望值较高,部分人希望通过土地房屋征收一夜致富,抢种、乱搭滥建和违规加层现象时有发生,地上附着物赔偿费用远高于土地,导致征收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征收工作难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报批和项目建设进度。
2、土地征拆协调难度大
由于区位、环境和项目性质等原因,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被征地农民互相攀比,存在抵触情绪,引发社会矛盾。同时,由于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在征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功能逐渐弱化,补偿标准形同虚设,征地拆迁及补偿工作只能由拆迁双方自行协商,在这种情况下,征拆工作容易受到被征收对象的影响,甚至阻挠施工,从而形成了现在拆迁工作举步维艰的现状。
(三)运营管理体制问题
渌口经济开发区属于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管理委员会拥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负责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工作,但是园区的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等都需要依托乡镇进行,行政区协调难度较大。
(四)基础设施问题
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各项生产基础设施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发展建设的进度,同时,未建立“三废”处理设施,没有建成一个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容易造成排污渠道不畅通,外排污水不达标,引发环境污染纠纷。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规范化的投融资体制
按照“决策、运行、监管”三位分离的方法,在投融资项目决策前期,对拟开发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项目可行性等进行评估审查,为进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打开思路,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格局
一是完善现有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与商业银行良好的信贷关系,同时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对接,争取政策性银行对公司的资金支持。二是探索创新融资方式,采取BOT、PPP等多种融资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实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与民间资本的对接。
(三)依法规范操作,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
一是按照国家有关征拆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依法制定征地方案和补偿安臵方案,做好协调和裁决工作。二是针对拆迁困难户先要尽最大可能去做思想工作,对拒绝签订房屋征收协议的拆迁户依法申请司法强拆,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四)创新征地拆迁模式。在县委、县政府征拆政策的统一模式下,解放思想,多措并举。一是重点项目和部分零星征地由公司牵头负责,主动介入,直接与村、组协调,化解征拆矛盾,加快推进征地拆迁速度,缓解项目用地压力,二是建立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将征拆工作实施情况作为有关乡镇、部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一项内容,奖优罚劣。
(五)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一是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优化园区管委会和公司职能,在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由公司负责开发区内的土地一级开发、经营管理等职能。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开发区的市场化综合服务功能,明确办事责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一条龙”服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园区队伍建设,加强对园区员工的培训,对外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把园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催生开发区持久发展动力。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加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着力营造设施齐全、整洁优美的环境,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提升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科教文卫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区内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
(八)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一是明确区域布局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协调联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契合园区重大项目建设远景需求,优化空间布局。二是按照注重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结合自身主导产业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三是优化园区功能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功能分区,统筹规划城市化服务体系的配套建设,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统一起来,把基础功能与产业功能统一起来,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城区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