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隔墙的节点如何处理?
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搅拌的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②适当降水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③控制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度以内;
④及时保温养护;⑤预埋冷却水管,进行人工导热;
⑥拌合砼时,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
验槽内容?
砼强度偏低达不到设计强度原因?
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基本要求?
(2)现场明确划分作业区、生活区、易燃可燃物堆场、仓库。
(3)夜间应有照明设施,保持车辆畅通,值班巡逻。 (4)不得在高压线下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5)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专人管理。 (6)在土建施工时,应先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
(7)危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 ,危险品与易燃易爆品距离不得少于3m 。
(8)乙焕发生器和氧气瓶存放间距不得小于2m 。使用时距离不得小于5m 。
(9)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10)冬期施工采用保温加热措施时,应符合规定要求。
(11)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基本规定
(1)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2)质量计划应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
且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 (3)质量计划应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
单位工程验收合格规定: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验收均合格;
2)质量资料完整;3)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
⑦设置后浇缝;⑧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
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
目测法,其手段有:看、摸、敲、照
实测法,其手段有:靠、吊、量、套③试验法。
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1)换填地基法;2)夯实地基法;3)挤密地基法; 4)深层密实地基法;5)旋喷注浆桩基法; 6)注浆地基法;7)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法。 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法是换填地基法
挖方边坡塌方原因:①坡度不够;②降、排水措施不得力;③边坡顶部堆载过大;
④土质松软、开挖次序不当。治理:对基坑(槽) 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
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8、3:7灰土回填嵌补,
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同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焊缝产生热裂纹的原因是:母材抗裂性能差、焊接材料质量不好、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焊接内应力过大。 焊缝产生冷裂纹的原因是: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缝布置不当、焊接工艺措施不合理如焊前未预热、焊后冷却快等。 焊缝裂纹处理方法: 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或铲除裂纹处的焊缝金属,进行补焊。
混凝土产生蜂窝和孔洞的原因:(1)模板表面不光滑,并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没有充分湿润。(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模板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7)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当。
(8)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9)混凝土拆模过早。 结构密封胶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板块加工前,未做结构胶与接触材料的粘结强度、相容性等试验;
使用过期结构胶;耐候胶、结构胶混用。2)未做混匀性(蝴蝶)试验、拉断(胶杯)试验、剥离试验;
未按照规定进行清洁工作;注胶尺寸出现负偏差;注胶不密实,有气泡等缺陷。
3)注胶和养护环境洁净状况和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时间不足,结构胶强度未到就运输、安装。 4)隐框坡璃幕墙用的中空玻璃合片未采用硅酮结
构密封胶;有的虽采用,但胶缝尺寸未经结构计算。
5)更严重的是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 钢筋力学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
钢筋进场验证:1、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出场合格证 厂家出具的检测报告 生产厂家备案证书) 2、现场检查(数量 规格 品种 外观质量) 3、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进行见证取样复验(物理
文明施工、
“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10项 划分等级的标准
1)优良:每一分项检查表中得分大于零且汇总表得分≥80分。
(2)合格:①每一项检查表得分大于零且汇总表得分≥70分 ②有一分表未得分但汇总表得分≥75分 ③当起重吊装检查评分表或施工机具检查评分未得分但汇总表得分值≥80分。 (3)不合格:①汇总表得分
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查安全思想、查安全责任、
查安全制度、查安全措施、查安全防护、查设备设施、
查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方法:
(1)“问”。通过询问、提问,对管理人员、操
作工人应知应会抽查,
(2)“看”。查看现场安全资料和现场巡视。 (3)“量”。用测量工具对现场设施、装置实测实量。
(4)“测”。用专用仪器、仪表测试关键特性技术参数。
(5)“运转试验”。对设备实际操作、试验,检验其可靠性、安全性
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正式作业前进行,不但口头讲解,而且应有书面文字材料,
并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现场安全员三方各留一份。
安全技术交底是施工负责人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责任落实的法律要求,
要严肃认真地进行,不能流于形式。交底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千篇一律,
应按分部分项工程和针对具体的作业条件进行。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哪些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②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③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④达到设计高度后。
⑤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后。
⑥寒冷地区土层解冻后。⑦停用超过1个月。
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高度在24m 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5、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1)确定起重机的位置;
(2)确定仓库、堆场、加工场地的位置;(3)布置运输道路;
(4)布置临时房屋;(5)布置水电管线;(6)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施工现场防火要求:1. 临时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平方米配备一只灭火器; 2. 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危险物品与易燃易爆品距离不得少于3米; 3. 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存放间距不得小于2米,工作间距不得小于5米;
4. 施工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5. 24米高度以上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设置高压水泵; 6、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100㎡配备2只10L 灭火器;
7、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应配有消防用的积水桶(池)、黄沙池、且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8、施工现场建立防火制度时,义务消防队人数应不少于施工总人数的10%; 9、乙炔瓶、氧气瓶与明火作业的距离应不小于10 m ;
10、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消防车道的宽度应不小于4m 。
动火安全(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地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焊接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序,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2)工地负责人在作业前没有对工人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3)油漆作业和焊接作业不可以同时进行。 (4)没有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和动火监护制度。 (5)动火作业前和动火过程中没有按要求进行安全检查。
(6)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作业。 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2)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 事故报告单位。
发生不可抗力时,风险承担的原则: (1)工程本身的损害由业主方承担; (2)人员伤亡由其所在方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
(3)施工方的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施工
方承担;
(4)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业主方承担; (5)延误的工期顺延。
投标须知主要内容:工程概况,招标范围,资格审查条件,
工程资金来源或者落实情况(包括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
标段划分,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现场踏勘和答疑安排,投标文件编制,
提交、修改、撤回的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有效期,
开标的时间和地点,评标的方法和标准等。 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程序:1.审批手续及建设资金到位后可成立招标小组;
2.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标底;编制招标控制价;3.发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通告;
4.投标单位资格审查;5.发放招标文件;6.组织现场勘察和招标答疑;
7.接受投标文件;8.开标;9.评标;10.确定中标单位;
11.发出中标通知书;12.签合同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
2. 施工部署及其核心工程的施工方案; 3. 全场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 施工总进度计划; 5. 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6. 全场性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顺序)
1. 收集和熟悉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和图纸,进行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的调查研究; 2. 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3. 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
4. 拟订施工方案;5.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6. 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
7. 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8.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9. 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进度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实施的总体部署; 总进度规划;
各子系统进度规划;
确定里程碑事件的计划进度目标;
总进度目标实现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步骤如下 1.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2.项目结构分析;
3.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 4.项目的工作编码; 5.编制各层进度计划;
6.协调各层进度计划的关系,编制总进度计划; 7.若所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不符合项目的进度目标,则设法调整;
8.若经过多次调整,进度目标无法实现,则报告项目决策者。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领导作用(三)全员参与
轻质隔墙的节点如何处理?
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搅拌的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②适当降水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③控制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度以内;
④及时保温养护;⑤预埋冷却水管,进行人工导热;
⑥拌合砼时,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
验槽内容?
砼强度偏低达不到设计强度原因?
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基本要求?
(2)现场明确划分作业区、生活区、易燃可燃物堆场、仓库。
(3)夜间应有照明设施,保持车辆畅通,值班巡逻。 (4)不得在高压线下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5)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专人管理。 (6)在土建施工时,应先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
(7)危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 ,危险品与易燃易爆品距离不得少于3m 。
(8)乙焕发生器和氧气瓶存放间距不得小于2m 。使用时距离不得小于5m 。
(9)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10)冬期施工采用保温加热措施时,应符合规定要求。
(11)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基本规定
(1)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2)质量计划应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
且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 (3)质量计划应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
单位工程验收合格规定: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验收均合格;
2)质量资料完整;3)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
⑦设置后浇缝;⑧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
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
目测法,其手段有:看、摸、敲、照
实测法,其手段有:靠、吊、量、套③试验法。
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1)换填地基法;2)夯实地基法;3)挤密地基法; 4)深层密实地基法;5)旋喷注浆桩基法; 6)注浆地基法;7)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法。 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法是换填地基法
挖方边坡塌方原因:①坡度不够;②降、排水措施不得力;③边坡顶部堆载过大;
④土质松软、开挖次序不当。治理:对基坑(槽) 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
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8、3:7灰土回填嵌补,
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同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焊缝产生热裂纹的原因是:母材抗裂性能差、焊接材料质量不好、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焊接内应力过大。 焊缝产生冷裂纹的原因是: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缝布置不当、焊接工艺措施不合理如焊前未预热、焊后冷却快等。 焊缝裂纹处理方法: 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或铲除裂纹处的焊缝金属,进行补焊。
混凝土产生蜂窝和孔洞的原因:(1)模板表面不光滑,并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没有充分湿润。(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模板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7)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当。
(8)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9)混凝土拆模过早。 结构密封胶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板块加工前,未做结构胶与接触材料的粘结强度、相容性等试验;
使用过期结构胶;耐候胶、结构胶混用。2)未做混匀性(蝴蝶)试验、拉断(胶杯)试验、剥离试验;
未按照规定进行清洁工作;注胶尺寸出现负偏差;注胶不密实,有气泡等缺陷。
3)注胶和养护环境洁净状况和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时间不足,结构胶强度未到就运输、安装。 4)隐框坡璃幕墙用的中空玻璃合片未采用硅酮结
构密封胶;有的虽采用,但胶缝尺寸未经结构计算。
5)更严重的是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 钢筋力学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
钢筋进场验证:1、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出场合格证 厂家出具的检测报告 生产厂家备案证书) 2、现场检查(数量 规格 品种 外观质量) 3、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进行见证取样复验(物理
文明施工、
“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10项 划分等级的标准
1)优良:每一分项检查表中得分大于零且汇总表得分≥80分。
(2)合格:①每一项检查表得分大于零且汇总表得分≥70分 ②有一分表未得分但汇总表得分≥75分 ③当起重吊装检查评分表或施工机具检查评分未得分但汇总表得分值≥80分。 (3)不合格:①汇总表得分
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查安全思想、查安全责任、
查安全制度、查安全措施、查安全防护、查设备设施、
查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方法:
(1)“问”。通过询问、提问,对管理人员、操
作工人应知应会抽查,
(2)“看”。查看现场安全资料和现场巡视。 (3)“量”。用测量工具对现场设施、装置实测实量。
(4)“测”。用专用仪器、仪表测试关键特性技术参数。
(5)“运转试验”。对设备实际操作、试验,检验其可靠性、安全性
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正式作业前进行,不但口头讲解,而且应有书面文字材料,
并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现场安全员三方各留一份。
安全技术交底是施工负责人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责任落实的法律要求,
要严肃认真地进行,不能流于形式。交底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千篇一律,
应按分部分项工程和针对具体的作业条件进行。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哪些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②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③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④达到设计高度后。
⑤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后。
⑥寒冷地区土层解冻后。⑦停用超过1个月。
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高度在24m 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5、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1)确定起重机的位置;
(2)确定仓库、堆场、加工场地的位置;(3)布置运输道路;
(4)布置临时房屋;(5)布置水电管线;(6)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施工现场防火要求:1. 临时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平方米配备一只灭火器; 2. 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危险物品与易燃易爆品距离不得少于3米; 3. 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存放间距不得小于2米,工作间距不得小于5米;
4. 施工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5. 24米高度以上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设置高压水泵; 6、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100㎡配备2只10L 灭火器;
7、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应配有消防用的积水桶(池)、黄沙池、且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8、施工现场建立防火制度时,义务消防队人数应不少于施工总人数的10%; 9、乙炔瓶、氧气瓶与明火作业的距离应不小于10 m ;
10、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消防车道的宽度应不小于4m 。
动火安全(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地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焊接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序,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2)工地负责人在作业前没有对工人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3)油漆作业和焊接作业不可以同时进行。 (4)没有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和动火监护制度。 (5)动火作业前和动火过程中没有按要求进行安全检查。
(6)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作业。 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2)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 事故报告单位。
发生不可抗力时,风险承担的原则: (1)工程本身的损害由业主方承担; (2)人员伤亡由其所在方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
(3)施工方的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施工
方承担;
(4)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业主方承担; (5)延误的工期顺延。
投标须知主要内容:工程概况,招标范围,资格审查条件,
工程资金来源或者落实情况(包括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
标段划分,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现场踏勘和答疑安排,投标文件编制,
提交、修改、撤回的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有效期,
开标的时间和地点,评标的方法和标准等。 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程序:1.审批手续及建设资金到位后可成立招标小组;
2.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标底;编制招标控制价;3.发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通告;
4.投标单位资格审查;5.发放招标文件;6.组织现场勘察和招标答疑;
7.接受投标文件;8.开标;9.评标;10.确定中标单位;
11.发出中标通知书;12.签合同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
2. 施工部署及其核心工程的施工方案; 3. 全场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 施工总进度计划; 5. 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6. 全场性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顺序)
1. 收集和熟悉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和图纸,进行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的调查研究; 2. 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3. 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
4. 拟订施工方案;5.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6. 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
7. 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8.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9. 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进度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实施的总体部署; 总进度规划;
各子系统进度规划;
确定里程碑事件的计划进度目标;
总进度目标实现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步骤如下 1.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2.项目结构分析;
3.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 4.项目的工作编码; 5.编制各层进度计划;
6.协调各层进度计划的关系,编制总进度计划; 7.若所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不符合项目的进度目标,则设法调整;
8.若经过多次调整,进度目标无法实现,则报告项目决策者。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领导作用(三)全员参与